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管理理念创新
从“以书为本”向“以人为本”的转变
现代图书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其实质是倡导对学生实施人文关怀,实行人本和谐管理,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提供人性化服务。图书作为一种资源,是高校师生汲取知识文化、提升综合能力的源泉。高校的图书管理人员要牢固树立服务的意识,使图书资源得以充分开发,让每个需要的师生都能方便地获取,让图书在师生之间畅通地流转。
从“以藏为主”向“以用为主”的转变
现代图书馆要充分发挥图书的功能,让更多的人通过阅读图书来获取知识、丰富情感、陶冶情操、提高素质。
从“以馆员为本”向“以读者和馆员为本”转变
“以读者为本”要求以读者为中心,以服务读者为目的。现代图书管理应该以读者和馆员并重,调动图书管理员的积极性,服务好读者,最大限度地实现图书的自身价值。
管理模式创新
图书馆引入知识管理模式是知识经济发展对图书馆服务提出的要求,也是图书馆发展要经历的必然阶段。目前,由于信息技术的进步,商业信息服务机构的服务手段及内容已延伸到图书馆的各个领域,图书馆长期形成的垄断性服务及其优势正在逐渐丧失。然而图书馆员多年积累的丰富经验和相应的专业知识,却是图书馆最具竞争力的资源所在。因此,为适应知识经济社会的发展,图书馆必须实施知识管理,其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对数据和信息的处理能力和图书馆馆员的创新能力。
对图书馆馆员的智力知识资源进行深入开发,充分开发图书馆员的智力知识,这是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核心和提供知识服务最为有效的切入点。
管理制度创新
构建合理、公平、公正的分配制度
图书馆管理的分配模式要建立在公平合理、按劳分配、充分体现人员价值的基础上。逐渐改变传统的平均主义和以职称工资为标准的分配形式,实行以岗位职能和效益为核心的结构工资制,注重岗位及工作效绩、个人贡献。实现“最佳岗位、最佳贡献和最佳报酬”,从而有效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实现其自身价值。
引进竞争机制,建立健全各种奖惩制度
实行聘用制,切实改革现有的人事管理制度。实行竞争上岗,奖惩与绩效挂钩。合理设置专业技术岗位,明确岗位职责,并与工作业绩挂钩、与科研成果挂钩等。通过这些措施,激活员工的工作、学习的积极性,使馆员在竞争平台上拥有充分施展才华的机会,减少人才隐性浪费现象。
优化资源、合理配置
图书馆要增强自身发展的活力,必须注重知识创新、优化人员组合,协同作战,提高团队整体水平,形成馆长、中层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组合的最佳人才结构。建立创新机制,一方面在馆内采取适当的奖励方式,激发员工的创新意识,动员全馆上下积极提出建议,使每位员工都贡献智慧;另一方面在馆外利用图书馆与社会各界的联系建立相关的信息库。
组织结构创新
图书馆组织结构是对图书馆工作体系的基本规范。它规定了图书馆的组织指挥体系,明确了馆员与馆员之间的分工与协作关系,以及各部门及其成员的职责。随着计算机联机编目的发展和网上文献带来的存取方式变化,编目和典藏这两大业务部门的功能发生了转变。更重要的是信息处理部门、信息服务部门和技术支撑部门之间的交叉越来越多,以往根据工作流程设定的线型结构被网络化,转变为网络化横向结构。原有的垂直化、多层级的职能制组织结构已不适应现代图书馆业态的变化。
现代图书馆组织结构调整是要改变图书馆内部机构以文献类型为基础的设置,使之转变为以业务为基础建设部门和读者服务部门为主的组织结构。
打破传统的等级结构限制,消除部门之间功能的重叠。应本着精简机构、简化关系、减少环节、提高效率的原则,对图书馆传统的组织体系进行改革,合并业务相近的职能岗位,减少纵向管理层次,缩小图书馆组织结构规模,使组织结构趋于扁平化。
采取开放的、动态的组织结构。消除部门之间的障碍,形成部门之间纵横畅通的组织体系,增加横向联系,使之能够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
图书馆人员结构必须同组织结构职能相统一,图书馆员应掌握文献信息管理、计算机、网络、外语和某一专业知识,具有创造、组织、沟通、信息判断等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晋瑞,郑玲.“大流通”模式在图书馆应用的探索[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9(10):70-72.
[2]陈琳.管理模式下读者服务工作的新思路[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72-74.
[3]白兴勇.情绪工作与图书馆管理[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8(3):177-180.
(作者单位:山东丝绸纺织职业学院)
从“以书为本”向“以人为本”的转变
现代图书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其实质是倡导对学生实施人文关怀,实行人本和谐管理,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提供人性化服务。图书作为一种资源,是高校师生汲取知识文化、提升综合能力的源泉。高校的图书管理人员要牢固树立服务的意识,使图书资源得以充分开发,让每个需要的师生都能方便地获取,让图书在师生之间畅通地流转。
从“以藏为主”向“以用为主”的转变
现代图书馆要充分发挥图书的功能,让更多的人通过阅读图书来获取知识、丰富情感、陶冶情操、提高素质。
从“以馆员为本”向“以读者和馆员为本”转变
“以读者为本”要求以读者为中心,以服务读者为目的。现代图书管理应该以读者和馆员并重,调动图书管理员的积极性,服务好读者,最大限度地实现图书的自身价值。
管理模式创新
图书馆引入知识管理模式是知识经济发展对图书馆服务提出的要求,也是图书馆发展要经历的必然阶段。目前,由于信息技术的进步,商业信息服务机构的服务手段及内容已延伸到图书馆的各个领域,图书馆长期形成的垄断性服务及其优势正在逐渐丧失。然而图书馆员多年积累的丰富经验和相应的专业知识,却是图书馆最具竞争力的资源所在。因此,为适应知识经济社会的发展,图书馆必须实施知识管理,其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对数据和信息的处理能力和图书馆馆员的创新能力。
对图书馆馆员的智力知识资源进行深入开发,充分开发图书馆员的智力知识,这是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核心和提供知识服务最为有效的切入点。
管理制度创新
构建合理、公平、公正的分配制度
图书馆管理的分配模式要建立在公平合理、按劳分配、充分体现人员价值的基础上。逐渐改变传统的平均主义和以职称工资为标准的分配形式,实行以岗位职能和效益为核心的结构工资制,注重岗位及工作效绩、个人贡献。实现“最佳岗位、最佳贡献和最佳报酬”,从而有效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实现其自身价值。
引进竞争机制,建立健全各种奖惩制度
实行聘用制,切实改革现有的人事管理制度。实行竞争上岗,奖惩与绩效挂钩。合理设置专业技术岗位,明确岗位职责,并与工作业绩挂钩、与科研成果挂钩等。通过这些措施,激活员工的工作、学习的积极性,使馆员在竞争平台上拥有充分施展才华的机会,减少人才隐性浪费现象。
优化资源、合理配置
图书馆要增强自身发展的活力,必须注重知识创新、优化人员组合,协同作战,提高团队整体水平,形成馆长、中层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组合的最佳人才结构。建立创新机制,一方面在馆内采取适当的奖励方式,激发员工的创新意识,动员全馆上下积极提出建议,使每位员工都贡献智慧;另一方面在馆外利用图书馆与社会各界的联系建立相关的信息库。
组织结构创新
图书馆组织结构是对图书馆工作体系的基本规范。它规定了图书馆的组织指挥体系,明确了馆员与馆员之间的分工与协作关系,以及各部门及其成员的职责。随着计算机联机编目的发展和网上文献带来的存取方式变化,编目和典藏这两大业务部门的功能发生了转变。更重要的是信息处理部门、信息服务部门和技术支撑部门之间的交叉越来越多,以往根据工作流程设定的线型结构被网络化,转变为网络化横向结构。原有的垂直化、多层级的职能制组织结构已不适应现代图书馆业态的变化。
现代图书馆组织结构调整是要改变图书馆内部机构以文献类型为基础的设置,使之转变为以业务为基础建设部门和读者服务部门为主的组织结构。
打破传统的等级结构限制,消除部门之间功能的重叠。应本着精简机构、简化关系、减少环节、提高效率的原则,对图书馆传统的组织体系进行改革,合并业务相近的职能岗位,减少纵向管理层次,缩小图书馆组织结构规模,使组织结构趋于扁平化。
采取开放的、动态的组织结构。消除部门之间的障碍,形成部门之间纵横畅通的组织体系,增加横向联系,使之能够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
图书馆人员结构必须同组织结构职能相统一,图书馆员应掌握文献信息管理、计算机、网络、外语和某一专业知识,具有创造、组织、沟通、信息判断等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晋瑞,郑玲.“大流通”模式在图书馆应用的探索[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9(10):70-72.
[2]陈琳.管理模式下读者服务工作的新思路[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72-74.
[3]白兴勇.情绪工作与图书馆管理[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8(3):177-180.
(作者单位:山东丝绸纺织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