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什么是审美
审美是一种心理活动,是客观现实中美的事物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和人们对美的事物的态度体验。审美活动既由外界事物引起,又受心理因素的制约。由于每个个体的知识范围、思维能力和生活阅历不同,所以审美的个性心理特点不同。有如下四种:(1)审美认识能力,包括审美感知能力、审美联想和想象能力以及审美评价能力;(2)文学艺术鉴赏力,主要指鉴别和欣赏文学艺术作品的能力;(3)文艺创作能力,指进行文学艺术创作的能力;(4)审美广度,指个体欣赏美的现实和美的艺术品的范围。
人在青少年阶段,审美意识已经初步形成,到了青年时期,青年人不再以成人的评价来左右自己的审美评价,已有一定自主性,表现为自觉评价文学作品,自觉选择欣赏对象,能发表自己的观点,流露出对美的现象的不同追求。不仅如此,青年人已认识到形式和内容的关系,因此开始从评价对象美的外在而转入评价美的内涵,有一定的深刻性。除此之外,强烈的审美追求使青年初期的学生对美的事物还有强烈的追求和向往。尽管如此,这一时期的青年学生的鉴赏能力一般还很低下,对于高深的艺术作品还缺乏正确的鉴赏能力。例如:有的学生爱好流行音乐,但说不出音乐美在什么地方。也喜欢贝多芬的音乐,对其丰富的内涵,又往往欣赏不出。基于此,应加强青年人,尤其是学生的审美教育。
二、 音乐审美
音乐是以和谐动听的音响来表达和抒发思想感情的艺术形式,是人类精神生活不可或缺的艺术活动。人们对音乐的需要比对其他艺术形式的需要表现得更为强烈,音乐感是人类美感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是一种音响的艺术,通过音乐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音响的辨别能力和感知能力。音乐又是一种时间性较强的艺术,通过音乐欣赏可以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情感的艺术,音乐欣赏还可以唤起和激发人的思想感情和生活体验,丰富人的情感,焕发工作和生活的热情,充实人的精神生活等等。可以说,虽然不能绝对说音乐审美会促进人的素质提高,但音乐审美教育在人们素质发展中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
三、音乐审美教育的策略
1. 让教师在音乐教育中树立美的形象。教师,总是处于学生审美的“趣味中心”,学生常常把教师的言行当做模仿的对象。因此,教师在教育中树立自身形象很重要。作为艺术类教师,有两点格外要注意,第一,面对学生着装一定要朴实、文雅,不能标新立异,追求新、奇、特,尤其是音乐教师,要把日常生活着装和舞台形象严格区分开,用端庄文雅的风度、严于律己的品行去影响、熏陶学生,成为学生心中的楷模。第二,作为艺术类教师,处于知识、经济大发展的时代,要时时刻刻保持强烈的求知欲,不断探索艺术教育领域的未知世界,经常为提高自身的审美素养充电,要勤于摘录吸收,及时了解音乐教育的最新成果,最新动态,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提高业务水平,对新的音乐动态多了解、多欣赏,借以正确引导学生在新的音乐潮流中漂流。作为一名优秀的音乐工作者,要保持一种对社会、时代及生活的新鲜感,并且把这种感觉溶入课堂,把美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心目中的你永远才华横溢、博学多才。
2. 让学生在音乐中了解什么是美。前面已说过,人在儿童时期就有关于美的朦胧意识,到了青少年时,审美心理已基本形成,但是还有一定的可塑性。学生审美教育不外乎两方面:社会和学校。艺术教育是最主要的,学校的审美教育,面对日益发展的、形形色色的流行音乐的冲击,最重要的是加强学生的文化修养,多了解历史,弘扬民族文化优良传统,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荣辱观。虽然戏如人生,但人生不能如戏。其次,多多传授学生音乐知识,音乐知识越丰富,修养就越高,认识美的视野就越广阔,认识美的能力就越强,就不会被庸俗、低劣的东西迷惑。要让学生欣赏不同内容、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领略不同的美:华丽的美、淡雅的美、热烈的美、幽静的美、古典美、现代美,在对比中达到审美能力的提高。在种种美的熏陶中,把民族音乐放在重要地位,弘扬民族文化。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到美,“寓教于乐”、“寓教于美”。例如:音乐晚会那情感丰富的歌声、悦耳悠扬的琴声、充满激情的舞蹈,都会给学生一种健康向上的美的感受。
审美教育的方式很多,但在音乐中引入审美教育更让学生易于接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是因为美是和人的心灵相通的,用康德话说:美是情感和道德的桥梁。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应记住:教授学生音乐知识不是唯一目的,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是终身目标。
审美是一种心理活动,是客观现实中美的事物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和人们对美的事物的态度体验。审美活动既由外界事物引起,又受心理因素的制约。由于每个个体的知识范围、思维能力和生活阅历不同,所以审美的个性心理特点不同。有如下四种:(1)审美认识能力,包括审美感知能力、审美联想和想象能力以及审美评价能力;(2)文学艺术鉴赏力,主要指鉴别和欣赏文学艺术作品的能力;(3)文艺创作能力,指进行文学艺术创作的能力;(4)审美广度,指个体欣赏美的现实和美的艺术品的范围。
人在青少年阶段,审美意识已经初步形成,到了青年时期,青年人不再以成人的评价来左右自己的审美评价,已有一定自主性,表现为自觉评价文学作品,自觉选择欣赏对象,能发表自己的观点,流露出对美的现象的不同追求。不仅如此,青年人已认识到形式和内容的关系,因此开始从评价对象美的外在而转入评价美的内涵,有一定的深刻性。除此之外,强烈的审美追求使青年初期的学生对美的事物还有强烈的追求和向往。尽管如此,这一时期的青年学生的鉴赏能力一般还很低下,对于高深的艺术作品还缺乏正确的鉴赏能力。例如:有的学生爱好流行音乐,但说不出音乐美在什么地方。也喜欢贝多芬的音乐,对其丰富的内涵,又往往欣赏不出。基于此,应加强青年人,尤其是学生的审美教育。
二、 音乐审美
音乐是以和谐动听的音响来表达和抒发思想感情的艺术形式,是人类精神生活不可或缺的艺术活动。人们对音乐的需要比对其他艺术形式的需要表现得更为强烈,音乐感是人类美感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是一种音响的艺术,通过音乐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音响的辨别能力和感知能力。音乐又是一种时间性较强的艺术,通过音乐欣赏可以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情感的艺术,音乐欣赏还可以唤起和激发人的思想感情和生活体验,丰富人的情感,焕发工作和生活的热情,充实人的精神生活等等。可以说,虽然不能绝对说音乐审美会促进人的素质提高,但音乐审美教育在人们素质发展中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
三、音乐审美教育的策略
1. 让教师在音乐教育中树立美的形象。教师,总是处于学生审美的“趣味中心”,学生常常把教师的言行当做模仿的对象。因此,教师在教育中树立自身形象很重要。作为艺术类教师,有两点格外要注意,第一,面对学生着装一定要朴实、文雅,不能标新立异,追求新、奇、特,尤其是音乐教师,要把日常生活着装和舞台形象严格区分开,用端庄文雅的风度、严于律己的品行去影响、熏陶学生,成为学生心中的楷模。第二,作为艺术类教师,处于知识、经济大发展的时代,要时时刻刻保持强烈的求知欲,不断探索艺术教育领域的未知世界,经常为提高自身的审美素养充电,要勤于摘录吸收,及时了解音乐教育的最新成果,最新动态,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提高业务水平,对新的音乐动态多了解、多欣赏,借以正确引导学生在新的音乐潮流中漂流。作为一名优秀的音乐工作者,要保持一种对社会、时代及生活的新鲜感,并且把这种感觉溶入课堂,把美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心目中的你永远才华横溢、博学多才。
2. 让学生在音乐中了解什么是美。前面已说过,人在儿童时期就有关于美的朦胧意识,到了青少年时,审美心理已基本形成,但是还有一定的可塑性。学生审美教育不外乎两方面:社会和学校。艺术教育是最主要的,学校的审美教育,面对日益发展的、形形色色的流行音乐的冲击,最重要的是加强学生的文化修养,多了解历史,弘扬民族文化优良传统,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荣辱观。虽然戏如人生,但人生不能如戏。其次,多多传授学生音乐知识,音乐知识越丰富,修养就越高,认识美的视野就越广阔,认识美的能力就越强,就不会被庸俗、低劣的东西迷惑。要让学生欣赏不同内容、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领略不同的美:华丽的美、淡雅的美、热烈的美、幽静的美、古典美、现代美,在对比中达到审美能力的提高。在种种美的熏陶中,把民族音乐放在重要地位,弘扬民族文化。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到美,“寓教于乐”、“寓教于美”。例如:音乐晚会那情感丰富的歌声、悦耳悠扬的琴声、充满激情的舞蹈,都会给学生一种健康向上的美的感受。
审美教育的方式很多,但在音乐中引入审美教育更让学生易于接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是因为美是和人的心灵相通的,用康德话说:美是情感和道德的桥梁。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应记住:教授学生音乐知识不是唯一目的,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是终身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