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多多身材瘦小,食量一直属于中等。可最近一周,她在幼儿园进餐时总是要求“多一点,再多一点”。老师怕多多吃撑,询问她吃得下吗?多多抿着嘴点点头。老师跟进观察,发现多多进食时并无愉悦感,甚至还有几次吃到作呕。经多次询问后,多多告诉老师,是奶奶要求她多吃饭的,说多吃会长高长胖。其间,多多每天入园都带有紧张情绪,特别是吃饭时间,显得尤其焦虑。一周后,多多因肠胃炎而请假。
“吃”是人的本能,而多多的“吃”却变成了任务,这对其生理、心理、适应能力都造成了影响。
幼儿:饱饿不自知
小班幼儿判断力有限,需要成人引导。进餐时,奶奶以“高权威”“高关怀”的教养方式主导多多的进餐,给多多制定的目标是“多一点”。听话的多多为了多吃,逐渐丧失了“吃”的乐趣,让“吃”成为了负担,最终出现暴饮暴食,情绪不稳定,直至出现入园焦虑现象。
家庭:盲目引导
多多的家庭模式是典型的“假日父母”与“全托祖辈”——父母周末才与孩子在一起,奶奶是孩子的直接照顾者。奶奶承担着多多的亲子情感寄托,是多多安全感的重要来源。可是,奶奶“多吃”的理念并不科学,这直接影响了多多生理、心理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
调查发现,很多成年人都有类似的观念,认为孩子能吃是好事,多吃对身体有益。针对这一事件,教师与多多家长商议后,制定了相应的指导策略。通过幼儿园和家庭共同干预,为多多传递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其建立正确的饮食观念,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营造氛围,改变观念
营造轻松、愉快的进餐氛围。用餐前,教师或家长可以与幼儿开展简单有趣的互动,激发幼儿的进餐欲望。比如,通过猜一猜、试一试等方式,“猜猜我们今天吃什么?你认识它们吗?是谁躲在鸡蛋里呀?”“哇,这是小猫咪最喜欢的鱼,肯定很香,你也尝一尝吧!”
教师和家长需达成共识,让幼儿吃饱即可,不设定“多吃”的目标,不灌输“多吃”的理念。久而久之,多多懂得了吃饭是自己的事情,做到了“饱饿自知”。
“三色碗”小实验
在班级里,教师设计了“三色碗”小实验,帮助多多明确吃饱的概念。《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儿童生长标准》指出:小班女孩体重12.3~21.5千克,身高94.1~111.3厘米为宜。多多的体重是13.2千克,身高是96.8厘米,属于正常范围。
我园小班幼儿营养中餐食物摄入量的指标建议是:米饭55克、荤菜30克、素菜20克。根据这个统计支持,我们找来红、黄、蓝三色碗,红碗放入米饭45克、荤菜20克、素菜10克,共75克食物;黄碗放入米饭55克、荤菜30克、素菜20克,共105克食物;蓝碗放入米饭65克、荤菜40克、素菜30克,共135克食物。第一、二天请多多吃红碗里的食物;第三、四天吃黄碗里的食物;第五、六天吃蓝碗里的食物。每天跟进观察午睡后多多的饱腹程度。通过实验,多多清楚了自己的食量与黄碗里的食物量相匹配。
“战友”手拉手
在幼儿园集体生活中,同伴影响是很好的学习方式。教师在班中挑选存在类似进餐问题的孩子当多多的“战友”,共同设定进餐目标,一起携手努力。当其中一位孩子率先完成目标后,可以开启陪伴和引导模式,帮助同伴达成目标。通过“战友”共进餐,提高了多多进餐的积极性、专注度和交往能力。
家庭总动员
家庭和幼儿园作为幼儿健康饮食行为养成的两个重要场所,家长和教师都应发挥主体作用,成为幼儿健康饮食行为养成的引导者和支持者。教师跟进幼儿在园进餐情况,家长跟进在家进餐,两者结合,促进幼儿健康发展。过程中,家长不仅习得了健康饮食的理念,更明确了家庭养育的责任。
针对多多的情况,转变“假日父母”与“全托祖辈”模式尤为重要。教师可以与家长一起商量制定“家庭总动员计划表”,让多多父母能更多地参与到多多的教育中来,同时与祖辈多沟通,共同促进多多健康饮食。
快乐小约定
幼儿进餐的培养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过程中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家长可与幼儿制定一个“快乐小约定”计划。
计划的内容围绕多多本学期的进餐展开。比如:1.不偏食、挑食,不暴饮暴食;2.会根据自己饭量自主添减,安静愉快地进餐;3.多吃瓜果与蔬菜。将“快乐小约定”计划书粘贴在家里固定位置。每次进餐后,家长对多多的进餐情况记录并给予评价。每周重点解决一个难点。同时,家长将成果分享给老师,家园一起配合完成。完成约定后,教师可以在全班幼儿面前表扬多多,增加其荣誉感和自信心。
零存与整取
通过“零存与整取”的集赞机制,帮助多多改进进餐问题。家长可为多多准备一本“存折”(集赞卡),多多在存折上画上自己的心愿,通过賺取奖励纸来兑换自己的心愿。赚取奖励纸的条件可根据情况设置,如,能根据自己饥饱程度添减食物;进餐中情绪愉快;能与爸爸妈妈交流进餐情况;能独立进餐;吃得干净,等等。家长帮助孩子去实现心愿,让孩子体验到成功感。得到奖励纸时,家长与多多一起梳理进餐经验,逐渐帮多多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通过家园共同努力,一段时间后,多多没有再出现饮食过量的现象,遇到特别想吃的食物时会主动要求添加一点,实在不想吃的,会要求老师减少一点,她的交流自如了,进餐情绪也愉快了。我们倡导以“自然发展、和谐发展、充实发展”为目的,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重视幼儿生理和心理健康,尊重孩子自我发展的权利。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发展能够产生关键性影响,家园合作能够为幼儿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吃”是人的本能,而多多的“吃”却变成了任务,这对其生理、心理、适应能力都造成了影响。
幼儿:饱饿不自知
小班幼儿判断力有限,需要成人引导。进餐时,奶奶以“高权威”“高关怀”的教养方式主导多多的进餐,给多多制定的目标是“多一点”。听话的多多为了多吃,逐渐丧失了“吃”的乐趣,让“吃”成为了负担,最终出现暴饮暴食,情绪不稳定,直至出现入园焦虑现象。
家庭:盲目引导
多多的家庭模式是典型的“假日父母”与“全托祖辈”——父母周末才与孩子在一起,奶奶是孩子的直接照顾者。奶奶承担着多多的亲子情感寄托,是多多安全感的重要来源。可是,奶奶“多吃”的理念并不科学,这直接影响了多多生理、心理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
调查发现,很多成年人都有类似的观念,认为孩子能吃是好事,多吃对身体有益。针对这一事件,教师与多多家长商议后,制定了相应的指导策略。通过幼儿园和家庭共同干预,为多多传递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其建立正确的饮食观念,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营造氛围,改变观念
营造轻松、愉快的进餐氛围。用餐前,教师或家长可以与幼儿开展简单有趣的互动,激发幼儿的进餐欲望。比如,通过猜一猜、试一试等方式,“猜猜我们今天吃什么?你认识它们吗?是谁躲在鸡蛋里呀?”“哇,这是小猫咪最喜欢的鱼,肯定很香,你也尝一尝吧!”
教师和家长需达成共识,让幼儿吃饱即可,不设定“多吃”的目标,不灌输“多吃”的理念。久而久之,多多懂得了吃饭是自己的事情,做到了“饱饿自知”。
“三色碗”小实验
在班级里,教师设计了“三色碗”小实验,帮助多多明确吃饱的概念。《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儿童生长标准》指出:小班女孩体重12.3~21.5千克,身高94.1~111.3厘米为宜。多多的体重是13.2千克,身高是96.8厘米,属于正常范围。
我园小班幼儿营养中餐食物摄入量的指标建议是:米饭55克、荤菜30克、素菜20克。根据这个统计支持,我们找来红、黄、蓝三色碗,红碗放入米饭45克、荤菜20克、素菜10克,共75克食物;黄碗放入米饭55克、荤菜30克、素菜20克,共105克食物;蓝碗放入米饭65克、荤菜40克、素菜30克,共135克食物。第一、二天请多多吃红碗里的食物;第三、四天吃黄碗里的食物;第五、六天吃蓝碗里的食物。每天跟进观察午睡后多多的饱腹程度。通过实验,多多清楚了自己的食量与黄碗里的食物量相匹配。
“战友”手拉手
在幼儿园集体生活中,同伴影响是很好的学习方式。教师在班中挑选存在类似进餐问题的孩子当多多的“战友”,共同设定进餐目标,一起携手努力。当其中一位孩子率先完成目标后,可以开启陪伴和引导模式,帮助同伴达成目标。通过“战友”共进餐,提高了多多进餐的积极性、专注度和交往能力。
家庭总动员
家庭和幼儿园作为幼儿健康饮食行为养成的两个重要场所,家长和教师都应发挥主体作用,成为幼儿健康饮食行为养成的引导者和支持者。教师跟进幼儿在园进餐情况,家长跟进在家进餐,两者结合,促进幼儿健康发展。过程中,家长不仅习得了健康饮食的理念,更明确了家庭养育的责任。
针对多多的情况,转变“假日父母”与“全托祖辈”模式尤为重要。教师可以与家长一起商量制定“家庭总动员计划表”,让多多父母能更多地参与到多多的教育中来,同时与祖辈多沟通,共同促进多多健康饮食。
快乐小约定
幼儿进餐的培养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过程中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家长可与幼儿制定一个“快乐小约定”计划。
计划的内容围绕多多本学期的进餐展开。比如:1.不偏食、挑食,不暴饮暴食;2.会根据自己饭量自主添减,安静愉快地进餐;3.多吃瓜果与蔬菜。将“快乐小约定”计划书粘贴在家里固定位置。每次进餐后,家长对多多的进餐情况记录并给予评价。每周重点解决一个难点。同时,家长将成果分享给老师,家园一起配合完成。完成约定后,教师可以在全班幼儿面前表扬多多,增加其荣誉感和自信心。
零存与整取
通过“零存与整取”的集赞机制,帮助多多改进进餐问题。家长可为多多准备一本“存折”(集赞卡),多多在存折上画上自己的心愿,通过賺取奖励纸来兑换自己的心愿。赚取奖励纸的条件可根据情况设置,如,能根据自己饥饱程度添减食物;进餐中情绪愉快;能与爸爸妈妈交流进餐情况;能独立进餐;吃得干净,等等。家长帮助孩子去实现心愿,让孩子体验到成功感。得到奖励纸时,家长与多多一起梳理进餐经验,逐渐帮多多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通过家园共同努力,一段时间后,多多没有再出现饮食过量的现象,遇到特别想吃的食物时会主动要求添加一点,实在不想吃的,会要求老师减少一点,她的交流自如了,进餐情绪也愉快了。我们倡导以“自然发展、和谐发展、充实发展”为目的,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重视幼儿生理和心理健康,尊重孩子自我发展的权利。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发展能够产生关键性影响,家园合作能够为幼儿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