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评价痔上黏膜套扎术联合外剥内扎术对混合痔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100例混合痔患者,以便利抽样法分组,对照组50例、研究组50例。对照组行外剥内扎术,研究组行外剥内扎术联合痔上黏膜套扎术。对比两组肛门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结果:研究组的肛门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4.00%)低于对照组(1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痔上黏膜套扎术联合外剥内扎术对混合痔有显著疗效,患者恢复更快,并发症更少。
关键词:混合痔;痔上黏膜套扎术;外剥内扎术
痔疮有内痔、外痔、混合痔之分,可对患者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临床需要积极治疗,否则有可能引发出血、感染、休克等不良结局[1]。外剥内扎术是临床治疗混合痔的传统术法,虽然疗效显著,但患者术后易发生疼痛、水肿、肛门狭窄等并发症[2]。基于此,临床需要采取创新的术式,以改善患者的预后。本研究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100例混合痔患者,评价痔上黏膜套扎术、外剥内扎术的联合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100例混合痔患者,以便利抽样法分组为对照组50例、研究组50例。研究组男34例,女16例;年龄29~69岁,平均(49.71±11.27)岁。对照组男35例,女15例;年龄30~68岁,平均(49.79±11.21)岁。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对比性。
1.2 手术方法
兩组术前8 h禁食、禁饮,并做好灌肠清洁。术中,患者取侧卧体位,给予腰麻,常规消毒、铺巾,扩肛,对肛管直肠下段进行消毒。对照组行外剥内扎术:钳夹外痔,在肛缘处取一“V”形切口,将外痔剥离直至齿状线。使用大弯血管钳,夹住外痔及对应位的内痔,使用2/0带针可吸收线,在钳下行“8”字缝扎,线末留5 mm,其余剪去。其他部位的痔核以相同方法处理。研究组行外剥内扎术联合痔上黏膜套扎术:将肛门镜置入肛口,使齿状线、内痔的痔上黏膜暴露。使用碘伏棉球对术区消毒,选择齿状线上2~3 cm处套扎痔上黏膜组织。连接负压吸引器及自动套扎器,令套扎器的头端和套扎的痔核呈45°夹角,利用负压将痔核吸入套扎器内,当负压为-0.08 MPa时,转动齿轮,大约4~5圈。随后释放胶圈,松开痔上黏膜。其他位置的痔上黏膜以相同方法进行处理,每次套扎数量为3~5个。套扎完毕后,给予外剥内扎术治疗,具体流程同对照组。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肛门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资料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分别用%和(±s)表示,检验分别使用χ2检验和t检验。若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肛门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对比
研究组肛门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4.00%)低于对照组(16.00%)(P<0.05)。见表2。
3讨论
痔疮作为肛肠科常见病,发病率约为46%,近年来受人们生活习惯改变的影响,其发病率不断上升。外剥内扎术是既往临床治疗混合痔常用的术式,可以将痔核剥脱,有效改善痔疮带来的一系列症状,但该手术也具有许多缺点,如创伤大、出血多、术后愈合缓慢、肛门易发生狭窄或感染等并发症,使得患者预后普遍欠佳。基于此,本研究中,研究组加用的痔上黏膜套扎术,是一种耗时短、操作简便,对患者创伤较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发生的术式。痔上黏膜套扎术可以减少组织切除量,避免肛门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减轻给肛门结构的损伤,更好地保留肛门功能,避免术后患者生活质量下降。该术式切口较小,既减轻了疼痛,避免术后漫长的恢复过程,也保证了肛门的美观度,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的肛门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4.00%)低于对照组(16.00%),体现了痔上黏膜套扎术+外剥内扎术在混合痔患者中的显著应用效果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痔上黏膜套扎术+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不仅安全性较高,患者术后恢复也更加迅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亚春.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联合外剥内扎术治疗老年人环形混合痔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23):4153-4155.
[2]崔良民,李翠翠,李煦.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联合外剥内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效果研究[J].泰山医学院学报,2020,41(10):758-759.
关键词:混合痔;痔上黏膜套扎术;外剥内扎术
痔疮有内痔、外痔、混合痔之分,可对患者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临床需要积极治疗,否则有可能引发出血、感染、休克等不良结局[1]。外剥内扎术是临床治疗混合痔的传统术法,虽然疗效显著,但患者术后易发生疼痛、水肿、肛门狭窄等并发症[2]。基于此,临床需要采取创新的术式,以改善患者的预后。本研究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100例混合痔患者,评价痔上黏膜套扎术、外剥内扎术的联合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100例混合痔患者,以便利抽样法分组为对照组50例、研究组50例。研究组男34例,女16例;年龄29~69岁,平均(49.71±11.27)岁。对照组男35例,女15例;年龄30~68岁,平均(49.79±11.21)岁。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对比性。
1.2 手术方法
兩组术前8 h禁食、禁饮,并做好灌肠清洁。术中,患者取侧卧体位,给予腰麻,常规消毒、铺巾,扩肛,对肛管直肠下段进行消毒。对照组行外剥内扎术:钳夹外痔,在肛缘处取一“V”形切口,将外痔剥离直至齿状线。使用大弯血管钳,夹住外痔及对应位的内痔,使用2/0带针可吸收线,在钳下行“8”字缝扎,线末留5 mm,其余剪去。其他部位的痔核以相同方法处理。研究组行外剥内扎术联合痔上黏膜套扎术:将肛门镜置入肛口,使齿状线、内痔的痔上黏膜暴露。使用碘伏棉球对术区消毒,选择齿状线上2~3 cm处套扎痔上黏膜组织。连接负压吸引器及自动套扎器,令套扎器的头端和套扎的痔核呈45°夹角,利用负压将痔核吸入套扎器内,当负压为-0.08 MPa时,转动齿轮,大约4~5圈。随后释放胶圈,松开痔上黏膜。其他位置的痔上黏膜以相同方法进行处理,每次套扎数量为3~5个。套扎完毕后,给予外剥内扎术治疗,具体流程同对照组。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肛门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资料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分别用%和(±s)表示,检验分别使用χ2检验和t检验。若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肛门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对比
研究组肛门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4.00%)低于对照组(16.00%)(P<0.05)。见表2。
3讨论
痔疮作为肛肠科常见病,发病率约为46%,近年来受人们生活习惯改变的影响,其发病率不断上升。外剥内扎术是既往临床治疗混合痔常用的术式,可以将痔核剥脱,有效改善痔疮带来的一系列症状,但该手术也具有许多缺点,如创伤大、出血多、术后愈合缓慢、肛门易发生狭窄或感染等并发症,使得患者预后普遍欠佳。基于此,本研究中,研究组加用的痔上黏膜套扎术,是一种耗时短、操作简便,对患者创伤较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发生的术式。痔上黏膜套扎术可以减少组织切除量,避免肛门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减轻给肛门结构的损伤,更好地保留肛门功能,避免术后患者生活质量下降。该术式切口较小,既减轻了疼痛,避免术后漫长的恢复过程,也保证了肛门的美观度,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的肛门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4.00%)低于对照组(16.00%),体现了痔上黏膜套扎术+外剥内扎术在混合痔患者中的显著应用效果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痔上黏膜套扎术+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不仅安全性较高,患者术后恢复也更加迅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亚春.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联合外剥内扎术治疗老年人环形混合痔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23):4153-4155.
[2]崔良民,李翠翠,李煦.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联合外剥内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效果研究[J].泰山医学院学报,2020,41(10):758-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