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层结构“未免”的词汇化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ngqua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跨层结构“未 免”在韵律制约、语义变化、高频使用等因素的作用下重新分析,由“未 [免 VP]”变为“[未 免] VP”,并在宋代时完全词汇化为一个否定副词。
  关键词:未免;否定副词;词汇化;重新分析
  作者简介:王婵婵(1992-),女,湖南耒阳人,温州大学人文学院2015级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汉语语法。
  [中图分類号]:H1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3--01
  “未免”在现代汉语中可作语气副词、否定副词,这里只讨论否定副词“未免”的来源,即跨层结构“未免”的词汇化问题。谷晓恒[1]、陈轩[2]将关注点放在“未免”、“难免”、“不免”的比较分析上,高育花[3]、王增磊[4]在“难免、不免、未免”的语法化过程中提及,但是都没有深入分析。本文将从历时角度分析跨层结构“未 免”的词汇化过程。
  一、跨层结构“未 免”
  否定副词“未”和动词“免”在线性序列上相连出现,但并不是一个词,从句法结构来看,二者并不在同一语法层面,否定副词“未”限制修饰“免 X”,可表示为:“未 [免 X]”。 “未 免”意为“还不能避免……”,这种用法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例如:
  (1)季文子曰:寡君未免於此。《春秋·左传》
  (2)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庄子集解》卷五)
  (3)郑子都贤庆建而壅焉,燕子哙贤子之而壅焉,夫去所爱而用所贤,未免使一人炀己也。(《韩非子·难四》卷三十九)
  (4)若其道一也,未及和齐也;掎契司诈,权谋倾覆,未免盗兵也。(《荀子·议兵篇》卷十五)
  例(1)中“寡君未免於此”可表示为“寡君 未 [免 于此]”,意为“不能避免这种情况”。例(4)中“未免盗兵也”可表示为“未 [免 盗兵]”,意为“不能避免叛乱”。“未”和“免”显然不在同一句法层次上,此时的“未免”还只是一个跨层结构。
  二、否定副词“未免”
  “跨层结构的词汇化是指由本不在同一句法层次的两个相邻单位变为一个词的现象。”[5]唐代开始,“未免”的后接成分发生变化,“未免 VP”出现频率增加,“免”的动词性开始弱化,句子的核心不再是“避免VP”的发生,而是强调说明“VP”的发生已经是一种客观事实。例如:
  (5)虽闻如来诚实之语必怀疑惑,设使顶受未免兴谤,唯愿世尊广说地藏菩萨摩诃萨。 《地藏菩萨本愿经》
  (6)盲士然知说扰烦,牧人未免生疑虑。(《敦煌变文集新书》卷二)
  在这个时期,“未 免 VP”可作两解,一是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没能避免VP的发生”。二是从将来情况来看,“未免 VP”表示解读者对“VP的发生”持否定态度。否定副词“未”的意义保留,而动词“免”的意义虚化,去掉之后几乎不影响我们对句子的理解。“未 免”开始有词汇化的倾向。
  到了宋代“未免”的后接成分以不及物心理动词为主。例如:
  (7)再约同欢,定是都把、平生相许。又恐恩情,易破难成,未免千般思虑。(柳永《击梧桐》)
  (8)两朝构兵,初因睽间,虽有使人去来,书辞往返,然言不尽意,未免生疑。《北宋·大金吊伐录》
  这里的“未免”不再作两解,而是确切地从将来情况着眼,“未免 VP”表示解读者对“VP的发生”持否定态度。由于人们的主观态度发生变化,导致语义关系发生变化,为了保持结构关系和语义关系的一致,结构关系也随之发生变化,并促使我们对“NP 未 [免 VP]”重新分析。
  三、动因和机制
  从结构上来看,“未免”的词汇化跟后接谓词性成分有关。从唐代开始“未 免 VP”成为主要构式,宋代时这种构式增多。“未免”后接谓词性成分是动词“免”虚化的诱因和基础。
  双音节词占优势是汉语构词法的一个重要特点 ,是汉语词汇发展的必然趋势。“汉语的两个音节构成一个标准音步,一个标准音步就是一个标准韵律词。”[6]“未免”是一个标准韵律词,满足词汇化的条件。
  “实词的使用频率越高,就越容易虚化,虚化的结果又提高了使用频率。”[7]就是说,使用频率越高,越容易发生词汇化。由于否定副词“未”和语义弱化的动词“免”长期搭配使用,在这一过程中,联系日益密切,促使跨层结构“未免”词汇化。
  四、结语
  跨层结构“未 免”在韵律制约和高频使用的作用下,发生重新分析,“NP 未 [免 VP]”中,“免”的意义逐步弱化,否定副词“未”的双重解读,使得句义在理解方式上出现差别,句子语义关系发生变化,随之结构关系也发生变化。由“NP 未 [免 VP]”变为“[未 免] VP”。在宋代,“未 免”词汇化为一个否定副词,表示对已然的客观事物的否定。
  参考文献:
  [1]谷晓恒.副词“不免”、“难免”、“未免”比较分析[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5:107-110.
  [2]陈轩.“难免”、“不免”、和“未免”的主观性差异考察[J].北京语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士论文,2006.
  [3]高育花.“不免”、“难免”、“未免”的语法化[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8:81-83.
  [4]王增磊. “难免”、“未免”的词汇化探究[J].
  [5]董秀芳.词汇化:汉语双音词的衍生和发展[M].商务出版社,2011:3.
  [6]冯胜利.论汉语的“自然音步”[J].中国语文,1998:355-356.
  [7]沈家煊.“语法化”研究综观[C].北京:商务出版社,2005.8-9.
其他文献
摘 要:“段子”这一语言现象早已有之,随着微博等社交网络以及网剧、脱口秀等表演形式的兴起,“段子”在网络上大量传播,网络成为段子的主要传播阵地,网络段子也应运而生。本文结合修辞学中“零度”与“偏离”的理论,从语音、词汇、语法以及表达方式四个层面对网络段子的语言偏离现象进行了分析,进而归纳网络段子的语言特点。  关键词:网络段子;修辞学;零度与偏离  作者简介:李安娜,女,汉族,江苏宿迁人,华侨大学
摘 要:《说文解字》作者为许慎。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字典之一。编著时首次对"六书"做出了具体的解释本文以21世纪以来出版的专著和期刊为依据,从综合性研究、词义研究、“六书”研究、历史文化研究、体例研究、比较研究、方言研究和许慎《说文解字》研究、在现代学科教学的运用9个方面进行综合论述。  关键词:《说文解字》;研究情况;综述  作者简介:李莎(1992-
厚朴为木兰科(Magnoliaceae)植物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 et Wils)、凹叶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 et Wils. var. biloba Rehd. et Wils.)的干燥干皮、枝皮
摘 要:启功先生对于我国的書法教育事业做出了很大贡献,他精炼的书论是结合了实践经验的书法理论,对于指导初学具有很好的作用。启功先生的一生坎坷很多,但是他都能很好地去面对困难。许多人不知,启功先生的文学、史学和书画鉴定堪称一绝,可谓国宝也。启功一生的书法信念便是师笔不师刀,于此还得出了透过刀锋看笔锋等精炼的书论。学习启功的书论和书法艺术,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对促进书法艺术的发展和传播也有很多启发。作
目的:研究虚燥更平丸的质量标准及主要药效学。方法:(1)用薄层色谱法鉴别制剂中的生地黄和酸枣仁,用HPLC法测定制剂中的黄酮醇苷,色谱条件:色谱柱选用symmetry shield RpC18柱(4.6 mm×150mm,5μm);流动相:乙腈-0.4%磷酸(32:68);检测波长为360nm;流速为1mL/min;柱温:(30±5)℃;进样量:10μL。(2)虚燥更平丸的急性毒性试验。(3)建立
学位
摘 要:配价理论旨在揭示动词对名词的支配能力,但现在不少语法学家认为配价理论同样适用于名词。从“介词 名词 的 名词”分析名词的配价问题,有助于配价理论的深化。  关键词:配价理论;名词  作者简介:陶晨(1993-),男,山西省长治市人,内蒙师范大学在读硕士,从事汉语语法理论研究。  [中图分类号]:H1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3--01  一
摘 要:佛学对谭嗣同的影响颇深,并成为“仁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仁学》一书中,谭嗣同阐述了平等、无我、心力的佛学思想,寄托了自己对社会变革的主张与看法。谭嗣同自幼被三纲五常侵蚀,他期冀实现佛教所宣扬的“众生平等”,人与物“圆融无碍”的平等世界。他借鉴了华严宗“无人相,无我相”之义,了悟到“我”的空无,这是他把生死置之度外,从容赴死,慷慨就义的原因所在。他试图“以心力挽劫”,来破除不平等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