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大连与36名学生一起生存15天,颇有感悟。时隔半年,我越来越怀念自己与36名学生在生存过程中那丰富的画面,怀念那超越平时师生视距的相互观看。那目光是那么主动,是随心的建构,不受任何夹杂尘埃画面的驱使,专注地行走在所面对的身在其中并努力成为当中的一员,在“学会生存”的心与行相结合的世界里,内心静谧,悄然落脚于内心守望着领悟“高于生存”的诗心画意之中。
在此过程中,这种内心守望便成了我对自己更是对青年学生期望的“心境”的塑造。我们目光所及的远处,是海洋一望无际的湛蓝以及海天的交际处,那横向延绵的正是海平线。这平展的海平线孕育着一种无边和宽广,就像我们在大学或者今后人生中不断追求的“远方”。无论我们以怎样快速的工作去追赶这海平线,它总是在“远方”。这海平线代表的是天与海、远与近的关系,并把这种关系变成了我们日常的学习、工作与生活。那海平线是目光的远点,更是我们心灵的一种境界。
其实,在我们内心都有这“远方”的线,并有心生的追求和为之攀登人生高度的勇气和魄力,且在此驱动下不断发现自己之外的自己。从这里,有时候,我们会觉得心中“远方”的遥远;有时候,我们感叹四年甚至轮回更替、四时的变迁;有时候,我们在生存15天中体味到更多生存之外的酸甜苦辣;有时候,我们会突然惊觉世事的现实,热情和淡漠、真实与虚假;有时候,我们在晚间的例会上只是在感性诉说一天得失之后理性丈量着每天自己行走的不同的“远方”……在那段时间里,我曾不断问自己和我的学生们:“对内心‘海平线’的定义是什么?”其实他们的回答都不同,但却又相同地建构着新青年精神富有的胸襟。这“线”就像尺子,不仅丈量着那座生存城市的浪花与岛屿、日升与日落,更是丈量着我们每天不同的遥远和在异乡生存的不同的心境。当每晚心与心交流后闭上双眼在入睡前静思时,脑海中总有一个自己——一个陌生的自己,更是一个自己之外不断超越的自己。
当我惊奇发现自己之外的自己时,那便是一种“心境”的美化,这是我所追求的也是希望我的学生们不断追求的价值。鼓掌、喜极而泣,忧伤、不禁落泪,重复上演在那短暂的15天中。当我静下心来用艺术家的方式美化自己的“心境”:归零,回到人生的某个零点。那“零”,不是没有,而是失败后重新再来或暂时把成功喜悦藏于心以博大胸怀去迎接明天。值得一提的是在15天生存的大本营里有一个操场,每晚例会之后我会沿着红色塑胶跑道漫步,在操场上的红色和绿色之间,在天空最低调奢华的黑色和城市到处弥漫着海洋的蓝色之间,收获着生存之外最真实的感悟。沉醉在当中,感受万物存在的色彩和目光之外闻到的夜空最低调的奢侈以及海之蓝的味道,我知道我们又一次超越了自己。
15天悄然逝去,但心境之望愈浓,让我们带着仿若寓言的生存故事的简洁的精神畅想,回望生存之道。唐代王维在《山水诀》中说:“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这里所讲的正是开启自然的本性,修成自然化生万物的本领。我们在生存中睁眼望着那“海平线”,闭眼观心思,由此美化我们的“心境”,那么我们悟的生存之外的生存才是大道自然。从作为一年前每场生存报告会的观众,到今年参与其中的实践者,自然这心——行的交融境域,我更加深切地感受到:铸造今日新青年的精要,正在于开启这由心向自然而成就的“心境”。这是我们该有的精神境界。
有幸经历这15天生存之旅,相信我们会从这生存之外,向着那伟大的精神境界努力。
【注:从2000年8月至今,浙江师范大学团委连续13年组织学生赴厦门、深圳、青岛、上海、北京、南京、天津、西安、南宁、大连等城市开展“50元在陌生的经济发达城市生存15天”的活动,以“理念革新、团队培训、野外生存、社会生存训练、生存文化传播”等为主要内容的生存训练成为学校近年实施“青马工程”的实践路径。】
责编:赵 东
在此过程中,这种内心守望便成了我对自己更是对青年学生期望的“心境”的塑造。我们目光所及的远处,是海洋一望无际的湛蓝以及海天的交际处,那横向延绵的正是海平线。这平展的海平线孕育着一种无边和宽广,就像我们在大学或者今后人生中不断追求的“远方”。无论我们以怎样快速的工作去追赶这海平线,它总是在“远方”。这海平线代表的是天与海、远与近的关系,并把这种关系变成了我们日常的学习、工作与生活。那海平线是目光的远点,更是我们心灵的一种境界。
其实,在我们内心都有这“远方”的线,并有心生的追求和为之攀登人生高度的勇气和魄力,且在此驱动下不断发现自己之外的自己。从这里,有时候,我们会觉得心中“远方”的遥远;有时候,我们感叹四年甚至轮回更替、四时的变迁;有时候,我们在生存15天中体味到更多生存之外的酸甜苦辣;有时候,我们会突然惊觉世事的现实,热情和淡漠、真实与虚假;有时候,我们在晚间的例会上只是在感性诉说一天得失之后理性丈量着每天自己行走的不同的“远方”……在那段时间里,我曾不断问自己和我的学生们:“对内心‘海平线’的定义是什么?”其实他们的回答都不同,但却又相同地建构着新青年精神富有的胸襟。这“线”就像尺子,不仅丈量着那座生存城市的浪花与岛屿、日升与日落,更是丈量着我们每天不同的遥远和在异乡生存的不同的心境。当每晚心与心交流后闭上双眼在入睡前静思时,脑海中总有一个自己——一个陌生的自己,更是一个自己之外不断超越的自己。
当我惊奇发现自己之外的自己时,那便是一种“心境”的美化,这是我所追求的也是希望我的学生们不断追求的价值。鼓掌、喜极而泣,忧伤、不禁落泪,重复上演在那短暂的15天中。当我静下心来用艺术家的方式美化自己的“心境”:归零,回到人生的某个零点。那“零”,不是没有,而是失败后重新再来或暂时把成功喜悦藏于心以博大胸怀去迎接明天。值得一提的是在15天生存的大本营里有一个操场,每晚例会之后我会沿着红色塑胶跑道漫步,在操场上的红色和绿色之间,在天空最低调奢华的黑色和城市到处弥漫着海洋的蓝色之间,收获着生存之外最真实的感悟。沉醉在当中,感受万物存在的色彩和目光之外闻到的夜空最低调的奢侈以及海之蓝的味道,我知道我们又一次超越了自己。
15天悄然逝去,但心境之望愈浓,让我们带着仿若寓言的生存故事的简洁的精神畅想,回望生存之道。唐代王维在《山水诀》中说:“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这里所讲的正是开启自然的本性,修成自然化生万物的本领。我们在生存中睁眼望着那“海平线”,闭眼观心思,由此美化我们的“心境”,那么我们悟的生存之外的生存才是大道自然。从作为一年前每场生存报告会的观众,到今年参与其中的实践者,自然这心——行的交融境域,我更加深切地感受到:铸造今日新青年的精要,正在于开启这由心向自然而成就的“心境”。这是我们该有的精神境界。
有幸经历这15天生存之旅,相信我们会从这生存之外,向着那伟大的精神境界努力。
【注:从2000年8月至今,浙江师范大学团委连续13年组织学生赴厦门、深圳、青岛、上海、北京、南京、天津、西安、南宁、大连等城市开展“50元在陌生的经济发达城市生存15天”的活动,以“理念革新、团队培训、野外生存、社会生存训练、生存文化传播”等为主要内容的生存训练成为学校近年实施“青马工程”的实践路径。】
责编:赵 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