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代公文视角看魏征《谏太宗十思疏》的 写作特点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yuezaic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疏”作为古代公文史上常见的公文类型之一,萌芽于秦汉时期,在唐代得到进一步发展。唐朝魏征所作的《谏太宗十思疏》堪称“疏”类公文脍炙人口的佳作,同时也是《古文观止》中的名篇,其作为我国古代著名的一篇奏疏,在公文研究领域中也具有一定学术价值。本文从公文视角出发分析《谏太宗十思疏》所体现的写作特点,进一步阐述其对当代公文写作的启示。
  【关键词】 谏太宗十思疏;古代公文;公文写作;公文程式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23-0013-02
  我国古代公文历史悠久,早在商周奴隶时代,公文就伴随文字的形成而孕育而生,古代公文作为一种实用文体,为古代行政管理而服务,受文书制度所管理约束,是人们在执行公务活动时所形成的文书材料。
  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是一篇古代公文佳作,说理性与文学性相得益彰,邏辑严密层层递进,骈散相和气势恢宏。历来学界在谈及《谏太宗十思疏》时,更多地关注其文学与教育价值,探讨其在语言形式及情感表达上的艺术呈现,以及在教育教学中的资源开发,而少有研究其所呈现的公文特色。隋唐时期,中国古代公文逐渐走向成熟,“疏”是属于古代公文的上行文书一类,主要用于“陈述政事,进献典议,上告急变,案劾错过。”作为唐初著名政治家的魏征,素来以犯颜直谏,剀切中肯而扬名于史册,《谏太宗十思疏》属于“疏奏”类公文,结构严谨且饱含深情,在讲究经世致用的同时辞藻恳切,文采飞扬。从公文研究的视角探究其公文特点并分析其写作特色,能够为古代公文理论研究和当代实践探索提供一定借鉴。
  一、从古代公文写作思想领略《谏太宗十思疏》之意
  作为中国古代统治阶级维护其政治统治地位重要工具的古代公文,在儒家思想的精神引领下,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文以载道的精神内旨,辩证看待古代优秀公文,分析理解其中的思想精髓,无疑能够为当代写作思想的蓬勃发展提供宝贵的精神养料。
  (一)“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克己修身之道
  儒家学派意义中的君子首先要做到自省自戒从而克己复礼,认为修德是儒学士人立身之根本,是立人达人的前提条件。在隋亡的历史教训之中,魏征树立起忧患意识,认为居安思危是君王应该具备的治国理政的品质之一,奏议用一“思”字贯穿始终。
  文章第一段魏征用正反面对比和比喻的手法形象生动而又语气委婉的说明了身为人君的职责和“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必要性,第二段对历史回顾进一步分析了执政者居安思危的原因所在与具备忧患意识的必要性——以身安而国家可保。
  (二)“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德义治国之策
  儒家学说认为士大夫除了要尊君忠君还要以道辅助统治者来平治天下,“德”是治国理政的关键所在。魏征乐于向唐太宗强调道德感化的重要作用,在一开篇即提出厚积德义是国家安定百姓安居乐业的基础,是仁德爱民、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主张的体现。在他看来德义是统治阶级治国安邦的先决条件,是社会大同和谐发展的有力基础,是国家赖以生存发展的根本因素。
  (三)“总此十思,宏兹九德”——治平天下之思
  魏征所谏的“十思”是在针对贞观中年唐太宗之所为以及魏征在朝堂之所见,有的放矢提出的治国安邦平天下之策,其包括知足自戒、谦冲惧满、慎始敬终、正身黜恶、公正爱民,知人善任,勇于纳谏等方面内容,以居安思危、正己安人为核心且蕴含着儒家传统对于圣君“五德”的期待,并寄希望于君王修德从而达到治平天下这一目的。
  二、从古代公文程式分析《谏太宗十思疏》之谨
  (一)表层程式
  公文自诞生之日起其程式便也应运而生,并随着文书制度的进一步发展从萌芽阶段逐渐走向规范与完备。唐代统治阶级承袭借鉴了前朝有关公文的相关规定和用法习惯,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使用“奏疏”这一文种,既符合官职身份也与其写作目的相适应,并抓住了奏疏类公文“进献典议,案劾错过”的特点,在出言进谏提出建议时,魏征依据疏体公文分条列项的特点,将见解和意见逐一逐句娓娓道来,控制公文字数使之详略得当不至冗长,增加其文的易读性和可读性。
  (二)内部程式
  内部程式是公文的逻辑结构,蕴含着公文内容的起承转合。《谏太宗十思疏》从整体上看逻辑缜密,从发现问题入手逐步分析问题最后提出对策,不失为一篇内部结构严谨的古代公文经典之作。
  第一段开宗明义以树木和泉流作类比,从正反两方面出发,以三排句的形式将主题引出,在之后又以否定的方式再次深化主题,一面提及人君的重要地位重申其神圣使命,一面大胆提出假设阐释君王不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与论证主题背道而驰所将带来的严重后果。奏疏的第二段,追根溯源以古鉴今,用设问的形式概括历史规律,充实论据。其次通过“竭诚”和“傲物”形成强烈正反对比进而把问题归结到“可畏惟人”和“载舟覆舟”上从以民为本的角度对主题的提出做出了合理的解释。最后一段开门见山,用假设语气详细说明了“所宜深慎”并顺理成章简明扼要的提出“十思”概括了君王为政所需依照的道德规范,在之后说明“十思”的作用并描绘出其得以践行后将达到的理想状态,最终画龙点睛进一步深化主题以及升华论点。依靠充实得当又生动活泼的“依据”,凭借条例严谨又论证得当的“引申”,得出简明概括又发人深省的“归结”,三者之间相辅相成演绎到了极致。
  三、从古代公文特色品读《谏太宗十思疏》之美
  古代公文是文学作品也是经世致用的政治工具,其作为权力机关维护统治的媒介,运用得当则能在治国理政中发挥不可小觑的作用。公文的文章性质决定了其行文必须注重实用性,同时也受其效用性的直接约束,这也使得公文在语言上形成了典型的语言风格和言辞特色。   首先奏疏类公文要做到“言贵称情”“达而已矣”。用词精准言语恳切是奏疏类公文语言运用最基本的要求之一。其次要做到“言简意赅”“理皆要害”。公文用语最忌长篇大论,而是应简明扼要,详略得当。最后要做到“言之有文,论之有理”古代公文是否具有文采决定了其能否被阅读者所采纳,能否后世留名广为流传,公文用语也应做到朴实中带有文采,兼具说理性和艺术性,文、理、义三者兼并。
  《谏太宗十思疏》的目的是陈述时弊,规劝君王。魏征在公文用语上别具匠心,情真意切,言辞诚恳且注重君臣之别,同时迎合君王心理从语言上达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效果。同时文章寥寥百字,分条陈述,段落明晰,用语精炼摒弃了浮华炫美的文风,注重说理求实,文章篇幅虽简但内容翔实,条理清晰,引据充分。全文以“思”为线索,在遣词说理的同时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对仗等,并在修辞运用过程中考虑得到,使之喻体通俗,喻理深切,使之语句铿锵,对仗工整,同时兼采骈体文辞典雅、散体纤微毕至之长,骈散结合,相得益彰,使文章极具感染力,气势充沛且文采斐然,提升其说理内容的表达效果进一步加强文章感染力,真正做到艺术性与理论性的相辅相成。
  四、從《谏太宗十思疏》看新时代公文写作启发
  自古以来公文的前进与发展离不开借鉴与继承,在古代公文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点和人民群众生产劳动的切实需要加以逐步调整和改进。《谏太宗十思疏》作为古代上行文中的典型所蕴含的公文特色为新时代公文写作中的语言、内容、体式等方面提供借鉴与启示。在公文主题的表达上注重思想渗透,明确行文过程中的思想引领作用从而做到高屋建瓴、质实相通。在公文结构上做到规范和巧创,从而避免公文落入千篇一律、乏善可陈的新文牍主义的窘境中。在公文语言上做到雅驯交融,以达到阅读性和规范性相统一。
  深入学习古代经典公文是领会公文发展历程、透彻理解公文内涵本质的可取之道。在新时代的公文写作中,我们既不能只看到古代公文的不合时宜而一味否定忽视了其公文价值所在,也不能厚古薄今不合实际的全盘接受,而应该以辩证的视角看待古代公文中的经典之作,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实际情况和现实需求出发,站在人民群众的角度上汲取古代公文中有使用价值的部分,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经验,进一步丰富并充实新时代公文研究的理论价值,同时为现代公文写作实践提供参照和帮助。
  参考文献:
  [1]吕鑫.古代公文研究综述[J].秘书,2016,357(9):3-9.
  [2]王智华.古代公文的文体特点与政治传播功能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1.
  [3]姜英伟.古代公文写作中的语言艺术[J].秘书工作,2010,268(11):34.
  [4]胡元德.古代公文程式解析[J].档案与建设,2008,224(2):5-7.
  [5]张兴龙.中国古代公文写作中的“文以载道”[J].秘书,2005,11:39-40.
  [6]裴显生.公文写作古今谈[J].应用写作,2001,146(2):4-7.
  [7]林木.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刍议[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5,3:91-95.
  作者简介:
  雷梓靖,女,汉族,云南昆明人,云南师范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文写作。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了迎合快节奏生活背景下人们碎片化阅读和娱乐的需求,微电影作为数字媒体的产物应运而生。在不断涌现的系列微电影中,由肖央和王太利二人共同组成的“筷子兄弟”微电影制作组合的一系列作品在大众中传播尤为广泛,其主要代表作有《男艺妓回忆录》《老男孩》《赢家》和《父亲》,涉及的题材包括青春、梦想、亲情等。而作为“筷子兄弟”的成名作之一,《父亲》(父女篇)在题材选取和人
期刊
【摘要】 人物塑造成功与否,是一部著作是否能够受到欢迎、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重要影响因素。《水浒传》作为一部家喻户晓的传世名作,其艺术感染力可见一斑。在《水浒传》当中,作者描写了大量的形形色色的人物,虽然人物数量众多,但每一个人物都有着自身独一无二的性格特点,这些栩栩如生的典型人物形象至今仍被口耳相传。《水浒传》善于运用对照手法来描写人物,通过对比更能凸显性格相近人物的独特个性。本文围绕《水浒传》中
期刊
【摘要】 马克思主义哲学经过数百年时间的发展,如今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用来指导我们国家发展的思想理论,实践概念是其基础。伴随时代的不断发展进步,得益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我们又做出了更多新的探索,进一步促进了实践的发展。可见,一直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就从未有过时一说,依然有着极为重要的当代价值。本文正是基于此,就此展开研究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国家发展;当代价值  【中图分
期刊
【摘要】 音乐是艺术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也是一种锻炼人们音乐鉴赏能力的重要途径。但音乐与文学一样,都是人类情感表达较为直接的一种方式。他们既存在联系又存在区别,但联系远远大于区别。这两种艺术形象与我们的日常息息相关,且对我们的个人成长产生有利作用。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际需要,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更是日益密切,共同作用于人们的思想情感之中。鉴于此,本文就从音乐与文学的关系的角度出发,对音乐与
期刊
【摘要】肯尼迪的《黑人开心屋》是表现和批判种族化现象和白人性的代表性戏剧。该剧运用白脸表演,把穆拉托莎拉的自我表现为两个高贵白人女性和两个黑人男性,从而揭示了黑白对抗给她造成的分裂人格。肯尼迪的这种白脸表演戏剧策略艺术旨在质疑和批判理想化的白人性。  【关键词】白脸;人格分裂;白人性;艺术价值  【中图分类号】J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2
期刊
【摘要】 北宋初期,词坛一片沉寂,直至晏殊等人的出现,才使词得到进一步发展。这种发展,更多地体现在雅化方面。晏殊从内容、方法和风格三个方面对词进行了雅化,本文将一一详细论述。  【关键词】 晏殊;词;雅化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21-0073-02  词是一种配合燕乐演唱的长短句,又称为“诗余”。晚唐五代以来,词主要是
期刊
【摘要】 近年來,音乐类型的真人秀节目由于音乐本身的广泛受众和大量观众参与度的提高显得较为火爆,但节目的火爆伴随着问题的产生,海外引进过程中“照搬照抄,一味复制”的行为,逐渐引发了大批量的节目平庸化、同质化。本文以《我是歌手》为例分析“版权引进”型电视音乐真人秀节目成功的因素,以及需要改进的问题。  【关键词】 《我是歌手》;版权引进;音乐真人秀;成功因素;改进方向  【中图分类号】G222
期刊
【摘要】 网络技术的发展,给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网络所带来的丰富的信息,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因此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创新成为各高校关注的重点。本文介绍了网络发展给大学生思政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并对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创新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网络;大学生;思政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2096-8264(
期刊
【摘要】 齐白石是我国家喻户晓的国画大师,无论是在美术史还是市场中,他都是一位赢家。他的艺术风格对当时、现下乃至以后的国画艺术发展都有深远的影响,同时,他的书画作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价值也是一路攀升,在市场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首先讲述齐白石的艺术人生和艺术风格,介绍其作品的艺术价值,通过对艺术作品和市场研究,解释齐白石的书画作品在艺术市场上占据高份额的原因。  【关键词】 齐白石;艺术阶段;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对于多元化的精神需求更加旺盛。从人们的需求来看,主要分为精神需求、物质文化需求以及文化需求等。在文化生活当中群众文化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水平和文明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广场文化是开展群众文化的主要平台,对于陶冶广大人民群眾的情操,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上起到不可替代的意义。因此,本文在此基础上分析广场文化的特点以及基本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