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华社9月27日受权全文播发《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一个充满危机感和忧患意识的重大决议。在决定中,执政党再次提醒全党,党的执政地位和先进性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
64年前,毛泽东在回答黄炎培关于如何跳出中国历史兴衰周期律时说:“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如今,以党内民主推动人民民主,已经成为共识,民主这条新路怎么走,却仍需要艰苦的探索。执政党的执政地位和先进性,与民主这条新路怎么走紧密联系在一起。
就此,本刊记者与中央党校党建部主任王长江教授,就十七届四中全会和党内民主、人民民主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对话。
用革命党的思维来思考执政党的问题,用计划经济的方式来解决市场经济的问题,这些现象依然普遍存在。上层建筑不能适应经济基础,因此必然产生对民主的不适应。
四中全会解决了什么问题?
《南风窗》:决定指出,要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完善党代表大会制度和党内选举制度,完善党内民主决策机制,维护党的集中统一。
王长江:四中全会通过的是纲领性的文件,但作为唯一的执政党,自身搞得如何,对于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意义重大。因此自十二大以来的党代会,都有一次全会来研究党建问题,表明我们党在推进改革的过程当中始终重视自身建设问题。
在如何推进党内民主方面,这次的四中全会看到了继续推进改革的迫切性,它强调党的建设要科学化,改革要整体推进,实际上为党内民主的推进提供了一个平台。关键要看落实,看是真干还是假干,在现实运作中,这是一个各种利益实体相互博弈的过程。
《南风窗》:四中全会的公报中多次提到要加强团结集中,这是否说明执政党在党建方面有强烈的危机感?
王長江:是这样的。目前,中国面临很多突出的矛盾和问题,比如金融危机、群体性事件、民族问题等,都迫切需要执政党去解决,这是一个带有危机色彩的新形势。我认为目前党建方面最大的问题在理论层面,党的理论的深层次问题比较大。一直以来,不少人不相信党的决议、党的理论、党所倡导的东西,而且认为不能信、信了是傻瓜,他们表面上说得冠冕堂皇,信誓旦旦,私下里真正相信的是一套权钱逻辑,完全丧失了对党的理论和思想体系的信仰,这是一个普遍现象。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根本问题在于,党还没有完成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变,党的理论也没有得到梳理,原有的否认人的利益、要让人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那一套理论,还没有被承认人的利益的新理论所代替,而前者离人们的生活和实际认识水平太远,在现实中根本不管用。而且我们明明知道这一套不管用,还坚持着,在庙堂之上不厌其烦地宣讲和重复着。因此要改变说一套做一套、信仰缺失的现象,首先必须对党的理论进行梳理,摈弃那些过时的、不切实际的东西,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
《南风窗》:目前,推行和深化民主的主要障碍是什么?民主的进展和民众的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请问根本原因是什么?
王长江:改革开放30年,最突出的改变不是执政政策、方法和手段的改变,而是动力机制的改变。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刚刚执政,实行的是过去革命阶级斗争的那一套做法,而且把那套东西当作天经地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东西,遇到不同的观点和意见就认为是阶级斗争的反映,还没有用温和的方式来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意识。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有偏差,对于人对利益的追求有一种天生的恐惧,认为人们追求自己的利益就会产生冲突。因此,我们不通过利益机制来实现利益分配,不让人们自主追求自己的利益,而是实行计划经济,由国家进行分配,你是不需要考虑自己利益的,你的利益是由国家来满足,以为这样就能避免冲突。这种制度设计看起来十全十美,实际上社会缺乏动力,因为对于社会成员来说,既然没有追求利益的权利,为什么我还要好好干?你说人民当家作主,作的是什么主?没有利益,当家作主就失去了意义。
相应地到了政治上,实际上体现出来的更多的就是一种代替人民当家作主的思路,党无所不能,政府无所不能,包揽一切,事无巨细,这样一套东西,落到实践当中,就是老百姓没有追求自己利益的任何愿望。你给他民主,他也不知道民主是什么,怎么使。真的搞起来了就是混乱不堪的大民主。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把对利益的正当追求权还给了老百姓,这样就出现了利益的博弈、利益的分化和多元化,而利益是需要交换的,一交换,就需要市场,就有了市场经济,有了人们的独立意识、自主意识,民众就有了强烈的民主要求和意识。从这样一个角度去说,今天民主的发展是大势所趋,谁也改变不了。
但问题在于,我们的理念、意识形态、经验和习惯长期沿用过去那一套,用革命党的思维来思考执政党的问题,用计划经济的方式来解决市场经济的问题,这些现象依然普遍存在。上层建筑不能适应经济基础,因此必然产生对民主的不适应。
《南风窗》:那么目前要进一步推进党内民主,应该主要从哪些方面着手?
王长江:我觉得应该从这四个方面着手:一是推行有竞争性的选举,要给人们选择的机会;二是党要领导社会建设,鼓励和支持公民社会的发展,让人们组织起来。如果执政党不在这方面做工作,一旦人们自己组织起来,就容易成为对立面;三是推进制度建设,以前有了问题,我们可以说是因为制度不完善,现在已经不能这样说了’因为各种各样的规定、要求、条例很多,连“不许包二奶”这样的规定都有。问题是,这些要求之间的连接出了问题。今后要从单纯的制度要素的建设转向制度体系建设。第四,要进一步推进政府体制改革。目前,党的运行代替政府运行的情况仍然比较严重,这是很多紊乱现象的根源。合理的做法是先设计好政府应该怎么运作,然后把政党放进去,而不是相反。
党内推进有竞争的选举
《南风窗》:一直以来很多人认为,中国的民主应该从党内开始,然后再逐步推广,您是否认同这样一个中国民主“路线图”?改革开放以来,党内民主取得了哪些进展?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王长江:我基本同意这种说法。因为在中国,掌握最多权力的是执政党,有能力主导民主进程的也只有执政党。从这个角度看,党自身民主不民主,就牵涉社会能不能实现民主。党的民主多一点,社会民主就多一点。如果党自身没有民主,那社会民主就根本无从谈起。以党内民主带动社会民主,这实际 上给执政党加上了一个很重的责任,要推进民主。
民主是一个系统,分为若干环节:选举民主,把权力授予少数人,这是授权环节;运用权力进行决策,这是决策环节;决策之后要执行,这是程序环节;为防止权力的滥用,要进行民主监督,这是监督环节。所有这些环节,党内民主都需要进一步推进。
应该说,在这些方面,我们都做了很多的工作,有了一些进展。比如决策民主,我们现在很多决策是透明化的,重大决策不再是少数人说了算,而是要广泛地征求意见;执行阶段,大家互相讨论、互相启发,都有民主的成分在里面;民主监督,我们不但有舆论监督,有社会监督,而且党内还可以进行问责制等等。应该说所有的环节都在不断推进。
但与决策、执行和民主监督等方面的进展相比,在授权环节的民主上似乎稍微有点慢。最关键的是,在向谁负责的问题上没有根本突破,只对上负责不对下负责,使授权民主流于儿戏,等于说我想民主就民主,想今天民主就今天民主,这是古代帝王都能做到的事情,没有什么意义,这种负责关系必须颠倒过来。我觉得,今后推进党内民主,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如何在授权环节推行有竞争的选举,将我们的党内民主制度做实、做科学。
《南风窗》:近些年来,我们在很多领域强调“中国特色”,甚至用“中国特色”来消解民主,请问在民主的问题上,“中国特色”如何体现?
王长江:不管是哪一种形式,哪一种特色的民主,都有一些共同原则要遵守,这是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很多人认为选举民主是西方的东西,言下之意就是中国特色的民主是不选举的,这就等于承认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公众对自己的权力受托者没有选择的权利,这是一些无良的学者见风使舵的荒谬之言。民主不是随心所欲打扮的小姑娘,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中国的民主要有自己的特色。但前提是遵守民主的普遍规律,这个普遍规律就是有竞争的政治。历史也证明,这条基本原则是不容超越的。
《南风窗》:现在还有一个看法,认为中国并不是西方意义上的民主国家,但仍然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成就,并且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受损较小,这是否证明中国的政治体制更为优越?
王长江:近几十年来,世界范围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博弈从未停止。事实证明,市场经济是管用的,是大势所趋,我们也迎合了这股世界潮流,中国这30年来所取得的经济成就,离不开市场经济的贡献。与此同时,中国的市场经济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国家调控经济的能力很强,还保留了大量行政手段和计划经济的因素。因此,在当前这一场经济危机中,中国所受影响较小,这不能证明我们调控经济的手段有多高明,只是因为经济中的市场经济成分还不够多之故。我们还是要继续搞市场经济,不能以此为借口走回头路。这就好比全世界发生了饥荒,非洲人靠吃野果躲过了危机,但全世界不能因此就退回到原始状态;纽约发生了大停电,没通电的地方自然不受影响,但不能因此就说煤油灯比电灯更好。
民主和经济增长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出现滞后、不对应是普遍现象,非常正常,有时候非民主国家的经济增长会超过民主国家,但这不能成为不进行体制改革的理由。因为经济不会一直增长,一个政党的合法性也不能只靠经济增长来维持。西方国家的经济出了问题,但它的政治体制有弹性,所以人民会和政府共度时艰;如果人民对政权的认同感只系于经济增长,那么必然的结果就是,经济好时我和你过,不好时各走各的路。从这个意义上看,我们必须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拓展政权的合法性基础,这样人民才会和党同甘共苦。四中全会看到了这种危机感,这是好事。
《南风窗》:国内的腐败有愈演愈烈之势,民主有利于遏制腐败吗?
王长江:民主是抑制腐败的良药,这是毫无疑问的。之所以会产生腐败,是因为某个团体或个人对权力的使用处于绝对支配的地位,没有约束和监督所致。民主不是人们直接对社会事务做出决定,而更多意味着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参与和约束,因此在遏制腐败上面,有民主总体要比没有好。问题在于,在市场经济下,财富大量涌流,权力的寻租有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更丰厚的条件,而我们的体制机制还没有办法对权力的运行进行有效的监督,因此产生的腐败比过去更严重、触目惊心。没有钱,腐败的程度有限;财富多了政治上的一些不民主的因素依然如故,腐败当然会愈演愈烈。
民主和每个人息息相关
《南风窗》:有人认为,民主只是中国一部分精英的诉求,老百姓可能对反腐败和社会公正有更强烈的诉求,而要达到这些目的,可能不一定不需要民主,是这样吗?
王长江:反腐败和社会公正的实现。必须要通过民主的途径。如果不对权力进行约束,权力带来的自由裁量权太大,腐败的收益很高,而被抓住只是一种偶然的话,这个险就是值得冒的,因此靠严刑峻法、高薪养廉等等都是遏制不了腐败的。
需要强调的是,我们往往把民主意识形态化了,把民主和某种政治制度联系起来,其实民主就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你问一般的老百姓对民主感不感兴趣,他很可能说不感兴趣;但你问他你的事情由别人决定你干不干,他肯定回答不干,这就是民主的意识,只是我们不把它当成民主罢了。随着利益的多元化,人们的这种民主意识和要求会越来越强烈,民主和每个人切实相关。
《南风窗》:在现实层面,基层的海选也确实出现了贿选、家族势力操纵选举等现象,应该怎么看?
王长江:邓小平设计的市场经济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一些人把这种思路简单套用到了民主领域,认为应该让一部人先民主起来,这部分人就是一些文化素质比较高的人,党内的先进分子等等。因此他们认为,我们一直在搞的乡村直选路子错了,素质低的人只会搞出低层次的民主。这种想法把文化素质作為是否实行民主的依据,是非常荒谬的。
当年解放区的民众搞选举,连西方的记者都赞叹不已,认为这才是真民主,可是那些民众很多斗大的字不识一个;英国几百年前搞民主,民众的素质又能高到哪里去?
事实上,决定民主的根本因素是利益,有利益就有民主,而和素质无关。计划经济否认人们的利益诉求,自然不会有真正的民主要求,只会产生混乱不堪的大民主。市场经济下人们有了财产,就会拼命保护,对政府也就有了要求。作为执政党,应该对此加以引导,并产生相应的紧迫感,不能无动于衷。如果社会民主的发展快过党内民主的话,党还有什么资格进行领导?你总不能说社会民主要先停一停,等我赶上来再说。
现在,基层选举确实出现了贿选等现象,个别人又搬出了素质那一套,甚至认为在基层搞民主超越了中国社会的发展阶段,应该把权力重新划归党支部。这种说法是历史的大反动,说明我们还没有学会用民主的方法解决问题。前面我们说了,党内民主在决策、执行和民主监督等方面做得比较好,授权民主方面要差一些;在基层,情况刚好反过来了,授权民主做得比较好,后面的决策、执行和民主监督则没有跟上。这样一来,只要想方设法获得了权力,黑箱操作的空间就很大,有了千万种滥用权力的可能性,因此很多人把基层选举看成是投资回报的关系。
出现这种情况,有些地方干脆就不选了,走回头路,这是不对的。根本问题在于要对选出来的权力进行规范,加强执行、监督层面的建设,在农村设立议事会、村民代表会议等等,重大事项由他们讨论决定,提高腐败的成本,让那些投资权力的人赚不回来,贿选自然就得到了遏制。从根本上讲,我们必须用民主的方法来解决民主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南风窗》:现在,很多人已经意识到民主的重要性,但很多时候不到迫不得已,不到难以为继,人们是没有足够的动力进行改变的,请问中国目前已经到了非大力推进民主不可的程度吗?
王长江:一个政党的执政必须得到老百姓的认可,否则难以长期维持,即便你掌握着国家机器,采取各种强制措施,也不可能长治久安。当然,我们目前的形势还没到那一步,因为30年经济的飞速发展,执政党积累了丰厚的合法性,但我们不能一直吃老本。很多人认为只要经济好,社会稳定,有没有民主无关紧要,问题是经济不可能一直增长,社会的发展也不可能没有曲折。把未来建立在一系列假设之上是很危险的。要解决当前政治发展中一系列棘手问题,非实行民主不可。
64年前,毛泽东在回答黄炎培关于如何跳出中国历史兴衰周期律时说:“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如今,以党内民主推动人民民主,已经成为共识,民主这条新路怎么走,却仍需要艰苦的探索。执政党的执政地位和先进性,与民主这条新路怎么走紧密联系在一起。
就此,本刊记者与中央党校党建部主任王长江教授,就十七届四中全会和党内民主、人民民主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对话。
用革命党的思维来思考执政党的问题,用计划经济的方式来解决市场经济的问题,这些现象依然普遍存在。上层建筑不能适应经济基础,因此必然产生对民主的不适应。
四中全会解决了什么问题?
《南风窗》:决定指出,要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完善党代表大会制度和党内选举制度,完善党内民主决策机制,维护党的集中统一。
王长江:四中全会通过的是纲领性的文件,但作为唯一的执政党,自身搞得如何,对于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意义重大。因此自十二大以来的党代会,都有一次全会来研究党建问题,表明我们党在推进改革的过程当中始终重视自身建设问题。
在如何推进党内民主方面,这次的四中全会看到了继续推进改革的迫切性,它强调党的建设要科学化,改革要整体推进,实际上为党内民主的推进提供了一个平台。关键要看落实,看是真干还是假干,在现实运作中,这是一个各种利益实体相互博弈的过程。
《南风窗》:四中全会的公报中多次提到要加强团结集中,这是否说明执政党在党建方面有强烈的危机感?
王長江:是这样的。目前,中国面临很多突出的矛盾和问题,比如金融危机、群体性事件、民族问题等,都迫切需要执政党去解决,这是一个带有危机色彩的新形势。我认为目前党建方面最大的问题在理论层面,党的理论的深层次问题比较大。一直以来,不少人不相信党的决议、党的理论、党所倡导的东西,而且认为不能信、信了是傻瓜,他们表面上说得冠冕堂皇,信誓旦旦,私下里真正相信的是一套权钱逻辑,完全丧失了对党的理论和思想体系的信仰,这是一个普遍现象。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根本问题在于,党还没有完成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变,党的理论也没有得到梳理,原有的否认人的利益、要让人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那一套理论,还没有被承认人的利益的新理论所代替,而前者离人们的生活和实际认识水平太远,在现实中根本不管用。而且我们明明知道这一套不管用,还坚持着,在庙堂之上不厌其烦地宣讲和重复着。因此要改变说一套做一套、信仰缺失的现象,首先必须对党的理论进行梳理,摈弃那些过时的、不切实际的东西,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
《南风窗》:目前,推行和深化民主的主要障碍是什么?民主的进展和民众的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请问根本原因是什么?
王长江:改革开放30年,最突出的改变不是执政政策、方法和手段的改变,而是动力机制的改变。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刚刚执政,实行的是过去革命阶级斗争的那一套做法,而且把那套东西当作天经地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东西,遇到不同的观点和意见就认为是阶级斗争的反映,还没有用温和的方式来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意识。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有偏差,对于人对利益的追求有一种天生的恐惧,认为人们追求自己的利益就会产生冲突。因此,我们不通过利益机制来实现利益分配,不让人们自主追求自己的利益,而是实行计划经济,由国家进行分配,你是不需要考虑自己利益的,你的利益是由国家来满足,以为这样就能避免冲突。这种制度设计看起来十全十美,实际上社会缺乏动力,因为对于社会成员来说,既然没有追求利益的权利,为什么我还要好好干?你说人民当家作主,作的是什么主?没有利益,当家作主就失去了意义。
相应地到了政治上,实际上体现出来的更多的就是一种代替人民当家作主的思路,党无所不能,政府无所不能,包揽一切,事无巨细,这样一套东西,落到实践当中,就是老百姓没有追求自己利益的任何愿望。你给他民主,他也不知道民主是什么,怎么使。真的搞起来了就是混乱不堪的大民主。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把对利益的正当追求权还给了老百姓,这样就出现了利益的博弈、利益的分化和多元化,而利益是需要交换的,一交换,就需要市场,就有了市场经济,有了人们的独立意识、自主意识,民众就有了强烈的民主要求和意识。从这样一个角度去说,今天民主的发展是大势所趋,谁也改变不了。
但问题在于,我们的理念、意识形态、经验和习惯长期沿用过去那一套,用革命党的思维来思考执政党的问题,用计划经济的方式来解决市场经济的问题,这些现象依然普遍存在。上层建筑不能适应经济基础,因此必然产生对民主的不适应。
《南风窗》:那么目前要进一步推进党内民主,应该主要从哪些方面着手?
王长江:我觉得应该从这四个方面着手:一是推行有竞争性的选举,要给人们选择的机会;二是党要领导社会建设,鼓励和支持公民社会的发展,让人们组织起来。如果执政党不在这方面做工作,一旦人们自己组织起来,就容易成为对立面;三是推进制度建设,以前有了问题,我们可以说是因为制度不完善,现在已经不能这样说了’因为各种各样的规定、要求、条例很多,连“不许包二奶”这样的规定都有。问题是,这些要求之间的连接出了问题。今后要从单纯的制度要素的建设转向制度体系建设。第四,要进一步推进政府体制改革。目前,党的运行代替政府运行的情况仍然比较严重,这是很多紊乱现象的根源。合理的做法是先设计好政府应该怎么运作,然后把政党放进去,而不是相反。
党内推进有竞争的选举
《南风窗》:一直以来很多人认为,中国的民主应该从党内开始,然后再逐步推广,您是否认同这样一个中国民主“路线图”?改革开放以来,党内民主取得了哪些进展?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王长江:我基本同意这种说法。因为在中国,掌握最多权力的是执政党,有能力主导民主进程的也只有执政党。从这个角度看,党自身民主不民主,就牵涉社会能不能实现民主。党的民主多一点,社会民主就多一点。如果党自身没有民主,那社会民主就根本无从谈起。以党内民主带动社会民主,这实际 上给执政党加上了一个很重的责任,要推进民主。
民主是一个系统,分为若干环节:选举民主,把权力授予少数人,这是授权环节;运用权力进行决策,这是决策环节;决策之后要执行,这是程序环节;为防止权力的滥用,要进行民主监督,这是监督环节。所有这些环节,党内民主都需要进一步推进。
应该说,在这些方面,我们都做了很多的工作,有了一些进展。比如决策民主,我们现在很多决策是透明化的,重大决策不再是少数人说了算,而是要广泛地征求意见;执行阶段,大家互相讨论、互相启发,都有民主的成分在里面;民主监督,我们不但有舆论监督,有社会监督,而且党内还可以进行问责制等等。应该说所有的环节都在不断推进。
但与决策、执行和民主监督等方面的进展相比,在授权环节的民主上似乎稍微有点慢。最关键的是,在向谁负责的问题上没有根本突破,只对上负责不对下负责,使授权民主流于儿戏,等于说我想民主就民主,想今天民主就今天民主,这是古代帝王都能做到的事情,没有什么意义,这种负责关系必须颠倒过来。我觉得,今后推进党内民主,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如何在授权环节推行有竞争的选举,将我们的党内民主制度做实、做科学。
《南风窗》:近些年来,我们在很多领域强调“中国特色”,甚至用“中国特色”来消解民主,请问在民主的问题上,“中国特色”如何体现?
王长江:不管是哪一种形式,哪一种特色的民主,都有一些共同原则要遵守,这是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很多人认为选举民主是西方的东西,言下之意就是中国特色的民主是不选举的,这就等于承认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公众对自己的权力受托者没有选择的权利,这是一些无良的学者见风使舵的荒谬之言。民主不是随心所欲打扮的小姑娘,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中国的民主要有自己的特色。但前提是遵守民主的普遍规律,这个普遍规律就是有竞争的政治。历史也证明,这条基本原则是不容超越的。
《南风窗》:现在还有一个看法,认为中国并不是西方意义上的民主国家,但仍然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成就,并且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受损较小,这是否证明中国的政治体制更为优越?
王长江:近几十年来,世界范围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博弈从未停止。事实证明,市场经济是管用的,是大势所趋,我们也迎合了这股世界潮流,中国这30年来所取得的经济成就,离不开市场经济的贡献。与此同时,中国的市场经济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国家调控经济的能力很强,还保留了大量行政手段和计划经济的因素。因此,在当前这一场经济危机中,中国所受影响较小,这不能证明我们调控经济的手段有多高明,只是因为经济中的市场经济成分还不够多之故。我们还是要继续搞市场经济,不能以此为借口走回头路。这就好比全世界发生了饥荒,非洲人靠吃野果躲过了危机,但全世界不能因此就退回到原始状态;纽约发生了大停电,没通电的地方自然不受影响,但不能因此就说煤油灯比电灯更好。
民主和经济增长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出现滞后、不对应是普遍现象,非常正常,有时候非民主国家的经济增长会超过民主国家,但这不能成为不进行体制改革的理由。因为经济不会一直增长,一个政党的合法性也不能只靠经济增长来维持。西方国家的经济出了问题,但它的政治体制有弹性,所以人民会和政府共度时艰;如果人民对政权的认同感只系于经济增长,那么必然的结果就是,经济好时我和你过,不好时各走各的路。从这个意义上看,我们必须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拓展政权的合法性基础,这样人民才会和党同甘共苦。四中全会看到了这种危机感,这是好事。
《南风窗》:国内的腐败有愈演愈烈之势,民主有利于遏制腐败吗?
王长江:民主是抑制腐败的良药,这是毫无疑问的。之所以会产生腐败,是因为某个团体或个人对权力的使用处于绝对支配的地位,没有约束和监督所致。民主不是人们直接对社会事务做出决定,而更多意味着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参与和约束,因此在遏制腐败上面,有民主总体要比没有好。问题在于,在市场经济下,财富大量涌流,权力的寻租有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更丰厚的条件,而我们的体制机制还没有办法对权力的运行进行有效的监督,因此产生的腐败比过去更严重、触目惊心。没有钱,腐败的程度有限;财富多了政治上的一些不民主的因素依然如故,腐败当然会愈演愈烈。
民主和每个人息息相关
《南风窗》:有人认为,民主只是中国一部分精英的诉求,老百姓可能对反腐败和社会公正有更强烈的诉求,而要达到这些目的,可能不一定不需要民主,是这样吗?
王长江:反腐败和社会公正的实现。必须要通过民主的途径。如果不对权力进行约束,权力带来的自由裁量权太大,腐败的收益很高,而被抓住只是一种偶然的话,这个险就是值得冒的,因此靠严刑峻法、高薪养廉等等都是遏制不了腐败的。
需要强调的是,我们往往把民主意识形态化了,把民主和某种政治制度联系起来,其实民主就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你问一般的老百姓对民主感不感兴趣,他很可能说不感兴趣;但你问他你的事情由别人决定你干不干,他肯定回答不干,这就是民主的意识,只是我们不把它当成民主罢了。随着利益的多元化,人们的这种民主意识和要求会越来越强烈,民主和每个人切实相关。
《南风窗》:在现实层面,基层的海选也确实出现了贿选、家族势力操纵选举等现象,应该怎么看?
王长江:邓小平设计的市场经济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一些人把这种思路简单套用到了民主领域,认为应该让一部人先民主起来,这部分人就是一些文化素质比较高的人,党内的先进分子等等。因此他们认为,我们一直在搞的乡村直选路子错了,素质低的人只会搞出低层次的民主。这种想法把文化素质作為是否实行民主的依据,是非常荒谬的。
当年解放区的民众搞选举,连西方的记者都赞叹不已,认为这才是真民主,可是那些民众很多斗大的字不识一个;英国几百年前搞民主,民众的素质又能高到哪里去?
事实上,决定民主的根本因素是利益,有利益就有民主,而和素质无关。计划经济否认人们的利益诉求,自然不会有真正的民主要求,只会产生混乱不堪的大民主。市场经济下人们有了财产,就会拼命保护,对政府也就有了要求。作为执政党,应该对此加以引导,并产生相应的紧迫感,不能无动于衷。如果社会民主的发展快过党内民主的话,党还有什么资格进行领导?你总不能说社会民主要先停一停,等我赶上来再说。
现在,基层选举确实出现了贿选等现象,个别人又搬出了素质那一套,甚至认为在基层搞民主超越了中国社会的发展阶段,应该把权力重新划归党支部。这种说法是历史的大反动,说明我们还没有学会用民主的方法解决问题。前面我们说了,党内民主在决策、执行和民主监督等方面做得比较好,授权民主方面要差一些;在基层,情况刚好反过来了,授权民主做得比较好,后面的决策、执行和民主监督则没有跟上。这样一来,只要想方设法获得了权力,黑箱操作的空间就很大,有了千万种滥用权力的可能性,因此很多人把基层选举看成是投资回报的关系。
出现这种情况,有些地方干脆就不选了,走回头路,这是不对的。根本问题在于要对选出来的权力进行规范,加强执行、监督层面的建设,在农村设立议事会、村民代表会议等等,重大事项由他们讨论决定,提高腐败的成本,让那些投资权力的人赚不回来,贿选自然就得到了遏制。从根本上讲,我们必须用民主的方法来解决民主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南风窗》:现在,很多人已经意识到民主的重要性,但很多时候不到迫不得已,不到难以为继,人们是没有足够的动力进行改变的,请问中国目前已经到了非大力推进民主不可的程度吗?
王长江:一个政党的执政必须得到老百姓的认可,否则难以长期维持,即便你掌握着国家机器,采取各种强制措施,也不可能长治久安。当然,我们目前的形势还没到那一步,因为30年经济的飞速发展,执政党积累了丰厚的合法性,但我们不能一直吃老本。很多人认为只要经济好,社会稳定,有没有民主无关紧要,问题是经济不可能一直增长,社会的发展也不可能没有曲折。把未来建立在一系列假设之上是很危险的。要解决当前政治发展中一系列棘手问题,非实行民主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