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互联网科技的发展,“浅阅读”时代逐渐到来,人们日渐青睐于从极具个性的新媒体中获取信息。面临重重挑战,官方宣传平台从传统纸媒过渡转型至新媒体,借助微信公众号吸引用户、维持高用户黏性,成为新媒体思维的一大重点。本文通过收集热门微信公众号的高互动性文章样本语料,从传播学和语言学的角度分析其排版、结构、内容、多媒体应用等方面的特征,以此总结微信公众号多方面、多维度的创新之举。
关键词:“浅阅读”;新媒体;微信公众号;用户黏性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20)11-0021-03
浅阅读可理解为“观看+阅读”,又被称为快餐式阅读[1]。现代生活节奏加快,人们无法吸收过多同质化、深层化的内容。这给一向以严肃、深刻形象面向大众的官方媒体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同时,自媒体发展日新月异。要在新媒体背景下经受住形式新颖、个性化十足的自媒体的流量竞争,微信公众号必须跳脱传统纸媒思维,探究新媒体背景下微信公众号的创新之路。本文通过观察多篇高互动性推文样本,从传播学和语言学的角度分析微信公众号进行的多重突破创新。
一、版面创新
版面,是一篇微信公众号文章推送中最直接、显眼的元素。如果能从版面创新着手,使读者更轻松地进行阅读,那么文章的可读性、互动性都会大大提高。笔者对比分析了所收集到的高互动性推文样本,总结了以下排版技巧。
1.加粗段落中心句,使用不同的字号、字体和颜色加以区分内容。受限于传统纸媒严肃的形象,报纸较少使用不同的字号、字体和颜色,也很少加粗正文句。新媒体文章则普遍灵活使用这一技巧,突出重点,划分层次,方便读者阅读。
2.根据所推文章内容变换版块版式。微信推文作者使用秀米等排版工具的设计版块,在整体视觉效果和谐统一的前提下,改变版块式样,使所用的版块版式更能契合所推文章主题。
3.使用各类序号自然分段。既有使用“①”“(一)”“·”“?”等符号,也有使用自行制作的图片作为序号。此编序方式轻松活泼,在传统纸媒中很少出现。
不难发现,这些排版技巧并不复杂,却能频繁出现在“爆款”推文中。思考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清晰划分层次,方便读者攫取关键信息,节约阅读时间,迎合“浅阅读”背景下大众阅读习惯;其次,精准提炼重点,显现文章核心意义,使读者尽快把握阅读重点,理解文章深层次内涵;最后,能舒缓阅读,大段文字会使读者在视觉上感到厌倦烦累,而有色彩、有标识的排版元素能够有效缓解阅读中的疲劳。
当然,不同的微信公众号由于文章定位、主题选取均有区别,故在排版风格上应存在差异性。各微信公众号大多会在上述“入门级”版面技巧的基础上,灵活改变,增添巧思。
二、首尾架构创新
(一)首段设计
作为开篇“吸睛”之作,首段在整篇推文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与传统纸媒一样,大多数微信公众号推文在首段会挑明文章叙述的主要对象、大致事件、时地背景等。但结合新媒体推文的新兴特质,其首段也与传统纸媒的首段存在一些区别。
传统纸媒在首段大多严肃、谨慎地点明文章的时地人事,新媒体则更为亲和化、“接地气”,从而达到引人入胜的目的。形式上,数字、排比句式、感叹符号等常出现在首段。如《三联生活周刊》(下文简称《三联》)中《被挤爆的Costco,给我们上了怎样的一课》的首段就起到了非常吸睛的效果:“连续几天,刚刚开业的上海Costco(开市客)都在刷屏。第一天,有人晒出全家“套利”战果,六口之家半天时间赚了1.2万。第二天,茅台酒、香奈儿和普拉达等奢侈品秒空。第三天,有人夜里2点就去排队。无疑,开业三天大促销的Costco被薅了羊毛,精明的上海大爷大妈给美国人上了一课。但当万人空巷去抢购的时候,我们难道不应该反思吗?”这篇文章的首段并没有用“火爆”“畅销”等词概括Costco的营业状况,却运用排比句列,展现多个数字,甚至运用了“精明的上海大爷大妈给美国人上了一课”这样轻松诙谐却有些不够“严谨”的字句。但这样的开段描述恰恰是以事实为基础,带有些许夸张、主观的字眼,烘托了文本气氛,让并不了解Costco情况的陌生读者眼前一亮,火爆营业的画面栩栩如生。结尾一个问句,更是峰回路转,在读者流畅的阅读过程中横加一笔,为接下来的理性讨论做出自然衔接。
由此可见,一些微信公眾号推文的首段为了设置悬念、吸引读者,不再以陈述事件的完整性为首要目的,而尽量满足受众的好奇心,可谓解决了阅读痛点。
(二)结尾设计
传统纸媒讲究“有头有尾”,文章结尾多承担总结全文、升华主旨的重任。而新媒体文章的结尾则更强调文章色彩的统一,不强求总结,同时又能与读者进行互动。笔者从收集到的文章样本中选取了几种经典结尾。
一种是疑问收尾,留白技巧。如《三联》中《百度为什么不再讨用户喜欢了?》的结尾说道:“不过,对于百度而言,也并非没有办法来证明自己。如果足够自信,不妨大胆向用户做个市场调查——如果谷歌返华了,你会不会卸载百度?”这样的结尾不仅没有着力总结全文,反而运用疑问句式,发挥互动功能,引发读者思考,拉近了创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留白”的艺术技巧也得到了体现。
另一种结尾也极具特色:即号召收尾,真挚热情。如《上海高校资讯》中《上海这些高校标志性建筑亮相!快来为你的母校打CALL!》一文的结尾:“加入《青年摄影》圈子,一起玩转摄影吧~”。这类结尾以口语化的形式进行了直白的呼吁、号召,显得更为真挚热情,加强了传播效果。
首段和尾段作为一篇文章最为突出的两个部分,承担着架构文章的重要责任。首段“引流”,吸引读者阅读;尾段“固粉”,增加与读者的互动,保持高用户黏性。首尾两端的新型设计成为微信推文架构创新的两大重点。 三、内容创新
(一)话题选择
传统纸媒的话题选择大多是关于国计民生的严肃话题,而在新媒体时代则是“受众为王”,只要有热度、有看点、有讨论空间,都能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热议的话题。在话题选择上打破了单一由“自上而下”的传统媒体主导的议程设置的局面,受众的关注和需求变得越来越重要[2]。高互动性推文的话题大多时效性高、亲和力强,如果能够把握时事热点,联系社会,联系受众,写出一篇观点鲜明的文章,就更易激起用户的亲切感和认同感。例如,《三联》的《〈都挺好〉:都是偏心惹的祸》一文就取材当时最火热的电视剧,从“偏心”这一主题切入,由剧中情节转入现实事件,以此阐释性别不公现象,进而上升到对当代社会平权的思考。文章正是敏锐地选取了热门话题,结合现实,提出见解,引发读者共鸣,因此获得了较高的阅读量、点赞数与评论数。
(二)语言风格
传统纸媒注重书面语的规范使用,选词、语法等都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核筛选,而微信推文更注重表达效果,只要能够贴近受众,增加其认同感,一些不符合现代汉语规范的语言也广为使用。
1.选词、用词
微信推文多使用网络新词(“脑回路”“柠檬”“酸”)、口语词(“啥”“绝了”“火了!”),甚至是方言词(“靓仔”“拍拖”)和缩略词(“喜大普奔”“人艰不拆”)。这些词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使文章语言更加时尚、直白与活泼。虽然传统纸媒也会使用新词,但是新媒体对新词的反应速度更快。而且受制于文字规范,传统纸媒对新词的使用有限,不比新媒体微信公众号推文更为便捷、直接。总的来说,微信推文在选词、用词方面更为自由灵活、幽默轻松,能够满足当代读者猎奇、求异的心理[3]。
2.句式
(1)常用短句。短句节奏感强,比起冗长繁复的句子,更便于读者捕捉有用信息。如《九行》的《给武汉人一口锅,他们可以卤了全世界》中“在旅行这方面,九行最能。别跟风,别追捧,老艺术家最能洞察的,是当下各种各样的‘旅行病’‘时髦病’。她最懂的,是你到底要以什么样的旅行姿态,来面对自我和世界”。这段文字分句很多,主谓成分也使用逗号隔开。一系列短小的句子富有节奏感,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2)常使用改写、仿写等技巧。这种语言构造方法通过仿拟人们熟悉的句式(经典语句、网络流行句、影视台词等)增加读者的认同感,吸引读者了解附着在旧句式上的新事件、新意义。例如,“降溫事虽小,但身体事大。”“我不要你以为,我要我以为。”
(3)常使用带有感情色彩的语句,包括感叹句、疑问句。感叹句语气色彩浓重,情感充沛,更能调动读者的感情[4]。如《三联》的《八连胜!唯有女排,才能疗愈男篮给我的伤》中“感谢你们!男篮给我们造成的心理创伤,全靠这群可爱的女排姑娘们来拯救!”而疑问语调往往不仅进行提问,更能激起读者“刨根究底”的欲望,使其保持阅读兴趣,并进行充分思考。如《新周刊》的《小红书昨天有多红,今天就有多黑》中“退一万步说,即使小红书能够渡过此次商业难关,但那些在小红书上肆意售卖假货、坑骗用户的大V们,又能走多远呢?”
四、多媒体应用创新
静态、平面的媒介特征,使得传统纸媒除了插入图片以外,很难运用其他多媒体形式。微信公众平台兼容各类多媒体插件,读者不仅能进行基础的文字阅读,也能体验多媒体带来的丰富有趣的阅读形式。推文中的多媒体可分为表达型多媒体和反馈型多媒体两类。
(一)表达型多媒体
音频、视频、动图、3D图等属于表达型多媒体。此类多媒体在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新媒体推文中发挥着不同的功能,不同的微信公众号推文会选择不同的多媒体形式。
以事故、现场报道类为例,以报纸为代表的传统纸媒通常会刊登事发现场照片,而微信推文可以插入高清实景地图、3D地图,更直观地分析事故原因。同时,动图和视频的动态特质提高了报道的真实性。读者能够更直观地观看事件现场,身临其境之下,共情感增加。因此,这类微信公众号推文能够更好地达到警示、提醒的效果。
以娱乐热点类为例,微信公众号推文中常常会加入网友评论等截图作为例证。既贴近热点,又以截图作为支撑,文章论证显得更为有力。同时,与传统纸媒不同,这类引用取材来自互联网端,又用于互联网端。做到了从新媒体取材,在新媒体发表的循环传播链。
以影评类为例,多媒体特征更为明显。在文章内插入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文件,可以渲染微信公众号推文的气氛,改善阅读体验。同时,推送本身的艺术美感给予了作者创作的幸福感,不仅达到实际传播效果,更反向提高了很多小众传播组织的创作欲,让更多有态度、有个性的文章得以展现在大众眼前。
(二)反馈型多媒体
投票、问卷等属于反馈型多媒体。创作者通过设置受众调查,一方面提高了用户参与度;另一方面可以清晰地了解用户的真实想法,继而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如华理外语微信公众号中《外院吉祥物丨喊出我的名字》的推文结尾附上了为“外国语学院吉祥物”取名的投票,引发学生的积极参与。又如关于“你下期想要看到的内容”之类的投票调查,作者从中获得创作灵感后反馈给读者真正感兴趣的内容,自然提高了互动量,保持用户黏性,产生良性循环。
五、结 语
本文通过观察分析高互动性推文样本的内容和发展情况,发现在“浅阅读”时代和新媒体兴起的双重挑战下,各微信公众号进行了多重的创新升级。从最直接的排版改变,到首尾的架构建立,再到话题设置、语言风格、多媒体运用的多项内容突破,在微信公众平台上用创新思维打破传统桎梏,呈现出一种以受众需求为导向,以高用户黏性为目标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魏少萍.浅阅读时代的报纸版式语言探析[J].传播力研究,2019(18):102-104.
[2]刘烨.探析新媒体环境下议程设置的新变化[J].传媒论坛,2019(15):85-87.
[3]赵宇.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语言比较研究[D].天津大学,2016.
[4]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关键词:“浅阅读”;新媒体;微信公众号;用户黏性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20)11-0021-03
浅阅读可理解为“观看+阅读”,又被称为快餐式阅读[1]。现代生活节奏加快,人们无法吸收过多同质化、深层化的内容。这给一向以严肃、深刻形象面向大众的官方媒体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同时,自媒体发展日新月异。要在新媒体背景下经受住形式新颖、个性化十足的自媒体的流量竞争,微信公众号必须跳脱传统纸媒思维,探究新媒体背景下微信公众号的创新之路。本文通过观察多篇高互动性推文样本,从传播学和语言学的角度分析微信公众号进行的多重突破创新。
一、版面创新
版面,是一篇微信公众号文章推送中最直接、显眼的元素。如果能从版面创新着手,使读者更轻松地进行阅读,那么文章的可读性、互动性都会大大提高。笔者对比分析了所收集到的高互动性推文样本,总结了以下排版技巧。
1.加粗段落中心句,使用不同的字号、字体和颜色加以区分内容。受限于传统纸媒严肃的形象,报纸较少使用不同的字号、字体和颜色,也很少加粗正文句。新媒体文章则普遍灵活使用这一技巧,突出重点,划分层次,方便读者阅读。
2.根据所推文章内容变换版块版式。微信推文作者使用秀米等排版工具的设计版块,在整体视觉效果和谐统一的前提下,改变版块式样,使所用的版块版式更能契合所推文章主题。
3.使用各类序号自然分段。既有使用“①”“(一)”“·”“?”等符号,也有使用自行制作的图片作为序号。此编序方式轻松活泼,在传统纸媒中很少出现。
不难发现,这些排版技巧并不复杂,却能频繁出现在“爆款”推文中。思考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清晰划分层次,方便读者攫取关键信息,节约阅读时间,迎合“浅阅读”背景下大众阅读习惯;其次,精准提炼重点,显现文章核心意义,使读者尽快把握阅读重点,理解文章深层次内涵;最后,能舒缓阅读,大段文字会使读者在视觉上感到厌倦烦累,而有色彩、有标识的排版元素能够有效缓解阅读中的疲劳。
当然,不同的微信公众号由于文章定位、主题选取均有区别,故在排版风格上应存在差异性。各微信公众号大多会在上述“入门级”版面技巧的基础上,灵活改变,增添巧思。
二、首尾架构创新
(一)首段设计
作为开篇“吸睛”之作,首段在整篇推文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与传统纸媒一样,大多数微信公众号推文在首段会挑明文章叙述的主要对象、大致事件、时地背景等。但结合新媒体推文的新兴特质,其首段也与传统纸媒的首段存在一些区别。
传统纸媒在首段大多严肃、谨慎地点明文章的时地人事,新媒体则更为亲和化、“接地气”,从而达到引人入胜的目的。形式上,数字、排比句式、感叹符号等常出现在首段。如《三联生活周刊》(下文简称《三联》)中《被挤爆的Costco,给我们上了怎样的一课》的首段就起到了非常吸睛的效果:“连续几天,刚刚开业的上海Costco(开市客)都在刷屏。第一天,有人晒出全家“套利”战果,六口之家半天时间赚了1.2万。第二天,茅台酒、香奈儿和普拉达等奢侈品秒空。第三天,有人夜里2点就去排队。无疑,开业三天大促销的Costco被薅了羊毛,精明的上海大爷大妈给美国人上了一课。但当万人空巷去抢购的时候,我们难道不应该反思吗?”这篇文章的首段并没有用“火爆”“畅销”等词概括Costco的营业状况,却运用排比句列,展现多个数字,甚至运用了“精明的上海大爷大妈给美国人上了一课”这样轻松诙谐却有些不够“严谨”的字句。但这样的开段描述恰恰是以事实为基础,带有些许夸张、主观的字眼,烘托了文本气氛,让并不了解Costco情况的陌生读者眼前一亮,火爆营业的画面栩栩如生。结尾一个问句,更是峰回路转,在读者流畅的阅读过程中横加一笔,为接下来的理性讨论做出自然衔接。
由此可见,一些微信公眾号推文的首段为了设置悬念、吸引读者,不再以陈述事件的完整性为首要目的,而尽量满足受众的好奇心,可谓解决了阅读痛点。
(二)结尾设计
传统纸媒讲究“有头有尾”,文章结尾多承担总结全文、升华主旨的重任。而新媒体文章的结尾则更强调文章色彩的统一,不强求总结,同时又能与读者进行互动。笔者从收集到的文章样本中选取了几种经典结尾。
一种是疑问收尾,留白技巧。如《三联》中《百度为什么不再讨用户喜欢了?》的结尾说道:“不过,对于百度而言,也并非没有办法来证明自己。如果足够自信,不妨大胆向用户做个市场调查——如果谷歌返华了,你会不会卸载百度?”这样的结尾不仅没有着力总结全文,反而运用疑问句式,发挥互动功能,引发读者思考,拉近了创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留白”的艺术技巧也得到了体现。
另一种结尾也极具特色:即号召收尾,真挚热情。如《上海高校资讯》中《上海这些高校标志性建筑亮相!快来为你的母校打CALL!》一文的结尾:“加入《青年摄影》圈子,一起玩转摄影吧~”。这类结尾以口语化的形式进行了直白的呼吁、号召,显得更为真挚热情,加强了传播效果。
首段和尾段作为一篇文章最为突出的两个部分,承担着架构文章的重要责任。首段“引流”,吸引读者阅读;尾段“固粉”,增加与读者的互动,保持高用户黏性。首尾两端的新型设计成为微信推文架构创新的两大重点。 三、内容创新
(一)话题选择
传统纸媒的话题选择大多是关于国计民生的严肃话题,而在新媒体时代则是“受众为王”,只要有热度、有看点、有讨论空间,都能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热议的话题。在话题选择上打破了单一由“自上而下”的传统媒体主导的议程设置的局面,受众的关注和需求变得越来越重要[2]。高互动性推文的话题大多时效性高、亲和力强,如果能够把握时事热点,联系社会,联系受众,写出一篇观点鲜明的文章,就更易激起用户的亲切感和认同感。例如,《三联》的《〈都挺好〉:都是偏心惹的祸》一文就取材当时最火热的电视剧,从“偏心”这一主题切入,由剧中情节转入现实事件,以此阐释性别不公现象,进而上升到对当代社会平权的思考。文章正是敏锐地选取了热门话题,结合现实,提出见解,引发读者共鸣,因此获得了较高的阅读量、点赞数与评论数。
(二)语言风格
传统纸媒注重书面语的规范使用,选词、语法等都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核筛选,而微信推文更注重表达效果,只要能够贴近受众,增加其认同感,一些不符合现代汉语规范的语言也广为使用。
1.选词、用词
微信推文多使用网络新词(“脑回路”“柠檬”“酸”)、口语词(“啥”“绝了”“火了!”),甚至是方言词(“靓仔”“拍拖”)和缩略词(“喜大普奔”“人艰不拆”)。这些词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使文章语言更加时尚、直白与活泼。虽然传统纸媒也会使用新词,但是新媒体对新词的反应速度更快。而且受制于文字规范,传统纸媒对新词的使用有限,不比新媒体微信公众号推文更为便捷、直接。总的来说,微信推文在选词、用词方面更为自由灵活、幽默轻松,能够满足当代读者猎奇、求异的心理[3]。
2.句式
(1)常用短句。短句节奏感强,比起冗长繁复的句子,更便于读者捕捉有用信息。如《九行》的《给武汉人一口锅,他们可以卤了全世界》中“在旅行这方面,九行最能。别跟风,别追捧,老艺术家最能洞察的,是当下各种各样的‘旅行病’‘时髦病’。她最懂的,是你到底要以什么样的旅行姿态,来面对自我和世界”。这段文字分句很多,主谓成分也使用逗号隔开。一系列短小的句子富有节奏感,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2)常使用改写、仿写等技巧。这种语言构造方法通过仿拟人们熟悉的句式(经典语句、网络流行句、影视台词等)增加读者的认同感,吸引读者了解附着在旧句式上的新事件、新意义。例如,“降溫事虽小,但身体事大。”“我不要你以为,我要我以为。”
(3)常使用带有感情色彩的语句,包括感叹句、疑问句。感叹句语气色彩浓重,情感充沛,更能调动读者的感情[4]。如《三联》的《八连胜!唯有女排,才能疗愈男篮给我的伤》中“感谢你们!男篮给我们造成的心理创伤,全靠这群可爱的女排姑娘们来拯救!”而疑问语调往往不仅进行提问,更能激起读者“刨根究底”的欲望,使其保持阅读兴趣,并进行充分思考。如《新周刊》的《小红书昨天有多红,今天就有多黑》中“退一万步说,即使小红书能够渡过此次商业难关,但那些在小红书上肆意售卖假货、坑骗用户的大V们,又能走多远呢?”
四、多媒体应用创新
静态、平面的媒介特征,使得传统纸媒除了插入图片以外,很难运用其他多媒体形式。微信公众平台兼容各类多媒体插件,读者不仅能进行基础的文字阅读,也能体验多媒体带来的丰富有趣的阅读形式。推文中的多媒体可分为表达型多媒体和反馈型多媒体两类。
(一)表达型多媒体
音频、视频、动图、3D图等属于表达型多媒体。此类多媒体在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新媒体推文中发挥着不同的功能,不同的微信公众号推文会选择不同的多媒体形式。
以事故、现场报道类为例,以报纸为代表的传统纸媒通常会刊登事发现场照片,而微信推文可以插入高清实景地图、3D地图,更直观地分析事故原因。同时,动图和视频的动态特质提高了报道的真实性。读者能够更直观地观看事件现场,身临其境之下,共情感增加。因此,这类微信公众号推文能够更好地达到警示、提醒的效果。
以娱乐热点类为例,微信公众号推文中常常会加入网友评论等截图作为例证。既贴近热点,又以截图作为支撑,文章论证显得更为有力。同时,与传统纸媒不同,这类引用取材来自互联网端,又用于互联网端。做到了从新媒体取材,在新媒体发表的循环传播链。
以影评类为例,多媒体特征更为明显。在文章内插入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文件,可以渲染微信公众号推文的气氛,改善阅读体验。同时,推送本身的艺术美感给予了作者创作的幸福感,不仅达到实际传播效果,更反向提高了很多小众传播组织的创作欲,让更多有态度、有个性的文章得以展现在大众眼前。
(二)反馈型多媒体
投票、问卷等属于反馈型多媒体。创作者通过设置受众调查,一方面提高了用户参与度;另一方面可以清晰地了解用户的真实想法,继而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如华理外语微信公众号中《外院吉祥物丨喊出我的名字》的推文结尾附上了为“外国语学院吉祥物”取名的投票,引发学生的积极参与。又如关于“你下期想要看到的内容”之类的投票调查,作者从中获得创作灵感后反馈给读者真正感兴趣的内容,自然提高了互动量,保持用户黏性,产生良性循环。
五、结 语
本文通过观察分析高互动性推文样本的内容和发展情况,发现在“浅阅读”时代和新媒体兴起的双重挑战下,各微信公众号进行了多重的创新升级。从最直接的排版改变,到首尾的架构建立,再到话题设置、语言风格、多媒体运用的多项内容突破,在微信公众平台上用创新思维打破传统桎梏,呈现出一种以受众需求为导向,以高用户黏性为目标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魏少萍.浅阅读时代的报纸版式语言探析[J].传播力研究,2019(18):102-104.
[2]刘烨.探析新媒体环境下议程设置的新变化[J].传媒论坛,2019(15):85-87.
[3]赵宇.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语言比较研究[D].天津大学,2016.
[4]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