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等生心理研究与转化策略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weiwei_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改要求教师确立“为了一切学生的全面发展”的理念。学生各异,班级里既有优等生,也有差等生,对于前者,教师关心自然比较热情;对于后者,往往被教师忽略,很少被人关心、理解、尊重,没有进步的要求就没有成才的希望。作为一个教师,要特别关心差等生的成长,应进行正确的心理疏导,培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更好的成长。
  关键词:差等生心理 转化策略 爱心教育 心理暗示 罗森塔尔效应
  
  新课改理念下的“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从而提出了教育能否面向全体学生的问题。要实施全面的素质教育,差等生转化是其工作重点之一,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应从以下两方面做起:(1)关注个体,研究差等生心理;(2)对症下药,制定差等生转化策略。
  
  一、关注个体,研究差等生心理
  
  1.既自尊又自卑
  差等生成人意识逐渐增强,独立的生活能力表现在意识的自觉性,比一般学生要早熟,使他们在心理上具有强烈的自尊心,希望别人能理解他们、尊重他们,把他们当成一个真正的“大人”。其自尊心往往外现为虚荣心、爱面子、说大话、爱与人争高低等。但是,由于差等生在德智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在同学们中间已造成了不好的影响,使他們失掉了威信。尽管他们想得到他人的尊重,却往往难遂所愿;再加上差等生基础薄弱,意志力不足,自己既定的目标又极易以失败告终。
  
  2.认知失调,戒备与逆反心理强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费斯廷格提出“认知失调”的理论。该理论认为,心理平衡是人类的需要,但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总是经历着种种打破人们心理平衡的事件,于是人们的心灵永远处在平衡的打破和平衡化的矛盾过程中。费斯廷格认为:如果人们在某一习惯状态下行为,他们将试图发现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之间是一致的;如果人们相信自己持有某种态度,那么,他们就会试图行动或解释行动,使其与他们的态度一致。
  
  二、对症下药,制定差等生转化策略
  
  1.采用“爱心教育”,尊重学生人格,增强其信心
  教育如果没有爱,就等于无水之地;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为师爱生是天职。处在青春期的中学生自我意识、自尊心理往往十分强烈,他们渴望被人理解和尊重,差等生尤其如此。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关爱每一位学生,尊重其人格,增强其信心。只有对他们发自内心的真挚的爱,才能给他们以信心和鼓舞,才能点燃他们拼搏进取、成为优秀生的希望之火。
  
  2.运用“罗森塔尔效应”,磨砺学生意志,挖掘其潜能
  罗森塔尔效应:家长或老师对孩子有更多的信心和好感并及时转换他们的角色时,孩子受到激励后就可能会有更大的进步。反之,如果主观认定自己的孩子或学生天生愚笨,难以造就,孩子或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会受到压抑,聪明才智就难以发挥。因此,对于意志力薄弱的差等生,要想解决其厌学心理,必须激发其乐学点,营造学习氛围,点燃学习兴趣。要相信差等生能学好,并给他们一个可以达到的目标,诱导他们“跳一跳,能摘到桃”,让其享受成功的喜悦,并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角色转变。对于差等生惰性心理的解决,他们没具备克服困难、持之以恒的能力,需要教师的耐心和恒心,给予他们足够的信任,并加强平时的督促与监管,要求他们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短期目标;要多肯定他们的进步,帮助其树立自信心,并督促其持之以恒,坚持到底,最终使其自觉地将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内化为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总之,后进生形成原因错误复杂,后进生的特点也千差万别,差等生的转化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工作。我们教育工作者要结合后进生的个性差异、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对症下药,及时有效地对差等生进行心理疏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与和谐 发展 。参考文献 :
  1.胡晓风.《陶行知教育文集》.2005.
  2.《班主任管理手册》.开明出版社.1996.
  3.第斯多惠.《德国教师教育指南》.
  4.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 科学出版社.1959
  作者单位:贵州省安顺市第二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将符合条件的对象一一列举出来,从而求得问题的结果,这种方法称为枚举法.  枚举法又叫穷举法或者列举法. 枚举与分类常常联系在一起,为了枚举,常常要由“分类考查”到“作出结论”. 枚举与一些统计计数问题的求解关系密切,一些计数结果就是枚举出来的. 枚举与最优也有关系,最优的选择有时可从枚举出的情形中获得.    ■枚举与分类  例1 若整数n不是5的倍数,则n2也不是5的倍数.  解 不是5的倍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