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信息素质包含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提升研究生导师的信息素质,对提升研究生导师自身学术科研能力、提高研究生导师指导水平及对研究生信息素质发挥示范效应等具有重要作用。但从整体的导师信息素质来看,依然存在部分导师信息意识弱、获取信息能力不足和部分研究生导师信息道德欠缺的问题。基于加强导师信息素质的重要性和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研究生导师信息素质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研究生导师;信息素质;研究生教育
作者简介:冯兵(1973-),男,山东菏泽人,军械工程学院装备指挥与管理系,副教授;高崎(1962-),男,吉林梅河口人,军械工程学院装备指挥与管理系,教授。(河北 石家庄 050003)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8-0112-02
作为终身学习的核心,信息素质是人们在整个一生中能有效地寻求、评价、利用和创造信息,以达到其个人的、社会的、职业的和教育的目标,被人们视为提升个人和国家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作为研究生培养的中坚力量,导师的信息素质对研究生培养发挥着潜移默化、不可小觑的作用。然而,当前大多数关于信息素质的研究成果,更多地关注的是学生信息素质的提高,对研究生导师信息素质的提升却未给予足够重视。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前提开展了相关研究。
一、信息素质的基本内涵
“信息素质”一词最早是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Paul Zurkowski提出,他认为,信息素质是“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
从涵盖的内容上说,信息素质主要包含三方面内容,即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见图1)。
在信息素质的基本组成内容中,信息意识是人们提高信息能力的基础和前提,体现了个体对外部环境的敏感度,是人们对信息的捕捉、分析、判断和吸收的自觉程度,对信息获取具有强烈的内在动力;作为信息素质的核心内容,信息能力是人们获取、评价、处理、保存、传递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信息道德则是调节信息创造者、服务者、使用者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综合,对人们的信息能力进行制约和规范。
二、提升研究生导师信息素质的重要作用
1.为提升研究生导师自身学术科研能力提供必要储备
作为科研工作者,导师必须在学术科研活动中有所建树,而在开展学术科研活动的过程中,借鉴和参考他人已有研究成果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环节,为此,科研工作者需要耗费在查阅文献上的时间较多。据美国科学基金委员会、凯斯学院研究基金会以及日本国家统计局的初步统计,在一个研究项目中,科研人员用于查找和阅读情报资料的时间要占完成該课题时间的50.9%。可见,研究生导师需要储备一定的信息检索知识,需要具备一定的获取、评价、处理、保存、传递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以缩短查找和阅读资料的时间、全面掌握科研信息,这是导师跟踪学术前沿研究成果、提高自身学术科研能力的基本前提。
2.为提高研究生导师指导水平提供基础保证
中国有句古语: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高”,一方面要求导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把握专业领域内的学术前沿,具备较高的科学研究能力;另一方面要求导师具备较高的信息素质,能够影响和培养学生具备敏锐捕捉学科前沿动态的意识和科研创新的能力。作为高层次的专门人才,研究生是未来科技创新的主力,不但要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与多种技能,更要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了提高自身的指导能力,导师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改善自己的知识积累,使自己始终站在学科专业发展的前沿,始终把握学术研究的方向,在指导研究生的过程中用自己较高的信息素质给学生最科学、最专业的指点,或者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
3.为促进研究生信息素质提升发挥良好示范效应
研究生阶段学习的重要内容,既包括学会学科专业领域的知识和学术研究的方法,又包括独立开展学术研究的能力。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导师的作用至关重要。一方面导师对学生在研究内容、方式和方法上进行直接指导,另一方面导师在自己开展学术研究中所持的信息道德标准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有调查显示,“大部分研究生获取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的主要途径是‘导师的言传身教’和‘自己看材料’”。因此,导师的信息素质,特别是信息道德,对研究生具有较强的示范作用,导师理应担当起研究生信息道德培养的重要责任。
三、研究生导师信息素质现状分析
1.研究生导师信息意识有待加强
作为研究生导师,需要在自身开展科学研究的过程中掌握学术科研的前沿动态,把握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同时在指导研究生的过程中亦能为学生的科学研究进行方向性的指点。因此,研究生导师应该具备较强的信息意识,能够敏感捕捉自己涉猎的研究领域的最新知识和信息,能够对需要的知识和信息进行正确分析、准确判断并进行合理吸收。但现实却并非如此:一些导师满足于自己的已有研究成果,对于本领域的研究动态不了解、不掌握;一些导师缺乏获取专业信息的敏感度,缺乏主动捕捉、分析、判断信息的意识;一些导师忽视对学生在信息道德方面的正确引导和严格要求,缺乏对学生专业信息的有效指导;甚至有的导师在学生选课时直接建议不要选择信息检索类课程。导师信息意识淡薄,从很大程度上对研究生信息素质及学术科研能力培养都产生了较大负面影响。
2.研究生导师获取信息的能力有待提高
随着导师队伍的年轻化和高学历化,研究生导师的整体学历和素质较过去有很大程度的提升。但由于长期以来信息素质教育的受众面多为学生,且信息素质教育的实际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新一代研究生导师队伍的整体信息能力还并不是很强。部分导师虽然在自己上学时也接触过文献检索方面的知识,但在工作中缺乏对这些知识的自觉实践或知识更新,缺乏对信息源的主动了解与掌握。一些导师的个人信息能力较弱,且自身缺乏对信息知识与技能的积累和学习,信息获取依然沿用比较落后的检索方法,或委派自己的研究生查找、跟踪科研需要的信息。 3.部分研究生导师信息道德需要提升
应该看到,绝大多数导师比较注重个人的信息道德,能够以身作则,以自己正派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能够在严格要求自己的同时对学生强调信息道德,告诫学生不得有学术不端行为,不能抄袭,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但是导师队伍中依然存在着个人信息道德缺失、学术不端的行为。一些导师身处官位,无暇顾及学术研究,甚至假以他人劳動成果为己所用;一些导师为应付导师资格审核、职称评审,或本身学术科研能力有限,在学术论文撰写、学术科研过程中抄袭、盗用他人研究成果。这些导师的行为对其研究生也造成了深远影响:一些研究生缺乏对他人研究成果的尊重,撰写论文时不做标注;一些研究生迫于毕业的压力,剽窃他人学术研究成果,一味追求论文发表数量而不能埋下头认真研究。研究生的这些行为尚未引起部分导师的高度重视。
四、提升研究生导师信息素质的重要途径
1.重视导师信息道德,严格把好导师遴选关
很多学校的研究生导师管理机关对导师申请人的发表论文数量、科研成果数量及等级、目前承担科研项目及经费、年龄等基本条件进行了部分量化,并将这些内容作为遴选的指标,这从一定程度上对导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遴选指标确定上,对导师信息道德的考核却少有提及。虽然对信息道德的考核不易全部量化,但可以从某些方面对导师的信息道德进行把关。笔者认为,在对导师学术科研成果核定时,不仅要关注导师发表的论文数量、科研成果数量及等级,同时还应借助相关检索机构对其发表学术成果进行审核,对于导师个人发表学术成果存在抄袭、盗取现象的,应实行一票否决制。
2.完善导师评价体系,促进导师自觉提高信息素质
目前,很多高校都建立了导师评价考核体系,这对导师队伍的健康发展,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绝大多数学校在评价考核体系中没有针对导师信息素质的考核内容,这方面的问题尚未引起相关人员的高度重视。因此,结合当前导师信息素质存在的问题,要在导师评价体系中加入相关考核内容。例如:对导师及其指导研究生的学术科研成果进行学术不端行为检测,制定导师及其指导研究生的信息素质评价指标并进行阶段性评价。对于评价考核结果,要给予相应的奖惩,并将评价考核结果作为评定导师资格和继续招收研究生的重要参考依据。
3.丰富导师培训内容,帮助导师提高信息素质
各高校普遍关注导师队伍建设,并适时开展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从笔者已经掌握的情况来看,大多数高校开展的培训主要包括:学习我国及本校有关研究生培养的法律、法规和办法;请本校或外校知名教授就导师的角色、任务、需要具备的素质等进行系统介绍;聘请本校或外校导师对指导研究生获全国优秀百篇博士论文的经验或方法进行介绍等。为提高导师的信息素质,笔者建议拓展现有导师培训内容,在现有培训专题中适度增加提高信息能力、倡导良好信息道德方面的内容,以提高导师信守信息道德、学习信息获取知识的自觉性。
4.发挥图书馆教育优势,开展针对性强的专题讲座
从1984年我国教育部颁发《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意见》算起,我国高校图书馆用户教育已经开展了20多年。在这个过程中,高校图书馆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用户教育经验。但是最初的高校图书馆用户教育是指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定期的指导或教学,着重于培养学生利用图书馆的能力和使用图书馆的习惯。随着用户教育的不断深入,教育对象由学生扩充为学校中的教师、工作人员,但对于教师,特别是研究生导师的用户教育却始终未引起广泛关注。因此,为提高研究生导师的信息素质,高校应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教育优势。由图书馆牵头,为研究生导师开设有针对性的信息素质讲座,讲座内容可以涵盖各自学校涉及的学科专业领域的信息源、现代信息检索技术、快速获取学科专业最新成果渠道及科研人员的信息道德等专题。通过长期坚持开展针对性讲座,可逐步提高研究生导师的信息素质。
参考文献:
[1]张楚廷.素质教育是通识教育的灵魂——兼论我国高校素质教育之走向[J].高等教育研究,2008,(7).
[2]李琴.小议研究生信息素质培养[J].石油教育,2006,(4).
[3]李鸿雁,刘娅,范哲.导师对研究生进行学术道德教育的责任分析[J].高教研究与实践,2012,(1).
[4]杨茂瑞.博士生导师的遴选与队伍建设之探讨[J].林业科技管理,1998,(3).
(责任编辑:孙晴)
关键词:研究生导师;信息素质;研究生教育
作者简介:冯兵(1973-),男,山东菏泽人,军械工程学院装备指挥与管理系,副教授;高崎(1962-),男,吉林梅河口人,军械工程学院装备指挥与管理系,教授。(河北 石家庄 050003)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8-0112-02
作为终身学习的核心,信息素质是人们在整个一生中能有效地寻求、评价、利用和创造信息,以达到其个人的、社会的、职业的和教育的目标,被人们视为提升个人和国家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作为研究生培养的中坚力量,导师的信息素质对研究生培养发挥着潜移默化、不可小觑的作用。然而,当前大多数关于信息素质的研究成果,更多地关注的是学生信息素质的提高,对研究生导师信息素质的提升却未给予足够重视。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前提开展了相关研究。
一、信息素质的基本内涵
“信息素质”一词最早是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Paul Zurkowski提出,他认为,信息素质是“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
从涵盖的内容上说,信息素质主要包含三方面内容,即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见图1)。
在信息素质的基本组成内容中,信息意识是人们提高信息能力的基础和前提,体现了个体对外部环境的敏感度,是人们对信息的捕捉、分析、判断和吸收的自觉程度,对信息获取具有强烈的内在动力;作为信息素质的核心内容,信息能力是人们获取、评价、处理、保存、传递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信息道德则是调节信息创造者、服务者、使用者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综合,对人们的信息能力进行制约和规范。
二、提升研究生导师信息素质的重要作用
1.为提升研究生导师自身学术科研能力提供必要储备
作为科研工作者,导师必须在学术科研活动中有所建树,而在开展学术科研活动的过程中,借鉴和参考他人已有研究成果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环节,为此,科研工作者需要耗费在查阅文献上的时间较多。据美国科学基金委员会、凯斯学院研究基金会以及日本国家统计局的初步统计,在一个研究项目中,科研人员用于查找和阅读情报资料的时间要占完成該课题时间的50.9%。可见,研究生导师需要储备一定的信息检索知识,需要具备一定的获取、评价、处理、保存、传递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以缩短查找和阅读资料的时间、全面掌握科研信息,这是导师跟踪学术前沿研究成果、提高自身学术科研能力的基本前提。
2.为提高研究生导师指导水平提供基础保证
中国有句古语: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高”,一方面要求导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把握专业领域内的学术前沿,具备较高的科学研究能力;另一方面要求导师具备较高的信息素质,能够影响和培养学生具备敏锐捕捉学科前沿动态的意识和科研创新的能力。作为高层次的专门人才,研究生是未来科技创新的主力,不但要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与多种技能,更要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了提高自身的指导能力,导师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改善自己的知识积累,使自己始终站在学科专业发展的前沿,始终把握学术研究的方向,在指导研究生的过程中用自己较高的信息素质给学生最科学、最专业的指点,或者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
3.为促进研究生信息素质提升发挥良好示范效应
研究生阶段学习的重要内容,既包括学会学科专业领域的知识和学术研究的方法,又包括独立开展学术研究的能力。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导师的作用至关重要。一方面导师对学生在研究内容、方式和方法上进行直接指导,另一方面导师在自己开展学术研究中所持的信息道德标准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有调查显示,“大部分研究生获取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的主要途径是‘导师的言传身教’和‘自己看材料’”。因此,导师的信息素质,特别是信息道德,对研究生具有较强的示范作用,导师理应担当起研究生信息道德培养的重要责任。
三、研究生导师信息素质现状分析
1.研究生导师信息意识有待加强
作为研究生导师,需要在自身开展科学研究的过程中掌握学术科研的前沿动态,把握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同时在指导研究生的过程中亦能为学生的科学研究进行方向性的指点。因此,研究生导师应该具备较强的信息意识,能够敏感捕捉自己涉猎的研究领域的最新知识和信息,能够对需要的知识和信息进行正确分析、准确判断并进行合理吸收。但现实却并非如此:一些导师满足于自己的已有研究成果,对于本领域的研究动态不了解、不掌握;一些导师缺乏获取专业信息的敏感度,缺乏主动捕捉、分析、判断信息的意识;一些导师忽视对学生在信息道德方面的正确引导和严格要求,缺乏对学生专业信息的有效指导;甚至有的导师在学生选课时直接建议不要选择信息检索类课程。导师信息意识淡薄,从很大程度上对研究生信息素质及学术科研能力培养都产生了较大负面影响。
2.研究生导师获取信息的能力有待提高
随着导师队伍的年轻化和高学历化,研究生导师的整体学历和素质较过去有很大程度的提升。但由于长期以来信息素质教育的受众面多为学生,且信息素质教育的实际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新一代研究生导师队伍的整体信息能力还并不是很强。部分导师虽然在自己上学时也接触过文献检索方面的知识,但在工作中缺乏对这些知识的自觉实践或知识更新,缺乏对信息源的主动了解与掌握。一些导师的个人信息能力较弱,且自身缺乏对信息知识与技能的积累和学习,信息获取依然沿用比较落后的检索方法,或委派自己的研究生查找、跟踪科研需要的信息。 3.部分研究生导师信息道德需要提升
应该看到,绝大多数导师比较注重个人的信息道德,能够以身作则,以自己正派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能够在严格要求自己的同时对学生强调信息道德,告诫学生不得有学术不端行为,不能抄袭,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但是导师队伍中依然存在着个人信息道德缺失、学术不端的行为。一些导师身处官位,无暇顾及学术研究,甚至假以他人劳動成果为己所用;一些导师为应付导师资格审核、职称评审,或本身学术科研能力有限,在学术论文撰写、学术科研过程中抄袭、盗用他人研究成果。这些导师的行为对其研究生也造成了深远影响:一些研究生缺乏对他人研究成果的尊重,撰写论文时不做标注;一些研究生迫于毕业的压力,剽窃他人学术研究成果,一味追求论文发表数量而不能埋下头认真研究。研究生的这些行为尚未引起部分导师的高度重视。
四、提升研究生导师信息素质的重要途径
1.重视导师信息道德,严格把好导师遴选关
很多学校的研究生导师管理机关对导师申请人的发表论文数量、科研成果数量及等级、目前承担科研项目及经费、年龄等基本条件进行了部分量化,并将这些内容作为遴选的指标,这从一定程度上对导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遴选指标确定上,对导师信息道德的考核却少有提及。虽然对信息道德的考核不易全部量化,但可以从某些方面对导师的信息道德进行把关。笔者认为,在对导师学术科研成果核定时,不仅要关注导师发表的论文数量、科研成果数量及等级,同时还应借助相关检索机构对其发表学术成果进行审核,对于导师个人发表学术成果存在抄袭、盗取现象的,应实行一票否决制。
2.完善导师评价体系,促进导师自觉提高信息素质
目前,很多高校都建立了导师评价考核体系,这对导师队伍的健康发展,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绝大多数学校在评价考核体系中没有针对导师信息素质的考核内容,这方面的问题尚未引起相关人员的高度重视。因此,结合当前导师信息素质存在的问题,要在导师评价体系中加入相关考核内容。例如:对导师及其指导研究生的学术科研成果进行学术不端行为检测,制定导师及其指导研究生的信息素质评价指标并进行阶段性评价。对于评价考核结果,要给予相应的奖惩,并将评价考核结果作为评定导师资格和继续招收研究生的重要参考依据。
3.丰富导师培训内容,帮助导师提高信息素质
各高校普遍关注导师队伍建设,并适时开展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从笔者已经掌握的情况来看,大多数高校开展的培训主要包括:学习我国及本校有关研究生培养的法律、法规和办法;请本校或外校知名教授就导师的角色、任务、需要具备的素质等进行系统介绍;聘请本校或外校导师对指导研究生获全国优秀百篇博士论文的经验或方法进行介绍等。为提高导师的信息素质,笔者建议拓展现有导师培训内容,在现有培训专题中适度增加提高信息能力、倡导良好信息道德方面的内容,以提高导师信守信息道德、学习信息获取知识的自觉性。
4.发挥图书馆教育优势,开展针对性强的专题讲座
从1984年我国教育部颁发《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意见》算起,我国高校图书馆用户教育已经开展了20多年。在这个过程中,高校图书馆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用户教育经验。但是最初的高校图书馆用户教育是指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定期的指导或教学,着重于培养学生利用图书馆的能力和使用图书馆的习惯。随着用户教育的不断深入,教育对象由学生扩充为学校中的教师、工作人员,但对于教师,特别是研究生导师的用户教育却始终未引起广泛关注。因此,为提高研究生导师的信息素质,高校应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教育优势。由图书馆牵头,为研究生导师开设有针对性的信息素质讲座,讲座内容可以涵盖各自学校涉及的学科专业领域的信息源、现代信息检索技术、快速获取学科专业最新成果渠道及科研人员的信息道德等专题。通过长期坚持开展针对性讲座,可逐步提高研究生导师的信息素质。
参考文献:
[1]张楚廷.素质教育是通识教育的灵魂——兼论我国高校素质教育之走向[J].高等教育研究,2008,(7).
[2]李琴.小议研究生信息素质培养[J].石油教育,2006,(4).
[3]李鸿雁,刘娅,范哲.导师对研究生进行学术道德教育的责任分析[J].高教研究与实践,2012,(1).
[4]杨茂瑞.博士生导师的遴选与队伍建设之探讨[J].林业科技管理,1998,(3).
(责任编辑:孙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