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影鼓鸣——国家海洋博物馆羽人划舟纹铜鼓

来源 :百科探秘·海底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ag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国家海洋博物馆的收藏中,有一件汉代石寨山型羽人划舟纹铜鼓,通高49厘米,鼓面直径63厘米,以范铸法铸造而成。云南晋宁石寨山型铜鼓,是战国初期至东汉初期流行于我国南越地区(包括今我国广东、广西大部分区域和越南中北部地区)和东南亚诸国的典型器物,船纹是石寨山型铜鼓的主要纹饰之一。
  国家海洋博物馆收藏的这件铜鼓全身铸有纹饰,鼓面中央铸有一太阳花纹饰,周边铸有连珠纹及翔鹭纹,鼓腹部铸有四耳,鼓侧铸有六组羽人划舟图案。此羽人划舟纹图案底部以弧形边框线为舟,船首和船尾均上翘并向下卷曲,船首装饰鸟羽纹,舟上坐四人成一列,均头戴巨大羽冠,船头三人做奋力划桨状,船尾一人做指挥状,羽冠的羽毛似迎风飘扬。
  类似的纹饰分别出现在南越王墓西汉羽人划舟纹提梁筒、广西贵县罗泊湾1号墓出土的西汉羽人划船纹栉纹铜鼓、宁波出土的战国羽人竞渡纹铜钺等珍贵文物上,具有明显的历史烙印,是南越舟船文化的具体体现。史书载“越人习于水,便于用舟”,我国古代舟船的发展离不开南越族群的巨大贡献,南越文化的羽人划舟图案或生动具体,或抽象概化,展示了我国战汉时期在舟船建造中出现的桨、帆、橹等船舶属具,甚至在南越王墓出土的船纹铜提梁筒上还可以清晰地看到水密隔舱示意图,为我们研究南越舟船文化甚至我国古船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
  此外,石寨山型铜鼓还是我国古代南越地区与东南亚诸国海上交往的有力见证。此类铜鼓的分布以云南地区为中心,在我国广西、广东,东南亚越南、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地都有发现。铜鼓作为我国少数民族先民智慧的象征,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之珍藏,在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交往的历史进程中扮演了文化符号的重要角色,是我国古代南越地区与东南亚地区文化交往的媒介之一。
  国家海洋博物馆收藏的汉代石寨山型羽人划舟纹铜鼓,作为我國古代南越舟船文化和海上丝绸之路见证的缩影,经过了两千多年的风雨,它将在国家海洋博物馆展厅中与今人进行时空对话,向我们讲述当年的故事。
  超级链接
  南越地区的合浦、徐闻、番禺(今广州)等是汉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贸易港口。其中,番禺是南越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是最繁华的都会,纺织、制陶、金属治铸和食品生产加工都达到了较高水平,通过南海“丝绸之路”源源不断地将商品运送至东南亚等地。《汉书·地理志》和《后汉书·郡国志》记载,番禺一徐闻一合浦是南海“丝绸之路”航线的重要一段——由番禺起航,西汉时到徐闻港向东南亚出发;东汉时,经徐闻转合浦向东南亚出发。在开展海外贸易的同时,文化的交流也成为必然的联系。两千多年以前,铜鼓和丝绸、瓷器等一起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来到东南亚地区,开启了最早的贸易和文化交流。
其他文献
1984年6月,蓬莱县政府在对登州古港实施清淤工程时,无意发现了一艘古代沉船的船头和左右舷,上级文物部门迅速组成“蓬莱古船清理发掘专家小组”,对这艘古代沉船展开清理发掘工作。考古工作者用了三天时间,仔细地把沉积在古船上的黑色淤泥一点点儿清除,一艘像刀鱼形的古船轮廓显露出来。后经过考古工作者的不懈努力,这艘残长28.6米,残宽5.6米的大型古代木制沉船终于被发掘出来。  在对残余的船舱进行逐个清理时
本刊為7~8合刊
期刊
最近,成都的一家海洋馆里发生了一件大事——三十多只可爱的企鹅要集体搬家去武汉啦!为什么在海洋馆里生活得无忧无虑的企鹅们要搬家呢?难道海洋馆要抛弃它们了吗?恰恰相反,海洋馆是想给企鹅们创造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所以决定对它们现在的家进行一次升级改造。在装修期间,企鹅们就只能暂时搬去其他地方住啦。  同学们都知道,企鹅住的地方可不是一般的地方,它们的老家在遥远的南极,那里冰天雪地,气温低得可怕,一般生物
那天晚上,我捧起《海底两万里》津津有味地读起来,书中的情节深深地吸引了我……  朦胧中,我和爸爸、妈妈向大海走去。到了海滩,我问爸爸:“咱们怎么去海里呢?”爸爸说:“别着急,我早已准备好了。”爸爸一边说,一边把背包打开,一个小小的玩具舰艇出现在眼前,只见上面写着:“昌兴”号。我一看,高兴极了,可是马上又禁不住大笑道:“这么小的舰艇,怎么能装得下咱们呢?就连我的一只脚也容不下呀!”爸爸说:“你别看它
我校每年都会举办“海洋文化节”,开展丰富多彩的以海洋为主题的活动,使大家在参与、创造、娱乐中认识海洋,感悟海洋。  看,这是我们正在废旧的白色衣服上绘制自己心中的海洋。  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绘制的图案五花八门:有张着血盆大口的食人鲨特写,有活泼可爱的小丑鱼在珊瑚中穿梭,有相依相偎的海马家族优雅地漂浮着……  那一幅幅灵动的画面,一件件充满创意的文化衫,一张张洋溢着自信与快乐的笑脸,不仅炫
有一种鱼,它早在恐龙出现前就已经存在在地球上了,在一亿年前就已经形成了现在的模样,它就是被誉为“海洋霸主”的鲨鱼!英勇的鲨鱼用自己的王者风范、强者之姿,创造了无鳔照样追波逐浪的神话。现存于世的鲨鱼有三百七十多种,下面介绍海洋中的十大最奇特鲨鱼。  锤头双髻鲨(Hammerhead Sharks)  与其他的鲨鱼相比,锤头双髻鲨鱼算是鲨鱼界的新人了,它进化出现在的锤状头形也仅仅发生于5000万年前。
“盐”是盐城一张古老的名片。早在西汉武帝时期,这里就遍地都是煮盐场,也因盐业置县。东晋安帝义熙7年,这里更名为“盐城”县,至今仍沿袭此名。1000多年来,盐城与盐业的兴盛休戚相关,海盐文化是这片土地永不褪色的文化精髓。  盐,洁白、细腻。盐城人利用盐的这一特质,将盐雕艺术发挥得淋漓尽致。盐雕是将盐粉制成结晶模块,使得通体光滑坚硬、质地如玉,再在盐块上进行雕刻,升华为艺术品。盐城盐雕技艺精湛、艺品晶
1862年3月9日,美国华盛顿白宫会议厅召开紧急会议。只见会议厅大门紧闭,站立两旁的卫兵神情紧张,大气都不敢喘。大门内的气氛似乎更加凝重,往日里谈笑风生的议员们此刻眉头紧锁,有的来回踱步,有的捶胸顿足,暴脾气的陆军部长更是歇斯底里地嚷着:“完了!完了!”就连一向沉稳的林肯总统也显得有些坐立不安。原来就在前一天,东南边的汉普顿锚地传来消息:南方军的1艘新式战舰竟然凭一己之力打败了5艘己方战舰!这噩耗
2018年7月28日,第九次北极科学考察队进入了白令海公海区,并在这里成功布放了我国自主研发的“海翼”号水下滑翔机。这是我国首次在极地海域开展此类工作。而这一天也成为我国第九次北极科学考察中一个十分关键的时间点。北京时间5时,有着北半球西风带之称的白令海云雾笼罩、波浪翻滚。“雪龙”船到达北纬57°38.452’,东经175°38.777’的滑翔机布放站位。在船的尾部甲板布放现场,身材修长、形似迷你
一、还怪现身  1866年,一件不可思议的事几乎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海上出现了幽灵般的“海怪”!  这个形体巨大、移动速度超快的怪物第一次出现,是在距澳大利亚海岸5海里的海面上。当时,“辛吉森总督”号轮船的船长还以为那是海上常见的暗礁,正准备测量它的准确位置以安全避开的时候,怪物身上突然间喷出两道五十米高的水柱,紧接着瞬间神奇地消失了。船长这才明白眼前的暗礁原来是个活物。  之后的一段日子,很多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