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影厂老演员冯奇于2015年4月13日因病去世,享年91岁。这位曾在《铁道游击队》《舞台姐妹》等近百部影视剧中担纲演出的著名演员,在片中总是甘当绿叶,乐于演配角。冯奇15岁成了京剧票友,18岁走上了演艺生涯。本人与冯奇老师认识近30年,他多次对我讲起他最深的感受来源于京剧这一业余爱好,不仅滋补了他的艺术素养,还直接丰富了他的电影和话剧的表演功底。现实中不少演员形成了自己一辈子演艺中的固定套路,要么演正派,要么演反派,而冯奇的特长却是塑造各种类型令人信服的角色,他是位可塑性非常强的演员,不但演正面人物栩栩动人,而且演的反面角色也惟妙惟肖,丝毫看不出有人工雕琢的痕迹,深受观众们喜爱。
一、京剧是走上艺术表演道路的敲门砖
1924年1月21日冯奇出生在北京城,在上小学时迷上了京剧,当时京剧盛行,他也接触了不少京戏艺人。有一次冯奇到同学家去玩,这是一个京剧爱好者之家,那天正逢艺人、票友聚会,琴弦、锣鼓声声震耳,听着听着冯奇竟情不自禁地跟着唱了起来,老艺人都惊奇地朝他看,冯奇当时羞得满脸通红,想不到老艺人并没有责备的意思,相反还夸奖冯奇嗓子好,叫他再唱一段。从此冯奇增添了对京戏的兴趣,后来他请同学家长介绍让他去戏班子学戏,但父母坚决不同意,他们生怕这个独生子进戏班要“受苦”,冯奇一边读书,一边还是利用一切空余时间去听戏、看戏、学戏,甚至在放学回家路上只要听到沿街商铺里从无线电传出京戏来,他就会驻足倾听。有一次在街上商店门口听《甘露寺》唱段,从头听到尾,他站了一个多小时,竟忘了吃饭时间,家人四处寻找,回到家挨了一顿臭骂。冯奇还经常在北京天桥等民间艺人卖艺的市场去吊嗓子练功,15岁时,他竟然穿上戏装以白发苍苍杨老公公形象第一次登上了舞台,清亮嗓音获得台下阵阵掌声,他尝到了演戏的乐趣。
父亲早逝,家中生活日趋艰难,为求生计,1942年18岁那年,趁大同话剧团在北京演出之机,冯奇前去报考,以其声音宏亮、口齿清楚、有一定表演才能,当场被录取为见习演员,开始了他的演艺生涯。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生活动荡居无定所,冯奇跟着剧团在各地漂泊,靠跑码头、走江湖为生,先后在山东、上海等地演出过,经过几年摔打,他成了剧团的台柱之一。1947年历经颠沛流离,冯奇考进了上海国泰影业公司,参加了他从艺以来的第一部影片《古屋魔影》的拍摄,随后又马不停蹄地参加了《一帆风顺》等影片的拍摄,从此冯奇从话剧舞台走上了银幕。不久全国解放,冯奇加入上影厂成了一名电影演员,开始了他崭新的电影表演艺术创作生涯。冯奇深深感到是京戏丰富了他的话剧、电影表演,京剧是让他走上艺术道路的敲门砖。
二、绿叶红花,甘当配角,正反角色都能出色拿下
冯奇从党的地下工作者(《长虹号起义》),到我军游击队副队长(《铁道游击队》);从区委领导(《山间铃响马帮来》),到认认真真教戏的老艺人(《舞台姐妹》);从胆小怕事的逃兵(《南岛风云》),到恶霸势力打手(《红色娘子军》);从为有钱有势人做阴凶的媒人(《阿诗玛》),到不顾农民死活的坏医生钱济仁(《春苗》)……在表演艺术上,冯奇的特点是可塑性强,正反角色都能出色拿下。1961年冯奇在影片《红色娘子军》中扮演老四,既是打手,又是奴才,但他并没有呲牙咧嘴,也不一味奴才相,在南霸天跟前惟命是从,在洪常青面前色厉内荏,在对待琼花时又判若两人,先是狐假虎威,怒眉瞪眼,后是大献殷勤,笑里藏奸,最后将琼花毒打关进水牢。冯奇所扮演的老四,性格并不是单色调,而是多色彩,让人看了久久不能忘掉这坏家伙。
“大雪纷飞,北风呼叫,在一只乌篷船内,老艺人邢师傅弥留之际,注视着他的女儿春花、徒弟月红手中的旧戏本千叮咛万嘱咐,用虚弱而平静的语调说完了最后一句话:‘清清白白做人,认认真真唱戏’。”这是1964年影片《舞台姐妹》中的一个镜头,没有音乐的烘托,人物也不作临死前的痛苦状,观众却为风雨飘摇中相依为命的师徒一掬同情之泪,这个镜头至今难忘。扮演邢师傅的演员就是冯奇,他成功塑造了一个历尽人间沧桑、献身于越剧艺术的老艺人形象,这与他有着深厚的京戏功底是分不开的。
1974年冯奇在影片《春苗》中扮演了一个破坏新生事物,卑微而阴险的人物钱医生,这里撇开当时拍摄影片的政治背景,仅就演技而言,冯奇的演出取得了良好的戏剧效果。有一次冯奇去医院看病,给他看病的医生当面就冷嘲热讽:“你还会来看病,你还是自己给自己看吧!你把我们医生演得这么坏。”一席话说得冯奇非常尴尬没有“落场势”。
《红色娘子军》《舞台姐妹》《春苗》这三部影片都是谢晋执导的,一个配角演员能多次被大导演相中,足以说明导演对他表演艺术的肯定和信任。
三、影坛宿将常青树,成了出镜率最多的老演员
粉碎“四人帮”后,将近60岁的冯奇又一次迎来了新时期文艺复苏的大好时光,凭借他日趋成熟的精湛演技,继续他演艺生涯永不停歇的新起点。在有着众多老演员的上影剧团里,冯奇成为影坛宿将常青树,成了演戏最频繁、出镜率最多的老演员。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冯奇在影片《蓝色的档案》中扮演日本军战犯冈田大佐。冯奇创作习惯是反复研究剧本,琢磨如何才能将人物特征表演出来,他先去公安局、图书馆查阅大量文字和照片,回来后,又反复研究剧本,剧本中提到冈田经常练毛笔字写一个“虎”,忽然冯奇悟到冈田写“虎”字心情,想借此来发泄他心中不甘失败的情绪,企图东山“虎”再起野心而写出这个虎视眈眈的“虎”字。冯奇专程去上海画院拜著名书法家为师,每周两次,冯奇像小学生似地认认真真学习,写好这个“虎”字。再加上冯奇多年来留在脑海里的日本侵略军形象在他眼前越来越清晰,一个活灵活现的日本军犯形象出现了。冯奇先将冈田理出了一个简历:行伍出身,受过高等教育,相貌文雅,擅长书法,有别于性格暴戾的日本军犯形象。冈田是个失败者,但冯奇并不把他演成低三下四的战俘,戏中用练写“虎”字从中发泄不甘灭亡的心理。影片中有一精彩片段:冈田把蓝色档案藏进宝剑,对副手说:“我们两人中只能留一个。”语气是那样轻描淡写,接着又含泪从牙缝里吐出“我们战败了”几个字,让副手感到应该去死,寥寥几句把杀人不眨眼的残忍本性刻画得入木三分。之后冯奇又在影片《张衡》《佛光侠影》《禁烟枪手》等片中成功扮演了反派角色。
在影片《革命军中马前卒》中冯奇演了一位刚直不阿、伸张正义的《申报》主编;在《石榴花》中又以一个热情稳重的爱国华侨出现在银幕上;在《楚天风云》中冯奇扮演法院院长唐云阶更为观众称赞,形象鲜明,性格有变化。唐云阶是董必武的好友同窗,但唐云阶怕是非,一心想过太平日子,作为一个富有正义感的法院院长,到关键时他挺身而出与董必武站在一起与国民党右派作坚决斗争,从太太平平到逃避矛盾,再到卷入漩涡,最后挺身而出伸张正义,冯奇的表演给观众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
冯奇经常对青年演员说:“演员有主次,角色无大小,仿佛一支乐队,有不同的乐器,都有各自的作用,只有恰如其分地发挥,才能奏出和谐的乐曲,要演好配角并不容易,要在有限篇幅里刻画出角色的个性,戏少而要演得精彩,也是对演员的严峻考验。”冯奇就是按自己的要求,认认真真演戏,他塑造的角色不论是正面还是反面,都能演得各有各貌,真实可信。
冯奇在其近70年的从艺生涯中,除了几十台话剧外,已参演了近100部影视剧。特别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近20年中,影视剧就占了将近一半。退休后,他的演出活动仍然十分频繁,年年有片子演出。他注重于艺术实践,他常常对我说,他的角色都是在不断演出中“滚”出来的。在冯奇81岁高龄时,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家学会授予他电影表演特别荣誉奖称号。
晚年病中的冯奇依然不忘年少时的爱好,时常爱哼唱几段京剧老生的戏,在他去世的前一天还在哼京戏段子的唱句……
冯奇走了。仅以此文纪念这位当了一辈子绿叶的老演员。
一、京剧是走上艺术表演道路的敲门砖
1924年1月21日冯奇出生在北京城,在上小学时迷上了京剧,当时京剧盛行,他也接触了不少京戏艺人。有一次冯奇到同学家去玩,这是一个京剧爱好者之家,那天正逢艺人、票友聚会,琴弦、锣鼓声声震耳,听着听着冯奇竟情不自禁地跟着唱了起来,老艺人都惊奇地朝他看,冯奇当时羞得满脸通红,想不到老艺人并没有责备的意思,相反还夸奖冯奇嗓子好,叫他再唱一段。从此冯奇增添了对京戏的兴趣,后来他请同学家长介绍让他去戏班子学戏,但父母坚决不同意,他们生怕这个独生子进戏班要“受苦”,冯奇一边读书,一边还是利用一切空余时间去听戏、看戏、学戏,甚至在放学回家路上只要听到沿街商铺里从无线电传出京戏来,他就会驻足倾听。有一次在街上商店门口听《甘露寺》唱段,从头听到尾,他站了一个多小时,竟忘了吃饭时间,家人四处寻找,回到家挨了一顿臭骂。冯奇还经常在北京天桥等民间艺人卖艺的市场去吊嗓子练功,15岁时,他竟然穿上戏装以白发苍苍杨老公公形象第一次登上了舞台,清亮嗓音获得台下阵阵掌声,他尝到了演戏的乐趣。
父亲早逝,家中生活日趋艰难,为求生计,1942年18岁那年,趁大同话剧团在北京演出之机,冯奇前去报考,以其声音宏亮、口齿清楚、有一定表演才能,当场被录取为见习演员,开始了他的演艺生涯。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生活动荡居无定所,冯奇跟着剧团在各地漂泊,靠跑码头、走江湖为生,先后在山东、上海等地演出过,经过几年摔打,他成了剧团的台柱之一。1947年历经颠沛流离,冯奇考进了上海国泰影业公司,参加了他从艺以来的第一部影片《古屋魔影》的拍摄,随后又马不停蹄地参加了《一帆风顺》等影片的拍摄,从此冯奇从话剧舞台走上了银幕。不久全国解放,冯奇加入上影厂成了一名电影演员,开始了他崭新的电影表演艺术创作生涯。冯奇深深感到是京戏丰富了他的话剧、电影表演,京剧是让他走上艺术道路的敲门砖。
二、绿叶红花,甘当配角,正反角色都能出色拿下
冯奇从党的地下工作者(《长虹号起义》),到我军游击队副队长(《铁道游击队》);从区委领导(《山间铃响马帮来》),到认认真真教戏的老艺人(《舞台姐妹》);从胆小怕事的逃兵(《南岛风云》),到恶霸势力打手(《红色娘子军》);从为有钱有势人做阴凶的媒人(《阿诗玛》),到不顾农民死活的坏医生钱济仁(《春苗》)……在表演艺术上,冯奇的特点是可塑性强,正反角色都能出色拿下。1961年冯奇在影片《红色娘子军》中扮演老四,既是打手,又是奴才,但他并没有呲牙咧嘴,也不一味奴才相,在南霸天跟前惟命是从,在洪常青面前色厉内荏,在对待琼花时又判若两人,先是狐假虎威,怒眉瞪眼,后是大献殷勤,笑里藏奸,最后将琼花毒打关进水牢。冯奇所扮演的老四,性格并不是单色调,而是多色彩,让人看了久久不能忘掉这坏家伙。
“大雪纷飞,北风呼叫,在一只乌篷船内,老艺人邢师傅弥留之际,注视着他的女儿春花、徒弟月红手中的旧戏本千叮咛万嘱咐,用虚弱而平静的语调说完了最后一句话:‘清清白白做人,认认真真唱戏’。”这是1964年影片《舞台姐妹》中的一个镜头,没有音乐的烘托,人物也不作临死前的痛苦状,观众却为风雨飘摇中相依为命的师徒一掬同情之泪,这个镜头至今难忘。扮演邢师傅的演员就是冯奇,他成功塑造了一个历尽人间沧桑、献身于越剧艺术的老艺人形象,这与他有着深厚的京戏功底是分不开的。
1974年冯奇在影片《春苗》中扮演了一个破坏新生事物,卑微而阴险的人物钱医生,这里撇开当时拍摄影片的政治背景,仅就演技而言,冯奇的演出取得了良好的戏剧效果。有一次冯奇去医院看病,给他看病的医生当面就冷嘲热讽:“你还会来看病,你还是自己给自己看吧!你把我们医生演得这么坏。”一席话说得冯奇非常尴尬没有“落场势”。
《红色娘子军》《舞台姐妹》《春苗》这三部影片都是谢晋执导的,一个配角演员能多次被大导演相中,足以说明导演对他表演艺术的肯定和信任。
三、影坛宿将常青树,成了出镜率最多的老演员
粉碎“四人帮”后,将近60岁的冯奇又一次迎来了新时期文艺复苏的大好时光,凭借他日趋成熟的精湛演技,继续他演艺生涯永不停歇的新起点。在有着众多老演员的上影剧团里,冯奇成为影坛宿将常青树,成了演戏最频繁、出镜率最多的老演员。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冯奇在影片《蓝色的档案》中扮演日本军战犯冈田大佐。冯奇创作习惯是反复研究剧本,琢磨如何才能将人物特征表演出来,他先去公安局、图书馆查阅大量文字和照片,回来后,又反复研究剧本,剧本中提到冈田经常练毛笔字写一个“虎”,忽然冯奇悟到冈田写“虎”字心情,想借此来发泄他心中不甘失败的情绪,企图东山“虎”再起野心而写出这个虎视眈眈的“虎”字。冯奇专程去上海画院拜著名书法家为师,每周两次,冯奇像小学生似地认认真真学习,写好这个“虎”字。再加上冯奇多年来留在脑海里的日本侵略军形象在他眼前越来越清晰,一个活灵活现的日本军犯形象出现了。冯奇先将冈田理出了一个简历:行伍出身,受过高等教育,相貌文雅,擅长书法,有别于性格暴戾的日本军犯形象。冈田是个失败者,但冯奇并不把他演成低三下四的战俘,戏中用练写“虎”字从中发泄不甘灭亡的心理。影片中有一精彩片段:冈田把蓝色档案藏进宝剑,对副手说:“我们两人中只能留一个。”语气是那样轻描淡写,接着又含泪从牙缝里吐出“我们战败了”几个字,让副手感到应该去死,寥寥几句把杀人不眨眼的残忍本性刻画得入木三分。之后冯奇又在影片《张衡》《佛光侠影》《禁烟枪手》等片中成功扮演了反派角色。
在影片《革命军中马前卒》中冯奇演了一位刚直不阿、伸张正义的《申报》主编;在《石榴花》中又以一个热情稳重的爱国华侨出现在银幕上;在《楚天风云》中冯奇扮演法院院长唐云阶更为观众称赞,形象鲜明,性格有变化。唐云阶是董必武的好友同窗,但唐云阶怕是非,一心想过太平日子,作为一个富有正义感的法院院长,到关键时他挺身而出与董必武站在一起与国民党右派作坚决斗争,从太太平平到逃避矛盾,再到卷入漩涡,最后挺身而出伸张正义,冯奇的表演给观众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
冯奇经常对青年演员说:“演员有主次,角色无大小,仿佛一支乐队,有不同的乐器,都有各自的作用,只有恰如其分地发挥,才能奏出和谐的乐曲,要演好配角并不容易,要在有限篇幅里刻画出角色的个性,戏少而要演得精彩,也是对演员的严峻考验。”冯奇就是按自己的要求,认认真真演戏,他塑造的角色不论是正面还是反面,都能演得各有各貌,真实可信。
冯奇在其近70年的从艺生涯中,除了几十台话剧外,已参演了近100部影视剧。特别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近20年中,影视剧就占了将近一半。退休后,他的演出活动仍然十分频繁,年年有片子演出。他注重于艺术实践,他常常对我说,他的角色都是在不断演出中“滚”出来的。在冯奇81岁高龄时,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家学会授予他电影表演特别荣誉奖称号。
晚年病中的冯奇依然不忘年少时的爱好,时常爱哼唱几段京剧老生的戏,在他去世的前一天还在哼京戏段子的唱句……
冯奇走了。仅以此文纪念这位当了一辈子绿叶的老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