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代农业发展要求高校农学专业教学过程中提升实践教学质量,以农业科研试验基地为依托开展实践教学具有诸多优势,但是试验基地自身限制性因素以及学校教育性因素的存在导致试验基地的实践教学功能受到限制。建立长期综合性试验基地,提升基础设施条件,配套专业的教育、管理人员,增设专项经费等,是破除现有障碍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农业;试验基地;农学专业;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21)07-0084-03
前言
农业科研试验基地作为开放、联合、共享的复杂系统,是农业科研的重要支撑[1],它既是原始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也是农业类高校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2]。农学专业本科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3],注重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利用农业科研试验基地开展农学专业实践教学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科研试验基地普遍位置偏远、缺少固定师资、基础条件较差[4,5],与实践教学融合存在诸多障碍因素,导致试验基地在教育教学上的优势未能充分发挥。分析现存障碍,寻找具有针对性的解决途径是提高试验基地与农学专业实践教学深度融合的前提和保障。
1 农学专业教学实践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农业水利化、机械化、信息化以及劳动力知识水平的提高,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6],然而,面临未来农业领域的新挑战[7],培养研究性、创新性、技能性的卓越农学人才依然是保障农业发展的关键。当前,高等院校农学专业作为农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招生规模进一步扩大,总体来看,农学专业的培养方案依然体现在“厚基础、宽专业、强技能、重应用、能创新、高素质”的方向上,人才培养的目标则是面向“三农”“大农业”和“应用型”等方面[8]。由此可见,实践教学是农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
教学过程中,若只重基础理论教学轻实践,可能不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书本内容和进一步激发学习热情、探索欲望,并且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纸上谈兵”式教学可能无法提高学生面临实际问题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只有经历科学的实践过程,才能使具备相当理论知识水平的农业人才直观地认识、了解农业生产现状,将科学思想、学术研究成果源源不断地输送到社会上,应用到实际生产中;通过传播新技术、新成果,逐渐影响农民的生产行为,引导农民科学地从事农业生产,提高农村、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农业总体水平提高。因此,提升农学专业教学质量,需要通过实践过程来进一步促进理论知识的掌握,以服务农业,促进农业进一步发展。
2 农业科研试验基地在农学专业实践教学上的作用
农业科研试验基地作为先进科技的集合中心,是农业科研项目实施以及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同时也是农学专业教学实践活动开展的必要场所[9],对于农业人才培养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1 有利于培养农业类人才的科研实践能力
利用农业科研试验基地开展农学专业实践教学,学生能够参与主要农事环节,获得对整地、播种、施肥、灌水等主要管理技术的直观认识,增强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效果。同时,在某一实践环节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可延伸理论知识,构建知识体系。此外,通过开展属于自己的研究内容,能促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其独立学习的能力;通过对作物生长及关键指标进行观察和测定,使学生提高分析问题、处理数据的能力;通过撰写研究报告、课程论文,使学生提高文献资料整理、数据资料分析和学术观点凝练的能力。完整、科学的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科研能力[10]。
2.2 有助于农业类人才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并提高综合能力
科研试验基地在农学专业实践教学中扮演着促进学生构建完整知识体系的重要角色。构建“理论性→印证性→应用性→创新性”循序渐进的实践体系,建立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是提高农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根本。在该体系中实践教学的环节应按感知认识、理解掌握、能与技的综合、研究与创新4个阶段分段实施,从而形成专业课+实验室—感知认识能力培养;试验基地作物实训—参与式动手能力培养;试验基地实习—综合应用能力培养;试验基地科研训练项目—创新能力培养的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表1)。该模式的实施,通过知识与技能转化关系,进一步加强了学生对涉农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有助于构建多元化知识体系,并提高综合能力。
3 借助科研试验基地进行农学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随着教学上对农业实践教学的重视,以及科研上对试验基地的大力建设,越来越多的农学专业教学实践通过科研试验基地来开展[3,11]。据统计,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年均开展SRTP项目45项,其中依托科研试验基地开展的有32项,达到了71%;年均参与人数160人次,83%的学生在科研试验基地上进行研究实践。然而,由于实践教学本身的复杂性、所牵涉因素的多元性等,试验基地与农学专业实践教学融合上产生了诸多问题。
3.1 试验基地本身的限制性因素影响实践教学工作开展
首先,大多高校试验基地建址一般在城市内,这就导致校内试验基地偏少或面积不足,试验基地建设不得不向校外选址。以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为例,校内实训基地不足2亩,很难承接多门专业课程的教学实践。其次,在试验基地的建设过程中,主要偏向于实施科研项目,并以课题组为单位自主建立,而由于课题组所承担项目的侧重点不同等因素,导致试验基地布局的分散性,增加了統一管理的难度。另外,大多试验基地由于缺乏稳定的经费来源,基础设施条件及建设水平参差不齐,若科研项目实施结束,可能就意味着试验基地使命的完结,所以难以保证长久运行。再者,试验基地普遍缺少专人管理,考核、监督机制不够完善,难以保证脱离学校行使教学功能。
3.2 实践教学的教育性因素影响试验基地实践教学成效 科学的实践教学过程,应该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综合性过程,也就是说将教室换成农田,以实物代替书本。在此过程中,教师教学的实施与学生接受程度最终决定了教学成效。然而在利用试验基地开展实践教学时,教师与学生两者间的不足之处还是影响了教学成效。首先,专业课教师主要工作是校内教学任务,难以长时间外出进行实践教学。其次,试验基地所承接的项目研究方向大多相近或相似,使学生实践教学内容变窄,这样会导致学生接触的实践内容有限,难以全面提高。就学生而言,学校的教学安排会影响到实践活动的成效。以甘肃农业大学为例,农学专业本科毕业实习在第4学年第8学期进行,但此时学生忙于毕业和就业,没有精力进行实践学习,而且学生毕业前大多数作物处于苗期,学生并不能参与作物生产全过程。此外,试验基地大多远离学校,开展实践教学需要学生居住试验基地,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生活能力以及环境适应能力,不然实践教学成效难以保证。
4 提高试验基地实践教学功能的措施
4.1 统筹规划,合理布局试验基地
建设一个长期稳定的试验基地是农业科研单位可持续发展的长远大计[4]。以学校为单位,在基地建设中应综合考虑地理位置、资源禀赋以及与现有基地衔接互补等多方面因素,并充分考虑其教学功能。采取就近原则以方便实践教学开展的同时,尽可能地将各专业课程所涉及的研究方向集中到同一基地上来,以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扩展教学实践的知识范围。
4.2 实施分专业精准化管理,保障实践教学开展
对于农学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安排,学校可采取区别于其他专业的管理模式。充分考虑试验基地所处的位置以及农业物候特点,以安排学生进行完整的实践活动。在基地上配套专业师资,保证实践教学环节中遇到问题能及时解决,促进学、用贯通,提升实践效果。
4.3 准确定位科研试验基地功能并完善管理制度
对于要承担实践教学功能的科研试验基地,要进行准确定位,重视教学基础设施建立并保障其运行。对于试验基地管理可安排专业人员负责,并设立有关基地管理人才培养通道,在专业技术职称评审中制定相应标准,提高基地工作人员的积极性[12]。同时,统筹学校财政预算,定向支持试验基地,提升教学及科研条件。
5 结论
农学专业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当前农业发展不断提速,急需大批高素质农业专业人才,以科研试验基地为依托进行综合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是满足社会需求的必要途径。然而,试验基地本身的限制因素以及教师和学生的差异化使试验基地在进行实践教学过程中产生了诸多问题。通过建立长期综合性试验基地,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配套相应师资、管理人和专项经费,是解决现有问题的有效措施。
——————————
参考文献:
〔1〕邱国梁,王启现.关于加强农业科研试验基地工作的思考[J].农业科技管理,2015,34(05):51-53.
〔2〕马洪艳,白宝良,刘芳.高等农业院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探索与实践——以北京农学院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4,6(02):256-258.
〔3〕李晶,宁海龙,唐鑫华.农学专業加强实验实习基地建设的实施[J].林区教学,2011,3(168):9-10.
〔4〕邱国梁,姜昊.科研院所试验基地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以中国农业科学院为例[J].科技通报,2016,6(04):33-36.
〔5〕王悦,张海清,陈光辉,等.大学农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5,7(07):177-178.
〔6〕毛飞,孔祥智.中国农业现代化总体态势和未来取向[J].改革,2012,10(224):9-18.
〔7〕Reardon T, Echeverria R, Berdegué J, et al. Rapid transformation of food systems in developing regions: Highlighting the role of agricultural research & innovations [J]. Agricultural Systems, 2019, 172: 47-59.
〔8〕杜世平,李春莲,赵凯.强化农业院校农学专业本科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对策[J].中国农业教育,2013,22(01):47-50.
〔9〕马江.中国农业科研试验站管理应用情况及展望[J].农学学报,2019,9(08):69-73.
〔10〕张美俊,王宏富.基于科研训练培养农学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J].教育教学论坛,2017,9(42):200-202.
〔11〕吴正辉,孔德栋.研究型大学农业科学试验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科技通报,2015,7(31):262-266.
〔12〕张志刚,马宾生,李瑞云.我国农业科研基地运行现状及发展对策[J].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17, 25(03):32-35.
收稿日期:2021-05-27
基金项目:甘肃省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项目(2019B-083);甘肃农业大学学科建设专项基金(项目编号:GSAU-XKJS-087);甘肃农业大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项目(农学)
通讯作者:柴强,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多熟种植、节水农业和循环农业等方面研究,Email:chaiq@gsau.edu.cn
关键词:农业;试验基地;农学专业;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21)07-0084-03
前言
农业科研试验基地作为开放、联合、共享的复杂系统,是农业科研的重要支撑[1],它既是原始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也是农业类高校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2]。农学专业本科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3],注重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利用农业科研试验基地开展农学专业实践教学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科研试验基地普遍位置偏远、缺少固定师资、基础条件较差[4,5],与实践教学融合存在诸多障碍因素,导致试验基地在教育教学上的优势未能充分发挥。分析现存障碍,寻找具有针对性的解决途径是提高试验基地与农学专业实践教学深度融合的前提和保障。
1 农学专业教学实践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农业水利化、机械化、信息化以及劳动力知识水平的提高,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6],然而,面临未来农业领域的新挑战[7],培养研究性、创新性、技能性的卓越农学人才依然是保障农业发展的关键。当前,高等院校农学专业作为农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招生规模进一步扩大,总体来看,农学专业的培养方案依然体现在“厚基础、宽专业、强技能、重应用、能创新、高素质”的方向上,人才培养的目标则是面向“三农”“大农业”和“应用型”等方面[8]。由此可见,实践教学是农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
教学过程中,若只重基础理论教学轻实践,可能不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书本内容和进一步激发学习热情、探索欲望,并且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纸上谈兵”式教学可能无法提高学生面临实际问题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只有经历科学的实践过程,才能使具备相当理论知识水平的农业人才直观地认识、了解农业生产现状,将科学思想、学术研究成果源源不断地输送到社会上,应用到实际生产中;通过传播新技术、新成果,逐渐影响农民的生产行为,引导农民科学地从事农业生产,提高农村、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农业总体水平提高。因此,提升农学专业教学质量,需要通过实践过程来进一步促进理论知识的掌握,以服务农业,促进农业进一步发展。
2 农业科研试验基地在农学专业实践教学上的作用
农业科研试验基地作为先进科技的集合中心,是农业科研项目实施以及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同时也是农学专业教学实践活动开展的必要场所[9],对于农业人才培养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1 有利于培养农业类人才的科研实践能力
利用农业科研试验基地开展农学专业实践教学,学生能够参与主要农事环节,获得对整地、播种、施肥、灌水等主要管理技术的直观认识,增强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效果。同时,在某一实践环节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可延伸理论知识,构建知识体系。此外,通过开展属于自己的研究内容,能促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其独立学习的能力;通过对作物生长及关键指标进行观察和测定,使学生提高分析问题、处理数据的能力;通过撰写研究报告、课程论文,使学生提高文献资料整理、数据资料分析和学术观点凝练的能力。完整、科学的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科研能力[10]。
2.2 有助于农业类人才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并提高综合能力
科研试验基地在农学专业实践教学中扮演着促进学生构建完整知识体系的重要角色。构建“理论性→印证性→应用性→创新性”循序渐进的实践体系,建立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是提高农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根本。在该体系中实践教学的环节应按感知认识、理解掌握、能与技的综合、研究与创新4个阶段分段实施,从而形成专业课+实验室—感知认识能力培养;试验基地作物实训—参与式动手能力培养;试验基地实习—综合应用能力培养;试验基地科研训练项目—创新能力培养的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表1)。该模式的实施,通过知识与技能转化关系,进一步加强了学生对涉农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有助于构建多元化知识体系,并提高综合能力。
3 借助科研试验基地进行农学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随着教学上对农业实践教学的重视,以及科研上对试验基地的大力建设,越来越多的农学专业教学实践通过科研试验基地来开展[3,11]。据统计,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年均开展SRTP项目45项,其中依托科研试验基地开展的有32项,达到了71%;年均参与人数160人次,83%的学生在科研试验基地上进行研究实践。然而,由于实践教学本身的复杂性、所牵涉因素的多元性等,试验基地与农学专业实践教学融合上产生了诸多问题。
3.1 试验基地本身的限制性因素影响实践教学工作开展
首先,大多高校试验基地建址一般在城市内,这就导致校内试验基地偏少或面积不足,试验基地建设不得不向校外选址。以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为例,校内实训基地不足2亩,很难承接多门专业课程的教学实践。其次,在试验基地的建设过程中,主要偏向于实施科研项目,并以课题组为单位自主建立,而由于课题组所承担项目的侧重点不同等因素,导致试验基地布局的分散性,增加了統一管理的难度。另外,大多试验基地由于缺乏稳定的经费来源,基础设施条件及建设水平参差不齐,若科研项目实施结束,可能就意味着试验基地使命的完结,所以难以保证长久运行。再者,试验基地普遍缺少专人管理,考核、监督机制不够完善,难以保证脱离学校行使教学功能。
3.2 实践教学的教育性因素影响试验基地实践教学成效 科学的实践教学过程,应该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综合性过程,也就是说将教室换成农田,以实物代替书本。在此过程中,教师教学的实施与学生接受程度最终决定了教学成效。然而在利用试验基地开展实践教学时,教师与学生两者间的不足之处还是影响了教学成效。首先,专业课教师主要工作是校内教学任务,难以长时间外出进行实践教学。其次,试验基地所承接的项目研究方向大多相近或相似,使学生实践教学内容变窄,这样会导致学生接触的实践内容有限,难以全面提高。就学生而言,学校的教学安排会影响到实践活动的成效。以甘肃农业大学为例,农学专业本科毕业实习在第4学年第8学期进行,但此时学生忙于毕业和就业,没有精力进行实践学习,而且学生毕业前大多数作物处于苗期,学生并不能参与作物生产全过程。此外,试验基地大多远离学校,开展实践教学需要学生居住试验基地,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生活能力以及环境适应能力,不然实践教学成效难以保证。
4 提高试验基地实践教学功能的措施
4.1 统筹规划,合理布局试验基地
建设一个长期稳定的试验基地是农业科研单位可持续发展的长远大计[4]。以学校为单位,在基地建设中应综合考虑地理位置、资源禀赋以及与现有基地衔接互补等多方面因素,并充分考虑其教学功能。采取就近原则以方便实践教学开展的同时,尽可能地将各专业课程所涉及的研究方向集中到同一基地上来,以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扩展教学实践的知识范围。
4.2 实施分专业精准化管理,保障实践教学开展
对于农学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安排,学校可采取区别于其他专业的管理模式。充分考虑试验基地所处的位置以及农业物候特点,以安排学生进行完整的实践活动。在基地上配套专业师资,保证实践教学环节中遇到问题能及时解决,促进学、用贯通,提升实践效果。
4.3 准确定位科研试验基地功能并完善管理制度
对于要承担实践教学功能的科研试验基地,要进行准确定位,重视教学基础设施建立并保障其运行。对于试验基地管理可安排专业人员负责,并设立有关基地管理人才培养通道,在专业技术职称评审中制定相应标准,提高基地工作人员的积极性[12]。同时,统筹学校财政预算,定向支持试验基地,提升教学及科研条件。
5 结论
农学专业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当前农业发展不断提速,急需大批高素质农业专业人才,以科研试验基地为依托进行综合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是满足社会需求的必要途径。然而,试验基地本身的限制因素以及教师和学生的差异化使试验基地在进行实践教学过程中产生了诸多问题。通过建立长期综合性试验基地,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配套相应师资、管理人和专项经费,是解决现有问题的有效措施。
——————————
参考文献:
〔1〕邱国梁,王启现.关于加强农业科研试验基地工作的思考[J].农业科技管理,2015,34(05):51-53.
〔2〕马洪艳,白宝良,刘芳.高等农业院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探索与实践——以北京农学院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4,6(02):256-258.
〔3〕李晶,宁海龙,唐鑫华.农学专業加强实验实习基地建设的实施[J].林区教学,2011,3(168):9-10.
〔4〕邱国梁,姜昊.科研院所试验基地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以中国农业科学院为例[J].科技通报,2016,6(04):33-36.
〔5〕王悦,张海清,陈光辉,等.大学农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5,7(07):177-178.
〔6〕毛飞,孔祥智.中国农业现代化总体态势和未来取向[J].改革,2012,10(224):9-18.
〔7〕Reardon T, Echeverria R, Berdegué J, et al. Rapid transformation of food systems in developing regions: Highlighting the role of agricultural research & innovations [J]. Agricultural Systems, 2019, 172: 47-59.
〔8〕杜世平,李春莲,赵凯.强化农业院校农学专业本科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对策[J].中国农业教育,2013,22(01):47-50.
〔9〕马江.中国农业科研试验站管理应用情况及展望[J].农学学报,2019,9(08):69-73.
〔10〕张美俊,王宏富.基于科研训练培养农学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J].教育教学论坛,2017,9(42):200-202.
〔11〕吴正辉,孔德栋.研究型大学农业科学试验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科技通报,2015,7(31):262-266.
〔12〕张志刚,马宾生,李瑞云.我国农业科研基地运行现状及发展对策[J].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17, 25(03):32-35.
收稿日期:2021-05-27
基金项目:甘肃省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项目(2019B-083);甘肃农业大学学科建设专项基金(项目编号:GSAU-XKJS-087);甘肃农业大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项目(农学)
通讯作者:柴强,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多熟种植、节水农业和循环农业等方面研究,Email:chaiq@gsa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