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加速任职教育改革是我军建设发展的紧迫要求。可以说,任职教育与部队战斗力建设有着最为直接、最为密切的关系。本文从办学指导思想、教学内容和模式的构建、教员队伍的建设等五个方面,阐述了对加速推进任职教育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任职教育 军事需求 体系与模式 知识创新
当前,我军建设正由机械化半机械化向机械化与信息化复合发展转型。由于武器装备科技含量的不断增加和军队体系化建设的发展,院校完成单个人员岗位合格训练,部队加强合同训练和联合训练已经成为迫切要求。任职教育的基本属性是军事职业教育,基本指向是部队岗位需求,基本要求是学员毕业时达到岗位合格标准。只有每个毕业学员都达到岗位合格的标准,部队战役战术训练起点才能提高,整体战斗力建设才有保证。目前许多新装备部队形成战斗力周期偏长,作战能力提升缓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一些院校培养的人才达不到岗位合格标准,部队不得不用大量时间进行单个人员和基础课目训练,整体性训练难以有效展开,训练水平长期在低层次徘徊。可见,任职教育如不加快改革发展,必将严重制约我军的转型建设,加速推进任职教育深入发展已成为非常紧迫的任务。
1.牢固树立以军事需求为牵引,能力培养为基础的办学指导思想
按照胡主席的指示,我军加大了院校改革与建设的力度,确立了以岗位任职教育院校为主体,任职教育与生长干部学历教育并存的新格局。在这种新型的院校体系下,任职教育院校必须承担直接为一线部队提供军事人才的重任,培养目标主要是“应用型人才”。任职教育从某种程度上讲,是以某些具体岗位为具体指向,有着鲜明的针对性、层次性、实用性。所以,任职教育院校办学指导思想应摆脱学历教育条件下的办学理念,在立足我军任职教育鲜明职业特性的基础上,确立以军事需求为牵引,以能力培养为基础的办学指导思想。
以军事斗争准备需求为牵引,应坚持任职教育院校建设与部队建设相协调,努力实现任职教育部队化,具有样板部队的鲜明特征,将部队训练、管理模式引进院校,按照建设一支优秀部队的标准建设院校,全面营造部队训练管理的环境,确保培养的人才能够快速适应部队任职岗位需要,适应作战训练需要;应坚持任职教育发展与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相协调,努力实现任职教育基地化教学,建立针对某一领域、某一专业、某一岗位的作战理论、应用技术、装备战法集约化的教学基地,确保培养的人才能够快速适应未来作战需要和部队武器装备的发展变化;应坚持任职教育内容更新与军队使命任务相协调,拓展教育内容,深化教育改革,增强军事职业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实用性。
2.构建与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教学内容体系和教学模式
要着眼岗位任职需要设置教学内容。增强教学内容针对性,核心是要解决院校教学内容陈旧、与部队实际贴得不紧的问题。当前,不少部队反映,院校对部队实际情况了解不够,对人才岗位需求把握不准,对作战训练改革发展跟踪不紧,教学内容与部队实际脱节,存在一定的“训非所需、学非所用”和“过硬而又过时”的现象。院校深化教学内容改革,应当按照“精、新、实”的要求,删繁就简,削枝强干,把学员任职能力最直接、最必需的内容作为课程体系的核心,在有限时间内为学员提供最为有效、最富价值的知识,赋予最管用、最过硬的能力,使在校所学尽可能贴近部队所需。
要按照能力生成规律改进教学方法。对于一个人的学习提高来说,知识更多地靠传授,而能力主要靠实践。可以说,实践教学是提高学员任职能力的“锻压器”。当前,有的任职教育院校仍然简单套用学历教育模式,过于注重学科的完整性和知识的系统性,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深化院校教学改革,应当积极创新教学方法,摒弃“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倡导精讲多练,推广研讨式、案例式、小班化教学,注重实兵实装实弹实爆实抗训练,增加想定作业和综合演练,重视开展现地教学和参观见学,创造条件观摩和参与部队训练活动,让学员在多样的教学形式和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3.坚持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真正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
学员学习积极性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原动力”。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在教学实践中,学员的学习积极性是最根本、最活跃的因素,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内因。只有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充分激发出来,院校教育才能充满生机活力,人才培养才有质量保证。学员学习动力不足,是高、中级任职教育长期以来始终没有解决好的倾向性问题。不少干部参加院校培训积极性不高,有的是部队派送的“公差”学员,有的求知欲望不强、学习标准不高,只图有个培训经历、不求能力有所提高。造成这些问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训用不一致是一个重要原因,有的学员在校学习期间就被安排转业,有的干部未经本级培训照样提拔使用,影响学员的学习动力。
落实训用一致制度是激励学员成才的“助推器”。先训后用、训用一致,是我军始终坚持与倡导的干部政策。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仍有落实不到位的现象。激发学员学习积极性,关键是要充分发挥好训用一致这个制度“助推器”的重要作用。一要坚持不训不用。把进校培训作为干部提拔使用的基本“门槛”,没有经过本级院校培训的干部不能提拔使用到相应岗位,以此调动部队选派优秀干部参加院校培训的积极性,调动干部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二要坚持优训优用。把学员在校表现和学习成绩与晋升使用挂起钩来,使培训院校在学员晋升使用上有一定的“话语权”,以此催生学员刻苦学习、努力成才的热情和动力。三要坚持学以致用。把学员毕业后的任职岗位与在校所学专业对接起来,按照培养目标分配工作岗位,尽可能保证专业对口,避免因“用非所学”影响学员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提高任职教育的“含新量”,是搞好任职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据了解,也有少数院校任职教育的教材,采取的是“撕撕皮、换换名、拼拼凑凑将就用”的办法,新瓶装老酒,换汤不换药。 如果说转型,他们也在转,但热衷的是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创新,搞的是“转形”。看起来很热闹,实际上效果不理想。应该说,学历教育时代,部队对院校的期待集中在提高所教授知识的“含金量”、“含军量”上。任职教育转型后,官兵对院校又增加了提高所教授知识的“含新量”这个全新的期待。如何尽快实现这个转变,这就需要克服那种“过时战例反复讲”、“一本教材讲几年”的老惯例,立足教新技术、授新理论、讲新战例,与最新的武器装备相适应、与部队作战训练的最新需求相一致。
【关键词】任职教育 军事需求 体系与模式 知识创新
当前,我军建设正由机械化半机械化向机械化与信息化复合发展转型。由于武器装备科技含量的不断增加和军队体系化建设的发展,院校完成单个人员岗位合格训练,部队加强合同训练和联合训练已经成为迫切要求。任职教育的基本属性是军事职业教育,基本指向是部队岗位需求,基本要求是学员毕业时达到岗位合格标准。只有每个毕业学员都达到岗位合格的标准,部队战役战术训练起点才能提高,整体战斗力建设才有保证。目前许多新装备部队形成战斗力周期偏长,作战能力提升缓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一些院校培养的人才达不到岗位合格标准,部队不得不用大量时间进行单个人员和基础课目训练,整体性训练难以有效展开,训练水平长期在低层次徘徊。可见,任职教育如不加快改革发展,必将严重制约我军的转型建设,加速推进任职教育深入发展已成为非常紧迫的任务。
1.牢固树立以军事需求为牵引,能力培养为基础的办学指导思想
按照胡主席的指示,我军加大了院校改革与建设的力度,确立了以岗位任职教育院校为主体,任职教育与生长干部学历教育并存的新格局。在这种新型的院校体系下,任职教育院校必须承担直接为一线部队提供军事人才的重任,培养目标主要是“应用型人才”。任职教育从某种程度上讲,是以某些具体岗位为具体指向,有着鲜明的针对性、层次性、实用性。所以,任职教育院校办学指导思想应摆脱学历教育条件下的办学理念,在立足我军任职教育鲜明职业特性的基础上,确立以军事需求为牵引,以能力培养为基础的办学指导思想。
以军事斗争准备需求为牵引,应坚持任职教育院校建设与部队建设相协调,努力实现任职教育部队化,具有样板部队的鲜明特征,将部队训练、管理模式引进院校,按照建设一支优秀部队的标准建设院校,全面营造部队训练管理的环境,确保培养的人才能够快速适应部队任职岗位需要,适应作战训练需要;应坚持任职教育发展与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相协调,努力实现任职教育基地化教学,建立针对某一领域、某一专业、某一岗位的作战理论、应用技术、装备战法集约化的教学基地,确保培养的人才能够快速适应未来作战需要和部队武器装备的发展变化;应坚持任职教育内容更新与军队使命任务相协调,拓展教育内容,深化教育改革,增强军事职业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实用性。
2.构建与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教学内容体系和教学模式
要着眼岗位任职需要设置教学内容。增强教学内容针对性,核心是要解决院校教学内容陈旧、与部队实际贴得不紧的问题。当前,不少部队反映,院校对部队实际情况了解不够,对人才岗位需求把握不准,对作战训练改革发展跟踪不紧,教学内容与部队实际脱节,存在一定的“训非所需、学非所用”和“过硬而又过时”的现象。院校深化教学内容改革,应当按照“精、新、实”的要求,删繁就简,削枝强干,把学员任职能力最直接、最必需的内容作为课程体系的核心,在有限时间内为学员提供最为有效、最富价值的知识,赋予最管用、最过硬的能力,使在校所学尽可能贴近部队所需。
要按照能力生成规律改进教学方法。对于一个人的学习提高来说,知识更多地靠传授,而能力主要靠实践。可以说,实践教学是提高学员任职能力的“锻压器”。当前,有的任职教育院校仍然简单套用学历教育模式,过于注重学科的完整性和知识的系统性,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深化院校教学改革,应当积极创新教学方法,摒弃“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倡导精讲多练,推广研讨式、案例式、小班化教学,注重实兵实装实弹实爆实抗训练,增加想定作业和综合演练,重视开展现地教学和参观见学,创造条件观摩和参与部队训练活动,让学员在多样的教学形式和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3.坚持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真正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
学员学习积极性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原动力”。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在教学实践中,学员的学习积极性是最根本、最活跃的因素,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内因。只有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充分激发出来,院校教育才能充满生机活力,人才培养才有质量保证。学员学习动力不足,是高、中级任职教育长期以来始终没有解决好的倾向性问题。不少干部参加院校培训积极性不高,有的是部队派送的“公差”学员,有的求知欲望不强、学习标准不高,只图有个培训经历、不求能力有所提高。造成这些问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训用不一致是一个重要原因,有的学员在校学习期间就被安排转业,有的干部未经本级培训照样提拔使用,影响学员的学习动力。
落实训用一致制度是激励学员成才的“助推器”。先训后用、训用一致,是我军始终坚持与倡导的干部政策。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仍有落实不到位的现象。激发学员学习积极性,关键是要充分发挥好训用一致这个制度“助推器”的重要作用。一要坚持不训不用。把进校培训作为干部提拔使用的基本“门槛”,没有经过本级院校培训的干部不能提拔使用到相应岗位,以此调动部队选派优秀干部参加院校培训的积极性,调动干部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二要坚持优训优用。把学员在校表现和学习成绩与晋升使用挂起钩来,使培训院校在学员晋升使用上有一定的“话语权”,以此催生学员刻苦学习、努力成才的热情和动力。三要坚持学以致用。把学员毕业后的任职岗位与在校所学专业对接起来,按照培养目标分配工作岗位,尽可能保证专业对口,避免因“用非所学”影响学员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提高任职教育的“含新量”,是搞好任职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据了解,也有少数院校任职教育的教材,采取的是“撕撕皮、换换名、拼拼凑凑将就用”的办法,新瓶装老酒,换汤不换药。 如果说转型,他们也在转,但热衷的是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创新,搞的是“转形”。看起来很热闹,实际上效果不理想。应该说,学历教育时代,部队对院校的期待集中在提高所教授知识的“含金量”、“含军量”上。任职教育转型后,官兵对院校又增加了提高所教授知识的“含新量”这个全新的期待。如何尽快实现这个转变,这就需要克服那种“过时战例反复讲”、“一本教材讲几年”的老惯例,立足教新技术、授新理论、讲新战例,与最新的武器装备相适应、与部队作战训练的最新需求相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