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个城市的叶子落了一天又一天,就像是你走了一年又一年。
——题记
小时候,我的每件毛衣都是老太织的。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件开衫:墨绿色,波浪般的针线从衣襟到衣角,一丝不苟密密地织过,白白的圆圆的大纽扣,镶嵌在大绲边花纹上,仿佛只有它们的结合,才是最完整的。衣领上绣上几朵淡蓝色的小雏菊,一点一点的鹅黄色细绒线是它们的点睛之笔。那曾是我最喜欢的毛衣,陪我度过了两个寒冷的冬天。
我总觉得老太是一个了不起的老太太。她的眼睛就像是一把最精密的尺子,在我的身上随意瞅几眼,就知道了我的袖长、肩宽。每一个慵懒的午后,她右手拿针,左手持线,一推一拉,一来一回,像极了古时少女的刺绣,细致绵长,又如更夫悠扬的叫喊,荡气回肠。她将暖暖的阳光和梨花的清香通通织进毛衣里,我依偎在她跟前,看迷了眼。
一把太师椅、一杯清茶、一双竹签、一颗沉寂的心,线团瘦下去,线衣肥起来,来去之间便记下了日子的长。
老太信奉佛教。听妈妈说,老太是将近六十岁才信的佛,半路“出家”,还不熟稔。可在我的记忆里,老太是十分虔诚的。北房的柜子上,供奉着一尊菩萨像,菩萨慈眉善目、嘴角上扬,像极了同样慈眉善目的老太。每天早饭和晚睡前,老太手握念珠,跪在菩萨像前,嘴里念念有词,仿佛在跟一位相熟甚久的老友小声寒暄着。有时一坐就是一两个小时,我常常等得肚子饿,却不敢去打扰老太,或许是害怕惊扰到她口中的“神仙”,又或许是当时年幼的我有些害怕这样出尘脱俗的老太吧。
常听大人们说起,老太年轻时是有名的唱戏的角儿,后来从了军,是经历过大大小小革命和战争的人。我问老太她为什么信佛,老太说:“舞台上唱过,战壕里躺过,我这一辈子总得信點什么了吧。”那时的我什么都不懂,只觉得老太厉害。现在长大了,回想起这些,只觉得痛心和同情。老太在名震四海、大红大紫的时候,却没能挺过倒仓期,从此淡出戏坛;从了军,爱了人,丈夫却被一枪毙命,深情注定荒芜;好不容易过上了安稳的日子,到头来却是孤身一人。她觉得,她这一辈子如此的命苦,是因为没有什么信仰,所以才开始信佛。
红鬃烈马唱过山坡,变成了婆娑,她的经文念过诱惑,变成了佛陀,念珠缓缓地转,琴弦反复地拨,全部都变成别离的歌。
柳条筐里大大小小掉了色的毛线球、风干断裂的竹签、菩萨像旁色泽暗淡的鸡毛掸子、被虫蛀了的蒲团……什么都没了,又好像什么都还在,都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初始相见。织毛衣、信佛,我以为那是老太对生活的热爱与赤诚,后来才懂得,那是她对最后一点日子的无奈的留恋与纪念。
老太是一个不平凡的人,也是一个平凡的人,经历了那么多的沧桑巨变,看过了那么多的世间冷暖,却还在静守心中净土,做一个世间最普通的人,织毛衣,拜菩萨,种菜浇田,柴米油盐,她坚持从生活的井口望出去,寻找最靓丽的一抹蓝;她也在坚持缝补日子里的缺口,咀嚼最苦涩的一丝甜。
石榴开裂已将残,尚有余花供静观。从1911到2014,活了一个世纪的老人,也该被人怀念。
青铜炉中的香早已燃尽,而倾城的故事从未停止。
——题记
小时候,我的每件毛衣都是老太织的。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件开衫:墨绿色,波浪般的针线从衣襟到衣角,一丝不苟密密地织过,白白的圆圆的大纽扣,镶嵌在大绲边花纹上,仿佛只有它们的结合,才是最完整的。衣领上绣上几朵淡蓝色的小雏菊,一点一点的鹅黄色细绒线是它们的点睛之笔。那曾是我最喜欢的毛衣,陪我度过了两个寒冷的冬天。
我总觉得老太是一个了不起的老太太。她的眼睛就像是一把最精密的尺子,在我的身上随意瞅几眼,就知道了我的袖长、肩宽。每一个慵懒的午后,她右手拿针,左手持线,一推一拉,一来一回,像极了古时少女的刺绣,细致绵长,又如更夫悠扬的叫喊,荡气回肠。她将暖暖的阳光和梨花的清香通通织进毛衣里,我依偎在她跟前,看迷了眼。
一把太师椅、一杯清茶、一双竹签、一颗沉寂的心,线团瘦下去,线衣肥起来,来去之间便记下了日子的长。
老太信奉佛教。听妈妈说,老太是将近六十岁才信的佛,半路“出家”,还不熟稔。可在我的记忆里,老太是十分虔诚的。北房的柜子上,供奉着一尊菩萨像,菩萨慈眉善目、嘴角上扬,像极了同样慈眉善目的老太。每天早饭和晚睡前,老太手握念珠,跪在菩萨像前,嘴里念念有词,仿佛在跟一位相熟甚久的老友小声寒暄着。有时一坐就是一两个小时,我常常等得肚子饿,却不敢去打扰老太,或许是害怕惊扰到她口中的“神仙”,又或许是当时年幼的我有些害怕这样出尘脱俗的老太吧。
常听大人们说起,老太年轻时是有名的唱戏的角儿,后来从了军,是经历过大大小小革命和战争的人。我问老太她为什么信佛,老太说:“舞台上唱过,战壕里躺过,我这一辈子总得信點什么了吧。”那时的我什么都不懂,只觉得老太厉害。现在长大了,回想起这些,只觉得痛心和同情。老太在名震四海、大红大紫的时候,却没能挺过倒仓期,从此淡出戏坛;从了军,爱了人,丈夫却被一枪毙命,深情注定荒芜;好不容易过上了安稳的日子,到头来却是孤身一人。她觉得,她这一辈子如此的命苦,是因为没有什么信仰,所以才开始信佛。
红鬃烈马唱过山坡,变成了婆娑,她的经文念过诱惑,变成了佛陀,念珠缓缓地转,琴弦反复地拨,全部都变成别离的歌。
柳条筐里大大小小掉了色的毛线球、风干断裂的竹签、菩萨像旁色泽暗淡的鸡毛掸子、被虫蛀了的蒲团……什么都没了,又好像什么都还在,都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初始相见。织毛衣、信佛,我以为那是老太对生活的热爱与赤诚,后来才懂得,那是她对最后一点日子的无奈的留恋与纪念。
老太是一个不平凡的人,也是一个平凡的人,经历了那么多的沧桑巨变,看过了那么多的世间冷暖,却还在静守心中净土,做一个世间最普通的人,织毛衣,拜菩萨,种菜浇田,柴米油盐,她坚持从生活的井口望出去,寻找最靓丽的一抹蓝;她也在坚持缝补日子里的缺口,咀嚼最苦涩的一丝甜。
石榴开裂已将残,尚有余花供静观。从1911到2014,活了一个世纪的老人,也该被人怀念。
青铜炉中的香早已燃尽,而倾城的故事从未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