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脱贫攻坚是一个综合大考场。在这场收官大考中,位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支点的永川一直都在紧张地赶考。
永川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同在一个考场,所有党员干部都是应考者。考试的内容,不仅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解决的“两不愁三保障”的突出问题,还有党员干部的使命担当与老百姓的幸福感知。
| 聚焦“两不愁”:绿水青山长出“增收银行” |
不愁吃不愁穿,一直以来都是老百姓最质朴的愿望。永川把解决“两不愁”问题,作为全区党员干部守初心、担使命的检验场。
永川现有建卡贫困户4313户10737人,其中,已脱贫4294户10693人,未脱贫户19户44人,脱贫监测户43户147人,边缘户138户417人。为实现脱贫攻坚完美收官,永川三级书记同抓扶贫,层层传导压力,层层压实责任,构筑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扶贫责任体系。
产业是脱贫之基、致富之源。永川因人因户因村发展脱贫产业,并抽调粮油站、经作站、农经站等技术骨干组建特色产业专家指导队,帮助贫困村发展扶贫产业。
在全国农产品深加工示范基地、重庆市乡村振兴示范镇板桥镇,一棵花椒树支撑一个扶贫产业,连通一条脱贫致富鏈。该镇依托食品工业园,以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为主体打造万亩花椒基地,积极探索“保底收益、年终分红,就近就业、务工增收”的利益联结模式,把困难群众吸引到产业链上来。如今,板桥花椒树已成了脱贫致富的“扶贫树”和“摇钱树”,全镇共成立8个花椒股份合作社,种植花椒1.6万亩。
眼下,在永荣镇茶产业扶贫“三园”茶叶基地,大家正忙着采摘春茶,处处洋溢着欢声笑语。贫困户尹秀莹自采摘春茶以来,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已有4000余元入账。永川依托成片的茶山,打造扶贫创业园、致富园和就业园,让贫困家庭实现了入股分红和务工挣钱的叠加收益,既促进了茶产业的发展,又调动了贫困户的积极性。
松溉镇的果桑、龙眼,朱沱镇的龙眼、三红柚,来苏镇的柑橘、柠檬,吉安镇的柑橘,宝峰镇的茶叶,金龙镇的李子、柑橘,临江镇的花椒……在永川,每个镇街都有自己的当家产业。这些从绿水青山里滋养出来的生态产业,不仅是引领老百姓脱贫致富的金山银山,更是让老百姓能够吃得好、穿得好的“绿色银行”。
在这些乡镇,频繁进出电商企业的运输车,将永川的特色农产品拉进了全球大市场。今年以来,全区党员干部进村入户,广泛收集贫困户因疫情滞销的农产品信息,通过“扶贫帮帮团”、吉之汇、微荞优选电商平台等渠道,精准对接机关、企业、超市采购需求,提高产销对接效率,已帮助10个贫困村(相对滞后村)、200余户贫困户及其他农户,销售蔬菜87吨、畜禽3000余只,销售额40万余元。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永川部分贫困人员外出务工的步伐停住了。为防止因失业而返贫,区里运用“信息化+网格化”等科技手段,精准对接贫困户与企业需求,通过网络平台开展线上招聘,及时提供各种就业信息、开发公益性岗位,帮助建卡贫困户实现稳定就业。对就业地相对集中的省市,采取开通绿色通道、“点对点”包车服务等方式,帮助贫困家庭稳定增收。
产业扶贫、就业扶贫与消费扶贫的多维驱动,将贫困家庭不愁吃不愁穿的愿景,变成了实实在在的幸福生活。
| 聚焦“三保障”:政策含金量的幸福感知 |
教育、医疗和住房是否保障到位,是事关贫困家庭能否如期脱贫摘帽的关键所在。永川通过均衡发展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通过完善医疗保障撑起群众健康保护伞,通过危旧房改造让群众住有所居、居有所安。
针对农户“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开展的大走访、大宣传、大排查、大整改行动,建起一本明白账。根据排查情况,永川充分运用大数据对摸排出的农户家庭情况进行比对,建立房屋档案,累计投入资金2.1亿元消除贫困群体存量危房,对农村贫困群体危房应改尽改。对区内无住房的农村重点贫困群体,参照廉租房模式,由区级财政出资发放租赁补贴。
在贫困户危房改造过程中,永川不是简单地修缮加固,而是由区财政出资进行“六改五保障”。即改屋面、改墙面、改阳沟、改地坪、改门窗、改厨卫,保障结构安全、室内整洁、设施配套、风雨无忧、外形美观。为确保住房安全边缘户房屋安全,永川区建立健全管理机制,严格确定补助对象、严格执行审批程序、严格加强资金管理,让政策含金量能够真正转换成群众的获得感。目前,全区已完成农村重点贫困对象危房改造4597户、无房户长租安全住房1113户、住房安全边缘户住房改造1670户。
“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让百姓喝上干净水喝上放心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任务。永川按照“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精准策略,理顺供水管理运行机制。由区属国有企业负责农村饮水安全运行管理,建立维修补助基金专账和使用台账。永川累计投入资金2.75亿元,为贫困家庭免费安装自来水设施,对无法安装的群众给予打井补贴,先后共安装水管1017公里,解决7750户一般农户自来水入户问题,延伸大中型水厂供水网络1200公里,改造农村供水老旧管网38公里,让老百姓都喝上了真正的放心水。
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而失学,是永川“扶智造血”的铮铮誓言。永川通过从更广视角思考、更多层面行动,实施有深度、有广度、有效果的教育扶贫,引导贫困家庭从文化上、心理上脱贫。区里健全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机制,建立工作台账和信息系统,全面落实从学前教育到大学全覆盖资助政策。对因残、因厌学辍学失学的学生,区里为其量身定制“一对一”帮扶和送教上门。
为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永川成立医疗小分队进村入户,开展医疗帮扶,宣传救助政策。区里严格落实“先治疗后付费”政策和慢性病签约服务管理,实现贫困人口信息与家庭医生签约信息系统的信息共享,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商业补充保险等医疗保障和兜底医疗措施的全覆盖,还对贫困家庭重病、慢性病患者费用自付部分进行叠加报销和多层补助,农村贫困人口住院自付比例为9.15%、门诊费用自付比例为15.06%。这些措施让很多因病致贫家庭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
一次次的集结与动员,一次次的冲刺和清零,让永川的扶贫答卷格外引人注目。在脱贫收官的永川“考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民主党派和爱心人士、志愿者齐心应考,书写出了贫困群众的好日子,书写出了乡村发展的新希望,也书写出了永川人同心“战贫”、聚力发展的新担当。
图片/永川区扶贫开发办公室提供
永川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同在一个考场,所有党员干部都是应考者。考试的内容,不仅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解决的“两不愁三保障”的突出问题,还有党员干部的使命担当与老百姓的幸福感知。
| 聚焦“两不愁”:绿水青山长出“增收银行” |
不愁吃不愁穿,一直以来都是老百姓最质朴的愿望。永川把解决“两不愁”问题,作为全区党员干部守初心、担使命的检验场。
永川现有建卡贫困户4313户10737人,其中,已脱贫4294户10693人,未脱贫户19户44人,脱贫监测户43户147人,边缘户138户417人。为实现脱贫攻坚完美收官,永川三级书记同抓扶贫,层层传导压力,层层压实责任,构筑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扶贫责任体系。
产业是脱贫之基、致富之源。永川因人因户因村发展脱贫产业,并抽调粮油站、经作站、农经站等技术骨干组建特色产业专家指导队,帮助贫困村发展扶贫产业。
在全国农产品深加工示范基地、重庆市乡村振兴示范镇板桥镇,一棵花椒树支撑一个扶贫产业,连通一条脱贫致富鏈。该镇依托食品工业园,以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为主体打造万亩花椒基地,积极探索“保底收益、年终分红,就近就业、务工增收”的利益联结模式,把困难群众吸引到产业链上来。如今,板桥花椒树已成了脱贫致富的“扶贫树”和“摇钱树”,全镇共成立8个花椒股份合作社,种植花椒1.6万亩。
眼下,在永荣镇茶产业扶贫“三园”茶叶基地,大家正忙着采摘春茶,处处洋溢着欢声笑语。贫困户尹秀莹自采摘春茶以来,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已有4000余元入账。永川依托成片的茶山,打造扶贫创业园、致富园和就业园,让贫困家庭实现了入股分红和务工挣钱的叠加收益,既促进了茶产业的发展,又调动了贫困户的积极性。
松溉镇的果桑、龙眼,朱沱镇的龙眼、三红柚,来苏镇的柑橘、柠檬,吉安镇的柑橘,宝峰镇的茶叶,金龙镇的李子、柑橘,临江镇的花椒……在永川,每个镇街都有自己的当家产业。这些从绿水青山里滋养出来的生态产业,不仅是引领老百姓脱贫致富的金山银山,更是让老百姓能够吃得好、穿得好的“绿色银行”。
在这些乡镇,频繁进出电商企业的运输车,将永川的特色农产品拉进了全球大市场。今年以来,全区党员干部进村入户,广泛收集贫困户因疫情滞销的农产品信息,通过“扶贫帮帮团”、吉之汇、微荞优选电商平台等渠道,精准对接机关、企业、超市采购需求,提高产销对接效率,已帮助10个贫困村(相对滞后村)、200余户贫困户及其他农户,销售蔬菜87吨、畜禽3000余只,销售额40万余元。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永川部分贫困人员外出务工的步伐停住了。为防止因失业而返贫,区里运用“信息化+网格化”等科技手段,精准对接贫困户与企业需求,通过网络平台开展线上招聘,及时提供各种就业信息、开发公益性岗位,帮助建卡贫困户实现稳定就业。对就业地相对集中的省市,采取开通绿色通道、“点对点”包车服务等方式,帮助贫困家庭稳定增收。
产业扶贫、就业扶贫与消费扶贫的多维驱动,将贫困家庭不愁吃不愁穿的愿景,变成了实实在在的幸福生活。
| 聚焦“三保障”:政策含金量的幸福感知 |
教育、医疗和住房是否保障到位,是事关贫困家庭能否如期脱贫摘帽的关键所在。永川通过均衡发展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通过完善医疗保障撑起群众健康保护伞,通过危旧房改造让群众住有所居、居有所安。
针对农户“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开展的大走访、大宣传、大排查、大整改行动,建起一本明白账。根据排查情况,永川充分运用大数据对摸排出的农户家庭情况进行比对,建立房屋档案,累计投入资金2.1亿元消除贫困群体存量危房,对农村贫困群体危房应改尽改。对区内无住房的农村重点贫困群体,参照廉租房模式,由区级财政出资发放租赁补贴。
在贫困户危房改造过程中,永川不是简单地修缮加固,而是由区财政出资进行“六改五保障”。即改屋面、改墙面、改阳沟、改地坪、改门窗、改厨卫,保障结构安全、室内整洁、设施配套、风雨无忧、外形美观。为确保住房安全边缘户房屋安全,永川区建立健全管理机制,严格确定补助对象、严格执行审批程序、严格加强资金管理,让政策含金量能够真正转换成群众的获得感。目前,全区已完成农村重点贫困对象危房改造4597户、无房户长租安全住房1113户、住房安全边缘户住房改造1670户。
“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让百姓喝上干净水喝上放心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任务。永川按照“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精准策略,理顺供水管理运行机制。由区属国有企业负责农村饮水安全运行管理,建立维修补助基金专账和使用台账。永川累计投入资金2.75亿元,为贫困家庭免费安装自来水设施,对无法安装的群众给予打井补贴,先后共安装水管1017公里,解决7750户一般农户自来水入户问题,延伸大中型水厂供水网络1200公里,改造农村供水老旧管网38公里,让老百姓都喝上了真正的放心水。
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而失学,是永川“扶智造血”的铮铮誓言。永川通过从更广视角思考、更多层面行动,实施有深度、有广度、有效果的教育扶贫,引导贫困家庭从文化上、心理上脱贫。区里健全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机制,建立工作台账和信息系统,全面落实从学前教育到大学全覆盖资助政策。对因残、因厌学辍学失学的学生,区里为其量身定制“一对一”帮扶和送教上门。
为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永川成立医疗小分队进村入户,开展医疗帮扶,宣传救助政策。区里严格落实“先治疗后付费”政策和慢性病签约服务管理,实现贫困人口信息与家庭医生签约信息系统的信息共享,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商业补充保险等医疗保障和兜底医疗措施的全覆盖,还对贫困家庭重病、慢性病患者费用自付部分进行叠加报销和多层补助,农村贫困人口住院自付比例为9.15%、门诊费用自付比例为15.06%。这些措施让很多因病致贫家庭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
一次次的集结与动员,一次次的冲刺和清零,让永川的扶贫答卷格外引人注目。在脱贫收官的永川“考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民主党派和爱心人士、志愿者齐心应考,书写出了贫困群众的好日子,书写出了乡村发展的新希望,也书写出了永川人同心“战贫”、聚力发展的新担当。
图片/永川区扶贫开发办公室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