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自主汽车工业目前就处在这样一个阶段,我们觉得没必要回避。但要能不露锋芒地消解纷争,取得别人的长处同时规避不足,就会如鱼得水般混同他们的尘世中
比亚迪M6早在去年7月份就上市了,而在2011年春节前才想起来组织一些专业媒体试驾,难道是想用M6的市场表现给我们这些媒体一些压力?还是觉得应该让媒体在新春刚过、北京第一批摇号准车主诞生时再加一把力?总之比亚迪的产品推广路线还是颇有个性的,在这里小佩服一下。
其实更大的佩服是基于比亚迪整个品牌的,我们可以稍微回顾一下王总带领比亚迪一路翻山越寨的光辉历程。首先从Logo看,未改之前的比亚迪Logo就是把BMW的四瓣蓝白归为两瓣,造型稍微扁了那么一点儿,无话可说,必火,此为第一寨;随后F3以惊雷之势来到我们身边,7万多把丰田花冠挤兑得没处躲没处藏的,估计当时日本人头已经晕得想不了任何事情了,此为第二寨;之后比亚迪再接再厉,捎带着德国人又阴了本田一把。F6尾部做得和奔驰S级一样大义凛然,而侧面和7代雅阁如出一辙,最可怕的是内饰比外形更像。不到10万就能拥有带奔驰基因的雅阁形象,谁还考虑本田?此为第三寨;丰田不是不引进AYGO吗,那我们比亚迪就推出F0,而且在外形上还有升华,让你丰田以后想引进都有掣肘,抄你后路,此为第四寨;当比亚迪把目光转向MPV市场时,久经考验的资产阶级革命战士丰田又一次被选中,旗下普瑞维亚终成涅,轮回为M6出现在中国这个并无实际信仰的国度里。不过我以为,以日本人对佛教的深刻理解和虔诚信仰来看,他们定会认为这是一段善缘,说不定哪天喝多了去某著名神社再举行个“大招魂祭奠”也未可知。此为第五寨,也是我们要说的一寨。
一直被模仿
从身材上看,M6要比普瑞维亚大着那么一点点,这符合中国人的传统思想。第一眼瞟过M6,印象它比普瑞维亚在造型上大气了很多,尤其是前脸,摒弃了日本人抠抠索索的风格。虽然与“冲击”、“震撼”这些词还有不小的距离,但表现出的稳重大方还是值得肯定的。
其实从头到脚M6都比普瑞维亚要圆润,外形的整体感也因此看上去更强一些。尾部造型M6更趋于分明,并没有MPV一些类似轿车的花哨设计,致使我不少时间把它错觉成一辆国产面包车。
内饰方面M6和普瑞维亚也很相似,看看中控台的布局便可知一二。但比亚迪并没有把仪表盘放在离驾驶者眼睛比较远的位置上,而是采用了传统的方式。白色的背光衬托出一定的档次感,而且让仪表清晰易读。远端的细条显示屏则被行车电脑占据,屏幕上排列着时间、车外温度、车门未关提醒、瞬时油耗等信息。这种改变很好,主次分明,更符合一般人的驾驶习惯。
中控台上不管音响还是空调的控制键都是中文标识,这就是自主品牌的优越性体现。并且按键的面积比较大,用起来很是爽快。当然,方向盘上的快捷按键也加入了这一光荣行列,可喜可贺。
由于有参照物普瑞维亚的存在,所以能更好地分配车内空间。后面两排乘客无论头部和腿部,都能获得相对充裕的自由度。座椅的质感较之前有所提高,厚重了不少,而且不难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舒适位置。
从此被超越
驾驶感受是我们试车中的重中之重,因为车到底还是个交通工具,运动是它份内之事。M6开起来远比看上去要轻盈得多,也不需要为它的身形而在驾驶过程中想太多,按照日常轿车驾驶习惯,绝不会有不足之事。
M6有两款动力,一个是自主的2.0L发动机,另一个是三菱著名的4G69 2.4L发动机,我们更想试驾一下自主2.0L排量的车,但由于稀有度问题这个愿望落空了。可喜的是比亚迪非常有信心地给了我们一辆2.4L的最低配车型,踌躇了一下,开车上路吧。
既没有导航,我们也不认路,顿时心花怒放地进入了纯粹的自由驾驶状态,心里想着:也罢,让哥们也飞一会儿吧!但踌躇依旧如影随形,我们不知道还回不回的去那个我们连名字都记不全的酒店里。带着此种复杂心情,我开始蹂躏三菱发动机带来的118kW的功率,听得出来它对我很不满,用一阵阵嘶吼来回应我脚下的动作,不过动力来得倒是很适时,也不做作。虽然自动变速箱只有4个前进挡,但它们配合得有板有眼,基本上谁都不会拖累谁,倒也相安无事。
转向系统似乎仍旧无路感可言,不过指向性给了我不小安慰。第一次掉头动作很顺利,我的手、头、眼睛动作是同步的,谁也没有得到来自大脑的二次命令。刹车表现确实不错,四轮盘刹已经在前期给人增加了不少信心,刹车力度调校得很线性,即使大力刹车也不显唐突,并且这个过程中车辆还具备非常好的可操控性,这着实不易。
过弯侧倾较明显,让我不敢给悬架系统太大压力,不过开这种车谁又会和弯道较劲呢?我们还是希望比亚迪在细节上多下功夫,比如提高一些小传感器质量,不要让我误以为M6上装了G值传感器;又如车内的气味能不能不那么刺激,让一群大男人有机会体验怀孕的前三个月的感觉。在此我们坚信,这些都只是时间问题。
超越在什么地方,就是虽然有差距,但这种差距绝对到不了高出一倍的价钱,它丰田一个同排量的普瑞维亚凭什么就卖到近50万。超越是什么,就是性价比比对手高出许多,中国最大比例的汽车用户买车看重什么——性价比!
比亚迪M6早在去年7月份就上市了,而在2011年春节前才想起来组织一些专业媒体试驾,难道是想用M6的市场表现给我们这些媒体一些压力?还是觉得应该让媒体在新春刚过、北京第一批摇号准车主诞生时再加一把力?总之比亚迪的产品推广路线还是颇有个性的,在这里小佩服一下。
其实更大的佩服是基于比亚迪整个品牌的,我们可以稍微回顾一下王总带领比亚迪一路翻山越寨的光辉历程。首先从Logo看,未改之前的比亚迪Logo就是把BMW的四瓣蓝白归为两瓣,造型稍微扁了那么一点儿,无话可说,必火,此为第一寨;随后F3以惊雷之势来到我们身边,7万多把丰田花冠挤兑得没处躲没处藏的,估计当时日本人头已经晕得想不了任何事情了,此为第二寨;之后比亚迪再接再厉,捎带着德国人又阴了本田一把。F6尾部做得和奔驰S级一样大义凛然,而侧面和7代雅阁如出一辙,最可怕的是内饰比外形更像。不到10万就能拥有带奔驰基因的雅阁形象,谁还考虑本田?此为第三寨;丰田不是不引进AYGO吗,那我们比亚迪就推出F0,而且在外形上还有升华,让你丰田以后想引进都有掣肘,抄你后路,此为第四寨;当比亚迪把目光转向MPV市场时,久经考验的资产阶级革命战士丰田又一次被选中,旗下普瑞维亚终成涅,轮回为M6出现在中国这个并无实际信仰的国度里。不过我以为,以日本人对佛教的深刻理解和虔诚信仰来看,他们定会认为这是一段善缘,说不定哪天喝多了去某著名神社再举行个“大招魂祭奠”也未可知。此为第五寨,也是我们要说的一寨。
一直被模仿
从身材上看,M6要比普瑞维亚大着那么一点点,这符合中国人的传统思想。第一眼瞟过M6,印象它比普瑞维亚在造型上大气了很多,尤其是前脸,摒弃了日本人抠抠索索的风格。虽然与“冲击”、“震撼”这些词还有不小的距离,但表现出的稳重大方还是值得肯定的。
其实从头到脚M6都比普瑞维亚要圆润,外形的整体感也因此看上去更强一些。尾部造型M6更趋于分明,并没有MPV一些类似轿车的花哨设计,致使我不少时间把它错觉成一辆国产面包车。
内饰方面M6和普瑞维亚也很相似,看看中控台的布局便可知一二。但比亚迪并没有把仪表盘放在离驾驶者眼睛比较远的位置上,而是采用了传统的方式。白色的背光衬托出一定的档次感,而且让仪表清晰易读。远端的细条显示屏则被行车电脑占据,屏幕上排列着时间、车外温度、车门未关提醒、瞬时油耗等信息。这种改变很好,主次分明,更符合一般人的驾驶习惯。
中控台上不管音响还是空调的控制键都是中文标识,这就是自主品牌的优越性体现。并且按键的面积比较大,用起来很是爽快。当然,方向盘上的快捷按键也加入了这一光荣行列,可喜可贺。
由于有参照物普瑞维亚的存在,所以能更好地分配车内空间。后面两排乘客无论头部和腿部,都能获得相对充裕的自由度。座椅的质感较之前有所提高,厚重了不少,而且不难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舒适位置。
从此被超越
驾驶感受是我们试车中的重中之重,因为车到底还是个交通工具,运动是它份内之事。M6开起来远比看上去要轻盈得多,也不需要为它的身形而在驾驶过程中想太多,按照日常轿车驾驶习惯,绝不会有不足之事。
M6有两款动力,一个是自主的2.0L发动机,另一个是三菱著名的4G69 2.4L发动机,我们更想试驾一下自主2.0L排量的车,但由于稀有度问题这个愿望落空了。可喜的是比亚迪非常有信心地给了我们一辆2.4L的最低配车型,踌躇了一下,开车上路吧。
既没有导航,我们也不认路,顿时心花怒放地进入了纯粹的自由驾驶状态,心里想着:也罢,让哥们也飞一会儿吧!但踌躇依旧如影随形,我们不知道还回不回的去那个我们连名字都记不全的酒店里。带着此种复杂心情,我开始蹂躏三菱发动机带来的118kW的功率,听得出来它对我很不满,用一阵阵嘶吼来回应我脚下的动作,不过动力来得倒是很适时,也不做作。虽然自动变速箱只有4个前进挡,但它们配合得有板有眼,基本上谁都不会拖累谁,倒也相安无事。
转向系统似乎仍旧无路感可言,不过指向性给了我不小安慰。第一次掉头动作很顺利,我的手、头、眼睛动作是同步的,谁也没有得到来自大脑的二次命令。刹车表现确实不错,四轮盘刹已经在前期给人增加了不少信心,刹车力度调校得很线性,即使大力刹车也不显唐突,并且这个过程中车辆还具备非常好的可操控性,这着实不易。
过弯侧倾较明显,让我不敢给悬架系统太大压力,不过开这种车谁又会和弯道较劲呢?我们还是希望比亚迪在细节上多下功夫,比如提高一些小传感器质量,不要让我误以为M6上装了G值传感器;又如车内的气味能不能不那么刺激,让一群大男人有机会体验怀孕的前三个月的感觉。在此我们坚信,这些都只是时间问题。
超越在什么地方,就是虽然有差距,但这种差距绝对到不了高出一倍的价钱,它丰田一个同排量的普瑞维亚凭什么就卖到近50万。超越是什么,就是性价比比对手高出许多,中国最大比例的汽车用户买车看重什么——性价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