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总结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之间收治的12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基础临床治疗加服依那普利,观察组患者接受基础临床治疗加服缬沙坦,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8%,两组观察对象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对比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接受缬沙坦治疗,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缬沙坦;慢性心力衰竭;临床价值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tt Failure,CHF)是一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心功能障碍综合征,该疾病的诱发原因较为复杂,若患者心衰症状得不到有效控制,则进一步恶化为终末阶段心力衰竭,进而威胁患者生命安全。慢性心力衰竭具有死亡率高和病情危重等特征,是心血管病死亡的主要原因[31]。患者慢性心力衰竭发病时,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会逐渐激活,进而诱发心室重构现象。因此,患者的RAAS系统是否能够得到有效抑制,也逐渐成为慢性心力衰竭临床治疗的焦点。然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AT1的拮抗剂对于慢性心力衰竭临床治疗的作用尚不完全明确。缬沙坦已成为目前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常用药物之一。我院对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进行了观察分析,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101月至2015年1月之间治疗的12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观察对象,全部观察对象均经心电图、X线片、体征和病史检查,确诊为慢性心力衰竭,入选患者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结果均在II-III级之间。按照患者入院治疗顺序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1例,其中观察组男性31例,女性30例,最小年龄43岁,最大年龄82岁,平均(62.3±11.3)岁,NYHA心功能分级II级患者37例,III级患者24级。对照组男性32例,女性29例,最小年龄44岁,最大年龄82岁,平均(62.2±11.5)岁,NYHA心功能分级II级患者38例,III级患者23级。且两组观察对象基础临床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包括卧床休息、吸氧、强心治疗、利尿治疗、常规药物治疗以及减少食盐摄入量等在内的基础临床治疗,并给予依那普利(上海现代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31021938),每次10mg,每天一次,肾功能严重受损者减为每次2.5-5mg,每日一次。观察组患者接受基础临床治疗加服缬沙坦,具体方法:每天1次,口服80mg缬沙坦(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0217),根据患者血压水平的变化,适当增加或减少药物剂量,最高给药量不超过160mg,两组观察对象均接受4个月的临床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1.3 疗效评定标准
顯效,指患者临床治疗后,心功能显著改善,心力衰竭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相关体征明显减轻;有效,指患者临床治疗后,心功能有所改善,心力衰竭临床症状明显缓解,相关体征部分消失;无效,指患者临床治疗后,心功能以及心力衰竭临床症状均未见任何改善,相关体征甚至有所加重。总有效率计算方法是:(显效+有效)/病例总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研究数据均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使用(x±s)加以表示,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方法,如果P<0.05,则判明两组观察对象治疗结果数据之间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显效率为59.0%,总有效率为86.9%,对照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显效率为41.0%,总有效率为72.1%,两组观察对象治疗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对比均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均未有病例。如表1所示。
注:与对照组相比,*表示P<0.05。
2.2两组不良反应情况:观察组有1例患者诉轻微眩晕,1例患者诉轻微恶心、1例患者诉轻微咳嗽;不良反应率为4.9%;对照组有2例患者诉轻微眩晕,1例患者诉轻微恶心、1例患者诉轻微头痛,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但两组患者所诉不良反应都为轻微,未影响治疗。
3 讨论
医学研究认为,诱发心力衰竭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就是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以及神经内分泌体液因子系统被激活,袢利尿剂和常规利尿剂的应用,又会加重这种RAAS激活症状,进而诱发严重的钾和镁丢失现象,加重心力衰竭和醛固酮水钠潴留症状,导致心力衰竭患者猝死或是心律失常[1]。慢性心力衰竭患者RAAS持续激活,会诱发相应的体征、缺血、心肌肥厚和心肌能量消耗增多等临床症状。所以,提高患者对于药物治疗的耐受性,保证血压水平的稳定性,降低患者心血管事件死亡率,扭转和预防心、肾、脑靶器官损害等,仍然是现阶段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治疗的首要目标[2]。有医学研究报道,缬沙坦能够最大限度恢复冬眠的心肌,避免再灌注损伤和心肌缺血,增强心室收缩功能,减少左心室舒张末容积,抑制AT1受体介导的AngⅡ的血管收缩反应,提高心脏的顺应性,阻断AngⅡ使心肌细胞肥大的治疗作用[3]。缬沙坦治疗心力衰竭研究(Val-HeFT)结果证实,缬沙坦对于神经激素水平的改善作用十分明显,其对于心力衰竭死亡的抑制率能够达到33%以上[4]。缬沙坦用于CHF临床治疗的可能机制在于,缬沙坦拮抗AT1受体能够降低患者血容量,减少心脏前负荷、水钠潴留、醛固酮分泌,并能够降低肾脏近曲小管的钠、水重吸收,缓解心脏后负荷,扩张毛细血管前小动脉[5]。对于潜在心力衰竭或左心室功能减退和心血管危险因素患者,缬沙坦能够有效降低其临床死亡率和发病率,抑制心肌肥厚现象,改善心脏冠脉循环,改变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6]。依那普利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以有效抑制心脏血管紧张素II的生成,抑制心脏内皮素活性,改善血液动力学,维持心脏血管的正常舒展功能,因而成为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常用药物之一。
我院本组临床研究结果数据显示,观察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接受缬沙坦治疗,其总有效率能够达到86.9%以上,接受依那普平治疗的对照组患者,其有效率为72.1%,观察组观察对象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且观察组的显效率59.0%,对照组的显效率41.0%,观察组的治疗显效率亦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在常规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缬沙坦治疗CHF,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轻微,未影响治疗,提示应用缬沙坦治疗CHF,患者耐受性好,用药安全。
综上所述,缬沙坦治疗CHF的疗效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治疗效果,且治疗中不良反应少,患者的耐受性好,是治疗CHF的理想药物,是一种较为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药物,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首选的用药。
参考文献:
[1]谢进,李欣,胡刚等.卡维地洛联合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4):1352-1353.
[2]孙桂萍.两种不同剂量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近期疗效比较[J].中国医药指南,2011,9(12):233-234.
[3]郑进民.卡维地洛联合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5):13-14.
[4]赵利锋.撷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2(1):232-233.
[5]王红梅.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2,7(2):33-34.
[6]叶长东.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25例的临床疗效分析[J].大家健康,2013,7(3):64-66.
关键词:缬沙坦;慢性心力衰竭;临床价值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tt Failure,CHF)是一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心功能障碍综合征,该疾病的诱发原因较为复杂,若患者心衰症状得不到有效控制,则进一步恶化为终末阶段心力衰竭,进而威胁患者生命安全。慢性心力衰竭具有死亡率高和病情危重等特征,是心血管病死亡的主要原因[31]。患者慢性心力衰竭发病时,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会逐渐激活,进而诱发心室重构现象。因此,患者的RAAS系统是否能够得到有效抑制,也逐渐成为慢性心力衰竭临床治疗的焦点。然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AT1的拮抗剂对于慢性心力衰竭临床治疗的作用尚不完全明确。缬沙坦已成为目前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常用药物之一。我院对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进行了观察分析,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101月至2015年1月之间治疗的12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观察对象,全部观察对象均经心电图、X线片、体征和病史检查,确诊为慢性心力衰竭,入选患者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结果均在II-III级之间。按照患者入院治疗顺序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1例,其中观察组男性31例,女性30例,最小年龄43岁,最大年龄82岁,平均(62.3±11.3)岁,NYHA心功能分级II级患者37例,III级患者24级。对照组男性32例,女性29例,最小年龄44岁,最大年龄82岁,平均(62.2±11.5)岁,NYHA心功能分级II级患者38例,III级患者23级。且两组观察对象基础临床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包括卧床休息、吸氧、强心治疗、利尿治疗、常规药物治疗以及减少食盐摄入量等在内的基础临床治疗,并给予依那普利(上海现代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31021938),每次10mg,每天一次,肾功能严重受损者减为每次2.5-5mg,每日一次。观察组患者接受基础临床治疗加服缬沙坦,具体方法:每天1次,口服80mg缬沙坦(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0217),根据患者血压水平的变化,适当增加或减少药物剂量,最高给药量不超过160mg,两组观察对象均接受4个月的临床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1.3 疗效评定标准
顯效,指患者临床治疗后,心功能显著改善,心力衰竭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相关体征明显减轻;有效,指患者临床治疗后,心功能有所改善,心力衰竭临床症状明显缓解,相关体征部分消失;无效,指患者临床治疗后,心功能以及心力衰竭临床症状均未见任何改善,相关体征甚至有所加重。总有效率计算方法是:(显效+有效)/病例总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研究数据均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使用(x±s)加以表示,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方法,如果P<0.05,则判明两组观察对象治疗结果数据之间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显效率为59.0%,总有效率为86.9%,对照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显效率为41.0%,总有效率为72.1%,两组观察对象治疗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对比均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均未有病例。如表1所示。
注:与对照组相比,*表示P<0.05。
2.2两组不良反应情况:观察组有1例患者诉轻微眩晕,1例患者诉轻微恶心、1例患者诉轻微咳嗽;不良反应率为4.9%;对照组有2例患者诉轻微眩晕,1例患者诉轻微恶心、1例患者诉轻微头痛,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但两组患者所诉不良反应都为轻微,未影响治疗。
3 讨论
医学研究认为,诱发心力衰竭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就是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以及神经内分泌体液因子系统被激活,袢利尿剂和常规利尿剂的应用,又会加重这种RAAS激活症状,进而诱发严重的钾和镁丢失现象,加重心力衰竭和醛固酮水钠潴留症状,导致心力衰竭患者猝死或是心律失常[1]。慢性心力衰竭患者RAAS持续激活,会诱发相应的体征、缺血、心肌肥厚和心肌能量消耗增多等临床症状。所以,提高患者对于药物治疗的耐受性,保证血压水平的稳定性,降低患者心血管事件死亡率,扭转和预防心、肾、脑靶器官损害等,仍然是现阶段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治疗的首要目标[2]。有医学研究报道,缬沙坦能够最大限度恢复冬眠的心肌,避免再灌注损伤和心肌缺血,增强心室收缩功能,减少左心室舒张末容积,抑制AT1受体介导的AngⅡ的血管收缩反应,提高心脏的顺应性,阻断AngⅡ使心肌细胞肥大的治疗作用[3]。缬沙坦治疗心力衰竭研究(Val-HeFT)结果证实,缬沙坦对于神经激素水平的改善作用十分明显,其对于心力衰竭死亡的抑制率能够达到33%以上[4]。缬沙坦用于CHF临床治疗的可能机制在于,缬沙坦拮抗AT1受体能够降低患者血容量,减少心脏前负荷、水钠潴留、醛固酮分泌,并能够降低肾脏近曲小管的钠、水重吸收,缓解心脏后负荷,扩张毛细血管前小动脉[5]。对于潜在心力衰竭或左心室功能减退和心血管危险因素患者,缬沙坦能够有效降低其临床死亡率和发病率,抑制心肌肥厚现象,改善心脏冠脉循环,改变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6]。依那普利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以有效抑制心脏血管紧张素II的生成,抑制心脏内皮素活性,改善血液动力学,维持心脏血管的正常舒展功能,因而成为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常用药物之一。
我院本组临床研究结果数据显示,观察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接受缬沙坦治疗,其总有效率能够达到86.9%以上,接受依那普平治疗的对照组患者,其有效率为72.1%,观察组观察对象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且观察组的显效率59.0%,对照组的显效率41.0%,观察组的治疗显效率亦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在常规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缬沙坦治疗CHF,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轻微,未影响治疗,提示应用缬沙坦治疗CHF,患者耐受性好,用药安全。
综上所述,缬沙坦治疗CHF的疗效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治疗效果,且治疗中不良反应少,患者的耐受性好,是治疗CHF的理想药物,是一种较为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药物,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首选的用药。
参考文献:
[1]谢进,李欣,胡刚等.卡维地洛联合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4):1352-1353.
[2]孙桂萍.两种不同剂量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近期疗效比较[J].中国医药指南,2011,9(12):233-234.
[3]郑进民.卡维地洛联合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5):13-14.
[4]赵利锋.撷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2(1):232-233.
[5]王红梅.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2,7(2):33-34.
[6]叶长东.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25例的临床疗效分析[J].大家健康,2013,7(3):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