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伟8岁时有一天问我:妈妈,你为什么不爱美?
我的第一反应是,与其每个月花几千元上万元买化妆品、买衣服,还不如用这钱培养儿子、和家人出去旅游,或者做点其他改善自己和家人生活条件的事。总之,我认为化妆品、衣服都是消耗品,用完就完了,对人没有真正的意义。
平时,我把穿衣打扮省下的钱都用在对家人有益的事情上,感到很充实。我对别人关于我外貌的评价一概置若罔闻。
直到有一天,9岁的小伟在一篇作文中的第一句话写道:“我的妈妈还不到47岁,但是她只穿黑色和暗色系的衣服,像个老年人。”我方才感到自己的穿衣审美已经给亨特带来困扰,我让他学习美术,带他看各种艺术展,他已经有了一定的审美能力,他在对我的不修边幅提出批评。
但即便如此我还是不想去改变什么,我认为什么都比穿衣打扮重要,人的内心世界最重要,只要我内心充实祥和,其他都不重要,我也不是靠脸吃饭的。
但这种观念终于有一天像千年不见阳光的冰壳,被一缕阳光照射,有了一丝裂缝:我在出地铁的时候看到前面走着一位50多岁的女性,她穿着上个世纪80年代款式的上下分身的丝绸裙装,梳着齐腰的发辫。她在我眼前款款走着,我仿佛看到了这个女人内心停留在少女时代。我一下意识到,衣服就是人内心的镜子,它照出了你的审美、你的年龄、你的观念、你的情趣等。
我一直固执地认为有什么穿什么,根本不顾及衣服之间的搭配,从我的外表,人们看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我呢?
我想到了印度电影《PK》(又名《我的个神啊》)中的一个情节:乘坐外星球飞行器上来到地球的外星人PK,赤身裸体,他看到地球上的人穿着不同的服装,他感慨,地球上的物种太丰富了,他認为每个穿着不同服装的人就是一个特别的物种。
在地铁里,忽然之间,我意识到我这种随意穿衣的人也是一个独立的物种,完全有自己一套价值体系和审美情趣。可是,我并不是外表所呈现的那样,不知道什么是美,什么是丑。我满世界去看名家画作,我当然知道什么是美。可是,我为什么自己不能也享受美呢?我虽然外表与美女不沾边,但是即使一个相貌普通的人,也自有修饰外表的完善空间啊。
从那一天开始,我的内心发生了变化,虽然我自己没意识到,但是最近几天,周围的女同事对我衣服的评论多了起来,我也不以为然,认为这不过是客套。但是今天,一位男领导竟然主动说,你这几天的形象好看了啊。
我惊呆了:这是真的吗?我并没有刻意让自己变好看,但是我的思想变化了,不知不觉之间竟然在穿衣打扮方面走出了过去的自己。
从小父母对我的思想灌输就是衣服不破就可以,那个时代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不提倡追求穿衣打扮,家里也没有条件让我讲究穿戴,我完全被教导成一个只重视学习成绩的孩子。从这个角度说,我父母成功了,我考上了北大。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蓝色黑色占据人们审美的时代,我的父亲自卑于自己的少白头,恨不能让全世界都忽略他。他害怕穿新衣服,尤其是与黑蓝主流不一样的衣服,因为那会让他太被人关注。等做了父亲,他总是鼓励我穿黑色、灰色的衣服,认为“花里胡哨”的衣服不好看,这也许是他潜意识中不安全感的投射。潜移默化地,我接受了他的观念。
在大学时,有一个学期我只穿一件灰色茄克,一个出身美术世家的女同学求我换一件衣服穿,我不以为然。
一位年轻女同事感慨地对我说:“你从小到大,太听话了!”是的,太听话的孩子更容易被父母的观念影响,甚至定型。我作为听话的好孩子,用了近50年才终于从父母灌输的观念的壳里走出来,意识到不该漠视自己的外表。
其实,和我有相同经历的朋友很多。时光不能倒流,遗憾我们错过了很多美丽的光阴,同时,祝福我们的孩子拥有美好的一切,包括更美的自己。
(摘自《新民晚报》2018年5月21日)
我的第一反应是,与其每个月花几千元上万元买化妆品、买衣服,还不如用这钱培养儿子、和家人出去旅游,或者做点其他改善自己和家人生活条件的事。总之,我认为化妆品、衣服都是消耗品,用完就完了,对人没有真正的意义。
平时,我把穿衣打扮省下的钱都用在对家人有益的事情上,感到很充实。我对别人关于我外貌的评价一概置若罔闻。
直到有一天,9岁的小伟在一篇作文中的第一句话写道:“我的妈妈还不到47岁,但是她只穿黑色和暗色系的衣服,像个老年人。”我方才感到自己的穿衣审美已经给亨特带来困扰,我让他学习美术,带他看各种艺术展,他已经有了一定的审美能力,他在对我的不修边幅提出批评。
但即便如此我还是不想去改变什么,我认为什么都比穿衣打扮重要,人的内心世界最重要,只要我内心充实祥和,其他都不重要,我也不是靠脸吃饭的。
但这种观念终于有一天像千年不见阳光的冰壳,被一缕阳光照射,有了一丝裂缝:我在出地铁的时候看到前面走着一位50多岁的女性,她穿着上个世纪80年代款式的上下分身的丝绸裙装,梳着齐腰的发辫。她在我眼前款款走着,我仿佛看到了这个女人内心停留在少女时代。我一下意识到,衣服就是人内心的镜子,它照出了你的审美、你的年龄、你的观念、你的情趣等。
我一直固执地认为有什么穿什么,根本不顾及衣服之间的搭配,从我的外表,人们看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我呢?
我想到了印度电影《PK》(又名《我的个神啊》)中的一个情节:乘坐外星球飞行器上来到地球的外星人PK,赤身裸体,他看到地球上的人穿着不同的服装,他感慨,地球上的物种太丰富了,他認为每个穿着不同服装的人就是一个特别的物种。
在地铁里,忽然之间,我意识到我这种随意穿衣的人也是一个独立的物种,完全有自己一套价值体系和审美情趣。可是,我并不是外表所呈现的那样,不知道什么是美,什么是丑。我满世界去看名家画作,我当然知道什么是美。可是,我为什么自己不能也享受美呢?我虽然外表与美女不沾边,但是即使一个相貌普通的人,也自有修饰外表的完善空间啊。
从那一天开始,我的内心发生了变化,虽然我自己没意识到,但是最近几天,周围的女同事对我衣服的评论多了起来,我也不以为然,认为这不过是客套。但是今天,一位男领导竟然主动说,你这几天的形象好看了啊。
我惊呆了:这是真的吗?我并没有刻意让自己变好看,但是我的思想变化了,不知不觉之间竟然在穿衣打扮方面走出了过去的自己。
从小父母对我的思想灌输就是衣服不破就可以,那个时代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不提倡追求穿衣打扮,家里也没有条件让我讲究穿戴,我完全被教导成一个只重视学习成绩的孩子。从这个角度说,我父母成功了,我考上了北大。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蓝色黑色占据人们审美的时代,我的父亲自卑于自己的少白头,恨不能让全世界都忽略他。他害怕穿新衣服,尤其是与黑蓝主流不一样的衣服,因为那会让他太被人关注。等做了父亲,他总是鼓励我穿黑色、灰色的衣服,认为“花里胡哨”的衣服不好看,这也许是他潜意识中不安全感的投射。潜移默化地,我接受了他的观念。
在大学时,有一个学期我只穿一件灰色茄克,一个出身美术世家的女同学求我换一件衣服穿,我不以为然。
一位年轻女同事感慨地对我说:“你从小到大,太听话了!”是的,太听话的孩子更容易被父母的观念影响,甚至定型。我作为听话的好孩子,用了近50年才终于从父母灌输的观念的壳里走出来,意识到不该漠视自己的外表。
其实,和我有相同经历的朋友很多。时光不能倒流,遗憾我们错过了很多美丽的光阴,同时,祝福我们的孩子拥有美好的一切,包括更美的自己。
(摘自《新民晚报》2018年5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