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西方媒体对中非关系的报道带有一定偏向,“新殖民主义”“资源掠夺论”等批评之声从未间断,且占据对非舆论的主导地位,对中非关系的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对2002—2016年BBC网站的中非关系报道的文本进行框架分析可以发现,BBC中非关系报道存在四类通用框架,其中“冲突框架”尤为突出,集中体现在人权问题、能源矿产、中国商品、环境动物、劳资矛盾等报道视角中;鉴于中非经济合作的深入,“经济影响框架”也得到广泛使用,体现在经贸合作、贷款援助、基础设施等报道中。为了发挥这些框架的“启动效应”,BBC选择中非交往的部分事实
【机 构】
: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方媒体对中非关系的报道带有一定偏向,“新殖民主义”“资源掠夺论”等批评之声从未间断,且占据对非舆论的主导地位,对中非关系的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对2002—2016年BBC网站的中非关系报道的文本进行框架分析可以发现,BBC中非关系报道存在四类通用框架,其中“冲突框架”尤为突出,集中体现在人权问题、能源矿产、中国商品、环境动物、劳资矛盾等报道视角中;鉴于中非经济合作的深入,“经济影响框架”也得到广泛使用,体现在经贸合作、贷款援助、基础设施等报道中。为了发挥这些框架的“启动效应”,BBC选择中非交往的部分事实将“强调框架效应”发挥到极致,为受众建构了一个问题不断的中非关系形象,从而影响受众对真实中非关系的认知。不过,随着中国在非洲影响力扩大,BBC不断调整其中非关系的报道倾向,以2008年为分界线,相关报道逐步趋向中立,既表明了其所代表的西方国家对中国走进非洲的复杂心态,也反映了BBC基于英国自身利益立场的报道策略的调整。
其他文献
人的一生大多是在逆境中度过的,当我们遭遇各种困境、失败和挫折时,逆商(AQ )的高低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逆商表示挫折承受力的指标,反映的是人们面对逆境和挫折时的心理状态和应变能力,认知心理学、心理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生理学是逆商这一科学理论体系的三大支柱。作者在阐述逆商CORE—Control (掌控感)、Ownership (担当力)、Reach(影响度)、Endurance (持续性)四个纬度,以及如何使用LEAD工具(L= Listen,倾听自己的逆境反应;E=Explore,探究自己对结果的担当;A=
企业的创新过程通常都速度迟缓、代价高昂、程序繁琐、风险巨大,另外,还存在创新思路僵化、缺乏生气、创新力度太小、跟不上时代发展等多种弊病。而对于全世界市场竞争中的龙头企业来说,以商业创新为目标的快速实验一直都是其企业文化的核心之一。该创新实验方法解决了现实世界中企业的创新难点,为企业提供了构架和测试至关重要的商业基础的实验方法,帮助企业解决在创新实验中遇到的种种挑战与挫败,从而更好地把握机遇,付诸实践,像投资者一样思考创新投资,打造企业创新实验文化,成为更睿智、更优秀的创新投资者。
成功的创业者一定是一位创新者。在《创新者:写给创业者的21条实用指南》一书中,管理大师约翰·阿代尔提出了21条切实可行的指南,帮助读者学习如何更好地开展创造性思维,从而成为一个具有创造性的思考者:对于创业者和其他在工作中需要大量新点子的读者而言,该书是一部理想的创新实用指南,它可以完善你对创造过程的理解,克服阻碍你产生新点子的障碍,并拓宽你的视野,帮助你成为一个能够不断产生新点子的创新者。
多年来,企业一直受益于强有力的业务拓展战略,因此,在每年新出现的将近50万个创业公司中,成功的企业都是由业务拓展驱动发展的,也就不足为奇了。该书作者将世界各大优秀企业和创业公司的精英专业人士在业务拓展方面的成功案例和策略汇集在了该书中,为有志于在业务拓展领域发展的人士提供了一本具有可操作性的从业指南。
新历史主义认为历史文本是叙事话语,而振摆不仅是主体的日常行为、文本的存在方式,更是能触摸真实的阐释模式.西方的新闻文本也是如此,新闻不是自然之镜,历史性与文本性在开放的新闻报道中交汇,并且作为话语事件的新闻文本反过来会成为塑造社会和历史的重要力量之-.通过借用新历史主义的相关概念,尝试从“新闻记者、文本真实、意义阐释”三个方面辨析新闻文本的历史性.西方记者是兼具能动性和屈从性的主体,是社会力量的协商者,他们制作出的文本是权力商讨的产物,在与整个文化系统流通过程中碰撞出共鸣和惊叹.而受众在面对这种有意义的解
该文根据2016年486起微博热点事件参与情况对325名意见领袖进行关联,构建意见领袖事件耦合矩阵,综合运用耦合分析、因子分析、社会网络分析,分析耦合关系,以可视化的形式揭示意见领袖的活跃程度、彼此间的关系远近以及主题参与倾向.研究发现,微博生态泛娱乐化与生活化倾向明显.目前微博中主要活跃着四种意见领袖:休闲娱乐类意见领袖、社会民生类意见领袖、竞技体育类意见领袖和金融时政类意见领袖.比较这些意见领袖及其与不同主题之间的关系可以发现,休闲娱乐类和社会民生类的意见领袖存在大量重叠的地方,这两个主题的相关程度相
1920年代初期,伴随着新闻职业新的发展趋向及群体自觉,在政治环境与执业环境恶化的影响下,组建新闻记者职业团体成为北京新闻界共识.然而,由于筹备过程中传出当局因“金佛郎案”收买报馆之消息,导致职业团体的筹设节外生枝,并最终演变为业界内讧,致使新闻记者公会流产.北京新闻记者公会的酝酿虽表现出近代中国新闻记者构建职业共同体的努力与尝试,但受制于社会条件、职业意识以及政治因素之影响,其距离形成稳固和“自觉”的职业共同体仍相距甚远.随后因国共两党的“动员”,新闻记者虽实现了以职业为依托的集聚,但在政治与职业的夹缝
在新闻史人物研究的观照中,报人与时代是-个主体与结构之间相互投射的热点话题.报人的经历镶嵌了时代的烙印,而时代的描摹也在报人笔下演绎出特殊的面相.金雄白于北伐革命易代之际进入《时报》,既面临着政治势力重新洗牌的风云突变,也遭遇着报业震荡与个人生涯的时代纠葛.该文专注考察他这段特殊的《时报》经历;研究发现,当报人与时代相遇时,两者相互影响,报人书写时代,时代亦书写报人.在金雄白《时报》经历的脉络中,时代、报馆、报人三方关系交错,共同呈现出-幅交光互影的复杂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