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将新课程的思想根据农村中学实际的教学环境和学生的素养贯彻到日常教学过程当中,并达到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的目标是我们讨论的问题。
一、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现状
结合新课程课程标准,以及通过使用新教材的感受,在此我总结了一些在农村中学开展教学时出现的一些实际状况。
(一)学生的水平
农村中学的学生大多都是来自附近村的小学,其基本的信息素养不具备,只有个别学生可以理解信息技术的真正内涵,一小部分同学只是会玩操作系统自带的游戏,Office软件会用的人寥寥无几,会用画图软件的同学就算班级里的高手了!动画软件FLASH、Ulead Gif Animator、会声会影等软件几乎不知为何物,布置一个任务也不知道从哪里下手开始完成,更不用说一些基本的操作方面的知识了,所以绝大部分的学生都需要从零开始。
(二)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展对学生的实际意义
首先介绍一下农村中学的学生在三年初中之后的去向:10%学生会通过中考升入到高中学校学习;再50%学生会选择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习;剩下的一大部分学生即将回到农村进入社会,打工或是学手艺等等。
其次考虑到学生毕业后的择业问题,在教学中强调掌握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将对他们以后的生活和学习都有很大的帮助。特别是对于那些即将步入社会的学生,学好信息技术会有更大的意义。因为在当今这样的信息社会,具备一定的信息处理能力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这些就是我们要教给学生的。
二、在教学中的具体措施
新课标对初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提出了几点原则性的建议:营造有利于学生主动创新的信息技术学习氛围;合理选用并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从问题解决出发,让学生亲历处理信息、开展交流和相互合作的过程。
众所周知,信息技术是创新相对活跃的领域,特别适合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信息技术课入门教学,全面提高学生信息素质。
但是我们的学生几乎都是“零”起点,而课本是“非零”起点的,再加上农村中学学生毕业后面临的择业问题。因此,我在教学中思考最多的问题是:如何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意识?如何在这一周1个课时的课堂中充分利用时间?如何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的。
一、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意识,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前提和基础,是学习的动力,是学生集中注意力的关键因素。在教学过程中如何通过精心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是老师要考虑的第一步。可以采用以下方式:第一,在课堂上老师提前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这样的方式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抓住重点,激发兴趣。实践证明效果比较好。第二,将教学内容制成生动有趣的课件,通过电脑演示出来。第三,孩子的天性是爱玩,老师可以根据学生喜爱游戏的共性,找一些寓教于乐的游戏引导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二、课堂上的严格要求和对课本的适当加工相结合
“非零”起点课本的难度较大,本人在教学上做了大胆的删节。在上课时,也取用了很多生活中的实例代替课本中学生不熟悉的事例。比如:在学习WORD活动制作请柬的内容,改为学生的生日邀请同学参加,通过邮件合并的方式发给每一个爱邀请的同学,而重复修改同学的姓名。这样做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由于是学生熟悉的例子,增强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信心,使学生始终保持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积极的心态和能够学习好的信心。
三、任务驱动法,让学生有目的的练习
“任务驱动式”教学就是让学生在一个个信息处理的“教学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信息技术教师应該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多搜集一些相关的资料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设计明确、合理、科学的教学任务。学生完成了相应的任务也就掌握了需要接受的知识,从而保证了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
四、设计一些多层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供学生选择
不可否认,在教学实践中,由于每位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各班学生的学习情况存在着差异。这就需要老师设置不同层次的学习任务和目标供学生选择,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到知识。对于学习速度快的同学,教师可以让其帮助慢点的同学,使其成为老师的教学小助手。这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也使学生意识到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而知识不仅仅是通过教师传授而得到的,也可以借助其他同学的帮助获得,从而改变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学的模式。
五、分小组合作,培养了学生团队精神
由于学生的水平存在差异,上机课中,熟练的学生很容易凭自己的兴趣爱好各自为政,不按指定的内容操作,甚至有的一到上机课就只喜欢上网、QQ聊天、打游戏等,这样不但影响了上机课的组织教学,更严重的是学生没有学会应该掌握的技能。于是,我将班上的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由计算机基础较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自己完成操作任务后,帮助操作有困难的同学。甚至还经常举办小组比赛,表扬操作好的学生,展示完成好的作品,还要指出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明确努力的方向。学生不但出色的完成了任务,还在练习过程中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
六、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能力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就是使学生能够快捷有效地获取信息,熟练地、批判性地评价信息,准确地处理信息,创造性地使用信息。使他们具备终生学习的意识和利用信息技术处理生活、学习问题的能力。
七、加强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作為人才培养者的教师,我们充分研究教材,掌握各个软件教与学的特点,扩大知识面,提高各方面素养,不断接受新知识,不断加强学习,紧跟科技发展的步伐,深化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不断总结教学经验,通过教学实践及自身的知识积累掌握一手全面、丰富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在给学生答疑解惑时得心应手,令学生心服口服,不断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水平。
一、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现状
结合新课程课程标准,以及通过使用新教材的感受,在此我总结了一些在农村中学开展教学时出现的一些实际状况。
(一)学生的水平
农村中学的学生大多都是来自附近村的小学,其基本的信息素养不具备,只有个别学生可以理解信息技术的真正内涵,一小部分同学只是会玩操作系统自带的游戏,Office软件会用的人寥寥无几,会用画图软件的同学就算班级里的高手了!动画软件FLASH、Ulead Gif Animator、会声会影等软件几乎不知为何物,布置一个任务也不知道从哪里下手开始完成,更不用说一些基本的操作方面的知识了,所以绝大部分的学生都需要从零开始。
(二)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展对学生的实际意义
首先介绍一下农村中学的学生在三年初中之后的去向:10%学生会通过中考升入到高中学校学习;再50%学生会选择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习;剩下的一大部分学生即将回到农村进入社会,打工或是学手艺等等。
其次考虑到学生毕业后的择业问题,在教学中强调掌握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将对他们以后的生活和学习都有很大的帮助。特别是对于那些即将步入社会的学生,学好信息技术会有更大的意义。因为在当今这样的信息社会,具备一定的信息处理能力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这些就是我们要教给学生的。
二、在教学中的具体措施
新课标对初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提出了几点原则性的建议:营造有利于学生主动创新的信息技术学习氛围;合理选用并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从问题解决出发,让学生亲历处理信息、开展交流和相互合作的过程。
众所周知,信息技术是创新相对活跃的领域,特别适合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信息技术课入门教学,全面提高学生信息素质。
但是我们的学生几乎都是“零”起点,而课本是“非零”起点的,再加上农村中学学生毕业后面临的择业问题。因此,我在教学中思考最多的问题是:如何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意识?如何在这一周1个课时的课堂中充分利用时间?如何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的。
一、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意识,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前提和基础,是学习的动力,是学生集中注意力的关键因素。在教学过程中如何通过精心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是老师要考虑的第一步。可以采用以下方式:第一,在课堂上老师提前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这样的方式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抓住重点,激发兴趣。实践证明效果比较好。第二,将教学内容制成生动有趣的课件,通过电脑演示出来。第三,孩子的天性是爱玩,老师可以根据学生喜爱游戏的共性,找一些寓教于乐的游戏引导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二、课堂上的严格要求和对课本的适当加工相结合
“非零”起点课本的难度较大,本人在教学上做了大胆的删节。在上课时,也取用了很多生活中的实例代替课本中学生不熟悉的事例。比如:在学习WORD活动制作请柬的内容,改为学生的生日邀请同学参加,通过邮件合并的方式发给每一个爱邀请的同学,而重复修改同学的姓名。这样做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由于是学生熟悉的例子,增强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信心,使学生始终保持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积极的心态和能够学习好的信心。
三、任务驱动法,让学生有目的的练习
“任务驱动式”教学就是让学生在一个个信息处理的“教学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信息技术教师应該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多搜集一些相关的资料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设计明确、合理、科学的教学任务。学生完成了相应的任务也就掌握了需要接受的知识,从而保证了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
四、设计一些多层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供学生选择
不可否认,在教学实践中,由于每位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各班学生的学习情况存在着差异。这就需要老师设置不同层次的学习任务和目标供学生选择,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到知识。对于学习速度快的同学,教师可以让其帮助慢点的同学,使其成为老师的教学小助手。这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也使学生意识到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而知识不仅仅是通过教师传授而得到的,也可以借助其他同学的帮助获得,从而改变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学的模式。
五、分小组合作,培养了学生团队精神
由于学生的水平存在差异,上机课中,熟练的学生很容易凭自己的兴趣爱好各自为政,不按指定的内容操作,甚至有的一到上机课就只喜欢上网、QQ聊天、打游戏等,这样不但影响了上机课的组织教学,更严重的是学生没有学会应该掌握的技能。于是,我将班上的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由计算机基础较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自己完成操作任务后,帮助操作有困难的同学。甚至还经常举办小组比赛,表扬操作好的学生,展示完成好的作品,还要指出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明确努力的方向。学生不但出色的完成了任务,还在练习过程中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
六、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能力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就是使学生能够快捷有效地获取信息,熟练地、批判性地评价信息,准确地处理信息,创造性地使用信息。使他们具备终生学习的意识和利用信息技术处理生活、学习问题的能力。
七、加强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作為人才培养者的教师,我们充分研究教材,掌握各个软件教与学的特点,扩大知识面,提高各方面素养,不断接受新知识,不断加强学习,紧跟科技发展的步伐,深化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不断总结教学经验,通过教学实践及自身的知识积累掌握一手全面、丰富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在给学生答疑解惑时得心应手,令学生心服口服,不断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