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跨层结构“未 免”在韵律制约、语义变化、高频使用等因素的作用下重新分析,由“未 [免 VP]”变为“[未 免] VP”,并在宋代时完全词汇化为一个否定副词。
关键词:未免;否定副词;词汇化;重新分析
作者简介:王婵婵(1992-),女,湖南耒阳人,温州大学人文学院2015级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汉语语法。
[中图分類号]:H1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3--01
“未免”在现代汉语中可作语气副词、否定副词,这里只讨论否定副词“未免”的来源,即跨层结构“未免”的词汇化问题。谷晓恒[1]、陈轩[2]将关注点放在“未免”、“难免”、“不免”的比较分析上,高育花[3]、王增磊[4]在“难免、不免、未免”的语法化过程中提及,但是都没有深入分析。本文将从历时角度分析跨层结构“未 免”的词汇化过程。
一、跨层结构“未 免”
否定副词“未”和动词“免”在线性序列上相连出现,但并不是一个词,从句法结构来看,二者并不在同一语法层面,否定副词“未”限制修饰“免 X”,可表示为:“未 [免 X]”。 “未 免”意为“还不能避免……”,这种用法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例如:
(1)季文子曰:寡君未免於此。《春秋·左传》
(2)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庄子集解》卷五)
(3)郑子都贤庆建而壅焉,燕子哙贤子之而壅焉,夫去所爱而用所贤,未免使一人炀己也。(《韩非子·难四》卷三十九)
(4)若其道一也,未及和齐也;掎契司诈,权谋倾覆,未免盗兵也。(《荀子·议兵篇》卷十五)
例(1)中“寡君未免於此”可表示为“寡君 未 [免 于此]”,意为“不能避免这种情况”。例(4)中“未免盗兵也”可表示为“未 [免 盗兵]”,意为“不能避免叛乱”。“未”和“免”显然不在同一句法层次上,此时的“未免”还只是一个跨层结构。
二、否定副词“未免”
“跨层结构的词汇化是指由本不在同一句法层次的两个相邻单位变为一个词的现象。”[5]唐代开始,“未免”的后接成分发生变化,“未免 VP”出现频率增加,“免”的动词性开始弱化,句子的核心不再是“避免VP”的发生,而是强调说明“VP”的发生已经是一种客观事实。例如:
(5)虽闻如来诚实之语必怀疑惑,设使顶受未免兴谤,唯愿世尊广说地藏菩萨摩诃萨。 《地藏菩萨本愿经》
(6)盲士然知说扰烦,牧人未免生疑虑。(《敦煌变文集新书》卷二)
在这个时期,“未 免 VP”可作两解,一是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没能避免VP的发生”。二是从将来情况来看,“未免 VP”表示解读者对“VP的发生”持否定态度。否定副词“未”的意义保留,而动词“免”的意义虚化,去掉之后几乎不影响我们对句子的理解。“未 免”开始有词汇化的倾向。
到了宋代“未免”的后接成分以不及物心理动词为主。例如:
(7)再约同欢,定是都把、平生相许。又恐恩情,易破难成,未免千般思虑。(柳永《击梧桐》)
(8)两朝构兵,初因睽间,虽有使人去来,书辞往返,然言不尽意,未免生疑。《北宋·大金吊伐录》
这里的“未免”不再作两解,而是确切地从将来情况着眼,“未免 VP”表示解读者对“VP的发生”持否定态度。由于人们的主观态度发生变化,导致语义关系发生变化,为了保持结构关系和语义关系的一致,结构关系也随之发生变化,并促使我们对“NP 未 [免 VP]”重新分析。
三、动因和机制
从结构上来看,“未免”的词汇化跟后接谓词性成分有关。从唐代开始“未 免 VP”成为主要构式,宋代时这种构式增多。“未免”后接谓词性成分是动词“免”虚化的诱因和基础。
双音节词占优势是汉语构词法的一个重要特点 ,是汉语词汇发展的必然趋势。“汉语的两个音节构成一个标准音步,一个标准音步就是一个标准韵律词。”[6]“未免”是一个标准韵律词,满足词汇化的条件。
“实词的使用频率越高,就越容易虚化,虚化的结果又提高了使用频率。”[7]就是说,使用频率越高,越容易发生词汇化。由于否定副词“未”和语义弱化的动词“免”长期搭配使用,在这一过程中,联系日益密切,促使跨层结构“未免”词汇化。
四、结语
跨层结构“未 免”在韵律制约和高频使用的作用下,发生重新分析,“NP 未 [免 VP]”中,“免”的意义逐步弱化,否定副词“未”的双重解读,使得句义在理解方式上出现差别,句子语义关系发生变化,随之结构关系也发生变化。由“NP 未 [免 VP]”变为“[未 免] VP”。在宋代,“未 免”词汇化为一个否定副词,表示对已然的客观事物的否定。
参考文献:
[1]谷晓恒.副词“不免”、“难免”、“未免”比较分析[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5:107-110.
[2]陈轩.“难免”、“不免”、和“未免”的主观性差异考察[J].北京语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士论文,2006.
[3]高育花.“不免”、“难免”、“未免”的语法化[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8:81-83.
[4]王增磊. “难免”、“未免”的词汇化探究[J].
[5]董秀芳.词汇化:汉语双音词的衍生和发展[M].商务出版社,2011:3.
[6]冯胜利.论汉语的“自然音步”[J].中国语文,1998:355-356.
[7]沈家煊.“语法化”研究综观[C].北京:商务出版社,2005.8-9.
关键词:未免;否定副词;词汇化;重新分析
作者简介:王婵婵(1992-),女,湖南耒阳人,温州大学人文学院2015级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汉语语法。
[中图分類号]:H1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3--01
“未免”在现代汉语中可作语气副词、否定副词,这里只讨论否定副词“未免”的来源,即跨层结构“未免”的词汇化问题。谷晓恒[1]、陈轩[2]将关注点放在“未免”、“难免”、“不免”的比较分析上,高育花[3]、王增磊[4]在“难免、不免、未免”的语法化过程中提及,但是都没有深入分析。本文将从历时角度分析跨层结构“未 免”的词汇化过程。
一、跨层结构“未 免”
否定副词“未”和动词“免”在线性序列上相连出现,但并不是一个词,从句法结构来看,二者并不在同一语法层面,否定副词“未”限制修饰“免 X”,可表示为:“未 [免 X]”。 “未 免”意为“还不能避免……”,这种用法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例如:
(1)季文子曰:寡君未免於此。《春秋·左传》
(2)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庄子集解》卷五)
(3)郑子都贤庆建而壅焉,燕子哙贤子之而壅焉,夫去所爱而用所贤,未免使一人炀己也。(《韩非子·难四》卷三十九)
(4)若其道一也,未及和齐也;掎契司诈,权谋倾覆,未免盗兵也。(《荀子·议兵篇》卷十五)
例(1)中“寡君未免於此”可表示为“寡君 未 [免 于此]”,意为“不能避免这种情况”。例(4)中“未免盗兵也”可表示为“未 [免 盗兵]”,意为“不能避免叛乱”。“未”和“免”显然不在同一句法层次上,此时的“未免”还只是一个跨层结构。
二、否定副词“未免”
“跨层结构的词汇化是指由本不在同一句法层次的两个相邻单位变为一个词的现象。”[5]唐代开始,“未免”的后接成分发生变化,“未免 VP”出现频率增加,“免”的动词性开始弱化,句子的核心不再是“避免VP”的发生,而是强调说明“VP”的发生已经是一种客观事实。例如:
(5)虽闻如来诚实之语必怀疑惑,设使顶受未免兴谤,唯愿世尊广说地藏菩萨摩诃萨。 《地藏菩萨本愿经》
(6)盲士然知说扰烦,牧人未免生疑虑。(《敦煌变文集新书》卷二)
在这个时期,“未 免 VP”可作两解,一是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没能避免VP的发生”。二是从将来情况来看,“未免 VP”表示解读者对“VP的发生”持否定态度。否定副词“未”的意义保留,而动词“免”的意义虚化,去掉之后几乎不影响我们对句子的理解。“未 免”开始有词汇化的倾向。
到了宋代“未免”的后接成分以不及物心理动词为主。例如:
(7)再约同欢,定是都把、平生相许。又恐恩情,易破难成,未免千般思虑。(柳永《击梧桐》)
(8)两朝构兵,初因睽间,虽有使人去来,书辞往返,然言不尽意,未免生疑。《北宋·大金吊伐录》
这里的“未免”不再作两解,而是确切地从将来情况着眼,“未免 VP”表示解读者对“VP的发生”持否定态度。由于人们的主观态度发生变化,导致语义关系发生变化,为了保持结构关系和语义关系的一致,结构关系也随之发生变化,并促使我们对“NP 未 [免 VP]”重新分析。
三、动因和机制
从结构上来看,“未免”的词汇化跟后接谓词性成分有关。从唐代开始“未 免 VP”成为主要构式,宋代时这种构式增多。“未免”后接谓词性成分是动词“免”虚化的诱因和基础。
双音节词占优势是汉语构词法的一个重要特点 ,是汉语词汇发展的必然趋势。“汉语的两个音节构成一个标准音步,一个标准音步就是一个标准韵律词。”[6]“未免”是一个标准韵律词,满足词汇化的条件。
“实词的使用频率越高,就越容易虚化,虚化的结果又提高了使用频率。”[7]就是说,使用频率越高,越容易发生词汇化。由于否定副词“未”和语义弱化的动词“免”长期搭配使用,在这一过程中,联系日益密切,促使跨层结构“未免”词汇化。
四、结语
跨层结构“未 免”在韵律制约和高频使用的作用下,发生重新分析,“NP 未 [免 VP]”中,“免”的意义逐步弱化,否定副词“未”的双重解读,使得句义在理解方式上出现差别,句子语义关系发生变化,随之结构关系也发生变化。由“NP 未 [免 VP]”变为“[未 免] VP”。在宋代,“未 免”词汇化为一个否定副词,表示对已然的客观事物的否定。
参考文献:
[1]谷晓恒.副词“不免”、“难免”、“未免”比较分析[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5:107-110.
[2]陈轩.“难免”、“不免”、和“未免”的主观性差异考察[J].北京语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士论文,2006.
[3]高育花.“不免”、“难免”、“未免”的语法化[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8:81-83.
[4]王增磊. “难免”、“未免”的词汇化探究[J].
[5]董秀芳.词汇化:汉语双音词的衍生和发展[M].商务出版社,2011:3.
[6]冯胜利.论汉语的“自然音步”[J].中国语文,1998:355-356.
[7]沈家煊.“语法化”研究综观[C].北京:商务出版社,200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