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建设离不开工匠精神的培育,工匠精神和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有着天然的契合。工匠精神是高尚的职业情操和价值追求,高校思政课教师承担着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因此教师本身必须提高工匠精神。通过社会“工匠精神”氛围的营造、教师自身工匠素质的提升和工匠情怀的树立实现工匠精神的培育。
关键词:新时代;工匠精神;思政课教师队伍
一、工匠精神与高校思政教师队伍建设的契合点
在中国古代有四个主要的社会生产经营群体,即“市农工商”。“工”代表了工匠,他们能够熟练地运用手工业技术,工匠们在生产中始终秉持着精益求精的态度不断追求更完美的产品从而形成了“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从业人员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追求,它不仅是一种职业的态度、道德、能力和理想,还蕴含着尊师重道精神、爱岗敬业精神和精益求精精神。工匠精神与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所需要的道德精神是完全契合的。通过充分发挥工匠精神的积极作用可以更好地推动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出一支师德高尚、专业扎实和情怀深厚的思政课教师队伍。[1]
(一)尊师重教精神
中国古代的工匠学习技艺主要是通过“师徒相授”的方式进行的,学徒要想学到技艺不仅要谦虚好学更要尊重师傅。中国自古有“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传统,可以看出师傅对于徒弟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学徒尊师,师傅重教,学徒们在学到技艺的同时也学到了做人做事的方式方法,这对于学徒们以后成为出色的工匠是至关重要的。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也扮演着这样的角色,教师们只有知识渊博、道德高尚,真正通过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学生,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对老师产生了深厚的情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尊师重教精神的培育和弘扬有助于学生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真学、真懂、真信。
(二)爱岗敬业精神
爱岗敬业不仅表现为热爱自己所在的岗位和从事的职业更表现为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价值认同。对于工匠们来说,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认同自己职业的价值已经远远超过了自己所获得的职业物质报酬,正是这种坚守和专注才最终实现了职业技能发展上的至美境界。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中离不开爱岗敬业精神的培育,广大思政课教师只有具备了这种精神才能在自己的教学科研教研等方面实现创新飞跃。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首先必须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有充分的价值认同才能潜心于思政的教学和研究,在工作中实现了价值也获得了幸福。
(三)精益求精精神
精益求精是工匠们在制作过程中饱含着高度的责任心不断地创新创造以致趋向完美的精神追求,正是这种精神不断地推动者工匠们的技艺日渐精湛也使得产品和技术实现了推陈出新。作为从事教育的工作者也必须秉持这样的精神追求才能在自己的岗位上不断地实现突破,高校思政教育作为意识形态教育的主渠道,有着自身的优势和不足,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不断打磨,潜心研究毫不懈怠,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不断地寻求新思路新途径,推动高校思政课教学创新改革,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
二、新时代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工匠精神建设的必要性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只有教师的素质提高了,才能真正教出有水平的学生。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的素质水平直接决定着未来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的信仰是否坚定。新媒体时代信息良莠不齐,各种非马克思主义言论思想正在影响着广大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思政工作任重而道远。
(一)营造“工匠精神”的氛围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工匠精神的培育需要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只有社会和学校共同关注才能使得广大思政课教师得到肯定进而在自己的教学科研岗位上脚踏实地辛勤耕耘。运用新媒体技术将工匠精神和思政课教育教学紧密联系在一起,加强社会舆论宣传导向尤其是充分肯定思政课教师在新媒体时代对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所发挥的积极作用,用榜样的力量来激励更多的思政课教师学习工匠精神,形成严谨钻研的学术风气远离浮躁。工匠精神也是一种尊师重教的文化,这种文化体现着对教师的人文关怀。通过社会的文化宣傳和各种激励手段提高教师们的社会声望和职业归属感,让广大思政课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
(二)提高“工匠素质”
工匠型的思政课教师首先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过硬的学术理论功底,才能理直气壮地讲好思政课。它要求教师要严于律己,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强化自身教学基本功,打造精品课程。思政课教师不仅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具备政策性和时代性的知识,广大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丰富自己的知识库存,才能在讲台上站稳脚跟。
通过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内容,提升自身的教学素养,使课堂真正为同学们所喜欢;积极将新媒体技术转化为教学媒介,深挖教学资源,更好地满足同学们对课堂教学的需要。[2]
(三)树立“工匠情怀”
工匠情怀是一种对工作的热爱和执着,是一种精神追求,达观自信且不浮躁。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树立敬业乐业的情操,用自己对职业的热情去教育学生才能真正地感染学生,成为学生所尊敬的老师。只有通过坚持不懈地努力和对职业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才能更好地服务学生服务社会和人民。工匠情怀是一种高尚的人格品质,只有心里有国家和人民的责任担当才能成为一名工匠型的好老师,才能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参考文献
[1]金丽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工匠精神”培育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9:29-30.
[2]张小云.新时代工匠精神与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初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总第579期.
作者简介:
杨群,(1985-),女,汉族,安徽滁州,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基金项目:1.安徽省2018年度省级质量工程教研一般项目(项目编号2018jyxm0036);2.安徽公安职业学院校内科研一般项目(项目编号XN2019YB056)。
关键词:新时代;工匠精神;思政课教师队伍
一、工匠精神与高校思政教师队伍建设的契合点
在中国古代有四个主要的社会生产经营群体,即“市农工商”。“工”代表了工匠,他们能够熟练地运用手工业技术,工匠们在生产中始终秉持着精益求精的态度不断追求更完美的产品从而形成了“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从业人员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追求,它不仅是一种职业的态度、道德、能力和理想,还蕴含着尊师重道精神、爱岗敬业精神和精益求精精神。工匠精神与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所需要的道德精神是完全契合的。通过充分发挥工匠精神的积极作用可以更好地推动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出一支师德高尚、专业扎实和情怀深厚的思政课教师队伍。[1]
(一)尊师重教精神
中国古代的工匠学习技艺主要是通过“师徒相授”的方式进行的,学徒要想学到技艺不仅要谦虚好学更要尊重师傅。中国自古有“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传统,可以看出师傅对于徒弟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学徒尊师,师傅重教,学徒们在学到技艺的同时也学到了做人做事的方式方法,这对于学徒们以后成为出色的工匠是至关重要的。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也扮演着这样的角色,教师们只有知识渊博、道德高尚,真正通过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学生,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对老师产生了深厚的情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尊师重教精神的培育和弘扬有助于学生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真学、真懂、真信。
(二)爱岗敬业精神
爱岗敬业不仅表现为热爱自己所在的岗位和从事的职业更表现为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价值认同。对于工匠们来说,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认同自己职业的价值已经远远超过了自己所获得的职业物质报酬,正是这种坚守和专注才最终实现了职业技能发展上的至美境界。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中离不开爱岗敬业精神的培育,广大思政课教师只有具备了这种精神才能在自己的教学科研教研等方面实现创新飞跃。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首先必须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有充分的价值认同才能潜心于思政的教学和研究,在工作中实现了价值也获得了幸福。
(三)精益求精精神
精益求精是工匠们在制作过程中饱含着高度的责任心不断地创新创造以致趋向完美的精神追求,正是这种精神不断地推动者工匠们的技艺日渐精湛也使得产品和技术实现了推陈出新。作为从事教育的工作者也必须秉持这样的精神追求才能在自己的岗位上不断地实现突破,高校思政教育作为意识形态教育的主渠道,有着自身的优势和不足,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不断打磨,潜心研究毫不懈怠,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不断地寻求新思路新途径,推动高校思政课教学创新改革,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
二、新时代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工匠精神建设的必要性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只有教师的素质提高了,才能真正教出有水平的学生。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的素质水平直接决定着未来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的信仰是否坚定。新媒体时代信息良莠不齐,各种非马克思主义言论思想正在影响着广大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思政工作任重而道远。
(一)营造“工匠精神”的氛围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工匠精神的培育需要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只有社会和学校共同关注才能使得广大思政课教师得到肯定进而在自己的教学科研岗位上脚踏实地辛勤耕耘。运用新媒体技术将工匠精神和思政课教育教学紧密联系在一起,加强社会舆论宣传导向尤其是充分肯定思政课教师在新媒体时代对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所发挥的积极作用,用榜样的力量来激励更多的思政课教师学习工匠精神,形成严谨钻研的学术风气远离浮躁。工匠精神也是一种尊师重教的文化,这种文化体现着对教师的人文关怀。通过社会的文化宣傳和各种激励手段提高教师们的社会声望和职业归属感,让广大思政课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
(二)提高“工匠素质”
工匠型的思政课教师首先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过硬的学术理论功底,才能理直气壮地讲好思政课。它要求教师要严于律己,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强化自身教学基本功,打造精品课程。思政课教师不仅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具备政策性和时代性的知识,广大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丰富自己的知识库存,才能在讲台上站稳脚跟。
通过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内容,提升自身的教学素养,使课堂真正为同学们所喜欢;积极将新媒体技术转化为教学媒介,深挖教学资源,更好地满足同学们对课堂教学的需要。[2]
(三)树立“工匠情怀”
工匠情怀是一种对工作的热爱和执着,是一种精神追求,达观自信且不浮躁。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树立敬业乐业的情操,用自己对职业的热情去教育学生才能真正地感染学生,成为学生所尊敬的老师。只有通过坚持不懈地努力和对职业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才能更好地服务学生服务社会和人民。工匠情怀是一种高尚的人格品质,只有心里有国家和人民的责任担当才能成为一名工匠型的好老师,才能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参考文献
[1]金丽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工匠精神”培育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9:29-30.
[2]张小云.新时代工匠精神与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初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总第579期.
作者简介:
杨群,(1985-),女,汉族,安徽滁州,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基金项目:1.安徽省2018年度省级质量工程教研一般项目(项目编号2018jyxm0036);2.安徽公安职业学院校内科研一般项目(项目编号XN2019YB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