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陶行知先生说:“小孩子的体力与心理都需要适当的营养。有了适当的营养,才能发生高度的创造力,因而教育应当充满爱。” 可见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理解尊重,才是真的爱学生
每个班级里的少量特殊孩子总是会消耗老师大量的精力,我们班的小王是最让老师头疼的学生之一,他缺少规则意识,以自我为中心,喜欢捉弄同学、擅自拿他人物品、嫉妒心较强、爱打架等,对老师的教育无动于衷,屡教不改。
一天英语早读,当所有的孩子都在认真朗读时,小王就是不合拍,故意捣乱,英语老师提醒数次无效,接下来的音乐、科学课,一而再、再而三地做出违反纪律的事情。
午休时找他进行了谈话,不料,小王甚是反感,做出他的“招牌动作”——两手一塞耳朵,表示不愿听老师的教育。“你做错了事,作为老师就应该教育啊,你不需要教育的话,意思是不想读书了吗?”我情急之下,当着其他孩子的面,说出了这话。谁知班中的小曾起哄:“噢噢,小王要退学咯!”小王听后,冲上去就把小曾的笔、本子全部扔光,抡起拳头就揍,我赶紧上去劝阻。
我进行了反思,他在课堂上想用自己的行为引起老师的注意,但是老师“不管”他,他觉得老师是不是已经放弃了他,他难过;同学们对于他的表现总是反应敏感,对于他的事都会想着告诉老师,希望看到他被批评,这让他委屈,觉得被孤立了;而我虽然是单独找他谈话,却是在教室,其他同学有意无意地听到了,让他觉得很没面子,觉得老师总是针对他似的,所以他很反感。是的,他很特别,我们老师都知道,但是孩子脆弱敏感,我们不能让他觉得自己和别人“不一样”,更不能让学生认为他“不一样”。事后,我找机会单独和他聊一聊,才平复了他的情绪。
后来,当我再次看到他的“招牌动作”后索性就不讲了,待他自己冷静下来后,再寻求适当的机会,在不经意间,再给他讲道理,效果比“跟他较量谁更厉害”好很多。遇到问题不妨试着去理解孩子行为的意图,并用恰当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孩子情绪的理解与尊重,只有这样才是真的爱学生。
二、放下执念,慢慢解决问题
教育有时候会弄僵,就是因为我们对孩子的期望值太高了,我们面对的孩子每天都在变化着,每天都在挑战我们的耐心,孩子们做出任何“出格”的事,我们都只能“欣然”接受,并帮助他们改正,因为我们是老师,责无旁贷。
第二天醒来,期待着看到小王有些许进步。也确如我所料,终于有一天,小王表现得出奇好,课堂上坐得端正,积极回答问题,我多次表扬了他。体育课上练操时,表现特别认真,得到了体育老师的大力称赞。
我不会奢望一个偶然的契机就能搞定一个“顽固”的孩子,对于孩子,表扬也好,奖励也好,学生三分热度过后,如果没有其他有效的教育手段来巩固、内化,这些孩子必然还会恢复老样子。所以我会坚持观察他的行为,用爱拨动他的心,一点一点地引导他慢慢进步。
三、修煉雅量,泰然自若地研究问题
小王还总是丢三落四,每到上课,就一会儿没橡皮、一会儿没铅笔,当自己没有的时候他就会去拿周围同学的,同学不愿意借的话,他就抢,我试过大声制止,可是越是制止,他就越起劲。后来,我改变了策略,看到他再次抢夺别人文具的时候,我从教室备用的铅笔、橡皮中,拿几样轻轻地放在他桌上,然后继续讲我的课,这样几次下来,虽然还是没改掉他找不到文具的坏习惯,但至少我在课堂上没有因此和他发生正面冲突。
我发现越是对他冷处理效果越好。有一次食堂发水果,小王急着走,忘拿了,旁边的小李大声叫他,我做了一个“嘘”的手势,示意他不要大声叫喊,可是小李理解成我不让小王拿,要去告诉小王,谁知小王没听清,这时我正好走过去,小李看到我肯定是不敢说了,小王就发了疯似的非要小李再说一遍。这时,我对孩子们说:“走,老师带你们去操场晒太阳。”小王嘴一撅:“我才不去呢!”我带着其他学生逛操场的时候,轻声问了小李到底什么话,小李如实回答了我,我跟他解释:“你误解老师这个手势的意思了,我是让你不要在食堂大声叫,你看,刚差点因为你的一句话造成了老师和小王的矛盾。”回去以后,我又单独找到小王:“你知道小李想跟你说什么吗?想的话来我办公室。”小王虽然不情愿,但出于好奇,跟我到了办公室,我先奖励了他一根香蕉:“今天你很不错,老师请你来谈心,你没有拒绝,自愿来了办公室,这个水果奖励给你。”然后我再把事情的前因后果告诉了他。听完后,我看到他开心了不少,回教室后又和小李说说笑笑了。
所谓的“捣乱分子”不怕你生气,不怕你斥责他,也不怕你“管”他“罚”他,就怕你泰然自若地研究他。做老师,我们应该有雅量,无论今天看起来怎么不能接受的“错误”,对于孩子一生的成长而言,不过是点点小事。一招不灵就再换一招,追寻根源,不断调整,总能找到适合特殊孩子的特殊教育方式,在寻找的过程中,作为老师,我们也跟着成长了。
在面对特殊孩子的路上,我会继续摸索,尽力做到用真心去关爱他们,放下执念,默默耕耘,寻求最适合他们的方法,静静地等待他们慢慢开花,茁壮成长。
一、理解尊重,才是真的爱学生
每个班级里的少量特殊孩子总是会消耗老师大量的精力,我们班的小王是最让老师头疼的学生之一,他缺少规则意识,以自我为中心,喜欢捉弄同学、擅自拿他人物品、嫉妒心较强、爱打架等,对老师的教育无动于衷,屡教不改。
一天英语早读,当所有的孩子都在认真朗读时,小王就是不合拍,故意捣乱,英语老师提醒数次无效,接下来的音乐、科学课,一而再、再而三地做出违反纪律的事情。
午休时找他进行了谈话,不料,小王甚是反感,做出他的“招牌动作”——两手一塞耳朵,表示不愿听老师的教育。“你做错了事,作为老师就应该教育啊,你不需要教育的话,意思是不想读书了吗?”我情急之下,当着其他孩子的面,说出了这话。谁知班中的小曾起哄:“噢噢,小王要退学咯!”小王听后,冲上去就把小曾的笔、本子全部扔光,抡起拳头就揍,我赶紧上去劝阻。
我进行了反思,他在课堂上想用自己的行为引起老师的注意,但是老师“不管”他,他觉得老师是不是已经放弃了他,他难过;同学们对于他的表现总是反应敏感,对于他的事都会想着告诉老师,希望看到他被批评,这让他委屈,觉得被孤立了;而我虽然是单独找他谈话,却是在教室,其他同学有意无意地听到了,让他觉得很没面子,觉得老师总是针对他似的,所以他很反感。是的,他很特别,我们老师都知道,但是孩子脆弱敏感,我们不能让他觉得自己和别人“不一样”,更不能让学生认为他“不一样”。事后,我找机会单独和他聊一聊,才平复了他的情绪。
后来,当我再次看到他的“招牌动作”后索性就不讲了,待他自己冷静下来后,再寻求适当的机会,在不经意间,再给他讲道理,效果比“跟他较量谁更厉害”好很多。遇到问题不妨试着去理解孩子行为的意图,并用恰当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孩子情绪的理解与尊重,只有这样才是真的爱学生。
二、放下执念,慢慢解决问题
教育有时候会弄僵,就是因为我们对孩子的期望值太高了,我们面对的孩子每天都在变化着,每天都在挑战我们的耐心,孩子们做出任何“出格”的事,我们都只能“欣然”接受,并帮助他们改正,因为我们是老师,责无旁贷。
第二天醒来,期待着看到小王有些许进步。也确如我所料,终于有一天,小王表现得出奇好,课堂上坐得端正,积极回答问题,我多次表扬了他。体育课上练操时,表现特别认真,得到了体育老师的大力称赞。
我不会奢望一个偶然的契机就能搞定一个“顽固”的孩子,对于孩子,表扬也好,奖励也好,学生三分热度过后,如果没有其他有效的教育手段来巩固、内化,这些孩子必然还会恢复老样子。所以我会坚持观察他的行为,用爱拨动他的心,一点一点地引导他慢慢进步。
三、修煉雅量,泰然自若地研究问题
小王还总是丢三落四,每到上课,就一会儿没橡皮、一会儿没铅笔,当自己没有的时候他就会去拿周围同学的,同学不愿意借的话,他就抢,我试过大声制止,可是越是制止,他就越起劲。后来,我改变了策略,看到他再次抢夺别人文具的时候,我从教室备用的铅笔、橡皮中,拿几样轻轻地放在他桌上,然后继续讲我的课,这样几次下来,虽然还是没改掉他找不到文具的坏习惯,但至少我在课堂上没有因此和他发生正面冲突。
我发现越是对他冷处理效果越好。有一次食堂发水果,小王急着走,忘拿了,旁边的小李大声叫他,我做了一个“嘘”的手势,示意他不要大声叫喊,可是小李理解成我不让小王拿,要去告诉小王,谁知小王没听清,这时我正好走过去,小李看到我肯定是不敢说了,小王就发了疯似的非要小李再说一遍。这时,我对孩子们说:“走,老师带你们去操场晒太阳。”小王嘴一撅:“我才不去呢!”我带着其他学生逛操场的时候,轻声问了小李到底什么话,小李如实回答了我,我跟他解释:“你误解老师这个手势的意思了,我是让你不要在食堂大声叫,你看,刚差点因为你的一句话造成了老师和小王的矛盾。”回去以后,我又单独找到小王:“你知道小李想跟你说什么吗?想的话来我办公室。”小王虽然不情愿,但出于好奇,跟我到了办公室,我先奖励了他一根香蕉:“今天你很不错,老师请你来谈心,你没有拒绝,自愿来了办公室,这个水果奖励给你。”然后我再把事情的前因后果告诉了他。听完后,我看到他开心了不少,回教室后又和小李说说笑笑了。
所谓的“捣乱分子”不怕你生气,不怕你斥责他,也不怕你“管”他“罚”他,就怕你泰然自若地研究他。做老师,我们应该有雅量,无论今天看起来怎么不能接受的“错误”,对于孩子一生的成长而言,不过是点点小事。一招不灵就再换一招,追寻根源,不断调整,总能找到适合特殊孩子的特殊教育方式,在寻找的过程中,作为老师,我们也跟着成长了。
在面对特殊孩子的路上,我会继续摸索,尽力做到用真心去关爱他们,放下执念,默默耕耘,寻求最适合他们的方法,静静地等待他们慢慢开花,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