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当前时代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我国的改革开放日益加深,不同的西方文化和价值观涌入我国的各个高校,直接影响着我国青少年的政治文化、价值观等。这就需要与时俱进地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机制,创立可推广的、易复制的信息化平台,建立高效便捷的师生互动平台,优化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与评价系统,以数据时代的精密度引领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实践。
[关 键 词] 课程思政;信息化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性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1-0206-02
一、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要求
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新时代发展步伐的契合度,首先要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要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利用高科技手段进行教育和融入,成为大学生喜闻乐见的一部分。
其次要建立完善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完善的教育体系能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方法,可以提高学习效果。同时加强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政治取向的培养,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以及个体差异,以学生未来发展为重。
最后要使用科学创新、与时俱进的思想政治组织形式。传统的以班级为单位,整齐划一但却僵硬死板的教育模式,无法满足现代高校学生对思想政治知识、动作以及技能学习的要求,同时也无法满足当代高校学生身心发展的诉求。因此,高校思想政治需要采取科学的教育模式。
二、搭建信息化平台,建立高校课程思政信息化基础
(一)信息化平台的运行方式
目前手机的网络应用已远远超过PC电脑端的网络应用,信息化平台在同一个数据库管理的基础上同步开发网络系统和手机App应用。信息化平台的用户通过注册、登录与学校数据库对接,对学生的登录信息通过数据库进行验证,核对学生信息的真实性及其权限。而在存储方面则以学生的学号作为关键字,对所有信息进行记录。运行方式则是“学生记录思政课程的课堂信息”+“老师确认审核”的方式。此方式是每次课程过程中以及课后由学生自己登录系统填写思政课程的情况,由授课教师进行审核,通过后系统将课程信息与个人信息比对后存入数据库。具体过程如图所示。
通过全面建立系统性的三方联动学生评价体系,探索可操作性的双向二维客户端评价平台,在随时随地录入、随时随地查询、有选择地输出的原则指导下,实现PC端与手机端、学生客户端与教师客户端的双向二维评价机制,让学生真正方便使用信息化平台。
(二)信息化平台记录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信息化平台上的信息记录以学校思政课程记录为主,结合学生课程反馈、思政考核、学习论文等记录下来,进行分类管理。围绕“记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经历”的目标,着重关注大学生第一课堂、第二课堂活动的经历和收获,利用PC端和手机两个输入端口实现随时随地录入、查询、有选择地输出,把握记录、审核、打印三个关键环节。当学生或老师需要相关信息的时候,可以选择转换为电子文档输出或者是打印为成绩单的形式,电子文档和成绩单上会详细记录学生参加思政教育的各种详细信息,由此方便学生自己或教师审核。
三、借助信息化平台,实现高校课程思政信息化
(一)信息化平台提供的功能和服务
首先,信息化平台可以在学生需要查询的时间节点上生成一张“思想政治教育成绩单”,成绩单上记录着学生从入学开始到信息输出时整个时间段内所有的思政教育的详细信息,全面反映学生在大学期间思想政治的变化情况。
其次,可以对记录在信息化平台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系统对学生参与思政教育的过程进行记录,并对学生在思政教育中的所感所想进行记录,因此可以按照要求对系统中的数据进行分析。例如可以查询学生大学四年里每学期接受思政教育的频率变化等信息,从而帮助学校优化思政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更好地掌握学生在学校的发展规律。
最后,教师可以借助信息化平台记录的内容,全面了解学生,促进其入党申请考核、评优评先工作。教师可以以学生的“思政教育成绩单”为参考,取代多种证书分别评分加权的方法,进行入党申请考核、优生、优干以及奖学金等评奖评优申请审核工作,全面了解学生。
(二)思政教育信息化对不同主体的适用性
对学生而言,思政教育的信息化将极大地方便学生的学习、作业的提交、课程的反馈,同时教学视频和教学课件都可以在平台上下载学习。
对授课教师而言,可以借助信息化平台随时批阅学生的作业,从而直观、迅速地了解学生接受课程教育的效果,更加方便进行课程内容的更新和优化。对于课程管理教师而言,可以更加方便进行考核成绩的统计和录入,使成绩的分析统计告别以往的碎片化,变得系统化、公平化和科学化。
对于思政课程授课学院而言,可以直观了解各个授课教师的授课效果和学生对各个授课教师的评价,从而方便其对授课教师的安排调整,使思政教育产生更好的效果。
对于思政管理部门而言,可以对思政教育的数据进行分析,了解不同学院、不同专业年级、不同学科大类等各个群体学生的特点、反馈情况、感悟感想、学习习惯和学习倾向等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思政课程的优化设置,使思政教育更具特色。 四、利用信息化平台,提高高校课程思政实效性
(一)教学管理的网络化
通过信息化平台,思政教育将由传统的线下灌输式转变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思政教学效果可视化,实现线上线下联动,在接受过课堂上价值观培养、意识形态熏陶后,学生借助信息化平台对所学所感即时反馈,保证充分交流的同时也利于发现问题,完善教学方式,实现教学创新。
(二)课程反馈的实时化
授课教师可第一时间了解学生在每次课程后的思想变化和学习感悟,掌握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度、对授课方式的接受度、对教育主题的喜好度和对自身发展需求的切合度,以便之后优化授课内容和授课形式,实现课程的实时更新,提升授课的效率。
(三)课程考核的便捷化
授课教师可随时查看学生参加思政课程的考勤情况,详细地看到学生在平台上提交作业的内容和时间,方便教师及时批改,甚至还可以提供作业查重。课程考核结束后,平台可以统计出学生的成绩状况,通过图表直观地了解学生的成绩信息,以此实现思政教育课程成绩考核及时反馈,依托信息化平台提高成绩评定效率,使课程考核便捷化。
(四)学生需求的直观化
以信息化平台提供的大数据分析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总结,了解分析出不同学院、不同专业年级各个群体学生特点、反馈情况、感悟感想、学习习惯和学习倾向等,通过数据反馈的信息,进行针对性的课程优化设置,使思政教育更具特色,更具适应性和普遍性。信息化平台对学生从入学开始到毕业时所接受的思政教育记录情况进行大数据分析,掌握当代大学生对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和个人成长成才的真实需求。
(五)课程设计的科学化
借助数据统计与分析,经过对录入的相关课程数据处理计算,结合信息化平台各模块数据,深度挖掘高校学生接受思政教育隐含的规律,清晰刻画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轨迹。统计分析信息化平台建立的思政教育数据记录,为学校教务部门了解学生学习倾向、思想变化和成长需求提供依据,为思政教育课程设计和课程安排提供参考,实现全校思政教育课程安排的动态优化调整。
五、活用信息化平台,实现高校课程思政机制的全覆盖
(一)总结形成可推广的案例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强调,要运用新媒体的技术使思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理论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平台高度融合,以增强感染力和提高受众面。通过互联网形式提升思政课程的实效性是现今思政课程改革必然面临的重大问题,构建信息化平台,将新媒体应用于课程思政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方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开放共享,通过将平台集成和资源要素进行有机整合,并通过数据分析的形式,对学生需求和学习动态进行追踪,有针对性地提出更好的课程改革建议,改革后的思政教育将用一种不同于传统教育的新模式进行思政教育,在这个过程中形成新的教学模式,以此形成一个可推广的创新案例。
(二)提炼形成可复制的机制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平台的搭建,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大数据紧密结合,也使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科学性得到进一步提升。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感受、情绪、态度等原本无法量化的信息,通过挖掘、分析得以量化和呈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也因此能够把握每一位学生的思想规律、精细分析各个学生的思想及其现状,甚至掌握不同学生对不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接受程度与兴趣状况,不断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全方位的完善与更有效的实践。
参考文献:
[1]刘承功.高校深入推进“课程思政”的若干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2018(6):62-67.
[2]邱仁富.“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理论阐释[J].思想教育研究,2018(4):109-113.
[3]石丽艳.关于构建高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0):41-43.
[4]宋艳飞,刘桂荣.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发展新理路[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7(2):88-92.
◎编辑 薛直艳
[关 键 词] 课程思政;信息化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性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1-0206-02
一、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要求
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新时代发展步伐的契合度,首先要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要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利用高科技手段进行教育和融入,成为大学生喜闻乐见的一部分。
其次要建立完善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完善的教育体系能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方法,可以提高学习效果。同时加强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政治取向的培养,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以及个体差异,以学生未来发展为重。
最后要使用科学创新、与时俱进的思想政治组织形式。传统的以班级为单位,整齐划一但却僵硬死板的教育模式,无法满足现代高校学生对思想政治知识、动作以及技能学习的要求,同时也无法满足当代高校学生身心发展的诉求。因此,高校思想政治需要采取科学的教育模式。
二、搭建信息化平台,建立高校课程思政信息化基础
(一)信息化平台的运行方式
目前手机的网络应用已远远超过PC电脑端的网络应用,信息化平台在同一个数据库管理的基础上同步开发网络系统和手机App应用。信息化平台的用户通过注册、登录与学校数据库对接,对学生的登录信息通过数据库进行验证,核对学生信息的真实性及其权限。而在存储方面则以学生的学号作为关键字,对所有信息进行记录。运行方式则是“学生记录思政课程的课堂信息”+“老师确认审核”的方式。此方式是每次课程过程中以及课后由学生自己登录系统填写思政课程的情况,由授课教师进行审核,通过后系统将课程信息与个人信息比对后存入数据库。具体过程如图所示。
通过全面建立系统性的三方联动学生评价体系,探索可操作性的双向二维客户端评价平台,在随时随地录入、随时随地查询、有选择地输出的原则指导下,实现PC端与手机端、学生客户端与教师客户端的双向二维评价机制,让学生真正方便使用信息化平台。
(二)信息化平台记录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信息化平台上的信息记录以学校思政课程记录为主,结合学生课程反馈、思政考核、学习论文等记录下来,进行分类管理。围绕“记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经历”的目标,着重关注大学生第一课堂、第二课堂活动的经历和收获,利用PC端和手机两个输入端口实现随时随地录入、查询、有选择地输出,把握记录、审核、打印三个关键环节。当学生或老师需要相关信息的时候,可以选择转换为电子文档输出或者是打印为成绩单的形式,电子文档和成绩单上会详细记录学生参加思政教育的各种详细信息,由此方便学生自己或教师审核。
三、借助信息化平台,实现高校课程思政信息化
(一)信息化平台提供的功能和服务
首先,信息化平台可以在学生需要查询的时间节点上生成一张“思想政治教育成绩单”,成绩单上记录着学生从入学开始到信息输出时整个时间段内所有的思政教育的详细信息,全面反映学生在大学期间思想政治的变化情况。
其次,可以对记录在信息化平台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系统对学生参与思政教育的过程进行记录,并对学生在思政教育中的所感所想进行记录,因此可以按照要求对系统中的数据进行分析。例如可以查询学生大学四年里每学期接受思政教育的频率变化等信息,从而帮助学校优化思政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更好地掌握学生在学校的发展规律。
最后,教师可以借助信息化平台记录的内容,全面了解学生,促进其入党申请考核、评优评先工作。教师可以以学生的“思政教育成绩单”为参考,取代多种证书分别评分加权的方法,进行入党申请考核、优生、优干以及奖学金等评奖评优申请审核工作,全面了解学生。
(二)思政教育信息化对不同主体的适用性
对学生而言,思政教育的信息化将极大地方便学生的学习、作业的提交、课程的反馈,同时教学视频和教学课件都可以在平台上下载学习。
对授课教师而言,可以借助信息化平台随时批阅学生的作业,从而直观、迅速地了解学生接受课程教育的效果,更加方便进行课程内容的更新和优化。对于课程管理教师而言,可以更加方便进行考核成绩的统计和录入,使成绩的分析统计告别以往的碎片化,变得系统化、公平化和科学化。
对于思政课程授课学院而言,可以直观了解各个授课教师的授课效果和学生对各个授课教师的评价,从而方便其对授课教师的安排调整,使思政教育产生更好的效果。
对于思政管理部门而言,可以对思政教育的数据进行分析,了解不同学院、不同专业年级、不同学科大类等各个群体学生的特点、反馈情况、感悟感想、学习习惯和学习倾向等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思政课程的优化设置,使思政教育更具特色。 四、利用信息化平台,提高高校课程思政实效性
(一)教学管理的网络化
通过信息化平台,思政教育将由传统的线下灌输式转变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思政教学效果可视化,实现线上线下联动,在接受过课堂上价值观培养、意识形态熏陶后,学生借助信息化平台对所学所感即时反馈,保证充分交流的同时也利于发现问题,完善教学方式,实现教学创新。
(二)课程反馈的实时化
授课教师可第一时间了解学生在每次课程后的思想变化和学习感悟,掌握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度、对授课方式的接受度、对教育主题的喜好度和对自身发展需求的切合度,以便之后优化授课内容和授课形式,实现课程的实时更新,提升授课的效率。
(三)课程考核的便捷化
授课教师可随时查看学生参加思政课程的考勤情况,详细地看到学生在平台上提交作业的内容和时间,方便教师及时批改,甚至还可以提供作业查重。课程考核结束后,平台可以统计出学生的成绩状况,通过图表直观地了解学生的成绩信息,以此实现思政教育课程成绩考核及时反馈,依托信息化平台提高成绩评定效率,使课程考核便捷化。
(四)学生需求的直观化
以信息化平台提供的大数据分析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总结,了解分析出不同学院、不同专业年级各个群体学生特点、反馈情况、感悟感想、学习习惯和学习倾向等,通过数据反馈的信息,进行针对性的课程优化设置,使思政教育更具特色,更具适应性和普遍性。信息化平台对学生从入学开始到毕业时所接受的思政教育记录情况进行大数据分析,掌握当代大学生对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和个人成长成才的真实需求。
(五)课程设计的科学化
借助数据统计与分析,经过对录入的相关课程数据处理计算,结合信息化平台各模块数据,深度挖掘高校学生接受思政教育隐含的规律,清晰刻画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轨迹。统计分析信息化平台建立的思政教育数据记录,为学校教务部门了解学生学习倾向、思想变化和成长需求提供依据,为思政教育课程设计和课程安排提供参考,实现全校思政教育课程安排的动态优化调整。
五、活用信息化平台,实现高校课程思政机制的全覆盖
(一)总结形成可推广的案例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强调,要运用新媒体的技术使思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理论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平台高度融合,以增强感染力和提高受众面。通过互联网形式提升思政课程的实效性是现今思政课程改革必然面临的重大问题,构建信息化平台,将新媒体应用于课程思政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方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开放共享,通过将平台集成和资源要素进行有机整合,并通过数据分析的形式,对学生需求和学习动态进行追踪,有针对性地提出更好的课程改革建议,改革后的思政教育将用一种不同于传统教育的新模式进行思政教育,在这个过程中形成新的教学模式,以此形成一个可推广的创新案例。
(二)提炼形成可复制的机制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平台的搭建,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大数据紧密结合,也使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科学性得到进一步提升。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感受、情绪、态度等原本无法量化的信息,通过挖掘、分析得以量化和呈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也因此能够把握每一位学生的思想规律、精细分析各个学生的思想及其现状,甚至掌握不同学生对不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接受程度与兴趣状况,不断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全方位的完善与更有效的实践。
参考文献:
[1]刘承功.高校深入推进“课程思政”的若干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2018(6):62-67.
[2]邱仁富.“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理论阐释[J].思想教育研究,2018(4):109-113.
[3]石丽艳.关于构建高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0):41-43.
[4]宋艳飞,刘桂荣.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发展新理路[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7(2):88-92.
◎编辑 薛直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