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主题式课堂教学的评价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政治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ppo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思想政治主题式课堂一般包括教学主题的确立、情境的选择、问题的设置、活动的开展、目标的达成以及课堂教学的评价等环节。其中课堂教学的评价是课后环节,主要对前面几个环节从教和学两个维度进行反思,包括教学主题确立的合理性、情境选择的贴切性、问题设置的适宜度、探究活动开展的有效性以及课堂目标的达成度。教学评价旨在促进课堂的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关键词:主题式课堂;思想政治;评价维度
  高中思想政治主题式课堂是培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形式。一堂高中思想政治主题式课堂教学到底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有多大贡献,需要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从教和学两个维度对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各个环节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一般来说,评价应该包括教学主题确立的合理性、情境选择的贴切性、问题设置的适宜度、探究活动的有效性以及目标的达成度。下面以“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以下简称“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一课为例进行阐析。
  一、教学主题确立的合理性
  教学主题的确立是高中思想政治主题式课堂教学的前提。教学主题既可以是教师在教学设计阶段提炼而成,也可以由学生商议提出,还可以是师生共同确定。无论通过哪种方式确立的教学主题,都可以从“合法、合规”两个方面评说其合理性。
  所谓合法,是指确立的教学主题是符合课程标准的,即确立的教学主题应具有学科特色、能反映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指向学科核心素养,还能指导对教材进行深度解读。
  所谓合规,是指确立的教学主题是符合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一教育教学规律的,能帮助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并基于学生、满足学生当下和将来需要。
  一般来说,合法的教学主题能体现国家意志,反映国家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合规的教学主题能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合法合规的教学主题往往是指向學科核心素养的,因而具有合理性。
  例如,“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一课,确定“国家认同、民族认同”的教学主题,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这样的课堂教学主题是具有合理性的。
  首先,它是合法的——符合课程标准(实验)分类目标,并照应了提示与建议。具体地说,是符合“热爱祖国……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志向”的分类目标,照应了“用各民族互助的实例,说明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的提示与建议。同时,它能够让学生很直接地抓住教材的落脚点——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自觉承担责任,共同维护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其次,它是合规的——遵循了基于学生、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指向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高中生作为共和国公民有着“国家认同”的需要,有着“民族认同”的愿望,但他们对民族、国家的认识,主要来自初中思想品德课、高中历史课的学习和时政学习,总体上是相对肤浅的。本课的主题是符合他们需要的,有利于培育其“政治认同”的核心素养。
  通过评价反思,本课的课堂教学主题,还可以有其他定位。比如引导学生实事求是地全面地认识我国的民族关系及其发展前景,培育学生“理性精神”这一核心素养。
  二、情境选择的贴切性
  合理的教学主题需要借助恰当的情境来展开,评价高中思想政治主题式课堂教学,就要考察课堂教学情境是否贴切。情境的贴切性,是指情境于教学主题是贴近的,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育是贴切的。情境的贴切性,可以着重从情境的“真实性、典型性、思维性、兴趣性”等四个维度来评价。
  情境的真实性,主要是指情境应该源于真实生活。核心素养是一种应对现实生活挑战的能力,课堂教学中要发展学生的这种能力,就应该依托现实生活情境,让学生借助情境理解学科知识、掌握学科能力,并运用这些知识和能力去分析、解释、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情境的典型性,是指根据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筛选出与本堂课相关的典型情境,这种典型性的情境中蕴含着普遍性的意义,以帮助学生在这种情境中发展核心素养。
  情境的思维性,是指情境富有思想张力,在情境中蕴含着有思维空间的、有价值的问题,期待学生从多视角去发现和探究。借助这种引人深思的情境,学生可以更好更快地领略生活的意义及其背后的生活法则,能够更好更快地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核心能力。
  情境的兴趣性,就是要努力使情境饶有兴趣,以吸引学生的关注,抓住学生的目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让他们走向情境世界,去思考、发现、探寻。
  例如,“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一课,创设以下四则情境:
  情境一(PPT):政府工作报告中我国处理民族关系采取的六条措施:加大对欠发达民族地区的支持力度、支持人口较少民族的发展、推进兴边富民行动、保障和发展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及特色村镇、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完善和发展民族区域自治。
  情境二(专家观点):民族问题,对苏联的国家统一、苏联共产党、苏联武装力量,构成了严重的毁灭性的冲击。民族问题也是外部势力对苏联内部事务施加影响的最有效的工具。
  情境三(视频):西部大开发中的四川,采取了牧民定居行动计划、9+3免费教育计划等,少数民族的生产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PPT)呈现两组数据:①东部发达地区和西部民族地区经济总量悬殊。②人口流动方面的具体数据以及对民族关系带来的影响。
  情境四:列举教师教育援疆实例(略)。
  这些情境材料依托社会生活实际,比较典型地反映了我国民族关系的客观情况,再结合苏联解体原因的学术观点。四组典型情境之间形成了两个层次的思维逻辑:其一,民族关系至关重要,当一国正确地处理了民族关系,有利于国家稳定、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幸福,反之会导致国家分裂。其二,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和政策正确,民族关系稳定,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这是我国民族关系的真实状况。在此基础上,结合教师个人经历,启发学生作为公民在处理民族关系过程中要有“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并付诸实际行动。以上情境创设为教学主题的落实铺垫了良好的载体。   为了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还可以对情境的选择有更高要求的评价——复杂的结构不良的情境。
  三、问题设置的适宜度
  一般而言,问题的提出总是围绕着教学主题并以情境为载体的;而问题的解决过程,正是教学主题一步步落实的过程,也是情境的价值逐步体现的过程,还是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过程。问题设置是否适宜,主要从两个角度去评价。
  一是指要围绕教学主题,依托情境话题,结合教材内容,层层设置问题链。问题要有一定的张力和吸引力,问题与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要做到与教学主题的展开逻辑相一致,与教材内容的逻辑相适应,以便合乎逻辑地达成教学主题。
  二是指问题设置要和学生的现状、发展需要相适应,问题要设置在学生发展的“最近发展区”,问题的思维含量要恰当。问题的设置要考虑学生的“自我转换”,通过对设置的问题的解决,实现对更多问题有“说得明白的解决方案”转化,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及其准确恰当表达。
  例如,“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一课,围绕“国家认同、民族认同”的教学主题,依托四则情境材料,设置以下问题:
  (1)你能从上述具体做法中归纳出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吗?为什么要坚持这些原则?为什么能坚持这些原则?
  (2)从雪域高原到大小凉山,从北川羌寨到兴文苗寨,少数民族的生产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你能分析其原因嗎?
  (3)请归纳材料反映的问题,并谈谈怎样全面看待我国目前的民族工作。
  (4)发展和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我们该做些什么?
  这四个问题,从教师教的视角看,围绕教学主题,从认识民族问题的重要性着手,结合总理工作报告和四川少数民族的巨变,再佐以苏联解体的材料,帮助学生明确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正确的。分析情境三的数据,知道我国民族关系方面存在的问题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引导学生树立“一家人的意识”,在日常生活中妥善处理好与其他民族人民的关系,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责任付诸行动,从而达成“政治认同”的教学主题。
  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角度分析,学生在已有知识和思维能力的基础上,通过对四个问题的思考、讨论、探究,认同民族关系的重要性,从教师提供的现实生活中处理民族问题的正反两方面事实,认同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正确的,认识到我国民族关系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而理解到我国民族关系的进一步发展,需要促进经济的均衡发展,需要我们共同注意在民族交往中的一些细节,而这些细节的处理正是我们为促进民族友好关系所能够做的一点贡献。这四个问题的思维含量是适宜的,由低到高逐层深入。
  四、探究活动开展的有效度
  基于情境围绕教学主题和问题展开探究活动,是达成课堂教学目标的手段。探究活动的开展是否有效,关乎课堂目标的落实和教学主题的升华,关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探究活动开展的有效度,可以从“探究活动是否服务于课堂教学主题、学生是否深度参与”两个维度来考察。
  所谓服务于教学主题,主要是指探究活动是否开展要视教学主题展开的需要而定,探究活动要沿着教学主题所指引的方向展开,交流分享也要围绕着教学主题而进行。
  所谓学生深度参与,主要是指全体学生的参与,没有“边缘人”;学生的探究活动是在有思维含量的问题、辩题引导下,通过分析、综合、归纳、演绎、辨别等一系列高阶思维活动所进行的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
  例如,“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一课,有三个探究活动:第一个是依托我国处理民族关系所采取的六项措施,学生通过探究从中归纳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第二个是播放视频“西部大开发中的四川”,学生探究“少数民族的生产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的原因”。第三个是在学生前两个探究的基础上,探究“发展和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我们该做些什么”。三个探究活动,层层深入,指向教学主题。第一个探究活动需要学生运用归纳思维能力,理解我国处理民族关系三原则。第二个探究活动“发生变化的原因”,指向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与政策产生的正向效果。第三个探究活动是在学生理解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及其正向效果的基础上,也要看到还存在需要解决的问题并为此付诸行动,这样就很自然地达成本课的教学主题。
  五、课堂目标的达成度
  课堂目标的达成度,既是泰勒主张的将教学结果与预定的课堂教学目标相对照的“目标取向的评价”,也是一种总结性评价,目的是通过搜集资料,对课堂教学的成效作出整体判断,以便进一步完善教学设计。基于上述评价理念,高中思想政治主题式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可以从“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行为的落实”三个维度进行评价、评定和测量。
  知识的掌握,适合采用量化评价的方法进行,可以对学生在课堂上发言的数量及其正确程度加以评价,更多的是在一定的知识范围内命制试题,通过纸笔测试的方式进行评价。能力的提高可以通过纸笔测试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评价,但能力的提高和行为的落实,采用质性评价更为合适。
  例如,“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一课的目标达成度,一方面,我们可以针对相关的知识点命制试题,评定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另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课后学生的各种表现,比如对少数民族的邻居、同学、售货员的态度,对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等的尊重……采集到这样的信息,通过分析判断来评定学生在“发展和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我们该做些什么”方面的核心素养状况。
  课堂教学的评价,价值取向很重要,评价立足点是关键。高中思想政治主题式课堂教学的评价,立足于本学科的性质和特点,在教学主题的引领下追求“思想涵养、文化滋润、能力提升”的学科价值,以追求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为价值取向。[[□][◢]]
其他文献
摘 要:课堂教学比赛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基于教材文本的赛课形式能较公正地体现选手的教学水平和个性风格,引导教师对教材文本的深度解读、教材资源的灵活运用和教材探究的创新设计。  关键词:文本解读 ;教材开发;个性化  在近期举行的无锡、江阴市县两级教学新秀课堂教学比赛中,赛课组织形式有所创新:一是备课准备时间的有限性,组委会在赛课前一天晚上6点公布课题内容;二是情境材料使用的
期刊
摘 要:思想品德试题命制的价值取向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意义。思想品德试题命制的价值取向必须符合我国的道德要求和基本的是非善恶观念,应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指导实践,起到价值引领作用。  关键词:思想品德;试题命制;价值取向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思想品德课程的任务是引领学生了解社会、参与公共生活、珍爱生命、感悟人生,逐步形成基本的是非、善恶和
期刊
摘 要:情境教学在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中具有重要作用。情境铺路通内外,让政治认同有吸引力;情境搭台展思维,让理性精神有支撑力;情境为桥联理实,让法治意识有驱动力;情境作舟明学用,让公共参与有生命力。政治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各种情境,更好地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情境教学;核心素养;思想政治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核心素养成了学科教学改革的新热点。作为高中思想政治课中最常
期刊
摘 要:高考试题因其典型性而彰显导向性。2017年高考全国文综Ⅰ卷第39题在材料背景、核心概念、命题立意与问题设置等方面均蕴含着重要信息,通过对这一经典例题的深入解读,可以更好地把握高考命题方向,加强学科核心素养培育,提高备考实效。  关键词:高考政治;概念教学;核心素养;备考启示  2017年高考全国文综Ⅰ卷第39题以全面依法治国理念下“人大释法”的具体运用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对《政治生活》基础
期刊
摘 要:打造精彩课堂是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追求的目标之一,课堂精彩与否离不开学生的参与和感受。学生的生活环境是很好的教学资源,挖掘学校周边的本土资源,将它们与国家课程的内容深入融合,这样的课堂更容易出彩。精彩课堂接地气,它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学生能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知识,在积极参与中生成能力。  关键词:本土资源;体验生成;精彩课堂  最近,笔者观摩了濮阳二高屈艳光老师执教的“创新是民族进步
期刊
摘 要:当前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学目标预设不准确、教学过程偏离教学目标、教学评价与教学目标不匹配问题,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教师教学目标意识淡薄,预设教学目标能力薄弱,教学设计理念落后等。为此,教师亟需增强教学目标意识,提高预设教学目标能力,转变教学设计理念。  关键词:教学目标;预设与达成;课堂观察  简单地说,课堂教学就是一个预设目标,达成目标的过程。[1]然而这个看似简单的过程
期刊
摘 要:圍绕教学主题,依托情境材料,对教学问题进行优化设计,旨在为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启迪营造良好的教学载体。知识型教学主题下的问题设计要注意问题所涉及的知识范围在学生“最近发展区”;能力型教学主题下的问题设计要善于从现象中发掘深层、有思维价值的问题;思想型教学主题下的问题设计要遵循“知识—情感—习惯”这样一条德育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教学主题;问题设计;生命教育  问题设计不仅要讲究“善导
期刊
摘 要:建构活动型课堂是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改的重要方向,主题式课堂活动设计是其有益的尝试。在课堂教学主题的基础上,活动设计的有效开展和实施要从活动预设、活动实施、活动评价等方面优化教学策略,以促进学生政治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教学主题;活动议题;活动评价  建构活动型课堂是新一轮高中思想政治课改的重要诉求,主题式课堂活动设计是探索活动型课堂的有益尝试。围绕课堂教学主题,设计一定的活动议题,创
期刊
摘 要:道德与法治是一门开启学生心灵情感的学科。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师没有准确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对课堂的情感把握力度不够,无法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出现了情感基调偏离的现象。因此,只有将教材情、教师情、学生情“三情合一”,才能真正把握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情感基调,实现“以情育人”。  关键词:教学情感基调;道德与法治;守护生命  笔者与部分教师一样,曾认为只要是热闹的、轻松的课堂就是“新课程
期刊
编者按:教育部组织编写的法治教育专册教材《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新学期将在全国统一实施,这是教育部落实中央有关精神的重要举措。本刊为此特邀该册教材第一主编陈大文教授等撰文介绍教材的基本轮廓和特色,希望能帮助教师准确理解和合理使用教材,增强法治教育的实效。  摘 要:教育部组织编写的法治教育专册教材(《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以加强宪法教育为主要任务,围绕初中学生需要面对的公民与国家和社会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