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心理学家、美藉华人李恕信在《潇洒的母亲》一书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小女孩趴在窗台上,看窗外有人正埋葬她心爱的小狗,不禁泪流满面,悲恸不已。祖父见状,连忙引她到另一个窗口,让她欣赏玫瑰花园。果然,小女孩的愁云为之一扫,心里顿时明朗。
“开窗”说明的道理是环境对人,尤其是对孩子,有着重要的影响。开错了窗,会使本来美好的事物变得暗淡无光,使本来有趣的事情变得索然无味。一个教师的责任就在于引导学生正确地打开那一扇窗,那一扇通向真善美的窗。
学生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是有个性的。教师首先就要研究学生,了解学生的个性、家庭文化背景、兴趣爱好等,然后才能谈个性化的教育。教育的目的就是使学生的个性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一个良好的发展,把学生的个性特点与我们的教育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对学生的行为,我们既不能一味堵塞,也不能一味迁就,更不能放任自流,而是要注意“疏”、“引”、“导”。
早在一千多年前,柳宗元在《种树郭囊驼传》中畅述郭囊驼善于种树的道理在于“顺天”、“致性”。他认为只要“不害其长”,“不抑耗其实”,就能够“顺木之天”,“致其性焉”。反之,“爱之太溺”,“忧之太勤”则“虽曰爱之,其实害之”。
现实的教育也确实不乏郭囊驼所说的“爱之太溺”,“忧之太勤”,尤其是家长,也有个别教师。郭囊驼的意思是说,其他人种树与自己不同:他们将根卷曲还更换新土,他们所培的土,不是过多就是不够。偶尔有培得不多不少的,却又过分地爱惜,惦记得太多了,早上看晚上摸,更有甚者,还要抓破它的皮来验证它是活的还是枯了,摇动它的根来观察培的土是松还是紧,这样的树木只有一天天地走向死亡。对于孩子的教育,难道不是这个道理吗?
柳宗元能在一千多年前从“种树”中悟出“育人”的道理。孔子更是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倡启发式教学和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而我们则仅仅是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为什么却有这么难呢?关键还是在于我们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极大地提高国民素质。国民素质的高低取决于以人为本的教育。民本思想为所有优秀的统治者所重视,以人为本更是当今教育的必须。要适应新课改,我们必须要树立先进的教育思想,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变教育观念,改正教育方法,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做到既“不过”也不能“不及”。只有全体学生的良好个性得以形成,学生才是社会的真正有用之才,我们的教育才是成功的。
把“开窗”、“种树”与“育人”联系起来,对于新课改下的教师和教学都会有一些启发。课程改革的出台带来了教育教学的新变化:学生成了主动者、探究者,不再是被动听课、任凭教师摆布的角色;教师则成为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室不再是传授知识的唯一场所,社会市场、农村广阔天地都是“教室”,学生可以通过社会实践来领悟书本知识和生活知识的联系。
在对待教材的态度上也要有所改变,正确的态度应该是运用教材来教学生,而不是对着学生来教教材,这就要求教师要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教师本身就是最优秀的课程资源。因此,教材上出现的内容不一定都讲,而教材上较为概括或没有内容有时需要展开或补充。
在教学过程中,则要注重面向生活,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并注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加大探究式学习的比重。同时,教师必须处理好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指导之间的关系,找到合适的时机、合适的阶段,开展非指导性的教学。
总之,教育是一项智慧,也是一门艺术。无论是“开窗”,还是“种树”,都蕴含着深刻的育人哲理。教育有法,但教无定法。个性化的教育必定来自个性化的教师与个性化的教学。树立科学的教师观、教学观和学生观,学会反思,注重细节,已成为教师教育教学之必须。
作者单位 湖南省新田县龙泉镇第四完全小学
小女孩趴在窗台上,看窗外有人正埋葬她心爱的小狗,不禁泪流满面,悲恸不已。祖父见状,连忙引她到另一个窗口,让她欣赏玫瑰花园。果然,小女孩的愁云为之一扫,心里顿时明朗。
“开窗”说明的道理是环境对人,尤其是对孩子,有着重要的影响。开错了窗,会使本来美好的事物变得暗淡无光,使本来有趣的事情变得索然无味。一个教师的责任就在于引导学生正确地打开那一扇窗,那一扇通向真善美的窗。
学生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是有个性的。教师首先就要研究学生,了解学生的个性、家庭文化背景、兴趣爱好等,然后才能谈个性化的教育。教育的目的就是使学生的个性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一个良好的发展,把学生的个性特点与我们的教育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对学生的行为,我们既不能一味堵塞,也不能一味迁就,更不能放任自流,而是要注意“疏”、“引”、“导”。
早在一千多年前,柳宗元在《种树郭囊驼传》中畅述郭囊驼善于种树的道理在于“顺天”、“致性”。他认为只要“不害其长”,“不抑耗其实”,就能够“顺木之天”,“致其性焉”。反之,“爱之太溺”,“忧之太勤”则“虽曰爱之,其实害之”。
现实的教育也确实不乏郭囊驼所说的“爱之太溺”,“忧之太勤”,尤其是家长,也有个别教师。郭囊驼的意思是说,其他人种树与自己不同:他们将根卷曲还更换新土,他们所培的土,不是过多就是不够。偶尔有培得不多不少的,却又过分地爱惜,惦记得太多了,早上看晚上摸,更有甚者,还要抓破它的皮来验证它是活的还是枯了,摇动它的根来观察培的土是松还是紧,这样的树木只有一天天地走向死亡。对于孩子的教育,难道不是这个道理吗?
柳宗元能在一千多年前从“种树”中悟出“育人”的道理。孔子更是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倡启发式教学和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而我们则仅仅是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为什么却有这么难呢?关键还是在于我们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极大地提高国民素质。国民素质的高低取决于以人为本的教育。民本思想为所有优秀的统治者所重视,以人为本更是当今教育的必须。要适应新课改,我们必须要树立先进的教育思想,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变教育观念,改正教育方法,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做到既“不过”也不能“不及”。只有全体学生的良好个性得以形成,学生才是社会的真正有用之才,我们的教育才是成功的。
把“开窗”、“种树”与“育人”联系起来,对于新课改下的教师和教学都会有一些启发。课程改革的出台带来了教育教学的新变化:学生成了主动者、探究者,不再是被动听课、任凭教师摆布的角色;教师则成为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室不再是传授知识的唯一场所,社会市场、农村广阔天地都是“教室”,学生可以通过社会实践来领悟书本知识和生活知识的联系。
在对待教材的态度上也要有所改变,正确的态度应该是运用教材来教学生,而不是对着学生来教教材,这就要求教师要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教师本身就是最优秀的课程资源。因此,教材上出现的内容不一定都讲,而教材上较为概括或没有内容有时需要展开或补充。
在教学过程中,则要注重面向生活,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并注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加大探究式学习的比重。同时,教师必须处理好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指导之间的关系,找到合适的时机、合适的阶段,开展非指导性的教学。
总之,教育是一项智慧,也是一门艺术。无论是“开窗”,还是“种树”,都蕴含着深刻的育人哲理。教育有法,但教无定法。个性化的教育必定来自个性化的教师与个性化的教学。树立科学的教师观、教学观和学生观,学会反思,注重细节,已成为教师教育教学之必须。
作者单位 湖南省新田县龙泉镇第四完全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