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按照国内外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主流趋势,根据新建本科院校辅导员队伍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尤其以转型发展中的钦州学院为例,有重点地针对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培养培训进行认真总结提炼,探讨建立系统化、专业化、长效化的辅导员培养机制和实践模式,着力提高辅导员队伍整体素质,以适应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形势和新要求。
关键词:辅导员;专业化;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3-0177-02
在当前新建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的大背景下,对高校及学生提出了诸多要求,同时也是一种挑战。高校辅导员作为学校和学生的纽带,在院校转型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钦州学院创新辅导员专业化培养模式是对新建本科院校辅导员培养路径的初探。
一、新建本科院校辅导员专业化的必要性
新时期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正步入职业化模式、专业化培养、专家化发展的过程,这是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改革,顺应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迎合大学生群体出现新特点的必然选择,是辅导员提高工作有效性和针对性的必然要求,也是辅导员自身职业发展的迫切需要。
(一)新建本科院校辅导员专业化是学校转型发展的必要条件
据教育部发布《全国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监测报告》和《百所新建院校合格评估绩效报告》,2000年—2015年这16年间,全国新建本科院校达到了403所,接近全国普通本科高校的一半。其中中西部为249所。钦州学院以应用型大学为办学定位,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专业结构,以产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是承担我国偏远地区适龄青年接受高等教育的重要途径,改变了我国的高等教育格局,这对新建本科院校的辅导员提出了新挑战。
新建本科院校由于学校扩招,生源增加迅速,生源质量参差不齐,给新建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带来了巨大挑战。而解决这个问题的最终办法就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辅导员是高校学生素质教育的执行者。因此,新建本科院校辅导员专业化是学校转型发展的必要条件。
新建本科院校虽然处于转型发展时期,学科建设、科研课题等方面飞速发展,但是始终不能抛弃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处于高校学生工作的一线,是学生与学校联系的桥梁。学生遇到任何困难,会第一时间反馈到辅导员那里,辅导员会面临各种复杂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对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的充实,添加新的知识,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才能更好地开展学生工作,为学校转型发展添砖加瓦。
(二)新建本科院校辅导员专业化是辅导员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从1953年清华大学校长蒋南翔向教育部提出试点辅导员请求后,辅导员这个职业就开始在各高校出现,主要是做政治工作,是学生的“政治领路人”,称为政治辅导员。后来经过16号文件,24号令等多个文件的出台,拓展了辅导员的职能,辅导员的职业发展看到了出路。中发〔2004〕16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19条指出辅导员努力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问题。思想政治教育既要教育人、引导人,又要关心人、帮助人。这就要求辅导员具备解决大学生实际问题这项职能,而这项职能包括帮助贫困、心理、就业、生涯规划、人际关系等方面。
辅导员作为一种职业,就必须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必须设立这个职业发展的目标和路径。新建本科院校辅导员专业化是维系辅导员职业稳定性的客观要求。目前,大多新建本科院校辅导员都是把工作岗位为转为教师或行政岗位的跳板,不钻研专业技能,有调岗的机会就走,这种做法不利于学生的培育,也不利于个人职业的发展。辅导员作为一线学生工作人员,本身就必须有完善的专业技能结构才能更好完成相关工作,只有不断地学习,参加各种相关技能培训,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目标才能将个人职业发展与学生培养相结合,提升专业知识水平,提高实践技能,推动辅导员专业化的发展。
(三)新建本科院校辅导员专业化是大学生成长的必要动力
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是党和国家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祖国的未来。学生家长将学生交给学校培养,是未来学生能获得更好的教育,成长成才。高校承担了大学生教育的义务,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的主体,担负着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学习、思想等多方面综合发展,指引大学生勤奋学习,乐于奉献、创新理念,成為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职责。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是互联网的弄潮儿,他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很强,敢于挑战传统,但是他们缺乏社会经验,看待社会上的一些问题比较片面,容易受到利益的诱惑,比如P2P校园网贷问题。这就需要辅导员在他们产生迷惑、迷失方向的时候对他们进行正确的指引。所以,一名辅导员必须有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危机处理的能力,才能把学生从错误的路上引回来,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建本科院校辅导员必须有专业化的能力,才能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
二、新建本科院校辅导员专业化培养模式研究
新建本科院校辅导员的发展不仅要有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还必须要求外力的支持,高校必须完善辅导员的准入、考核、晋级和淘汰机制,对辅导员开展专门的训练和教育培养体系,組建稳定的专业团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辅导员队伍的稳定和发展。
(一)辅导员专业化培养模式研究
辅导员的专业化培养是指经过专门的教育和培训的人员走上辅导员岗位,并且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提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过程,这个过程是辅导员迈入职业化、专家化的基础和前提,因而十分关键,尤其在新建本科院校辅导员队伍转型和完善过程中,加强辅导员的专业化培养是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
新建本科院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培养机制需构建包含目标、模式、内容、载体、要求、手段等多位一体的完整培养体系和相关保障制度。钦州学院在辅导员培养过程中,逐渐形成构筑了“一二三四五六”的专业化培养体制。 “一”是突出一种模式,即“1+X”培养模式。“1”即依托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 对辅导员加强专业化培训, 强化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素质培养, 实现辅导员的专业化、职业化;“X”即结合辅导员的个人特点和职业倾向,帮助辅导员着重掌握一至几门专业知识与技能, 培养成在某一领域的专家, 为辅导员职业发展开拓新的方向。鼓励辅导员报考心理咨询师、就业指导师等职业资格考试。
“二”是完成两个转型,即推动队伍由“控制型”向“服务型” “经验型”向“科学型”的根本转变。当前,新建本科院校辅导员对于学生的管理大多都是通过强制命令式管理,绝大多数学生觉得这种模式为高中管理方式,戏称大学为“某某高中”,这就是“控制型”学生管理方式的体现。大学生正处于“三观”的形成时期,性格叛逆,这种“控制型”管理方式会使学生产生抵触,激发师生矛盾,给学生的管理工作造成困扰。钦州学院转变学生管理方式,由“控制型”转变为“服务型”,培养辅导员及学生干部的服务意识,解决学生实际问题,通过成立大学生事务管理委员会、大学生纪律检查委员会等方式强化对学生的服务意识。形成了辅导与学生亦师亦友的和谐局面。
钦州学院作为一个新建本科院校,辅导员结构复杂,部分辅导员为学校转型发展安置人员,普遍年龄偏大,对个人的职业发展没有目标,不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开展辅导员工作大多是靠以往带学生的经验来展开,不能适应学校的转型发展。这种工作态度对新入职辅导员也造成一定的影响。针对这种问题学校提出将“经验型”转变为“科学型”。每年开展辅导员专题培训,邀请国内知名心理学家,就业指导专家,全国优秀辅导员等专家学者对辅导员开展培训,提升辅导员工作的科学性,形成了从“经验型”向“科学型”的转变。
“三”是搭建三个平台,即搭建多元培训平台、经验交流平台和理论科研平台。多元培训就是将辅导员培养纳入学校师资培训和人才培养计划,像重视业务学术骨干一样重视辅导员培养和发展,培养出的辅导员既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又是具有法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方面专业背景的教师;经验交流就是要定期组织开展辅导员沙龙、辅导员交流会等,促进辅导员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提高整体水平;理论科研就是要为辅导员开展理论研究和学术交流创造条件,鼓励和倡导辅导员参与专项课题研究,组建学术研究团队。学校每年设立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课题、辅导员专项课题等项目提升辅导员理论和业务素质,提升辅导员实践研究能力。
“四”是落实四项要求。即落实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四项要求。要求辅导员以身立教, 以生为本, 以岗为荣,谙熟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发展高等教育的政策法规,掌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原则、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真正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行家里手,模范遵守辅导员职业的行为规范,怀着一颗爱心、一颗事业心从事自己的事业。整体队伍过得硬、靠得住、关键时刻用得上。
“五”是坚持五个结合。即坚持论坛交流与专题培训相结合、校内课堂培训与省内高校“访问交流”相结合、理论培训与新技术培训相结合、学历学位提升与学术研究提高相结合、上岗培训与骨干培训相结合,实现培训常态化。学校成立广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社会实践研修基地,聘请专家开展专题讲座,每年选派5-8名辅导员在区内老牌高校跟班学习,提升学生工作管理能力。同时选派辅导员参加全区辅导员技能大赛,提升辅导员专业能力的同时加强与其他高校的交流学习。
“六”是突出六块内容。即主要开展科学理论、业务素质、工作技能、学历提高、实践研究、师德师风六个方面培训内容。要求辅导员系统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等学科知识,提升个人科学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加强心理、就业、生涯规划、人际关系等职能能力方面的培训,考取相应证书。招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硕士研究生或对应专业硕士研究生作为辅导员,同时支持本科学习辅导员继续深造考取硕士研究,提升辅导员学历。
(二)钦州学院辅导员专业化培养模式的意义
1.有利于学校顺利实现“转型”。新建本科院校在形式上虽然已经进入本科院校行列,但要建成一所合格的本科院校还要经过一个相当长的“转型”期,发展任务艰巨而繁重。转变对辅导员队伍的认识,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培养一支高素質的辅导员队伍,是新建本科院校“转型”期的重要任务之一。
2.有利于促进学生成长成才。辅导员作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他们的“三观”及心理健康状况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在新建本科院校,由于观念等方面的原因,辅导员的岗位被误读,被认为是一个不需要专业技术,不是固定职业的临时岗位,辅导员的地位、发展等存在诸多问题,辅导员的职业倦怠感较强。辅导员专业化培养机制的探索与实践可以振奋辅导员的精神,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解决了无科学的职业体系和职业评价,缺乏职业期待和职业归属感的问题,使他们更好地履行育人职责。
3.为其他新建本科院校辅导员专业化培养提供借鉴。钦州学院探索辅导员专业化培养模式,虽然不具有普遍意义,但是对于转型發展中的新建本科院校意义重大。广西已有11所高校顺利升格为本科院校,这11所高校作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对辅导员专业化培养同样存在缺失,都处于研究摸索阶段,我校实行的突出一种模式、完成两个转型、搭建三个平台、落实四项要求、坚持五个院长、突出六块内容的辅导员专业化培养模式,对其他地方本科院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曹麒麟,李向成,张滟.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必要性分析与可行路径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1).
[2]周淼泉.辅导员专业化现状及培育——以广西新建本科院校为例[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2(6).
关键词:辅导员;专业化;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3-0177-02
在当前新建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的大背景下,对高校及学生提出了诸多要求,同时也是一种挑战。高校辅导员作为学校和学生的纽带,在院校转型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钦州学院创新辅导员专业化培养模式是对新建本科院校辅导员培养路径的初探。
一、新建本科院校辅导员专业化的必要性
新时期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正步入职业化模式、专业化培养、专家化发展的过程,这是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改革,顺应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迎合大学生群体出现新特点的必然选择,是辅导员提高工作有效性和针对性的必然要求,也是辅导员自身职业发展的迫切需要。
(一)新建本科院校辅导员专业化是学校转型发展的必要条件
据教育部发布《全国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监测报告》和《百所新建院校合格评估绩效报告》,2000年—2015年这16年间,全国新建本科院校达到了403所,接近全国普通本科高校的一半。其中中西部为249所。钦州学院以应用型大学为办学定位,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专业结构,以产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是承担我国偏远地区适龄青年接受高等教育的重要途径,改变了我国的高等教育格局,这对新建本科院校的辅导员提出了新挑战。
新建本科院校由于学校扩招,生源增加迅速,生源质量参差不齐,给新建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带来了巨大挑战。而解决这个问题的最终办法就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辅导员是高校学生素质教育的执行者。因此,新建本科院校辅导员专业化是学校转型发展的必要条件。
新建本科院校虽然处于转型发展时期,学科建设、科研课题等方面飞速发展,但是始终不能抛弃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处于高校学生工作的一线,是学生与学校联系的桥梁。学生遇到任何困难,会第一时间反馈到辅导员那里,辅导员会面临各种复杂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对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的充实,添加新的知识,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才能更好地开展学生工作,为学校转型发展添砖加瓦。
(二)新建本科院校辅导员专业化是辅导员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从1953年清华大学校长蒋南翔向教育部提出试点辅导员请求后,辅导员这个职业就开始在各高校出现,主要是做政治工作,是学生的“政治领路人”,称为政治辅导员。后来经过16号文件,24号令等多个文件的出台,拓展了辅导员的职能,辅导员的职业发展看到了出路。中发〔2004〕16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19条指出辅导员努力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问题。思想政治教育既要教育人、引导人,又要关心人、帮助人。这就要求辅导员具备解决大学生实际问题这项职能,而这项职能包括帮助贫困、心理、就业、生涯规划、人际关系等方面。
辅导员作为一种职业,就必须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必须设立这个职业发展的目标和路径。新建本科院校辅导员专业化是维系辅导员职业稳定性的客观要求。目前,大多新建本科院校辅导员都是把工作岗位为转为教师或行政岗位的跳板,不钻研专业技能,有调岗的机会就走,这种做法不利于学生的培育,也不利于个人职业的发展。辅导员作为一线学生工作人员,本身就必须有完善的专业技能结构才能更好完成相关工作,只有不断地学习,参加各种相关技能培训,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目标才能将个人职业发展与学生培养相结合,提升专业知识水平,提高实践技能,推动辅导员专业化的发展。
(三)新建本科院校辅导员专业化是大学生成长的必要动力
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是党和国家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祖国的未来。学生家长将学生交给学校培养,是未来学生能获得更好的教育,成长成才。高校承担了大学生教育的义务,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的主体,担负着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学习、思想等多方面综合发展,指引大学生勤奋学习,乐于奉献、创新理念,成為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职责。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是互联网的弄潮儿,他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很强,敢于挑战传统,但是他们缺乏社会经验,看待社会上的一些问题比较片面,容易受到利益的诱惑,比如P2P校园网贷问题。这就需要辅导员在他们产生迷惑、迷失方向的时候对他们进行正确的指引。所以,一名辅导员必须有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危机处理的能力,才能把学生从错误的路上引回来,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建本科院校辅导员必须有专业化的能力,才能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
二、新建本科院校辅导员专业化培养模式研究
新建本科院校辅导员的发展不仅要有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还必须要求外力的支持,高校必须完善辅导员的准入、考核、晋级和淘汰机制,对辅导员开展专门的训练和教育培养体系,組建稳定的专业团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辅导员队伍的稳定和发展。
(一)辅导员专业化培养模式研究
辅导员的专业化培养是指经过专门的教育和培训的人员走上辅导员岗位,并且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提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过程,这个过程是辅导员迈入职业化、专家化的基础和前提,因而十分关键,尤其在新建本科院校辅导员队伍转型和完善过程中,加强辅导员的专业化培养是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
新建本科院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培养机制需构建包含目标、模式、内容、载体、要求、手段等多位一体的完整培养体系和相关保障制度。钦州学院在辅导员培养过程中,逐渐形成构筑了“一二三四五六”的专业化培养体制。 “一”是突出一种模式,即“1+X”培养模式。“1”即依托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 对辅导员加强专业化培训, 强化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素质培养, 实现辅导员的专业化、职业化;“X”即结合辅导员的个人特点和职业倾向,帮助辅导员着重掌握一至几门专业知识与技能, 培养成在某一领域的专家, 为辅导员职业发展开拓新的方向。鼓励辅导员报考心理咨询师、就业指导师等职业资格考试。
“二”是完成两个转型,即推动队伍由“控制型”向“服务型” “经验型”向“科学型”的根本转变。当前,新建本科院校辅导员对于学生的管理大多都是通过强制命令式管理,绝大多数学生觉得这种模式为高中管理方式,戏称大学为“某某高中”,这就是“控制型”学生管理方式的体现。大学生正处于“三观”的形成时期,性格叛逆,这种“控制型”管理方式会使学生产生抵触,激发师生矛盾,给学生的管理工作造成困扰。钦州学院转变学生管理方式,由“控制型”转变为“服务型”,培养辅导员及学生干部的服务意识,解决学生实际问题,通过成立大学生事务管理委员会、大学生纪律检查委员会等方式强化对学生的服务意识。形成了辅导与学生亦师亦友的和谐局面。
钦州学院作为一个新建本科院校,辅导员结构复杂,部分辅导员为学校转型发展安置人员,普遍年龄偏大,对个人的职业发展没有目标,不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开展辅导员工作大多是靠以往带学生的经验来展开,不能适应学校的转型发展。这种工作态度对新入职辅导员也造成一定的影响。针对这种问题学校提出将“经验型”转变为“科学型”。每年开展辅导员专题培训,邀请国内知名心理学家,就业指导专家,全国优秀辅导员等专家学者对辅导员开展培训,提升辅导员工作的科学性,形成了从“经验型”向“科学型”的转变。
“三”是搭建三个平台,即搭建多元培训平台、经验交流平台和理论科研平台。多元培训就是将辅导员培养纳入学校师资培训和人才培养计划,像重视业务学术骨干一样重视辅导员培养和发展,培养出的辅导员既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又是具有法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方面专业背景的教师;经验交流就是要定期组织开展辅导员沙龙、辅导员交流会等,促进辅导员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提高整体水平;理论科研就是要为辅导员开展理论研究和学术交流创造条件,鼓励和倡导辅导员参与专项课题研究,组建学术研究团队。学校每年设立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课题、辅导员专项课题等项目提升辅导员理论和业务素质,提升辅导员实践研究能力。
“四”是落实四项要求。即落实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四项要求。要求辅导员以身立教, 以生为本, 以岗为荣,谙熟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发展高等教育的政策法规,掌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原则、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真正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行家里手,模范遵守辅导员职业的行为规范,怀着一颗爱心、一颗事业心从事自己的事业。整体队伍过得硬、靠得住、关键时刻用得上。
“五”是坚持五个结合。即坚持论坛交流与专题培训相结合、校内课堂培训与省内高校“访问交流”相结合、理论培训与新技术培训相结合、学历学位提升与学术研究提高相结合、上岗培训与骨干培训相结合,实现培训常态化。学校成立广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社会实践研修基地,聘请专家开展专题讲座,每年选派5-8名辅导员在区内老牌高校跟班学习,提升学生工作管理能力。同时选派辅导员参加全区辅导员技能大赛,提升辅导员专业能力的同时加强与其他高校的交流学习。
“六”是突出六块内容。即主要开展科学理论、业务素质、工作技能、学历提高、实践研究、师德师风六个方面培训内容。要求辅导员系统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等学科知识,提升个人科学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加强心理、就业、生涯规划、人际关系等职能能力方面的培训,考取相应证书。招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硕士研究生或对应专业硕士研究生作为辅导员,同时支持本科学习辅导员继续深造考取硕士研究,提升辅导员学历。
(二)钦州学院辅导员专业化培养模式的意义
1.有利于学校顺利实现“转型”。新建本科院校在形式上虽然已经进入本科院校行列,但要建成一所合格的本科院校还要经过一个相当长的“转型”期,发展任务艰巨而繁重。转变对辅导员队伍的认识,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培养一支高素質的辅导员队伍,是新建本科院校“转型”期的重要任务之一。
2.有利于促进学生成长成才。辅导员作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他们的“三观”及心理健康状况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在新建本科院校,由于观念等方面的原因,辅导员的岗位被误读,被认为是一个不需要专业技术,不是固定职业的临时岗位,辅导员的地位、发展等存在诸多问题,辅导员的职业倦怠感较强。辅导员专业化培养机制的探索与实践可以振奋辅导员的精神,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解决了无科学的职业体系和职业评价,缺乏职业期待和职业归属感的问题,使他们更好地履行育人职责。
3.为其他新建本科院校辅导员专业化培养提供借鉴。钦州学院探索辅导员专业化培养模式,虽然不具有普遍意义,但是对于转型發展中的新建本科院校意义重大。广西已有11所高校顺利升格为本科院校,这11所高校作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对辅导员专业化培养同样存在缺失,都处于研究摸索阶段,我校实行的突出一种模式、完成两个转型、搭建三个平台、落实四项要求、坚持五个院长、突出六块内容的辅导员专业化培养模式,对其他地方本科院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曹麒麟,李向成,张滟.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必要性分析与可行路径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1).
[2]周淼泉.辅导员专业化现状及培育——以广西新建本科院校为例[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