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到漯河,自然会想起“双汇”“南街村”,然而,正是“联泰”“众意达”“三剑客”等产业集群“群星荟萃”,才使漯河“中国食品之都”之名实至名归。集群“自循环”的发展模式,使其远远走在了河南农业产业化集群的前面。
通过土地流转建立自有的规模化种植或养殖基地,以保障原料质量和成本可控;通过核心龙头企业自身的壮大升级,促动上下游关联企业的转型调整,进而推动整个集群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在漯河市,无论是庞大的双汇肉品产业集群,还是链条清晰成熟的临颍联泰休闲食品产业集群、理念超前实力雄厚的三农牧业生猪养殖及加工产业集群,抑或个头相对较小但崛起之势惊人的三剑客乳品产业集群,其“自循环”的发展轨迹和模式,正随着全省农业产业化集群工作的推进,显现出生命力。
正如三农牧业旗下的众意达食品公司总经理王志甫所言:“我们自己种的粮食自己做成饲料,自己的饲料喂自己养的猪,自己养的猪自己屠宰加工,然后供应市场。这样一来,不仅使产品实现了全程可追溯,确保了质量安全,提高了市场竞争力,而且增强了关联企业的凝聚力,大家携手共进、风险共担。这或许就是农业产业化集群的魅力所在。”
从产业联盟到产业集群
其实早在农业产业化集群的概念提出来之前,位于临颍县颍北新区的“漯河联泰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泰公司)就牵头组建了自己的产业联盟。这家创建于1997年,以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主、生产经营糖果、果冻、糕点、膨化等休闲食品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随着规模的扩大和发展需求,从原料的种植、加工,到产品的包装、物流,经过淘汰筛选已逐渐形成了稳定的战略合作型产业链联盟。“我们有联建和订单式的基地种植小麦,有定点的面粉、玉米淀粉加工供应企业和食品专用包装彩印公司,也有紧密相连的物流、营销企业,基本上都是多年的合作关系。特别是近六七年来,大家捆绑在一起,抱团发展,效益很明显。”联泰公司副总经理钟建平开门见山地告诉记者。
据了解,以联泰公司为龙头的“临颍联泰休闲食品产业化集群”2012年销售收入达13.07亿元。目前,整个集群涉及的主要企业10多家,在产业链上游,有颍龙种植、益民农技、良友农机等3家合作社,和河南省金龙面业公司、河南省漯宝实业公司、漯河天冠生化公司等3家面粉(淀粉)加工企业,还有8002家订单农业种植户和9家禽蛋养殖户;在产业链下游,有耐可达彩色印刷公司、漯河市盈盈塑料制品公司等2家包装彩印公司,临颍捷利、临颍捷通2家物流公司,以及世峰食品、鑫源食品、颍豪食品等5家商贸企业。整个集群2012年共带动17239家农户发展,安排1061名农民就业。
从互动发展的产业联盟到政府主导的产业集群,联泰公司都是受益者。钟建平跟记者简单算了一笔账:“我们公司以前使用的食品彩印包装都是从广东调货,每吨500元的运费一点不能少。和临颍当地彩印企业联盟以后,可以根据生产需要现调现用,省了运费,也快捷方便,我们公司的仓库实际上就相当于他们企业的仓库。仅食品包装成本这一项一年就能降低2%左右,双方还都减少了库存压力,加快了资金周转。”
这些都是看得见的实惠,看不到的还有集群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潜在竞争力。2013年年初,联泰公司投资2000多万元在临颍县皇帝庙乡建立了8000亩的自有基地,种植专用小麦、玉米、大蒜和辣椒;投资300多万元购进了气象色谱仪、原子吸收公光光度仪、农药残留毒性快速测定仪、旋转蒸发仪等先进的检测检验设备,充实公司技术研发中心,以提高产品的档次和品质。自有基地让原料质量更有保障,成本控制更容易,这些原料的储存,无形中增加了公司的抗市场风险能力。“我们不断加大投入,自身发展的同时也是在带动集群内关联企业,对它们来说是机会也是压力和动力。比如你的品质达不到我们的要求,或者加工旺季时你供货不及时,我们自然会另寻更合适的合作企业。这种倒逼机制让关联企业不得不增加投资进行设备改造、技术升级。”钟建平说。
集群的带动作用也不容小觑。仅联泰公司的8000亩自建基地,就可直接带动当地1500户农民从事种植作业,户均增加收入8000元以上。而这些流转的土地,以前农户种植普通小麦亩产600~700斤,如今联泰公司不仅每年每亩地支付给农户900斤优质小麦作为租金,农户还可以在基地上班或进入联泰公司做工,每月均有2000~3000元的收入。
六大板块关联互动
经过屠宰、排酸后的半爿猪肉在进入分割程序后,按照中段、前段、脊骨、肋骨等,被分割成大大小小200多个产品。6条流水生产线上,300多个工人一天可以分割约6000头生猪,消毒员每隔半个小时对工人的手进行喷洒消毒。
猪的前腿或后腿肉作为原料肉先搅拌成颗粒状,再灌装到PVDC肠衣膜内,经高温高压的热水蒸煮,再控水、烘干,一条条火腿肠便诞生了。然后由人工或机器自动挑拣,剔除包装破损的不合格产品,便可装箱外销。
这是记者在双汇集团生产车间内看到的场景。而在漯河三农牧业有限公司旗下的漯河市众意达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众意达公司),这样的场景恍若再现。“我们的规模比双汇小,但生产线的设计屠宰能力、设备工艺的先进性和自动化程度上,基本与双汇同步。”众意达公司总经理王志甫介绍说。
以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漯河三农牧业有限公司”为骨干和核心,在整合漯河市亚亨牧业、博亚牧业、海洋饲料、兴牧商贸、众意达公司、信泰富小额贷款公司等8家公司的基础上,形成了“三农牧业生猪养殖及加工产业集群”。该集群以生猪养殖为主,以优质专用粮种植、储备和饲料加工及兽药经营为上游产业,以生猪屠宰加工和冷链物流为下游产业,以生产优质安全的有机食品和带动周边农民发展现代农业为目标,以科技驱动统领产业发展,走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特色化的路子。其中上下游产业通过原料供应、养殖、屠宰加工、冷链物流、技术研发和资本运作六大板块关联互动,后两个板块贯穿始终。 “我们有自己的种植基地、饲料加工企业和养殖基地,从种植基地产出的小麦、玉米等一年的储存量约10万吨,一部分加工成饲料供给自己的养殖基地,一部分加工成面粉向外销售。我们的自建养殖基地规模有10万头,全部实现了自产自养,今年计划扩展到70万头,另外还有20万头的松散型签约养殖基地。屠宰加工方面,去年7月份刚投产的众意达公司年屠宰生猪能力可达150万头,平均一天3000~5000头。目前在包括生态农业种植、仓储、饲料加工、兽药配送的原料供应板块,以及生猪养殖和屠宰加工板块,已较为完善。下一步,我们要加强其余3个板块的建设,特别是在产品深加工环节下功夫,提高附加值,打造品牌。我们企业的发展方向就是实现饲料自己产,生猪自己养、自己屠宰加工。”王志甫说。
在王志甫看来,漯河作为食品加工强市,政府出台相关的农业产业政策,对众意达公司在企业发展上、技术推进上、资金支持上、项目规划上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集群规划也有利于关联企业的抱团发展。但农业项目具有资金密集、劳动密集、投资回报缓慢的特点,特别是河南作为养猪大省,如何避免同质化竞争,避免“猪贵了市民伤不起,猪贱了养猪农户伤不起”的局面,都需要政府有目的地进行引导。
乳业新秀传播正能量
从1997年投入5万元融资租赁漯河市源汇区挂刀营村村办小乳品厂起步,到固定资产1.2亿元,拥有包装材料加工基地和5000头规模的奶牛养殖基地,成为集奶牛养殖、科研加工、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国家产业化重点示范项目企业、河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6年来,“河南三剑客奶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三剑客公司)一路风雨一路歌,步履踏实坚定。三剑客公司创办之初,3个投资者都是25岁左右的年轻人,虽然后来的主要成员变动令人遗憾,但“团结、挑战、创新”的三剑客精神传承至今。
据统计,“三剑客乳品产业集群”2012年销售收入约3亿元,是漯河市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的重点,预计2015年将进入20亿元集群行列。“现在的公司厂区只有30亩,无法外扩,已远远不能满足生产需求。2012年我们在紧临郑(州)武(汉)高铁线的漯河市沙澧产业集聚区投资兴建了三剑客乳品工业园,占地180亩,日产600吨乳制品的车间今年8月就能投产了。整个项目竣工后每天的生产能力可以达到1000吨,年产值11.5亿元。”三剑客公司总经理张向阳站在新工业园区的鸟瞰规划图前向记者侃侃而谈,话语间难掩兴奋与自豪。
为了做好奶,我们自己养牛;为了养好牛,我们自己种草!我们16年的努力,都是为了生产给自己妈妈和孩子喝的好牛奶。这既是三剑客公司的立企之本、历史使命和发展方向,也是对广大消费者的庄严承诺。三剑客公司董事长李益民认为,做食品就是做良心,心地善良者才能积善成德,具体到乳品行业,就是做安全奶、放心奶。为确保奶源安全,三剑客公司2007年投资建成了占地500亩、规模5000头、漯河市唯一的奶牛养殖示范基地,先后从加拿大、澳大利亚引进优质荷斯坦奶牛1000头,并把分散在各个村组的养殖专业户3000多头奶牛集中到基地统一喂养。养殖基地还聘请了高级畜牧、兽医专业人才,组建了奶牛技术服务中心,从奶农培训到饲料加工、从奶牛受精繁育到防疫保健等,开展系统化服务。这种“集中饲养、统一管理、统一挤奶、统一技术服务”的经营模式,使企业走上了“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之路,实现了企业增效、奶农增收。
在位于漯河市源汇区湾赵村的三剑客公司奶牛养殖场记者看到,14栋牛舍整齐排列,犊牛、青年牛、挤奶牛、干奶牛分舍饲养。据养殖场负责人宋耀辉介绍,这里的奶牛以黑白花品种为主,存栏量长期维持在千头以上,挤奶是全自动的,每头牛一天可出奶20~30公斤。场区内的养殖户如果有20头挤奶牛,一年的纯收入超过10万元。牛粪晒干后每吨300元卖给蔬菜种植户做有机肥料,又是一笔收入。
“我们有自己的包装材料公司,主要生产牛奶和乳制品内包装。从原奶进入车间到出厂的成品,三剑客公司都能确保奶品直接接触到的材料,在自己的可控范围。”张向阳说。
通过土地流转建立自有的规模化种植或养殖基地,以保障原料质量和成本可控;通过核心龙头企业自身的壮大升级,促动上下游关联企业的转型调整,进而推动整个集群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在漯河市,无论是庞大的双汇肉品产业集群,还是链条清晰成熟的临颍联泰休闲食品产业集群、理念超前实力雄厚的三农牧业生猪养殖及加工产业集群,抑或个头相对较小但崛起之势惊人的三剑客乳品产业集群,其“自循环”的发展轨迹和模式,正随着全省农业产业化集群工作的推进,显现出生命力。
正如三农牧业旗下的众意达食品公司总经理王志甫所言:“我们自己种的粮食自己做成饲料,自己的饲料喂自己养的猪,自己养的猪自己屠宰加工,然后供应市场。这样一来,不仅使产品实现了全程可追溯,确保了质量安全,提高了市场竞争力,而且增强了关联企业的凝聚力,大家携手共进、风险共担。这或许就是农业产业化集群的魅力所在。”
从产业联盟到产业集群
其实早在农业产业化集群的概念提出来之前,位于临颍县颍北新区的“漯河联泰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泰公司)就牵头组建了自己的产业联盟。这家创建于1997年,以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主、生产经营糖果、果冻、糕点、膨化等休闲食品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随着规模的扩大和发展需求,从原料的种植、加工,到产品的包装、物流,经过淘汰筛选已逐渐形成了稳定的战略合作型产业链联盟。“我们有联建和订单式的基地种植小麦,有定点的面粉、玉米淀粉加工供应企业和食品专用包装彩印公司,也有紧密相连的物流、营销企业,基本上都是多年的合作关系。特别是近六七年来,大家捆绑在一起,抱团发展,效益很明显。”联泰公司副总经理钟建平开门见山地告诉记者。
据了解,以联泰公司为龙头的“临颍联泰休闲食品产业化集群”2012年销售收入达13.07亿元。目前,整个集群涉及的主要企业10多家,在产业链上游,有颍龙种植、益民农技、良友农机等3家合作社,和河南省金龙面业公司、河南省漯宝实业公司、漯河天冠生化公司等3家面粉(淀粉)加工企业,还有8002家订单农业种植户和9家禽蛋养殖户;在产业链下游,有耐可达彩色印刷公司、漯河市盈盈塑料制品公司等2家包装彩印公司,临颍捷利、临颍捷通2家物流公司,以及世峰食品、鑫源食品、颍豪食品等5家商贸企业。整个集群2012年共带动17239家农户发展,安排1061名农民就业。
从互动发展的产业联盟到政府主导的产业集群,联泰公司都是受益者。钟建平跟记者简单算了一笔账:“我们公司以前使用的食品彩印包装都是从广东调货,每吨500元的运费一点不能少。和临颍当地彩印企业联盟以后,可以根据生产需要现调现用,省了运费,也快捷方便,我们公司的仓库实际上就相当于他们企业的仓库。仅食品包装成本这一项一年就能降低2%左右,双方还都减少了库存压力,加快了资金周转。”
这些都是看得见的实惠,看不到的还有集群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潜在竞争力。2013年年初,联泰公司投资2000多万元在临颍县皇帝庙乡建立了8000亩的自有基地,种植专用小麦、玉米、大蒜和辣椒;投资300多万元购进了气象色谱仪、原子吸收公光光度仪、农药残留毒性快速测定仪、旋转蒸发仪等先进的检测检验设备,充实公司技术研发中心,以提高产品的档次和品质。自有基地让原料质量更有保障,成本控制更容易,这些原料的储存,无形中增加了公司的抗市场风险能力。“我们不断加大投入,自身发展的同时也是在带动集群内关联企业,对它们来说是机会也是压力和动力。比如你的品质达不到我们的要求,或者加工旺季时你供货不及时,我们自然会另寻更合适的合作企业。这种倒逼机制让关联企业不得不增加投资进行设备改造、技术升级。”钟建平说。
集群的带动作用也不容小觑。仅联泰公司的8000亩自建基地,就可直接带动当地1500户农民从事种植作业,户均增加收入8000元以上。而这些流转的土地,以前农户种植普通小麦亩产600~700斤,如今联泰公司不仅每年每亩地支付给农户900斤优质小麦作为租金,农户还可以在基地上班或进入联泰公司做工,每月均有2000~3000元的收入。
六大板块关联互动
经过屠宰、排酸后的半爿猪肉在进入分割程序后,按照中段、前段、脊骨、肋骨等,被分割成大大小小200多个产品。6条流水生产线上,300多个工人一天可以分割约6000头生猪,消毒员每隔半个小时对工人的手进行喷洒消毒。
猪的前腿或后腿肉作为原料肉先搅拌成颗粒状,再灌装到PVDC肠衣膜内,经高温高压的热水蒸煮,再控水、烘干,一条条火腿肠便诞生了。然后由人工或机器自动挑拣,剔除包装破损的不合格产品,便可装箱外销。
这是记者在双汇集团生产车间内看到的场景。而在漯河三农牧业有限公司旗下的漯河市众意达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众意达公司),这样的场景恍若再现。“我们的规模比双汇小,但生产线的设计屠宰能力、设备工艺的先进性和自动化程度上,基本与双汇同步。”众意达公司总经理王志甫介绍说。
以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漯河三农牧业有限公司”为骨干和核心,在整合漯河市亚亨牧业、博亚牧业、海洋饲料、兴牧商贸、众意达公司、信泰富小额贷款公司等8家公司的基础上,形成了“三农牧业生猪养殖及加工产业集群”。该集群以生猪养殖为主,以优质专用粮种植、储备和饲料加工及兽药经营为上游产业,以生猪屠宰加工和冷链物流为下游产业,以生产优质安全的有机食品和带动周边农民发展现代农业为目标,以科技驱动统领产业发展,走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特色化的路子。其中上下游产业通过原料供应、养殖、屠宰加工、冷链物流、技术研发和资本运作六大板块关联互动,后两个板块贯穿始终。 “我们有自己的种植基地、饲料加工企业和养殖基地,从种植基地产出的小麦、玉米等一年的储存量约10万吨,一部分加工成饲料供给自己的养殖基地,一部分加工成面粉向外销售。我们的自建养殖基地规模有10万头,全部实现了自产自养,今年计划扩展到70万头,另外还有20万头的松散型签约养殖基地。屠宰加工方面,去年7月份刚投产的众意达公司年屠宰生猪能力可达150万头,平均一天3000~5000头。目前在包括生态农业种植、仓储、饲料加工、兽药配送的原料供应板块,以及生猪养殖和屠宰加工板块,已较为完善。下一步,我们要加强其余3个板块的建设,特别是在产品深加工环节下功夫,提高附加值,打造品牌。我们企业的发展方向就是实现饲料自己产,生猪自己养、自己屠宰加工。”王志甫说。
在王志甫看来,漯河作为食品加工强市,政府出台相关的农业产业政策,对众意达公司在企业发展上、技术推进上、资金支持上、项目规划上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集群规划也有利于关联企业的抱团发展。但农业项目具有资金密集、劳动密集、投资回报缓慢的特点,特别是河南作为养猪大省,如何避免同质化竞争,避免“猪贵了市民伤不起,猪贱了养猪农户伤不起”的局面,都需要政府有目的地进行引导。
乳业新秀传播正能量
从1997年投入5万元融资租赁漯河市源汇区挂刀营村村办小乳品厂起步,到固定资产1.2亿元,拥有包装材料加工基地和5000头规模的奶牛养殖基地,成为集奶牛养殖、科研加工、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国家产业化重点示范项目企业、河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6年来,“河南三剑客奶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三剑客公司)一路风雨一路歌,步履踏实坚定。三剑客公司创办之初,3个投资者都是25岁左右的年轻人,虽然后来的主要成员变动令人遗憾,但“团结、挑战、创新”的三剑客精神传承至今。
据统计,“三剑客乳品产业集群”2012年销售收入约3亿元,是漯河市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的重点,预计2015年将进入20亿元集群行列。“现在的公司厂区只有30亩,无法外扩,已远远不能满足生产需求。2012年我们在紧临郑(州)武(汉)高铁线的漯河市沙澧产业集聚区投资兴建了三剑客乳品工业园,占地180亩,日产600吨乳制品的车间今年8月就能投产了。整个项目竣工后每天的生产能力可以达到1000吨,年产值11.5亿元。”三剑客公司总经理张向阳站在新工业园区的鸟瞰规划图前向记者侃侃而谈,话语间难掩兴奋与自豪。
为了做好奶,我们自己养牛;为了养好牛,我们自己种草!我们16年的努力,都是为了生产给自己妈妈和孩子喝的好牛奶。这既是三剑客公司的立企之本、历史使命和发展方向,也是对广大消费者的庄严承诺。三剑客公司董事长李益民认为,做食品就是做良心,心地善良者才能积善成德,具体到乳品行业,就是做安全奶、放心奶。为确保奶源安全,三剑客公司2007年投资建成了占地500亩、规模5000头、漯河市唯一的奶牛养殖示范基地,先后从加拿大、澳大利亚引进优质荷斯坦奶牛1000头,并把分散在各个村组的养殖专业户3000多头奶牛集中到基地统一喂养。养殖基地还聘请了高级畜牧、兽医专业人才,组建了奶牛技术服务中心,从奶农培训到饲料加工、从奶牛受精繁育到防疫保健等,开展系统化服务。这种“集中饲养、统一管理、统一挤奶、统一技术服务”的经营模式,使企业走上了“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之路,实现了企业增效、奶农增收。
在位于漯河市源汇区湾赵村的三剑客公司奶牛养殖场记者看到,14栋牛舍整齐排列,犊牛、青年牛、挤奶牛、干奶牛分舍饲养。据养殖场负责人宋耀辉介绍,这里的奶牛以黑白花品种为主,存栏量长期维持在千头以上,挤奶是全自动的,每头牛一天可出奶20~30公斤。场区内的养殖户如果有20头挤奶牛,一年的纯收入超过10万元。牛粪晒干后每吨300元卖给蔬菜种植户做有机肥料,又是一笔收入。
“我们有自己的包装材料公司,主要生产牛奶和乳制品内包装。从原奶进入车间到出厂的成品,三剑客公司都能确保奶品直接接触到的材料,在自己的可控范围。”张向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