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背景下,关于学生學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教师教学的重要任务。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除了要传授给学生地理知识,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能力和地理核心素养,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促进地理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初中地理;核心素养;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创新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详细地分析和了解地理知识,调动学生地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愉悦的学习体验中,获得地理知识,并利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一、地理核心素养的教学要点
1、人地协调观
人地协调观主要是指,教师应基于地理知识开展教学活动,将其与地理学科融为一体。人地协调观要求学生能够感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明确人类活动会影响地理环境,而地理环境的反作用也会影响人类活动。
2、综合思维
综合思维主要是要求学生能够分析地理知识,将地理知识转化为自己所拥有的文化知识。可以说,综合思维属于一种全面、系统、动态的思维。在学习过程中,综合思维能够辅助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地理现象,将多学科的知识进行融合应用。
3、地理实践能力
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意义重大。由于地理学科本身具有较强的趣味性,教师结合户外调查和科学调查,以及地理模拟等方式,能够让学生发现学习地理知识的趣味性,有效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二、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1、科学设计教学,把握教学重难点
初中地理教材的每个章节和教学板块、知识点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初中地理教师只有精心备课并做好课前设计,才能更加精准地和全面地帮助学生厘清这些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建立地理知识体系,培养地理核心素养。
例如,在教学“世界的居民”时,初中地理教师可以通过大单元的备课,建立地理知识体系,以世界的居民为主要内容,将世界人口、语言、宗教和聚落等作为分支,根据每个分支选择不同模块的具体教学内容,让学生学习更为丰富、系统的知识。
又如,在教学“世界的聚落”时,在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后,教师要详细讲解重难点知识,帮助学生巩固自身的知识基础,然后指导学生详细、透彻地分析易混淆知识点,从而使其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具体来说,在这节课上,教师要先让学生全面了解聚落形成及其发展的过程,再引导学生学习聚落的位置分布形态、建筑等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影响关系,最后引导学生理解学习聚落相关知识的重要意义,并让学生通过了解城市总体的发展过程,感受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通过梳理教学内容和教师的引导,学生能够找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从而更加全面地把握教材内容,实现学习方法的迁移,进而构建更为完善的地理知识体系。
2、借助翻转课堂,锻炼学生的综合思维
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地理学习能力是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师可以借助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锻炼学生对知识的分析能力和综合思维。在开展课程之前,教师可以将相关地理知识做成PPT教学课件,或者展示一些影视剧的视频或图片,让学生充分了解相应的地理知识。不仅如此,在这些教学资料的辅助下,学生可以更好地探讨和分析相应的知识,而教师可以利用问题引导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初中生已经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但是受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他们的学习注意力不太集中。因此,在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时,教师应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在探究过程中,借助问题引导学生不仅可以学习知识,还可以培养和锻炼自身的综合思维素养。
如在教学“地球的运动”时,为了能够详细地讲解地球自转和地球公转的概念,让学生充分认识地球自转和公转对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影响,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设置问题。教师可以询问学生四季变化与地球的公转存在哪些特点,太阳在一天中的位置发生着怎样的变化,诱发太阳位置不同变化的原因是哪些,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探究教学内容。这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勇于探究知识的习惯的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3、创设教学情境,树立正确的情感和价值观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初中地理教师可以将地理学科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相融合,合理运用多媒体设备,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通过情感体验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形成正确的情感和价值观,进而促进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发展。例如,在教学“北方地区”知识点时,针对我国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和具有代表性的地形地势,教师可以引入诗歌,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各地区不同的气候特征,并充分了解每个区域的自然景观。之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同学们,‘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描写的是我国哪个区域的地理气候特征呢?”小明说:“描写的是我国新疆的地理气候特征。”教师接着说:“小明同学说得对,请大家思考和分析,为什么新疆有这样的地理气候特征呢?”教师利用诗句所创设的自然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愿意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不同地区的不同自然现象和地理特征,能够感受地理学科的魅力,形成正确的情感和价值观。
4、融入活动探索,锻炼学生实践能力
在讲解初中地理知识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开展一些具有实践性的教学活动,在锻炼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同时,让学生在实践中印证理论知识。由于很多地理理论的形成和提出都源于对地理现象的观察与总结,所以在讲解地理知识时,单凭课堂理论的讲解远远不够,教师还需要借助一些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地理学习的参与程度,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实践素养。
如在教学“天气和气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一些室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准备室外温度计或者是测量温度变化的工具,然后让学生通过以优带差的方式进行小组合作,要求学生进行小组观察与记录,并且通过阶段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知识、印证知识。这样一来,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地理知识的应用能力,还能让学生在日后更好地观察地理知识。
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意义,并基于此改变地理教学观念,创新地理教学方法,同时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为学生未来更深入的地理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陆小妹.培养思维品质,提升地理核心素养[J].中学课程资源,2021,17(05):39-40.
[2]张亭亭.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新课程研究,2021(14):91-92.
关键词:初中地理;核心素养;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创新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详细地分析和了解地理知识,调动学生地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愉悦的学习体验中,获得地理知识,并利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一、地理核心素养的教学要点
1、人地协调观
人地协调观主要是指,教师应基于地理知识开展教学活动,将其与地理学科融为一体。人地协调观要求学生能够感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明确人类活动会影响地理环境,而地理环境的反作用也会影响人类活动。
2、综合思维
综合思维主要是要求学生能够分析地理知识,将地理知识转化为自己所拥有的文化知识。可以说,综合思维属于一种全面、系统、动态的思维。在学习过程中,综合思维能够辅助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地理现象,将多学科的知识进行融合应用。
3、地理实践能力
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意义重大。由于地理学科本身具有较强的趣味性,教师结合户外调查和科学调查,以及地理模拟等方式,能够让学生发现学习地理知识的趣味性,有效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二、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1、科学设计教学,把握教学重难点
初中地理教材的每个章节和教学板块、知识点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初中地理教师只有精心备课并做好课前设计,才能更加精准地和全面地帮助学生厘清这些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建立地理知识体系,培养地理核心素养。
例如,在教学“世界的居民”时,初中地理教师可以通过大单元的备课,建立地理知识体系,以世界的居民为主要内容,将世界人口、语言、宗教和聚落等作为分支,根据每个分支选择不同模块的具体教学内容,让学生学习更为丰富、系统的知识。
又如,在教学“世界的聚落”时,在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后,教师要详细讲解重难点知识,帮助学生巩固自身的知识基础,然后指导学生详细、透彻地分析易混淆知识点,从而使其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具体来说,在这节课上,教师要先让学生全面了解聚落形成及其发展的过程,再引导学生学习聚落的位置分布形态、建筑等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影响关系,最后引导学生理解学习聚落相关知识的重要意义,并让学生通过了解城市总体的发展过程,感受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通过梳理教学内容和教师的引导,学生能够找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从而更加全面地把握教材内容,实现学习方法的迁移,进而构建更为完善的地理知识体系。
2、借助翻转课堂,锻炼学生的综合思维
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地理学习能力是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师可以借助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锻炼学生对知识的分析能力和综合思维。在开展课程之前,教师可以将相关地理知识做成PPT教学课件,或者展示一些影视剧的视频或图片,让学生充分了解相应的地理知识。不仅如此,在这些教学资料的辅助下,学生可以更好地探讨和分析相应的知识,而教师可以利用问题引导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初中生已经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但是受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他们的学习注意力不太集中。因此,在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时,教师应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在探究过程中,借助问题引导学生不仅可以学习知识,还可以培养和锻炼自身的综合思维素养。
如在教学“地球的运动”时,为了能够详细地讲解地球自转和地球公转的概念,让学生充分认识地球自转和公转对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影响,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设置问题。教师可以询问学生四季变化与地球的公转存在哪些特点,太阳在一天中的位置发生着怎样的变化,诱发太阳位置不同变化的原因是哪些,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探究教学内容。这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勇于探究知识的习惯的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3、创设教学情境,树立正确的情感和价值观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初中地理教师可以将地理学科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相融合,合理运用多媒体设备,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通过情感体验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形成正确的情感和价值观,进而促进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发展。例如,在教学“北方地区”知识点时,针对我国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和具有代表性的地形地势,教师可以引入诗歌,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各地区不同的气候特征,并充分了解每个区域的自然景观。之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同学们,‘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描写的是我国哪个区域的地理气候特征呢?”小明说:“描写的是我国新疆的地理气候特征。”教师接着说:“小明同学说得对,请大家思考和分析,为什么新疆有这样的地理气候特征呢?”教师利用诗句所创设的自然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愿意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不同地区的不同自然现象和地理特征,能够感受地理学科的魅力,形成正确的情感和价值观。
4、融入活动探索,锻炼学生实践能力
在讲解初中地理知识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开展一些具有实践性的教学活动,在锻炼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同时,让学生在实践中印证理论知识。由于很多地理理论的形成和提出都源于对地理现象的观察与总结,所以在讲解地理知识时,单凭课堂理论的讲解远远不够,教师还需要借助一些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地理学习的参与程度,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实践素养。
如在教学“天气和气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一些室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准备室外温度计或者是测量温度变化的工具,然后让学生通过以优带差的方式进行小组合作,要求学生进行小组观察与记录,并且通过阶段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知识、印证知识。这样一来,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地理知识的应用能力,还能让学生在日后更好地观察地理知识。
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意义,并基于此改变地理教学观念,创新地理教学方法,同时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为学生未来更深入的地理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陆小妹.培养思维品质,提升地理核心素养[J].中学课程资源,2021,17(05):39-40.
[2]张亭亭.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新课程研究,2021(14):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