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社会的进步需要的是综合能力较强的人才;教育的任务是塑造人,是对同学综合能力的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新课标对我们物理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今后的物理教学必须实现五个转变:即由重教师传授向重学生自主探究转变;由重课内向重课外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重书本知识向重社会实践转变;由重信息单向交流向重多向交流转变。这是当今世界科教的一个大趋势,科学的发展促进社会的发展,同时受到社会的制约。做为物理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以新课标的教学目标为依据,以新课标为标准,培养同学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加强实践活动和学术交流的统一,突出同学的探究活动,注重对同学探究方法的培养和训练,切实提高同学各方面的综合能力。
一、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宽广的时间和空间。
就像生命离不开水、离不开阳光和空气,学生不能没有时间和空间。留足思维的时空,让学生自由发展,想象就能张开翅膀,在学习的领空遨游。课堂教学不该由教师主宰,应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主动发展的时间和空间。迅速转变观念,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提倡主动探究性学习。教师应从学生好表现、求参与的心理需求出发,给学生尽可能地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对知识而言,学生独立思考,相互讨论、交流、澄清的过程就是自己发现的过程。给学生学习与探索的时空,让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与成就。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成为交流学习的平等伙伴,使课堂成为学生的天地,自主地获得信息,积累知识,解决问题,培养能力,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二、积极开展多种教学形式的、循序渐进的探究活动
新课标中的科学探究,并不同于我们过去所谓的“实验探究”,“实验探究”比较注重实验的“学术性”,它只是科学探究的一个环节,新课标中学生课上的实际操作活动比过去多,但并不怎么强调实验的“学术性”,而注重的是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知识的方法和过程,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同时有助于形成同学对物理学科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而,作为物理新课标的实施者,我们物理教师都要认真理解“科学探究”的内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过程,获得亲身体验,学会合作与分享,提高探究欲望;要通过对科学家探究过程的介绍、探究性实验的设计、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等,有计划、有步骤并且结合当地条件和学生实际设计多种形式的探究活动,例如,调查研究、实验设计、实验制作、科学讨论、信息收集和整理等等。选择探究的课题应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要多选择与学生身边有关的科技问题、生活问题、环保问题等。例如,可选取“了解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的素材,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凸透镜成像”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在科学探究中,实验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在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观察记录现象、进行数据处理、获得实验结论的过程中,不仅能获得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探究能力,还能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此,应十分重视探究性实验的开发,科学探究实验课题的选择以及活动的范围、层次都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应紧密结合物理知识的教学来进行,注意循序渐进。课题应该从小到大,活动要从简单到复杂,要求从低到高,要有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整个探究活动中要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如“实验探究阿基米德原理”、“实验探究焦耳定律”等科学探究活动。
三、创设情境。提倡合作交流
提倡合作性学习,合作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不是一种顺从,而是一种相互认同、相互接纳。引导学生共同学习、培养在人类活动中的参与合作精神是教学活动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一环。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上一个诸葛亮”,在现代社会里,合作意识、团队精神是不可缺的一种基本素养。但长期以来,课堂教学以单一的个体学习为主,注重个人能力,轻团体协同;重独立思考,轻群体合作;重师生交流,轻横向沟通。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合作交流这种学习方式,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要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彼此信任。没有信任,就不会有真诚的合作;要有一个共同的目标,“三个和尚没水喝”,不能相互依赖;在学生之间,要有分工,交流,要能发挥各自的特长,有荣辱与共的意识。例如:在进行“家庭电路”的教学时,先将同学分成小组,分头观察自己家中和邻居家中电路的联接、电能表和保险丝的作用。在课堂上分组讨论、共同归纳,课堂上同学发言踊跃,课堂气氛相当活跃,教学效果更是出人意料。
四、积极进行教学评价的探讨
课程改革的关键是教学评价。学生学习评价对于课程实施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积极倡导评价目标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坚持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互评与他人评价相结合,努力将评价贯穿于物理学习的全过程。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建立学习档案评价,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意义的记录、调查报告、小制作的照片及学习过程的体验、科学探究中的闪光点及时记录下来,入档存放。这就像一个孩子从小到大的相册,记录下成长的过程,从中可以看到过去的成绩与不足,明确今后的发展方向。教师也应该有一个教学过程的笔记本,把学生学习中的重要事件及时记录下来。这些措施都有利于评价的操作,有利于客观描述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
总之,适应新课标的要求,我们必须扭转过去师教生学的教学模式,而真正做到:将课堂让给学生,让学生走上讲台,激发同学对科学的探究兴趣,唤起他们对自然、对科学的热爱,本着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进行探究活动,并和其他同学进行认真的交流,使综合能力得到切实的提高。因而,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学习新课标,深入理解新课标的内涵,尤其要潜心研究课堂设计,只有认真设计好每一堂课,才能正确引导同学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各自的探究任务,才能真正做到使课堂“形散而神不散”,沿着既定的预期目标完成教学任务。也只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做到对同学综合能力的培养,为国家、为社会培养真正意义上的“四有”人才,真正完成、落实物理新课标的教学目标及其社会任务。
一、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宽广的时间和空间。
就像生命离不开水、离不开阳光和空气,学生不能没有时间和空间。留足思维的时空,让学生自由发展,想象就能张开翅膀,在学习的领空遨游。课堂教学不该由教师主宰,应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主动发展的时间和空间。迅速转变观念,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提倡主动探究性学习。教师应从学生好表现、求参与的心理需求出发,给学生尽可能地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对知识而言,学生独立思考,相互讨论、交流、澄清的过程就是自己发现的过程。给学生学习与探索的时空,让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与成就。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成为交流学习的平等伙伴,使课堂成为学生的天地,自主地获得信息,积累知识,解决问题,培养能力,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二、积极开展多种教学形式的、循序渐进的探究活动
新课标中的科学探究,并不同于我们过去所谓的“实验探究”,“实验探究”比较注重实验的“学术性”,它只是科学探究的一个环节,新课标中学生课上的实际操作活动比过去多,但并不怎么强调实验的“学术性”,而注重的是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知识的方法和过程,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同时有助于形成同学对物理学科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而,作为物理新课标的实施者,我们物理教师都要认真理解“科学探究”的内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过程,获得亲身体验,学会合作与分享,提高探究欲望;要通过对科学家探究过程的介绍、探究性实验的设计、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等,有计划、有步骤并且结合当地条件和学生实际设计多种形式的探究活动,例如,调查研究、实验设计、实验制作、科学讨论、信息收集和整理等等。选择探究的课题应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要多选择与学生身边有关的科技问题、生活问题、环保问题等。例如,可选取“了解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的素材,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凸透镜成像”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在科学探究中,实验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在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观察记录现象、进行数据处理、获得实验结论的过程中,不仅能获得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探究能力,还能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此,应十分重视探究性实验的开发,科学探究实验课题的选择以及活动的范围、层次都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应紧密结合物理知识的教学来进行,注意循序渐进。课题应该从小到大,活动要从简单到复杂,要求从低到高,要有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整个探究活动中要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如“实验探究阿基米德原理”、“实验探究焦耳定律”等科学探究活动。
三、创设情境。提倡合作交流
提倡合作性学习,合作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不是一种顺从,而是一种相互认同、相互接纳。引导学生共同学习、培养在人类活动中的参与合作精神是教学活动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一环。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上一个诸葛亮”,在现代社会里,合作意识、团队精神是不可缺的一种基本素养。但长期以来,课堂教学以单一的个体学习为主,注重个人能力,轻团体协同;重独立思考,轻群体合作;重师生交流,轻横向沟通。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合作交流这种学习方式,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要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彼此信任。没有信任,就不会有真诚的合作;要有一个共同的目标,“三个和尚没水喝”,不能相互依赖;在学生之间,要有分工,交流,要能发挥各自的特长,有荣辱与共的意识。例如:在进行“家庭电路”的教学时,先将同学分成小组,分头观察自己家中和邻居家中电路的联接、电能表和保险丝的作用。在课堂上分组讨论、共同归纳,课堂上同学发言踊跃,课堂气氛相当活跃,教学效果更是出人意料。
四、积极进行教学评价的探讨
课程改革的关键是教学评价。学生学习评价对于课程实施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积极倡导评价目标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坚持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互评与他人评价相结合,努力将评价贯穿于物理学习的全过程。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建立学习档案评价,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意义的记录、调查报告、小制作的照片及学习过程的体验、科学探究中的闪光点及时记录下来,入档存放。这就像一个孩子从小到大的相册,记录下成长的过程,从中可以看到过去的成绩与不足,明确今后的发展方向。教师也应该有一个教学过程的笔记本,把学生学习中的重要事件及时记录下来。这些措施都有利于评价的操作,有利于客观描述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
总之,适应新课标的要求,我们必须扭转过去师教生学的教学模式,而真正做到:将课堂让给学生,让学生走上讲台,激发同学对科学的探究兴趣,唤起他们对自然、对科学的热爱,本着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进行探究活动,并和其他同学进行认真的交流,使综合能力得到切实的提高。因而,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学习新课标,深入理解新课标的内涵,尤其要潜心研究课堂设计,只有认真设计好每一堂课,才能正确引导同学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各自的探究任务,才能真正做到使课堂“形散而神不散”,沿着既定的预期目标完成教学任务。也只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做到对同学综合能力的培养,为国家、为社会培养真正意义上的“四有”人才,真正完成、落实物理新课标的教学目标及其社会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