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5-00-01
基础教育要求学校培养的学生不仅能迎接世纪的挑战,而且要培养具有创造21世纪、发展21世纪的人才。世界各国教育家都在研究如何按学生发展的规律,以人为本,科学地、有效地开发每一位学生的潜能,真正展示自己的才能,实现自我价值。然而纵观目前我国的学校教育,虽然"素质教育"逐步受到人们的关注,但就实际的教育现状而言,仍然是以知识和技能教育为核心为主体的,以学生的課业成绩为衡量和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尺,考试还是评价、选拔学生的重要手段,所以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造成违反教育规律,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严重影响他们全面素质的提高。随着中小学素质教育改革的实施,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已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
许多中小学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加强了心理健康教育,并把这一措施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大课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要通过对学生心理发展的研究,按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创造出一套既能符合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在同一层次、接受需求在同一层次的教育策略和方法;还要创造出一套可以能针对每一个学生个性发展和能力发展的教育策略和方法;让学生和谐地、愉快地、幸福地学习成长。
一、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21世纪是充满竞争的世纪,富于创造是21世纪对人才规格的基本要求。这些都与良好的心理素质密切相关。素质教育就是要求中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的素质全面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和素质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心理素质既是中小学生素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和载体,其中心理素质具有关键性的意义。中学生素质发展有多方面的内容,心理素质不仅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其他素质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制约作用。它既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又是素质教育的归宿。一个学生的心理状态是否正常、健康,在家庭关系、同学关系、学习问题等方面的认识和处理方式的正确与否往往会影响一个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对前途的看法,是关系到学生能否健康成才的重要问题。因此,心理健康是发展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基础。可以说,没有健康的心理,一切形式的素质教育都无从谈起。
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对全体学生,积极地、建设性地按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个性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开发潜能,并通过自我教育,使之不断进行自我完善。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心理健康教育都是大势所趋。形势呼唤教育必须打破常规,进行有效的改革,这种改革的出路,不单单是体制、教材问题,最主要最核心问题是研究人,培养人,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工作的切入口、契机。总之,心理健康教育全面体现素质教育的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又是素质教育理想的实践模式。
二、心理健康教育对素质教育的实施有重大推动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素质教育的实施有重大推动作用。
素质教育是为实现教育方针规定的目标,着眼于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是面向全体学生,帮助并服务于全体学生,按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个性心理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激发潜能;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和环境适应能力。由此可见,两者的教育目标正是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奠定良好的基础。心理健康教育是我国素质教育实施的一条崭新途径,它的先进性在于心理教育是积极、主动、建设性地为学生建设健康的心理品质,有计划、有目标地帮助学生心理发展,它能有效地抑止应试教育产生的弊病,克服传统教育中违反教育规律的做法,使学生的素质得以全面提高。它是现代教育中值得研究和发展的赋有生命力的教育思想和方法,是以人为中心实现素质教育最终目标的重要途径。
而且,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更为素质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很多新思路,新方法,这些思路和方法对于更新传统的教育观念,深入进行课程改革都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很多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已经跨越了心理教育的范畴,渗透到学科教育的教学中。老师们采用心理教育的一些方式方法,召开主题班会,组织日常活动,进行学科教学等,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说明心理健康教育在素质教育实施中已经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三、心理健康教育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发挥
教育的重心由教师的“教”转到学生的“学”学生的主体意识实现是素质教育的关键。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尽可能使学生成为自主自动的思想家,这样的学生当他在正规学校的教育结束之后,将会独立地向前迈进。”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让学生成为自主自动的思想家,而且还要在自己成长过程中自主自动地学会独立向前迈进。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并不满足于让学生懂得一些道理,了解一些心理学的知识,重要的是让学生自主地参与,主动地讨论,扮演角色、情感体验、严格训练等促进心理发展。因为学生的自主性是积极心理活动的原动力,它能使学生去认识自己的各种行为表现,体验在活动中的各种情感,提醒、监控自己的各种心理反应,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
四、心理辅导活动课程是课程改革的新亮点
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众多方式中,心理辅导活动课程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面对心理发展基本上在同一水平的全体学生,这是一个富有个性的所有学生组成的“全体”,心理辅导课程要对这一“全体”实施教育指导,让全体学生心理发展得到帮助。心理辅导课程就学生个体而言,指的是学生的“一般发展”与“特殊发展”的统一;就群体而言,指的是“共同发展”与“差别发展”的统一。心理辅导课程是把分年龄层次学生的群体培养目标与每个受教育者的个体发展目标统一起来。真正做到摈弃传统的知识传授的教育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心理辅导课程要为学生人格的发展提供经验,为学生持续发展提供方法。以知识传授知识,以能力培养能力,以人格塑造人格,以情感陶冶情操,从而帮助学生的人格成长及其自律性的确立。
基础教育要求学校培养的学生不仅能迎接世纪的挑战,而且要培养具有创造21世纪、发展21世纪的人才。世界各国教育家都在研究如何按学生发展的规律,以人为本,科学地、有效地开发每一位学生的潜能,真正展示自己的才能,实现自我价值。然而纵观目前我国的学校教育,虽然"素质教育"逐步受到人们的关注,但就实际的教育现状而言,仍然是以知识和技能教育为核心为主体的,以学生的課业成绩为衡量和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尺,考试还是评价、选拔学生的重要手段,所以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造成违反教育规律,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严重影响他们全面素质的提高。随着中小学素质教育改革的实施,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已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
许多中小学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加强了心理健康教育,并把这一措施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大课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要通过对学生心理发展的研究,按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创造出一套既能符合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在同一层次、接受需求在同一层次的教育策略和方法;还要创造出一套可以能针对每一个学生个性发展和能力发展的教育策略和方法;让学生和谐地、愉快地、幸福地学习成长。
一、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21世纪是充满竞争的世纪,富于创造是21世纪对人才规格的基本要求。这些都与良好的心理素质密切相关。素质教育就是要求中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的素质全面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和素质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心理素质既是中小学生素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和载体,其中心理素质具有关键性的意义。中学生素质发展有多方面的内容,心理素质不仅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其他素质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制约作用。它既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又是素质教育的归宿。一个学生的心理状态是否正常、健康,在家庭关系、同学关系、学习问题等方面的认识和处理方式的正确与否往往会影响一个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对前途的看法,是关系到学生能否健康成才的重要问题。因此,心理健康是发展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基础。可以说,没有健康的心理,一切形式的素质教育都无从谈起。
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对全体学生,积极地、建设性地按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个性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开发潜能,并通过自我教育,使之不断进行自我完善。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心理健康教育都是大势所趋。形势呼唤教育必须打破常规,进行有效的改革,这种改革的出路,不单单是体制、教材问题,最主要最核心问题是研究人,培养人,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工作的切入口、契机。总之,心理健康教育全面体现素质教育的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又是素质教育理想的实践模式。
二、心理健康教育对素质教育的实施有重大推动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素质教育的实施有重大推动作用。
素质教育是为实现教育方针规定的目标,着眼于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是面向全体学生,帮助并服务于全体学生,按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个性心理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激发潜能;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和环境适应能力。由此可见,两者的教育目标正是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奠定良好的基础。心理健康教育是我国素质教育实施的一条崭新途径,它的先进性在于心理教育是积极、主动、建设性地为学生建设健康的心理品质,有计划、有目标地帮助学生心理发展,它能有效地抑止应试教育产生的弊病,克服传统教育中违反教育规律的做法,使学生的素质得以全面提高。它是现代教育中值得研究和发展的赋有生命力的教育思想和方法,是以人为中心实现素质教育最终目标的重要途径。
而且,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更为素质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很多新思路,新方法,这些思路和方法对于更新传统的教育观念,深入进行课程改革都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很多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已经跨越了心理教育的范畴,渗透到学科教育的教学中。老师们采用心理教育的一些方式方法,召开主题班会,组织日常活动,进行学科教学等,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说明心理健康教育在素质教育实施中已经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三、心理健康教育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发挥
教育的重心由教师的“教”转到学生的“学”学生的主体意识实现是素质教育的关键。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尽可能使学生成为自主自动的思想家,这样的学生当他在正规学校的教育结束之后,将会独立地向前迈进。”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让学生成为自主自动的思想家,而且还要在自己成长过程中自主自动地学会独立向前迈进。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并不满足于让学生懂得一些道理,了解一些心理学的知识,重要的是让学生自主地参与,主动地讨论,扮演角色、情感体验、严格训练等促进心理发展。因为学生的自主性是积极心理活动的原动力,它能使学生去认识自己的各种行为表现,体验在活动中的各种情感,提醒、监控自己的各种心理反应,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
四、心理辅导活动课程是课程改革的新亮点
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众多方式中,心理辅导活动课程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面对心理发展基本上在同一水平的全体学生,这是一个富有个性的所有学生组成的“全体”,心理辅导课程要对这一“全体”实施教育指导,让全体学生心理发展得到帮助。心理辅导课程就学生个体而言,指的是学生的“一般发展”与“特殊发展”的统一;就群体而言,指的是“共同发展”与“差别发展”的统一。心理辅导课程是把分年龄层次学生的群体培养目标与每个受教育者的个体发展目标统一起来。真正做到摈弃传统的知识传授的教育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心理辅导课程要为学生人格的发展提供经验,为学生持续发展提供方法。以知识传授知识,以能力培养能力,以人格塑造人格,以情感陶冶情操,从而帮助学生的人格成长及其自律性的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