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TQ111.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1-0267-01
一 、硫酸的性质
1.物理性质。
酸浓度大于或等于75%为浓酸,小于75%为稀酸。
硫酸为无色透明油状液体,烟酸打开冒蓝色白烟。一般情况下其密度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到98.3%时,随浓度的增加又逐渐降低。硫酸的粘度与温度成正比。T一定时,硫酸液面上总蒸汽压随浓度的增加而下降,到98.3%时最低,大于98.3%后,因为游离SO3浓度的增加,总蒸汽压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发烟硫酸的总蒸汽压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P总=P水+P硫酸+P三氧化硫,当浓度为98.3%时,蒸汽与液体组成相同,达到气液平衡,不能通过加热的方法提高浓度。当浓度小于98.3%时,P水 > P硫酸,无SO3,当浓度大于98.3%时,P硫酸 升高。发烟硫酸中PSO3为主。沸点随硫酸浓度的增加而升高,至98.3%时达到最高为338 ℃,以后继续下降,至100%是为296.2℃。浓度为98.3%时为恒沸,采用加热不能提高浓度。
2.化学性质。
硫酸具有酸的通性,即与金属的反应 硫酸能与氢前面的活泼金属(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反应生成该金属的硫酸盐。稀硫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该金属的硫酸盐。与氨或其水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铵,利用该反应可以回收焦炉气中的氨。2NH3+H2SO4 = (NH3)2SO4
与其他酸类的盐反应时,能逐出较弱或易挥发的酸,由此可制造很多种类的酸 Ca3(PO4)2+2H2SO4 = 2H3PO4+CaSO4
浓硫酸对水有强烈的结合作用,工业上可作气体脱水、浓缩硝酸及硝化某些有机物(炸药、有机染料)硝化反应:RH+HNO3 = RNO2+H2O,H2O+H2SO4= H2SO4·H2O硫酸也用作脱水、水化、磺化及用作催化剂等。
二、硫磺制硫酸的工艺
硫磺制酸的主要工艺流程图如下:
1.硫磺的焚烧。
硫磺在空气中达到着火点后即引发燃烧,以S+O2=SO2来表示,实际过程较为复杂。燃烧时会有SO2生成,约占SO2的1%~5% 。在1200℃的高温区会产生2SO2+O2=2SO3反应。氮氧化物可引起催化作用,生成SO3和新的氮氧化物。
影响因素,在适量的空气下,影响因素有:温度、焙烧时间、粒度。
①温度:燃烧温度越高,相对SO2浓度高,温度的反应比浓度更明显,从温度就可知道SO2浓度,一般温度在1000℃时,SO2浓度为10%。温度越高,残硫越低,大约900℃时,残硫很低。
②焙烧时间越长,残硫就越低
③粒度越低,燃烧越充分,生成SO2浓度越高。硫的燃烧过程,首先是液硫蒸发,第二步硫蒸汽与空气混合,第三步氧与硫反应生成 SO2(S+O2= SO2),第四步SO2扩散。氧与硫反应放热,由热气流和辐射给液硫传热,使液硫继续蒸发。
2. 强化硫磺燃烧可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a 改善雾化质量 b增大液硫蒸发表面积
c增加空气流的湍动d提高空气温度
2.二氧化硫的转化。
二氧化硫气体转化的物化原理
二氧化硫气体转化反应和反应的平衡:SO2气体的转化反应SO2 + 1/2 O2= SO3+ Q
反应的特点:可逆反应,体积缩小反应,放热反应转化率:已反应的二氧化硫与起始二氧化硫总量的百分比 转化率= 已反应的SO2 / 起始SO2总量 X100%
反应的平衡和平衡转化率:反应平衡:反应进行过程中,SO2、O2的浓度下降,SO3的浓度上升。开始时,正向反应速度大于逆向反应速度,随着反应的不断进行,逆速度增加,达到正向速度等于逆向速度时,反应虽然在进行,但组分不再发生变化,即反应达到平衡。
3.空气干燥与SO3的吸收。
干燥原理
原理 :从透平主风机送来的空气,在干燥塔内与浓度为98.5%的硫酸充分逆流接触,利用浓硫酸的强吸水性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使干燥后的气体水分含量小于0.1g/Nm3,达到干燥的目的。
空气中的含水量:近期马场坪温度在25℃左右,空气湿度为80%,25℃时水的饱和湿度为27g/m3,含水量G=饱和湿度×相对湿度=27×80%=21.6g/m3
SO3吸收过程的原理
吸收过程的原理
吸收过程是指当气体与液体接触时,混合气体中某种易溶性气体组分选择性地溶解于液体中,并与剩余气体分离的单元操作过程。
吸收过程可分为物理吸收与化学吸收。前者没有化学反应发生,后者伴随有化学反应发生。硫酸的吸收过程中,水吸收SO3生成H2SO4为化学吸收,而H2SO4吸收SO3生成发烟硫酸为物理吸收。当炉气中的SO3分压越高,吸收越容易进行。目前解释SO3吸收过程的理论是双膜理论,其要点是:在气液相相接触时,其间存在着界面,界面双方又分别存在着一层稳定的气膜和液膜。一切质量和热量的传递必须克服气膜和液膜的阻力后进行。
根据双膜理论的分析,强化传质过程可以有以下三点:
a提高气液流速,使气、液膜变薄,膜的更新加快。但速度过快,压降增大,且可能产生液泛现象。
b增大气液接触面积,选择比表面大,流体力学性能好的填料。
c增加喷淋量(提高喷淋密度),改善喷淋状况。
4.SO3吸收过程和反应
a SO3吸收反应 nSO3+H2O=H2SO4+(n-1)SO3+Q当n>1时,生成发烟硫酸
当n=1时,生成100%硫酸,当n<1时,生成含水硫酸式中,Q为放出热量,随生成硫酸的浓度而变化。
b吸收过程
SO3吸收过程可以分为以下五步骤:
①气体中SO3 从气相主体中向界面扩散。②穿过界面的SO3在液相中向反应区扩散。③与SO3起反应的水份,在液相主体中向反应区扩散。 ④SO3与水在反应区进行反应。⑤生成的H2SO4向液相主体扩散。
c吸收率
吸收率η= ( a-b/a ) X100%
式中,a、b分别为吸收前、后的SO3数量,mol。一般要求,吸收率大于99.95%,吸收后气体中的SO3含量可小于0.005%。
5.硫酸吸收SO3的影响因素
硫酸吸收SO3的影响因素有:酸浓度、吸收温度、循环酸量、气速及设备结构。
(1) 硫酸浓度。
对SO3的吸收要求有:吸收速度快,吸收完全、产生酸雾要少,成品酸有一定的浓度。要满足这些要求只能用浓硫酸,现选择98.3%的H2SO4。其理由有以下几点:
a 98.3%时H2SO4液面上的PSO3、 PH2SO4最低, >98.3%后,吸收推动下降,吸收率下降。
b 98.3%时H2SO4液面上的PH2O最低,<98.3%时,吸收时易生成酸雾冒白烟。浓度越低,吸收SO3越不完全。
(2) 吸收温度。
吸收温度包括吸收酸的温度和入塔的气体温度。
a 酸温升高,液面上的SO3、 H2O及H2SO4蒸汽平衡分压增高,推动力减小,吸收率降低。
b 酸温升高,水蒸发速度将增大到足以使水汽和SO3结合成酸雾,使吸收停止。如95%的H2SO4,當分压为10133Pa时,在207℃停止吸收。
SO3吸收是否完全,很大程度决定于吸收过程的温度,又主要取决于硫酸的温度。酸温越低,吸收率越高。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1-0267-01
一 、硫酸的性质
1.物理性质。
酸浓度大于或等于75%为浓酸,小于75%为稀酸。
硫酸为无色透明油状液体,烟酸打开冒蓝色白烟。一般情况下其密度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到98.3%时,随浓度的增加又逐渐降低。硫酸的粘度与温度成正比。T一定时,硫酸液面上总蒸汽压随浓度的增加而下降,到98.3%时最低,大于98.3%后,因为游离SO3浓度的增加,总蒸汽压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发烟硫酸的总蒸汽压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P总=P水+P硫酸+P三氧化硫,当浓度为98.3%时,蒸汽与液体组成相同,达到气液平衡,不能通过加热的方法提高浓度。当浓度小于98.3%时,P水 > P硫酸,无SO3,当浓度大于98.3%时,P硫酸 升高。发烟硫酸中PSO3为主。沸点随硫酸浓度的增加而升高,至98.3%时达到最高为338 ℃,以后继续下降,至100%是为296.2℃。浓度为98.3%时为恒沸,采用加热不能提高浓度。
2.化学性质。
硫酸具有酸的通性,即与金属的反应 硫酸能与氢前面的活泼金属(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反应生成该金属的硫酸盐。稀硫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该金属的硫酸盐。与氨或其水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铵,利用该反应可以回收焦炉气中的氨。2NH3+H2SO4 = (NH3)2SO4
与其他酸类的盐反应时,能逐出较弱或易挥发的酸,由此可制造很多种类的酸 Ca3(PO4)2+2H2SO4 = 2H3PO4+CaSO4
浓硫酸对水有强烈的结合作用,工业上可作气体脱水、浓缩硝酸及硝化某些有机物(炸药、有机染料)硝化反应:RH+HNO3 = RNO2+H2O,H2O+H2SO4= H2SO4·H2O硫酸也用作脱水、水化、磺化及用作催化剂等。
二、硫磺制硫酸的工艺
硫磺制酸的主要工艺流程图如下:
1.硫磺的焚烧。
硫磺在空气中达到着火点后即引发燃烧,以S+O2=SO2来表示,实际过程较为复杂。燃烧时会有SO2生成,约占SO2的1%~5% 。在1200℃的高温区会产生2SO2+O2=2SO3反应。氮氧化物可引起催化作用,生成SO3和新的氮氧化物。
影响因素,在适量的空气下,影响因素有:温度、焙烧时间、粒度。
①温度:燃烧温度越高,相对SO2浓度高,温度的反应比浓度更明显,从温度就可知道SO2浓度,一般温度在1000℃时,SO2浓度为10%。温度越高,残硫越低,大约900℃时,残硫很低。
②焙烧时间越长,残硫就越低
③粒度越低,燃烧越充分,生成SO2浓度越高。硫的燃烧过程,首先是液硫蒸发,第二步硫蒸汽与空气混合,第三步氧与硫反应生成 SO2(S+O2= SO2),第四步SO2扩散。氧与硫反应放热,由热气流和辐射给液硫传热,使液硫继续蒸发。
2. 强化硫磺燃烧可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a 改善雾化质量 b增大液硫蒸发表面积
c增加空气流的湍动d提高空气温度
2.二氧化硫的转化。
二氧化硫气体转化的物化原理
二氧化硫气体转化反应和反应的平衡:SO2气体的转化反应SO2 + 1/2 O2= SO3+ Q
反应的特点:可逆反应,体积缩小反应,放热反应转化率:已反应的二氧化硫与起始二氧化硫总量的百分比 转化率= 已反应的SO2 / 起始SO2总量 X100%
反应的平衡和平衡转化率:反应平衡:反应进行过程中,SO2、O2的浓度下降,SO3的浓度上升。开始时,正向反应速度大于逆向反应速度,随着反应的不断进行,逆速度增加,达到正向速度等于逆向速度时,反应虽然在进行,但组分不再发生变化,即反应达到平衡。
3.空气干燥与SO3的吸收。
干燥原理
原理 :从透平主风机送来的空气,在干燥塔内与浓度为98.5%的硫酸充分逆流接触,利用浓硫酸的强吸水性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使干燥后的气体水分含量小于0.1g/Nm3,达到干燥的目的。
空气中的含水量:近期马场坪温度在25℃左右,空气湿度为80%,25℃时水的饱和湿度为27g/m3,含水量G=饱和湿度×相对湿度=27×80%=21.6g/m3
SO3吸收过程的原理
吸收过程的原理
吸收过程是指当气体与液体接触时,混合气体中某种易溶性气体组分选择性地溶解于液体中,并与剩余气体分离的单元操作过程。
吸收过程可分为物理吸收与化学吸收。前者没有化学反应发生,后者伴随有化学反应发生。硫酸的吸收过程中,水吸收SO3生成H2SO4为化学吸收,而H2SO4吸收SO3生成发烟硫酸为物理吸收。当炉气中的SO3分压越高,吸收越容易进行。目前解释SO3吸收过程的理论是双膜理论,其要点是:在气液相相接触时,其间存在着界面,界面双方又分别存在着一层稳定的气膜和液膜。一切质量和热量的传递必须克服气膜和液膜的阻力后进行。
根据双膜理论的分析,强化传质过程可以有以下三点:
a提高气液流速,使气、液膜变薄,膜的更新加快。但速度过快,压降增大,且可能产生液泛现象。
b增大气液接触面积,选择比表面大,流体力学性能好的填料。
c增加喷淋量(提高喷淋密度),改善喷淋状况。
4.SO3吸收过程和反应
a SO3吸收反应 nSO3+H2O=H2SO4+(n-1)SO3+Q当n>1时,生成发烟硫酸
当n=1时,生成100%硫酸,当n<1时,生成含水硫酸式中,Q为放出热量,随生成硫酸的浓度而变化。
b吸收过程
SO3吸收过程可以分为以下五步骤:
①气体中SO3 从气相主体中向界面扩散。②穿过界面的SO3在液相中向反应区扩散。③与SO3起反应的水份,在液相主体中向反应区扩散。 ④SO3与水在反应区进行反应。⑤生成的H2SO4向液相主体扩散。
c吸收率
吸收率η= ( a-b/a ) X100%
式中,a、b分别为吸收前、后的SO3数量,mol。一般要求,吸收率大于99.95%,吸收后气体中的SO3含量可小于0.005%。
5.硫酸吸收SO3的影响因素
硫酸吸收SO3的影响因素有:酸浓度、吸收温度、循环酸量、气速及设备结构。
(1) 硫酸浓度。
对SO3的吸收要求有:吸收速度快,吸收完全、产生酸雾要少,成品酸有一定的浓度。要满足这些要求只能用浓硫酸,现选择98.3%的H2SO4。其理由有以下几点:
a 98.3%时H2SO4液面上的PSO3、 PH2SO4最低, >98.3%后,吸收推动下降,吸收率下降。
b 98.3%时H2SO4液面上的PH2O最低,<98.3%时,吸收时易生成酸雾冒白烟。浓度越低,吸收SO3越不完全。
(2) 吸收温度。
吸收温度包括吸收酸的温度和入塔的气体温度。
a 酸温升高,液面上的SO3、 H2O及H2SO4蒸汽平衡分压增高,推动力减小,吸收率降低。
b 酸温升高,水蒸发速度将增大到足以使水汽和SO3结合成酸雾,使吸收停止。如95%的H2SO4,當分压为10133Pa时,在207℃停止吸收。
SO3吸收是否完全,很大程度决定于吸收过程的温度,又主要取决于硫酸的温度。酸温越低,吸收率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