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微电影《父亲》(父女篇)中肖利 人物形象塑造的得失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icaile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了迎合快节奏生活背景下人们碎片化阅读和娱乐的需求,微电影作为数字媒体的产物应运而生。在不断涌现的系列微电影中,由肖央和王太利二人共同组成的“筷子兄弟”微电影制作组合的一系列作品在大众中传播尤为广泛,其主要代表作有《男艺妓回忆录》《老男孩》《赢家》和《父亲》,涉及的题材包括青春、梦想、亲情等。而作为“筷子兄弟”的成名作之一,《父亲》(父女篇)在题材选取和人物塑造等方面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本文主要从人物塑造对表现人物、推动情节、表达主题的影响角度探讨“筷子兄弟”的微电影《父亲》(父女篇)中肖利这一人物形象塑造的得失。
  【关键词】形象塑造;得失;表现人物;推动情节;表达主题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21-0063-02
  微电影,顾名思义,其主要特点就是“微”,是在时长和人物数量有限的前提下,完整地叙事和表达主题的微型电影。不同于传统电影“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叙事模式,微电影需要在较短的时间里快节奏地呈现给观众核心的内涵和深层次的主题思想,因此,在时间一定的限制下,人物的塑造对于微电影来说至关重要。
  丹格斯基也认为,短片编剧从思考人物开始创作是最好的办法,优秀的短片剧本总是以人物为中心。微电影作为一种在互联网新媒体上传播的短片,其剧本创作也应该先考虑人物,从人物形象着手构思故事线索和情节内容。而微电影除了以人物为中心外,情节和主题也是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
  一方面,人物塑造能够推动情节的发展,深化主题。另一方面,人物形象也在情节的推进和主题的呈现中愈加饱满和立体化。因此,在分析肖利这一人物形象塑造的得失时,同样需要结合情节内容和主题思想进行探究。
  一、表现人物
  常规电影有主要人物、次要人物、群像人物,但微电影由于结构单一、短小灵活,在人物的设置上较之常规电影来说也就相对简单。在微电影《父亲》(父女篇)中,主要人物是父亲霍建国和女儿霍燕燕,次要人物是肖利。一般来说,次要人物的出现往往用来衬托主要人物,或者是制造与主要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以此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从而表达主题思想。所以,肖利作为影片中的次要人物,除了其自身的存在价值外,对于衬托和表现主要人物的性格、形象也具有一定的意义。
  通常情况下,影视剧作品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包括两种形式,一种是内在形式,即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一种是外在形式,即通过人物的造型设计、拍摄镜头、构图等方式刻画人物形象。影片中,肖利的首次露面是一个特写的电影镜头,在霍燕燕家里,父亲霍建国拉开的衣柜中,他戴着黑框眼镜,拿着牛奶,眼神中有一丝被人发现的慌乱和尴尬。在父亲霍建国目光如炬地注视下,他甩了一下头发,吸了口已经空瓶的牛奶,干咳一声,心虚地解释道:“叔叔,我是来复习功课的,叔叔。”
  此处场景中肖利的造型、语言和动作,俨然一副现实生活中被家长抓到早恋后局促不安的少年模样,贴近生活和实际,拉近了和观众的距离,更能引起观众的共鸣。如果说肖利的首次露面给人的印象还只是青涩的学生,那么他的第二次出场则使他的人物形象更加的具体化,并起到了表现主要人物的作用。
  伴随着欢快的音乐,肖利的第二个镜头是在游泳池里教燕燕游泳的中近景镜头,此处场景中,他戴着游泳帽,裸露着上半身,托举着燕燕,一边小声地喊着“左右左,左右左”的口号,一边心猿意马地夸赞燕燕“你皮肤真白”。随着镜头的缓缓拉近,肖利身上的文身、流出的鼻血以及情不自禁亲吻燕燕等细节反映了这一人物深层次的性格特点,文身暗示了他的流氓、混混形象,不是个好学生,流鼻血和亲吻燕燕的动作行为则进一步反映出他的好色属性。
  总之,在这一场景中,导演给观众展现的肖利就是一个不学无术的小混混形象,是父亲眼中的“坏孩子”。而霍建国作为父亲,看到女儿和坏孩子在一起,必然是要制止的,对肖利狠狠丢出的瓜皮、让燕燕“滚回家去”的大声训斥,既符合警察严厉、正直的性格特征,又体现了父亲对女儿的关心和担忧。女儿燕燕的人物性格在这两处场景中同样有所体现,肖利躲在衣柜被发现后她的紧张不安,说明她一直以来是个听话的乖乖女形象;而泳池约会场景中她对肖利这种被当作混混的坏孩子毫无防备之心则表明她的天真单纯,在被父亲训斥后羞愤地跑开以及“假上吊”说明她的自尊心极强。
  常规电影叙事时间长,情节内容丰富,故事线索复杂,使得人物塑造空间更大,情感表达和内心刻画更加细腻精彩。但微电影为了避免角色重复、内容繁杂、节奏拖沓,只能竭力塑造主要人物,用简洁的电影镜头叙事,这就导致次要人物性格单一,不够完整饱满。
  肖利作为一个次要人物,在时长和镜头语言有限的微电影中,在保证主要人物形象塑造得真实饱满的前提下,就避免不了地被塑造得过于简单粗糙,因此无论是他的优点还是缺点,都刻画的不够鲜明深刻。电影后续的场景中,表现肖利缺点的镜头也寥寥无几,不管是拜访父亲时一身花里胡哨的打扮,还是在病房里和女护士的有说有笑,都只是停留在前文提到的人物性格层面,未能凸显更多深邃复杂的人性。至于肖利身上的优点,整部影片中亦未多加提及。
  二、推动情节发展
  情节是电影叙事的重要元素之一,是由人物表现串联起来的完整的故事片段。人物的塑造也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设置悬念,吸引观众兴趣的重要方式。
  影片中,肖利的前两次出场便为后续情节发展埋下伏筆,第一次在燕燕家中被父亲霍建国发现,既暗示了其与燕燕的早恋关系,为俩人在泳池的再次约会和亲密行为做出了合理解释,又为再次被父亲发现并进一步引发燕燕与父亲之间的矛盾做铺垫,而第二次给父亲留下的“坏孩子”印象也是成年后父亲仍然不同意二人交往的重要原因。   影视剧创作中,通过塑造次要人物来构建主要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以此推动情节发展是常见的手段。燕燕与父亲的第一次冲突是由于和肖利泳池约会被撞见,第二次是因为燕燕埋怨父亲一把年纪却还在公交车上见义勇为的行为,而第三次的冲突则又是来自肖利,燕燕和肖利确认关系后,带肖利上门拜访父亲,但看到肖利的一身打扮,得知肖利的职业收入后,父亲并不满意,对于肖利的各种殷勤自然也是拒绝,最终肖利受不了父亲的种种阴阳怪气和不待见气愤地离开进一步激化了父女之间的矛盾。
  第一次矛盾的发生,燕燕羞愤地回家假上吊,却不小心变成了真上吊,吓坏了父亲,俩人的矛盾也得以缓和。第三次矛盾的产生,使得燕燕搬离了家和肖利同居,父亲在独自一人回家的路上被曾经做警察时得罪过的犯人寻仇,伤及脑袋,得了失忆症,父女之间的冲突再次消失,最终以燕燕照顾精神失常的父亲,和肖利结婚作为结局。上述三次父女的矛盾中,两次都是缘于肖利,矛盾冲突从产生到激化再到解决,推进了情节的发展,肖利这一次要人物的任务也就此完成。
  然而正如前文所提及的,肖利这一人物身上的缺点有待考量,闪光点不足,如此说来,这样的一个男人又是如何俘获燕燕的芳心,让她不顾父亲的劝阻和他在一起的?虽然影片中有交代两人重逢的背景是在燕燕工作失意之时,但是燕燕作为一个在写字楼工作的小白领,身材匀称,样貌中上,身边即使没有品貌俱佳的青年才俊,也必定会有水平相当的同事好友,不至于说会看上开出租车收入不稳定“二三四五六七八千上下浮动”并且花心的肖利,即使影片里以燕燕的口吻“他对我特别好,我一加班就来接我”解释了这一问题,但也过于理想化,就这一点而言,脱离了社会现实,缺少真实性。人物形象不够丰满立体的缺失进一步导致了情节的牵强,与现实世界的脱轨,背离了微电影取材生活的原则。
  三、表达主题思想
  主题是整部电影的灵魂,但不管是情节主题还是思想主题都得依托人物进行表达。不难看出,《父亲》(父女篇)所要呈现给观众的主题思想是父爱,但如果只是父女之间从产生矛盾到达成和解这样的故事内容往往很难打动观众,实现主题的升华。肖利的加入使得故事内容更加戏剧化,主题也在戏剧化的内容中渐渐彰显,深入人心。
  影片中,父亲在被歹徒伤害后患了失忆症却依然记得女儿燕燕,仍旧敌视肖利,肖利一出现在病房中父亲就暴跳如雷,看到肖利和女护士有说有笑时感到愤怒,神志恢复片刻的清醒去参加女儿的婚礼,但走到肖利面前时却又只有小时候接送燕燕的记忆,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随着“时光时光慢些吧,不要再让你变老了,我愿用我一切换你岁月长留。”背景音乐的响起,父爱的主题不言而喻,赚足了观众的泪水。与细致入微的母爱不同,父亲的爱虽然含蓄但却深沉,是担忧女儿误入歧途的严厉,是不愿体检让女儿担心的倔强,是失忆后不忘牵挂女儿的执着,影片中的种种父爱就是在这些看似是矛盾冲突的背后得以彰显。
  一般来说,主题都是围绕主要人物慢慢展现,影片中的肖利虽然是次要人物,但正是有了他的存在,才能构建出父女之间的矛盾,推动情节的发展,从而表现主题,升华主题。
  参考文献:
  [1]丹·格斯基.微电影创作:从构思到制作[M].劉思译.上海:文汇出版社,2013,39.
  [2]郝婷婷.浅析微电影中的人物塑造[D].河北大学,2018.
其他文献
【摘要】 王维的《西施咏》淡化了西施对历史事件的参与,侧重虚构她在特殊境遇下的个性心理、行为,发人联想,由此呈现出丰富的意蕴:西施因地位骤升而对同伴的疏远,委婉地讽刺了贵富贱贫的世态炎凉;以西施得宠后的骄奢来批判李林甫等人依恃君宠的恣意妄为;宠臣肆无忌惮的根源在于玄宗的宠信无度,故而诗歌还讽喻了君王任人的“无是非”。  【关键词】 王维;《西施咏》;讽喻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
期刊
摘要】 比较文学学科在中国兴起于上个世纪二三十年,活跃在那个时期的中国学者对比较文学在中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傅斯年作为学贯中西的国学大家,不仅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倡导戏剧改良和白话文的使用,借鉴了西方的文学传统,更是在文学史的研究中引入了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为跨学科的研究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 傅斯年;比较文学;跨学科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 黄庭坚作为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始终认为诗学与书法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融通的,而在文学艺术创作中必须坚持免俗的原则,将“韵”作为文学作品评价的重要标准,在诗歌和书法作品创作时,必须利用外在的现象来体现本质的内涵,每一句诗词字句都必须经过反复的推敲来体现出作者的精神世界。在创作中将“自成一家”作为自己的追求,黄庭坚晚年的诗书都达到了互补的目的,也实现了寄托情感的作用。通过对黄庭坚的诗学思想及书
期刊
【摘要】 知与行的问题作为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问题,在王夫之那里达到了一个新的理论高度,其“行可兼知”的思想,在传统哲学认识论语境内,具有总结性的意义。  【关键词】 知;行;知行观  【中图分类号】B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21-0030-02  一、王夫之知行观的基本内容  (一)知行有别,行先知后  王夫之在认识论诸范畴中最基本的就是
期刊
【摘要】 本文探究基于苏州地域文化的文创产中的价值传递,以苏州博物馆文创产品为例,提出文创产品中的文化属性如何传递地域文化价值,并思考在当前时代发展环境下,探索如何打造地域文化的品牌化产品。  【关键词】 地域文化;文创产品;价值传递  【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21-0047-02  一、地域文化与文创产品  文化认知是
期刊
【摘要】 《论语》始终围绕“君子”格性展开。不仅提及国君、做正面阐述,还从各个方面间接指出“君子”作为理想生命格性的重要组成内容或者为君子格性做了参照和注脚。或举例、或启示,上至君王、下至黎民,殷殷希望、谆谆教诲,言语中倾注了对“君子”格性的张扬和向往。  【关键词】 《论语》;君子;理想生命格性;间接说  【中图分类号】B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
期刊
【摘要】《四川方言词典》是迄今为止收字最多的一部四川方言词典,共收录7000多条四川方言词语。其中的口语用例举例更是保持了四川方言的原汁原味。但该词典中并未将这些方言词语例字的来源说明清楚,故本文将选取词典中的10例,按照音义结合的原则,遵循古今语音演变的规律,并结合文献例证来考证部分词语的本字来源。  【关键词】四川方言;方言本字;方言词  【中图分类号】I172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 荀子《劝学篇》中的学习思想主要包括重视学习环境、不断积累、保持专一的学习态度,同时也要有全面的大局观以及重视学习的实践与内化。这些思想启发学习者,学习要从“学”与“习”两方面突破,要重视学习环境、端正学习的态度、看待事物要全面、不忘积累、坚持不懈,也要将所学进行实践并不断内化。  【关键词】 《劝学篇》;学习思想;启示  【中图分类号】B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期刊
【摘要】 英国作家扶霞·邓洛普的《鱼翅与花椒》是以西方人视角介绍中国美食的一本书。书中记载了她在中国探寻美食、学习中式烹饪的经历,表达了她对中西饮食文化差异的思考和对以朴素自然、追求平衡之美的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敬意,对我国美食文化的跨文化传播提供了有益思考。  【关键词】 饮食文化;简朴自然;跨文化传播  【中图分类号】TS9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
期刊
【摘要】纵观历史长河,人与自然的关系备受关注,为此也产生了诸多思想与理念,“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充分表明了生态的重要性。在后疫情时代,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更为凸显,未来该如何相处,引发公众思考。《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不仅集中体现了孔子的主张和思想,而且还蕴含了大量的生态理念,如:“天人合一”生态意识、“克己节制”生态理念、“乐山乐水”的生态情怀。重温经典著作,在《论语》中探求人与自然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