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籼杂交稻特优18的选育与应用

来源 :广西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jin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特A不育系与自选的玉18恢复系配组育成特优18,属感温早籼高产迟熟杂交新组合,1994-1996年分别参加玉林地区及广西区试,产量均居第一位,适合南方双季稻区种植。
其他文献
1999~2001年在桂北进行不同抛栽因素对优质稻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最佳栽培因素是:播种期,早造,南部3月6日左右、北部3月10日左右播种.晚造,南北部都是6月25日左右;抛栽期,早稻
培矮64S在不同培养条件下进行花药培养,在全年的整个生长季节中,不同播种期获得的花培效果差异较大,绿苗分化率和培养力均以1月中旬播种5月底取样最高;穗子低温预处理5-10天可提高
从20世纪初以来,由于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全世界的农业发展出现了多元化的格局。一方面,工业化国家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和科技实力,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特别是60年代以来
1998年4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以党的十五大精神和自治区党委七届二中全会提出的“三大战略,六大突破”为指导思想,结合广西农业资源、农业生产水平和农产品市场化程度等现状,提出了
为提高栽野稻杂种后代花药培养效率,几年来用不同的处理方法接种302个株系360660个花药,平均愈伤组织诱导率5.58%,最高诱导率33.33%,平均绿苗分比率为25.11%,最高绿苗分化率91.67%,突破栽野杂交后代F1,F2低世代绿苗分化率
根据野生稻考察的发现,对葡匐、倾斜型野生稻的人工诱变结果,以及深水稻具有许多与野生稻相似性状,如浮生性、长芒等,笔者认为普通栽培稻起源演化途径是,葡匐型普通野生稻在深水生
D奇宝A和D宝A新不育系,是通过复交改良龙特甫B,珍汕B,红突31B,D297B后转育而成。具有比珍汕A异交结实率高,抗性好,米质优,配合力强的特点。
利用5×5完全双列杂交资料,对本研究所育成的4个花培系和一个常规骨干系的单株粒重,穗长,穗粗,籽行数,行粒数和秃顶6个产量性状进行配合力分析,籽行数和秃顶差异不显著。另外4个性状
以水育秧为对照,分析旱育秧苗生长发育与膜内温,湿度的关系,建立了秧苗生长与温,湿度的二元回归方程,H=0.04T1-0.22D+16.57,L=0.012T1-0.029D+4.73。根据面上调查情况和试验结果分析,玉林地区旱育秧的适宜播种期为2月下旬中至3月
红广A是以汕A为母本,自选的红广为父本杂交转育而成的野败大穗型杂交水稻不育系。不育性稳定;柱头发达,外露率90.1%,异交结实率高,易于繁殖制种;农艺性状好,配组杂种优势强,米质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