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基于贸易与投资关系理论、“一带一路”发展研究文献,结合中国海关数据和长虹公司年报数据,基于长虹海外扩张路径选择,分析总结了中国企业海外扩张过程已经国际化的两种实现路径。文末,本文根据案例企业国际化进程中遇到的问题,给出了中国家电企业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实现国际化对策措施。
关键词:“一带一路”地区;家电企业;海外投资模式
中图分类号:F276.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9-0-02
引言
2013年“一带一路”战略提出,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出口额持续增长的同时,给中国企业带来了大量的投资机会。2013-2016年,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的出口从5691亿美元增长至3.8万亿美元,年平均增长率为141.93%。而且近年来中国家电行业开始在“一带一路”国家出现了贸易带动投资,投资又带动品牌发展的现象。在以往关于中国企业海外扩张路径的研究中,没有结合 “一带一路”的战略背景,基于某个企业具体的投资模式的演化,来分析贸易与投资模式的选择策略。因此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四川长虹在“一带一路”国家的海外扩张路径进行研究,揭示出案例企业在海外扩张中贸易与投资关系的演变机制。
一、文献综述
(一)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研究
首先,本部分梳理了国际贸易与投资相互关系的理论;然后,总结了影响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模式的选择因素。
1.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关系的理论研究
最早在理论中将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交叉进行研究的是Vernon(1966),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将产品周期分为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与之相对应的企业最佳策略分别为以出口贸易为主、以对外投资为主、将产业转移至发展中国家、退出市场。Robert A. Mundell(1957)提出如果存在国际贸易壁垒时企业实施对外投资,那么该投资就能实现对商品贸易的替代。James R. Marlazso和Lars. Svensso(1985)则认为若生产要素可自由流动,那么贸易与投资之间为互补关系,反之为替代关系。
小岛清认为投资国的对外投资应从本国处于比较劣势的边际产业开始依次进行,可以创造更好的贸易条件。Patrie(1994)的研究表明,投资动机是重要影响因素,市场导向型投资替代贸易,而生产导向型和贸易促进型投资通常会促进贸易。Lipsey and Weiss、hufbauer etal(1994)则是通过实证研究,自80年代以来,美国同行业的对外投资与国际贸易更多地表现为正相关关系。
2.投资模式选择的研究
企业对外投资区位的选择主要受到投资动机的影响,这也是企业希望通过对外投资实现的战略目的和意图。Duanmu (2010)分析了中国跨国公司的区位选择情况,以实现海外生产为战略的中国企业在选择区位时看重东道国的成本结构和市场需求,而其他企业更看重市场需求。目前,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大多认为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动机有开拓海外市场、寻求资源以及寻求战略资产三个类型。
那么,国内学者也在研究投资动机对于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进入模式又怎样的影响。陈浪南等(2005)指出从投资动机看,我国企业对发达国家技术和管理经验寻求型直接投资的进入模式以并购和合资为主。
(二)“一带一路”战略对投资的研究
“一带一路”的提出无疑是为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提供了一条更便利的通道的,但现在国内外学者将“一带一路”和中国的对外投资结合的研究都较少。不过也有少部分国内学者对此进行了分析。中国在“一带一路”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规模最大地在东南亚,而在中亚的增速最快。截至2013年,在中东欧已有500家中国的境外投资企业了(郑蕾,2015,周五七,2015)。“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为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创造了更大的空间,使得我国企业的投资机遇得到增加(杨飞虎,2015)。
二、数据选择说明
四川长虹的出口数据来自2000-2013年的海关数据,投资数据来自四川长虹的年报数据,各国人均收入数据来自世界银行(WDI)数据,中国贸易数据来自UN Comtrade数据,关于企业投资其他情况来自新闻媒体对长虹主要负责人的采访谈话。
三、长虹在海外的投资模式及其成败经验
(一)选址策略
由于广东长虹和中山长虹远离海外市场,长虹根据出口国家情况先后选择了三个海外生产基地,分别是印尼、捷克、巴基斯坦。三个国家在长虹国际化进程中分别起到不同的作用。
1.印度尼西亚——市场导向型
1998年,在长虹急于拓展海外市场的情况下,拥有5亿人口的东南亚是长虹海外市场拓展的首选地。如图1,到2000年,长虹东南亚地区出口额占到长虹海外市场总出口额的45%。印度尼西亚作为东南亚人口最多的国家,以及它在东盟的重要地位,因此长虹的第一个海外市场和海外工厂都选择在印度尼西亚。
图1 2000年长虹全球海外市场出口地区份额
同时需要指出的是,长虹选址印度尼西亚符合Staffan B. Linder(1961)提出的需求偏好相似理论中的观点。由于印尼与中国同属发展中国家,都有亚洲文化背景,收入水平相近(2000年中国人均收入为959美元,印度尼西亚人均收入为780美元),并且中国国内与印度尼西亚的需求有相当大部分的重叠,2000年长虹产品能够很顺利地进入印度尼西亚市场,并迅速地实现印度尼西亚31省份的销售覆盖,但在投资建厂的随后几年,投资对出口产生了替代效应。
2.捷克——成本节约型
2007年以前,长虹出口发达国家的产品都是贴牌生产,而非自有品牌,产品大部分利润被其他国外公司挤占。长虹意图进入发达国家市場,提升品牌價值,而欧洲作为全球三大电子消费市场之一,拥有广阔的市场需求,吸引了长虹的目光。捷克作为欧盟成员国之一,地处欧洲的核心地带,工业基础完善,政治局势稳定,并且中国与捷克政治、经济关系紧密。捷克作为四川省在中东欧最大的经贸合作伙伴,而且四川省在捷克设立了四川经贸代表处。因此,四川长虹在捷克投资建厂既可以有效避免各种贸易壁垒,又可以以捷克为起点辐射德国、法国、斯洛伐克、奥地利、波兰乃至整个欧洲地区。 3.巴基斯坦——市场导向型
巴基斯坦作为世界第六大人口国家,与印尼一样具有巨大的消费市场。巨大的市场潜力和优质的市场环境,再加上2010年以来巴基斯坦逐步稳定政治局势,2011年长虹与巴基斯坦RUBA公司合资成立长虹RUBA电器公司,进一步拓展巴基斯坦及其周边国家市场。作为巴基斯坦最大的家电分销公司,RUBA公司在巴基斯坦拥有强大的销售网络。在成立合资公司的当年,长虹国内出口到巴基斯坦的出口额便迅速增加。
(二)进入模式策略
长虹进入“一带一路”海外市场主要经历了OEM(品牌代工)、出口、全资建廠、合资四种模式。因各国家的市场环境不同,长虹选择了一条相对稳健的海外拓展之路。
1.OEM与出口
2000-2006年阶段,长虹没有设立海外子公司,在各国外市场只设立了代表处和代销网点。在此阶段,一方面,源于国际市场对长虹品牌的认知度不高;另一方面,长虹为扩大海外市场规模、摊薄产品成本,不得不选择与其他品牌合作,贴牌生产。同时在这一阶段,长虹在很多发展中国家推动自身品牌的出口,迅速占领发展中国家市场。长虹选择OEM和出口的进入模式,主要是为了迅速进入国外市场,增加销售收入的同时,掌握国外市场的消费特点。
2.全资子公司
2007-2010年阶段,由于OEM不符合长虹转型的高品质品牌战略,出口又因关税壁垒无法进入欧洲市场,在欧洲拥有一个研发、生产基地是长虹进入欧洲市场的第一步。捷克的工业基础、地理位置、政治环境以及欧盟成员国身份为长虹在欧洲市场拓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捷克很快就进入长虹的选址视野。长虹意图依托欧洲先进技术优势,建立一个拥有研发和生产的基地,同时为了保证研发技术为母公司和其他子公司使用,建立全资子公司是长虹的必然选择。
3.合资控股公司
巴基斯坦及其周边国家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该地区国家大部分为发展中国家,消费者对中国品牌的认可度较高,因此中国其他家电品牌也拓展了该地区市场,如海尔、TCL等。2011年,长虹也意图进入当地市场,选择合资模式的原因有三,一是巴基斯坦对整机进口征收了高额的关税,长虹不得不考虑在当地投资建厂;二是巴基斯坦RUBA公司在该地区拥有庞大的销售网络和售后平台,吸引了长虹与该公司合作;三是巴基斯坦及其周边国家地区政局动荡,长虹选择与本土企业合作有利于掌握当地市场环境。
(三)成败经验
1.成败方面
长虹海外市场发展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步步为营,特别是2004年长虹折戟美国市场后,其海外拓展之路更为沉稳。根据2007年到2015年 的长虹年度财务报表,如图2,发现除了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海外主营业收入出现了小幅下降,其他年份都在逐年上升,平均增长比例达到22.47%。特别是2013年海外主营业务收入增长达到32.60%。
图2 四川长虹2007-2015年长虹海外主营业务收入
但是,在长虹海外投资过程中也遭遇挫折和困难。如2003年,长虹意图收购法国汤姆逊公司,但由于对海外企业了解较少,错失进入欧洲市场和提升研发能力的机遇;2014年,由于长虹并购策略失误,错失收购欧洲第三大家电制造商意大利意黛喜(Indesit)。海外人才的缺乏和投资信息渠道不畅,导致长虹海外投资中错失良机。
2.成败经验
首先,始终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是长虹成功走出国门的成功的主要因素。其次,长虹选址策略以市场规模、规避贸易壁垒和节约营运成本为主要考察因素,也是长虹稳步推进海外市场拓展的成功因素。最后,长虹的投资模式主要根据东道国宏观环境,选择全资、合资、控股等多种投资模式也是成功的因素之一。
四、政策措施
紧密结合国家政策机遇,加入“中捷友好协会”、“新丝绸之路协会”等经济合作交流组织,发展企业自身研发、生产能力与拓展海外市场,积极吸收海外投资运营人才是长虹海外投资的主要经验。
参考文献:
[1]Duanmu,J. L. Firm heterogeneity and location choice of Chinese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tunes). Journal of world business, 2010, (In press).
[2]G. C. Hufbauer, D. Lakdawalla, and A. Malani (1994). Determinants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Its Concentration to Trade, UNCTAD Review, pp. 39-51.
[3]Markuson, James R. and Lars E. 0. Svensson (1985):"Trade in Goods and Factor With International Differences in Technology.”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Vol.26, No. 1,pp. 175-192.
[4]Patrie (1994) .The Regional Clustering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Trade, Transaction Corporation, DEC.
[5]R. E. Lipsey, and M. Y. Weiss (1981).Foreign Production and Export in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Statistics, 66 (2),pp. 304-308. Review of Economic and Statistics,66(2),pp.304-308.
[6]R.Vernon.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in the Product Cycle [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66.
[7]李平,徐登峰.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进入方式的实证分析[J].国际经济合作,2010(05):86-94.
[8][日]小岛清.对外贸易论[M].南开大学出版社,1987.
[9]杨飞虎,晏朝飞.“一带一路”战略下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实施机制研究[J].理论探讨,2015(05):80-83.
[10]郑蕾,刘志高.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直接投资空间格局[J].地理科学进展,2015(05):563-570.
[11]周五七.“一帶一路”沿线直接投资分布与挑战应对[J].改革,2015(08):39-47.
作者简介:赵凤妮,女,汉族,四川遂宁人,国际商务硕士,西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主要从事国际投融资与风险管理研究。
胡琬珩,女,汉族,贵州贵阳人,国际商务硕士,西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主要从事国际投融资与风险管理研究。
司娅君,女,汉族,甘肃白银人,国际商务硕士,西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主要从事国际投融资与风险管理研究。
关键词:“一带一路”地区;家电企业;海外投资模式
中图分类号:F276.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9-0-02
引言
2013年“一带一路”战略提出,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出口额持续增长的同时,给中国企业带来了大量的投资机会。2013-2016年,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的出口从5691亿美元增长至3.8万亿美元,年平均增长率为141.93%。而且近年来中国家电行业开始在“一带一路”国家出现了贸易带动投资,投资又带动品牌发展的现象。在以往关于中国企业海外扩张路径的研究中,没有结合 “一带一路”的战略背景,基于某个企业具体的投资模式的演化,来分析贸易与投资模式的选择策略。因此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四川长虹在“一带一路”国家的海外扩张路径进行研究,揭示出案例企业在海外扩张中贸易与投资关系的演变机制。
一、文献综述
(一)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研究
首先,本部分梳理了国际贸易与投资相互关系的理论;然后,总结了影响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模式的选择因素。
1.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关系的理论研究
最早在理论中将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交叉进行研究的是Vernon(1966),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将产品周期分为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与之相对应的企业最佳策略分别为以出口贸易为主、以对外投资为主、将产业转移至发展中国家、退出市场。Robert A. Mundell(1957)提出如果存在国际贸易壁垒时企业实施对外投资,那么该投资就能实现对商品贸易的替代。James R. Marlazso和Lars. Svensso(1985)则认为若生产要素可自由流动,那么贸易与投资之间为互补关系,反之为替代关系。
小岛清认为投资国的对外投资应从本国处于比较劣势的边际产业开始依次进行,可以创造更好的贸易条件。Patrie(1994)的研究表明,投资动机是重要影响因素,市场导向型投资替代贸易,而生产导向型和贸易促进型投资通常会促进贸易。Lipsey and Weiss、hufbauer etal(1994)则是通过实证研究,自80年代以来,美国同行业的对外投资与国际贸易更多地表现为正相关关系。
2.投资模式选择的研究
企业对外投资区位的选择主要受到投资动机的影响,这也是企业希望通过对外投资实现的战略目的和意图。Duanmu (2010)分析了中国跨国公司的区位选择情况,以实现海外生产为战略的中国企业在选择区位时看重东道国的成本结构和市场需求,而其他企业更看重市场需求。目前,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大多认为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动机有开拓海外市场、寻求资源以及寻求战略资产三个类型。
那么,国内学者也在研究投资动机对于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进入模式又怎样的影响。陈浪南等(2005)指出从投资动机看,我国企业对发达国家技术和管理经验寻求型直接投资的进入模式以并购和合资为主。
(二)“一带一路”战略对投资的研究
“一带一路”的提出无疑是为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提供了一条更便利的通道的,但现在国内外学者将“一带一路”和中国的对外投资结合的研究都较少。不过也有少部分国内学者对此进行了分析。中国在“一带一路”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规模最大地在东南亚,而在中亚的增速最快。截至2013年,在中东欧已有500家中国的境外投资企业了(郑蕾,2015,周五七,2015)。“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为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创造了更大的空间,使得我国企业的投资机遇得到增加(杨飞虎,2015)。
二、数据选择说明
四川长虹的出口数据来自2000-2013年的海关数据,投资数据来自四川长虹的年报数据,各国人均收入数据来自世界银行(WDI)数据,中国贸易数据来自UN Comtrade数据,关于企业投资其他情况来自新闻媒体对长虹主要负责人的采访谈话。
三、长虹在海外的投资模式及其成败经验
(一)选址策略
由于广东长虹和中山长虹远离海外市场,长虹根据出口国家情况先后选择了三个海外生产基地,分别是印尼、捷克、巴基斯坦。三个国家在长虹国际化进程中分别起到不同的作用。
1.印度尼西亚——市场导向型
1998年,在长虹急于拓展海外市场的情况下,拥有5亿人口的东南亚是长虹海外市场拓展的首选地。如图1,到2000年,长虹东南亚地区出口额占到长虹海外市场总出口额的45%。印度尼西亚作为东南亚人口最多的国家,以及它在东盟的重要地位,因此长虹的第一个海外市场和海外工厂都选择在印度尼西亚。
图1 2000年长虹全球海外市场出口地区份额
同时需要指出的是,长虹选址印度尼西亚符合Staffan B. Linder(1961)提出的需求偏好相似理论中的观点。由于印尼与中国同属发展中国家,都有亚洲文化背景,收入水平相近(2000年中国人均收入为959美元,印度尼西亚人均收入为780美元),并且中国国内与印度尼西亚的需求有相当大部分的重叠,2000年长虹产品能够很顺利地进入印度尼西亚市场,并迅速地实现印度尼西亚31省份的销售覆盖,但在投资建厂的随后几年,投资对出口产生了替代效应。
2.捷克——成本节约型
2007年以前,长虹出口发达国家的产品都是贴牌生产,而非自有品牌,产品大部分利润被其他国外公司挤占。长虹意图进入发达国家市場,提升品牌價值,而欧洲作为全球三大电子消费市场之一,拥有广阔的市场需求,吸引了长虹的目光。捷克作为欧盟成员国之一,地处欧洲的核心地带,工业基础完善,政治局势稳定,并且中国与捷克政治、经济关系紧密。捷克作为四川省在中东欧最大的经贸合作伙伴,而且四川省在捷克设立了四川经贸代表处。因此,四川长虹在捷克投资建厂既可以有效避免各种贸易壁垒,又可以以捷克为起点辐射德国、法国、斯洛伐克、奥地利、波兰乃至整个欧洲地区。 3.巴基斯坦——市场导向型
巴基斯坦作为世界第六大人口国家,与印尼一样具有巨大的消费市场。巨大的市场潜力和优质的市场环境,再加上2010年以来巴基斯坦逐步稳定政治局势,2011年长虹与巴基斯坦RUBA公司合资成立长虹RUBA电器公司,进一步拓展巴基斯坦及其周边国家市场。作为巴基斯坦最大的家电分销公司,RUBA公司在巴基斯坦拥有强大的销售网络。在成立合资公司的当年,长虹国内出口到巴基斯坦的出口额便迅速增加。
(二)进入模式策略
长虹进入“一带一路”海外市场主要经历了OEM(品牌代工)、出口、全资建廠、合资四种模式。因各国家的市场环境不同,长虹选择了一条相对稳健的海外拓展之路。
1.OEM与出口
2000-2006年阶段,长虹没有设立海外子公司,在各国外市场只设立了代表处和代销网点。在此阶段,一方面,源于国际市场对长虹品牌的认知度不高;另一方面,长虹为扩大海外市场规模、摊薄产品成本,不得不选择与其他品牌合作,贴牌生产。同时在这一阶段,长虹在很多发展中国家推动自身品牌的出口,迅速占领发展中国家市场。长虹选择OEM和出口的进入模式,主要是为了迅速进入国外市场,增加销售收入的同时,掌握国外市场的消费特点。
2.全资子公司
2007-2010年阶段,由于OEM不符合长虹转型的高品质品牌战略,出口又因关税壁垒无法进入欧洲市场,在欧洲拥有一个研发、生产基地是长虹进入欧洲市场的第一步。捷克的工业基础、地理位置、政治环境以及欧盟成员国身份为长虹在欧洲市场拓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捷克很快就进入长虹的选址视野。长虹意图依托欧洲先进技术优势,建立一个拥有研发和生产的基地,同时为了保证研发技术为母公司和其他子公司使用,建立全资子公司是长虹的必然选择。
3.合资控股公司
巴基斯坦及其周边国家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该地区国家大部分为发展中国家,消费者对中国品牌的认可度较高,因此中国其他家电品牌也拓展了该地区市场,如海尔、TCL等。2011年,长虹也意图进入当地市场,选择合资模式的原因有三,一是巴基斯坦对整机进口征收了高额的关税,长虹不得不考虑在当地投资建厂;二是巴基斯坦RUBA公司在该地区拥有庞大的销售网络和售后平台,吸引了长虹与该公司合作;三是巴基斯坦及其周边国家地区政局动荡,长虹选择与本土企业合作有利于掌握当地市场环境。
(三)成败经验
1.成败方面
长虹海外市场发展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步步为营,特别是2004年长虹折戟美国市场后,其海外拓展之路更为沉稳。根据2007年到2015年 的长虹年度财务报表,如图2,发现除了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海外主营业收入出现了小幅下降,其他年份都在逐年上升,平均增长比例达到22.47%。特别是2013年海外主营业务收入增长达到32.60%。
图2 四川长虹2007-2015年长虹海外主营业务收入
但是,在长虹海外投资过程中也遭遇挫折和困难。如2003年,长虹意图收购法国汤姆逊公司,但由于对海外企业了解较少,错失进入欧洲市场和提升研发能力的机遇;2014年,由于长虹并购策略失误,错失收购欧洲第三大家电制造商意大利意黛喜(Indesit)。海外人才的缺乏和投资信息渠道不畅,导致长虹海外投资中错失良机。
2.成败经验
首先,始终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是长虹成功走出国门的成功的主要因素。其次,长虹选址策略以市场规模、规避贸易壁垒和节约营运成本为主要考察因素,也是长虹稳步推进海外市场拓展的成功因素。最后,长虹的投资模式主要根据东道国宏观环境,选择全资、合资、控股等多种投资模式也是成功的因素之一。
四、政策措施
紧密结合国家政策机遇,加入“中捷友好协会”、“新丝绸之路协会”等经济合作交流组织,发展企业自身研发、生产能力与拓展海外市场,积极吸收海外投资运营人才是长虹海外投资的主要经验。
参考文献:
[1]Duanmu,J. L. Firm heterogeneity and location choice of Chinese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tunes). Journal of world business, 2010, (In press).
[2]G. C. Hufbauer, D. Lakdawalla, and A. Malani (1994). Determinants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Its Concentration to Trade, UNCTAD Review, pp. 39-51.
[3]Markuson, James R. and Lars E. 0. Svensson (1985):"Trade in Goods and Factor With International Differences in Technology.”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Vol.26, No. 1,pp. 175-192.
[4]Patrie (1994) .The Regional Clustering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Trade, Transaction Corporation, DEC.
[5]R. E. Lipsey, and M. Y. Weiss (1981).Foreign Production and Export in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Statistics, 66 (2),pp. 304-308. Review of Economic and Statistics,66(2),pp.304-308.
[6]R.Vernon.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in the Product Cycle [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66.
[7]李平,徐登峰.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进入方式的实证分析[J].国际经济合作,2010(05):86-94.
[8][日]小岛清.对外贸易论[M].南开大学出版社,1987.
[9]杨飞虎,晏朝飞.“一带一路”战略下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实施机制研究[J].理论探讨,2015(05):80-83.
[10]郑蕾,刘志高.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直接投资空间格局[J].地理科学进展,2015(05):563-570.
[11]周五七.“一帶一路”沿线直接投资分布与挑战应对[J].改革,2015(08):39-47.
作者简介:赵凤妮,女,汉族,四川遂宁人,国际商务硕士,西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主要从事国际投融资与风险管理研究。
胡琬珩,女,汉族,贵州贵阳人,国际商务硕士,西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主要从事国际投融资与风险管理研究。
司娅君,女,汉族,甘肃白银人,国际商务硕士,西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主要从事国际投融资与风险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