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究学习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研究的情景,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收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新的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的巨大变革,需要改变课程实施模式来配合。新的初中化学教学和以往相比,教学的宗旨和内容有了很大的变化,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在教学实践中,应该首先更新教学观念,重视和强调学生自主的、开放的探究学习。
一、充分展现化学的魅力,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学,就是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能感到学习的乐趣。刚刚进入初三年级的学生,在开始学化学之前,对这门课往往有着既好奇又害怕的心理。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是教师和学生开始的第一次教学交流。一个好的开始,会让学生消除焦虑情绪,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情绪,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给学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所以,在上第一章时,不要急着先让学生接受过多的理论知识,先要让学生对化学产生兴趣。在第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用各种令人赏心悦目的化学物质和化学现象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刺激学生的感官。除了做好教材中的“烧不着的手帕”“会游泳的鸡蛋”等趣味实验外,又增加“魔棒点灯”“水中生火”“硫酸铜晶体的展示”等实验,让学生充分感觉到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形形色色、多姿多彩。和学生一起收集资料,了解社会发展的历程中,化学为人类作出的贡献;收集化学家的故事,让学生知道化学以她独特的魅力吸引许多人去研究,去探索,并为之献出青春和生命。这些有趣的现象和生动的实例自然能激发初中学生的好奇心,引发他们热烈而持久的探究物质世界本质的兴趣。
二、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探究功能
化学实验特有的生动性,会使刚接触化学的初三学生很感兴趣,但只是层次较低的感知兴趣和操作兴趣,随着越来越多的毫无悬念的验证实验,会使他们感到枯燥乏味。因此作为教师必须做好教学设计,改进实验方案,妥善规划实验教学内容,使实验教学和探究学习融合起来,充分发挥实验的探究功能,不但让学生获得知识,习得技能,而且让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科学思维的训练,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品德,使学生对实验的观察兴趣发展成更为持久、对学生发展更为有利的探究兴趣和创造兴趣。新课程中,将实验探究设计成五个阶段,即提出问题、形成假设、设计实验、搜集证据、得出结论(表达交流)。摆脱了僵化的“照方抓药”的实验模式,实现了学生的自主实验。新课程的教材为探究实验创造了条件,使课程实施者能够在课堂教学大胆实践。
在原来的教学中,要很晚才能够学到的知识,他们自己在探究中已找到了答案,这可能不仅仅是答案,更重要的是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三、相信每个孩子都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
学生进入初三,由于其他学科学习上的困难,往往对新增学科的学习失去信心,学习的积极性提不起来。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对学生不应急着传授知识,而应该先让学生建立学好化学的自信,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期望与信任。教学中只有改变教学方式,让每一位学生自主参与学习,学生才有机会感受到自己在学习中的能力与潜力。刚接触化学不久,老师布置学生“调查周围环境中水污染情况”的任务。学生很兴奋,于是在双休日,三五个同学结成一组,对他们居住环境的周围开始了调查。星期一交流汇报时,每一位同学都觉得自己有话要说,老师把更多的机会给了那些平时不爱发言的同学,竟然发现他们的回答非常精彩,讲出了许多老师同学都不知道的污水处理过程与方法。
四、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
教学情境设计是指教师出于教学目的的需要,依据一定的教学内容,创造某种认知情境和情感气氛,创造蕴涵学生学习的知识的真实背景,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活动倾向,并使学习的知识能在其中应用而进行的教学准备工作。探究学习要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师要能通过真实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使学生产生探究的动机,才能使学生的探究活动得以顺利地进行。例如,在“钢铁锈蚀”的教学中,老师首先向学生展示有关钢铁锈蚀造成经济损失的资料短片,学生感慨、议论之后,提出“钢铁为什么会锈蚀?”“如何防止钢铁锈蚀?”等问题,学生提出了很多不同的想法,老师让学生课后参考资料,对自己的猜想设计实验加以证实。第二天,教室的窗台上一下子多出许多各种各样的瓶瓶罐罐,以后学生每天主动观察,一周后交流,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验得出了结论。最后的小结中,无论是探究成功的还是探究不成功的,他们都理解了钢铁生锈的条件,他们的积极态度都得到了老师的表扬。
探究学习是学生终生发展的需要,是新课程改革得以实现的重要环节,只有教师不断地努力,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大胆地实践,才会实现与新课程的共同成长,开创自己的新天地。
(责任编辑 罗 艳)
一、充分展现化学的魅力,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学,就是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能感到学习的乐趣。刚刚进入初三年级的学生,在开始学化学之前,对这门课往往有着既好奇又害怕的心理。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是教师和学生开始的第一次教学交流。一个好的开始,会让学生消除焦虑情绪,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情绪,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给学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所以,在上第一章时,不要急着先让学生接受过多的理论知识,先要让学生对化学产生兴趣。在第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用各种令人赏心悦目的化学物质和化学现象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刺激学生的感官。除了做好教材中的“烧不着的手帕”“会游泳的鸡蛋”等趣味实验外,又增加“魔棒点灯”“水中生火”“硫酸铜晶体的展示”等实验,让学生充分感觉到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形形色色、多姿多彩。和学生一起收集资料,了解社会发展的历程中,化学为人类作出的贡献;收集化学家的故事,让学生知道化学以她独特的魅力吸引许多人去研究,去探索,并为之献出青春和生命。这些有趣的现象和生动的实例自然能激发初中学生的好奇心,引发他们热烈而持久的探究物质世界本质的兴趣。
二、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探究功能
化学实验特有的生动性,会使刚接触化学的初三学生很感兴趣,但只是层次较低的感知兴趣和操作兴趣,随着越来越多的毫无悬念的验证实验,会使他们感到枯燥乏味。因此作为教师必须做好教学设计,改进实验方案,妥善规划实验教学内容,使实验教学和探究学习融合起来,充分发挥实验的探究功能,不但让学生获得知识,习得技能,而且让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科学思维的训练,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品德,使学生对实验的观察兴趣发展成更为持久、对学生发展更为有利的探究兴趣和创造兴趣。新课程中,将实验探究设计成五个阶段,即提出问题、形成假设、设计实验、搜集证据、得出结论(表达交流)。摆脱了僵化的“照方抓药”的实验模式,实现了学生的自主实验。新课程的教材为探究实验创造了条件,使课程实施者能够在课堂教学大胆实践。
在原来的教学中,要很晚才能够学到的知识,他们自己在探究中已找到了答案,这可能不仅仅是答案,更重要的是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三、相信每个孩子都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
学生进入初三,由于其他学科学习上的困难,往往对新增学科的学习失去信心,学习的积极性提不起来。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对学生不应急着传授知识,而应该先让学生建立学好化学的自信,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期望与信任。教学中只有改变教学方式,让每一位学生自主参与学习,学生才有机会感受到自己在学习中的能力与潜力。刚接触化学不久,老师布置学生“调查周围环境中水污染情况”的任务。学生很兴奋,于是在双休日,三五个同学结成一组,对他们居住环境的周围开始了调查。星期一交流汇报时,每一位同学都觉得自己有话要说,老师把更多的机会给了那些平时不爱发言的同学,竟然发现他们的回答非常精彩,讲出了许多老师同学都不知道的污水处理过程与方法。
四、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
教学情境设计是指教师出于教学目的的需要,依据一定的教学内容,创造某种认知情境和情感气氛,创造蕴涵学生学习的知识的真实背景,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活动倾向,并使学习的知识能在其中应用而进行的教学准备工作。探究学习要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师要能通过真实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使学生产生探究的动机,才能使学生的探究活动得以顺利地进行。例如,在“钢铁锈蚀”的教学中,老师首先向学生展示有关钢铁锈蚀造成经济损失的资料短片,学生感慨、议论之后,提出“钢铁为什么会锈蚀?”“如何防止钢铁锈蚀?”等问题,学生提出了很多不同的想法,老师让学生课后参考资料,对自己的猜想设计实验加以证实。第二天,教室的窗台上一下子多出许多各种各样的瓶瓶罐罐,以后学生每天主动观察,一周后交流,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验得出了结论。最后的小结中,无论是探究成功的还是探究不成功的,他们都理解了钢铁生锈的条件,他们的积极态度都得到了老师的表扬。
探究学习是学生终生发展的需要,是新课程改革得以实现的重要环节,只有教师不断地努力,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大胆地实践,才会实现与新课程的共同成长,开创自己的新天地。
(责任编辑 罗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