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We’re trying to save the manatees!新课前,我提前给每组学生留了这样的课外作业:查资料或观察了解我们周围的生活环境,有哪些污染?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把我们所了解的信息记录下来,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搜集的资料多。
由于学生在学习新课之前就做了大量细致入微的观察与了解工作,所以在课堂上讨论时就能畅所欲言,列举出我们周围的许多污染源。通过亲自调查,他们更清楚了当前环境的不尽如意,保护环境刻不容缓,从而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针对他们了解的情况,他们积极发言,各抒己见,热烈讨论当前的环境问题并提出了保护环境的措施,更加意识到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的紧迫性,学生在相互讨论中不知不觉中就将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了起来。
1、本节课所涉及的问题实际上是英语课与生物课中“环保”章节的有机结合。我让学生通过调查列举生活中的污染源,每组学生都讲出了很多的污染源—汽车尾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音污染等等。这实际上让学生复习了生物课中的“大气与健康”、“水与健康”等知识。不知不觉将英语课与生物课整合起来。
2、我让学生针对污染分组讨论如何解决这些污染问题,巧妙地运用了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不但能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也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的参政议政意识。同学们纷纷以主人翁的身份,针对污染问题提出了种种解决方法。解决水污染问题,他们先用劝说的办法,当此法不通时,再借助新闻媒体如电视广播、网络等的力量,最后,再以书信的形式告知政府;解决空气污染问题,他们号召人们骑自行车车或步行上班,也可每周少开一天车。当有的小组提醒他们,若家离工作单位很远,不能骑车上班时,该怎么办?他们马上想到了公交车。他们要求政府增加公交车辆;解决白色污染问题,他们号召人们自带购物袋,建议有关部门出台政策禁止使用方便袋,并且小组同学达成协议,周末到公共场所做宣传,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3、接着,我因势利导,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以前是否做过有损于环保的事情?”这其实把问题提高到了政治的高度,又是英語课与政治课的有机整合。通过上一环节对污染问题的讨论,同学们热情更加高涨,更加意识到环保应该首先从自身做起,进而影响身边的人。在和谐、民主、激烈的气氛中,同学们无所顾忌,畅所欲言,纷纷讲述了自己以前的不文明表现。这个说以前乱扔废旧电池,那个说以前乱丢塑料袋等等。我又问:“你们以后还会做有损环保的事情吗?”他们异口同声地回答:“No。”自然恰当的德育渗透,起到了一箭双雕的作用,使教学活动达到了高潮。
总之,整个教学过程,我不是在“教教材”,而是在“用教材教”。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生活经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知识入手,创设一个个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情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真正体现了“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作力。”
根据《新标准》“活动不应该仅限于课堂教学,而要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中”的精神,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寻找环境污染问题并回忆自己的不文明行为,做自我批评,是活动的高潮,是让学生自我教育,提高环保意识的最有效手段。同时,我趁热打铁,利用学生的这份热情,让他们利用课余时间,用英语采访同年级别的班的同学,让他们在同龄人面前很自然地回忆自己的不文明行为。然后,以此为依据,号召本班同学用英语向全校同学发一份以“保护环境”为内容的倡议书。这不但会在全校兴起一股学习英语的热潮,还会使环保意识深入人心。这是实实在在的任务型教学,体现了学中用,用中学的精神。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感受成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英语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真正把课堂延伸到了课外。
由于学生在学习新课之前就做了大量细致入微的观察与了解工作,所以在课堂上讨论时就能畅所欲言,列举出我们周围的许多污染源。通过亲自调查,他们更清楚了当前环境的不尽如意,保护环境刻不容缓,从而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针对他们了解的情况,他们积极发言,各抒己见,热烈讨论当前的环境问题并提出了保护环境的措施,更加意识到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的紧迫性,学生在相互讨论中不知不觉中就将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了起来。
1、本节课所涉及的问题实际上是英语课与生物课中“环保”章节的有机结合。我让学生通过调查列举生活中的污染源,每组学生都讲出了很多的污染源—汽车尾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音污染等等。这实际上让学生复习了生物课中的“大气与健康”、“水与健康”等知识。不知不觉将英语课与生物课整合起来。
2、我让学生针对污染分组讨论如何解决这些污染问题,巧妙地运用了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不但能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也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的参政议政意识。同学们纷纷以主人翁的身份,针对污染问题提出了种种解决方法。解决水污染问题,他们先用劝说的办法,当此法不通时,再借助新闻媒体如电视广播、网络等的力量,最后,再以书信的形式告知政府;解决空气污染问题,他们号召人们骑自行车车或步行上班,也可每周少开一天车。当有的小组提醒他们,若家离工作单位很远,不能骑车上班时,该怎么办?他们马上想到了公交车。他们要求政府增加公交车辆;解决白色污染问题,他们号召人们自带购物袋,建议有关部门出台政策禁止使用方便袋,并且小组同学达成协议,周末到公共场所做宣传,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3、接着,我因势利导,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以前是否做过有损于环保的事情?”这其实把问题提高到了政治的高度,又是英語课与政治课的有机整合。通过上一环节对污染问题的讨论,同学们热情更加高涨,更加意识到环保应该首先从自身做起,进而影响身边的人。在和谐、民主、激烈的气氛中,同学们无所顾忌,畅所欲言,纷纷讲述了自己以前的不文明表现。这个说以前乱扔废旧电池,那个说以前乱丢塑料袋等等。我又问:“你们以后还会做有损环保的事情吗?”他们异口同声地回答:“No。”自然恰当的德育渗透,起到了一箭双雕的作用,使教学活动达到了高潮。
总之,整个教学过程,我不是在“教教材”,而是在“用教材教”。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生活经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知识入手,创设一个个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情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真正体现了“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作力。”
根据《新标准》“活动不应该仅限于课堂教学,而要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中”的精神,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寻找环境污染问题并回忆自己的不文明行为,做自我批评,是活动的高潮,是让学生自我教育,提高环保意识的最有效手段。同时,我趁热打铁,利用学生的这份热情,让他们利用课余时间,用英语采访同年级别的班的同学,让他们在同龄人面前很自然地回忆自己的不文明行为。然后,以此为依据,号召本班同学用英语向全校同学发一份以“保护环境”为内容的倡议书。这不但会在全校兴起一股学习英语的热潮,还会使环保意识深入人心。这是实实在在的任务型教学,体现了学中用,用中学的精神。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感受成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英语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真正把课堂延伸到了课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