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逛包公园、听包公事,必定会遇到些许疑惑,我们邀请了包公文化研究会会长卢萍来解惑。 廉政瞭望·官察室:有一个细节,“包孝肃公祠”牌匾上孝字多了一点,有什么说法吗? 卢萍:这是已故的安徽籍书法家葛介屏先生书写的“包孝肃公祠”的题匾,“孝”字上多了一点,是葛介屏先生表达对包公孝顺父母之举的感慨,他认为包拯的孝比寻常人多一点。包公29岁考中进士,但由于家中高堂尚在,为了父母,为了尽孝曾“十年不仕宦”。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逛包公园、听包公事,必定会遇到些许疑惑,我们邀请了包公文化研究会会长卢萍来解惑。
廉政瞭望·官察室:有一个细节,“包孝肃公祠”牌匾上孝字多了一点,有什么说法吗?
卢萍:这是已故的安徽籍书法家葛介屏先生书写的“包孝肃公祠”的题匾,“孝”字上多了一点,是葛介屏先生表达对包公孝顺父母之举的感慨,他认为包拯的孝比寻常人多一点。包公29岁考中进士,但由于家中高堂尚在,为了父母,为了尽孝曾“十年不仕宦”。
廉政瞭望·官察室:人们似乎更熟悉艺术的包公,他的艺术形象是如何一步步变成现在我们熟悉的“黑脸、月牙”形象的?
卢萍:由于时代不同,文艺作品中的包公形象面貌各异,包公不是一开始就是黑脸。至少宋代和元代之时,包公的脸还没有变黑,因为这个时期虽有包公故事的流传,但多为话本,如《合同文字记》《三现身包龙图断冤》等。
到了元代的杂剧时期,包公的形象出现很多次,比如关汉卿的《包待制三勘蝴蝶梦》《包待制智斩鲁斋郎》。此时的作品多从性格上刻画包公,即不畏权贵、为民做主的形象,有时还富有人情味和幽默感,但作品没有过多描述包公的面部长相。
明代可以说是包公故事得以广泛传播的鼎盛时期,包公故事在戏剧、说唱、绘画和公案小说中频频出现,也开始出现很多包公相貌的描述,如《珍珠记》说包公自幼长得丑,所以一出生就被遗弃,后来被嫂子抚养成人。《还魂记》中描述包公:“三分不像人,七分倒像鬼。”明代的《百家公案》也描述包公长相特征为“一张大黑脸”,包公的黑脸由此出现了。
而到了清代,戏剧脸谱用黑色来表示人物忠正耿直,所以包公在戏剧中就是黑脸。月牙儿也是从包公脸谱上演化过来的,包公凭着这个月牙儿“日审阳,夜审阴”,至此,包公的黑脸和月牙儿也一直沿用到现在。
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南薰殿内,有一张包公最早的画像,距今有九百多年的历史。梁启超的《饮冰室集》里也收藏了一张包公像。综合这些素材可知,包拯是一个白脸、清瘦、柔弱的文人形象,而不是艺术作品中的黑脸形象。
廉政瞭望·官察室:由于长期的艺术渲染,包公断案主持公平正义,是人们对其最深刻的印象,他做官的能力究竟怎么樣?
卢萍:实际上,翻阅很多史料,能比较有效证明包公断过的案子,是牛舌案。我们往往忽略他作为地方官的能力。
包拯先后担任天长县知县,端州、瀛洲、扬州、庐州、池州知州,江宁府、开封府知府,出使过契丹,任过刑部、兵部、工部及礼部的官,在财政部门做过判官、副使、转运使,一直到财政部门的最高官三司使,在监察部门做过监察御史里行、御史、知谏院、谏议大夫、御史中丞、给事中,最后累官至军事机构里最高副长官——枢密副使,成为中央政府的宰辅。
从包拯的仕宦生涯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包拯的职业范围很广,涉及面也很宽,无论是政治、经济、军事、法制方面的改革以及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的处理,包公都凭借着超强的责任心和工作能力,赢得了民心。
如今,包公所到过的地方都流传着他廉洁自律、大公无私、惩恶扬善的史料和遗物,毫无疑问,他是从政者的楷模。
廉政瞭望·官察室:宰相宋庠、舒王赵元祐的女婿郭承佑……小到父母官员,大到朝廷大佬、皇亲国戚,都逃不出包拯能辨忠奸的法眼。如此操作,会得罪人吧。但包拯为何没有遭到构陷?
卢萍:包拯的胜利也是宋代监察制度的胜利。包拯极力发挥了对内政外交的批评,对朝廷上下不合法、不合理之事的更正。北宋开封府旧制,告状之人不能直接到大堂申诉,需要将状牒呈给府吏,府吏常借此敲诈勒索。包拯权知开封府后,改革诉讼制度,大开正门,让告状之人直接到公堂陈述冤情。
历史上不少如同包拯那样刚正不阿的人,在皇权面前成了微小的牺牲品。但包拯自律、为民,无欲则刚,不给对手软肋。另外,北宋天子、御史大夫共治天下的治理体系和宋仁宗的宽容以待,也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其他文献
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其领导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文章从辅导员领导力的内涵入手,系统梳理了当前高校辅导员领导力的特征,并以辅导员的职业定位与岗位要求为依据,对辅导员领导力的构成要素进行系统分析,最终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提出高校辅导员领导力的实现路径。
传播格局融媒体化的时代语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尽快树立融媒体发展理念,立足融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特点,在丰富样态中构建“大思政”格局,推动自身教育传播矩阵的多维建构,促进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供需双方”的匹配与融合。
政治参与是国家民主的体现,是公民以合法的形式影响政府决策的相关政治行为。网络的发展为公民进行政治参与提供了新的渠道和平台。大学生是网络的主要使用群体之一,他们高度关注国家大事和社会发展,热衷于通过网络发表自己的看法。文章提出应从坚持沟通疏导原则、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加强网络社区建设等方面优化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路径,促进大学生正确理性地进行网络政治参与。
高校辅导员队伍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辅导员队伍高质量发展是适应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回应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务实之举.目前高校辅导员队伍高质量发展表现出方向明确、体系日趋完善等特征,在推进高校辅导员队伍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要更新队伍发展理念,将“高质量理念”融入队伍创新发展的全过程;要完善队伍发展制度,将“高质量要求”贯穿队伍体制建设全过程;要明确队伍评价体系,将“高质量育人”作为队伍检验的重要评判标准.
思政课是加强大学生“四史”教育的重要渠道,将“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具有重要意义.“四史”中蕴含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和丰富而深刻的人生哲理,学习“四史”有助于大学生更好地认清历史的主题主线、把握历史规律、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要坚持“三个统一”,即坚持总结历史和面向未来的统一、坚持保持定力和改革创新的统一、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的统一.“四史”教育可通过调整教学方案、增设“四史”教学模块、开展网络实践教学活动、提升思政课教师的综合素养等方式融入高校思政课.
在建党一百周年这一重要历史节点上,回顾高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实践经历,总结高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历史经验,对新时代高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新时代加强党对高校全面领导的必然要求,是新时代高校实现党史“育人”的有效途径,更是新时代提升高校办学治校水平的重要环节。
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高校要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克服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行为,创新德智体美劳过程性评价办法,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通过“德育铸魂”“智育固本”“体育强健”“美育浸润”“劳育淬炼”,一体化推进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落实教育评价改革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党政领导干部讲高校思政课是我党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是新时代党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主动权的重要环节.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党政领导干部讲思政课,在领导人重要讲话、党的政策文件和法律制度上都作出了战略部署和明确规制,其核心要义在于:延展深化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传承党的优良传统;激活内涵式发展的动力,推动思政课高质量发展;发挥理论学习和实践锤炼的作用,提升党政领导干部政治能力.从党政领导干部讲高校思政课重要性的历史、目标和价值进行科学定位,是党政领导干部讲好高校思政课的根本遵循与行动指南
新媒体技术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注入了创新动力。新媒体技术的融入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场域、改变了主客体之间的地位和互动方式、重塑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观念。新媒体在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审时度势,树立数字化思维意识,以数字赋能,将数字化思维与大学生的成长特点相结合,积极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新工作机制,打造新型的主客体关系,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精准性和实效性。
推动新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根本保障,是不断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的重要措施.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不仅是党和国家的一贯政策和主张,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文章提出新时代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不仅要确立明晰的目标体系,还要建构起完整的相互衔接的教学体系和社会实践体系,旨在推动高校辅导员队伍综合素质的提升,从而更好地承担起培养时代新人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