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生习作时无话可说,常常是因为平时素材积累不够。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积累素材,细心观察生活,写出真情实感,乐于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记下来,并且加以修改。总之,多阅读+细观察+勤练笔+精修改=一篇好文章。
关键词:多阅读;细观察;勤练笔;精修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我们会发现有些学生害怕写作,勉强写出来的东西也经常空洞无物,条理不清。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要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表达真情实感。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多阅读,积累写作素材
自古以来读写不分家,多读才能为写打下良好的基础。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有限的课内阅读显然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发展需要,突然之间你会发现孩子们的阅读面已经大的惊人,他们能在课堂上侃侃而谈,写的文章引经据典,洋洋洒洒;与之形成鲜明对比是有些孩子掌握的仅仅是课内知识,一问他们有关课外的内容,他就一问三不知了,写的文章也是枯燥简单,如同白开水一般。因此多阅读能为孩子积累写作素材。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经常向学生灌输阅读的重要性,每天布置至少看30分钟课外书的任务,让学生养成看书的习惯,并且持之以恒。
2.建立班级小图书室,让孩子们带自己看过并认为值得分享的书,这样你一本我一本,可看的书就越来越多,孩子们看过的书也会越来越多;然后每月定一本书,规定孩子必须在月底看完,并抽出两节课的时间,一节进行适当的阅读指导,一节进行阅读交流,形式可以是个人阐述观后感——小组交流——教师总结。
3.完善激励措施,以此激发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以一个月为单位,看的书越多,加的分也越多,以此为依据每月评选出“阅读大王”。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后,发现爱看书的孩子写作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不仅语句优美,而且题材很广;而那些回家不爱看书的孩子,受知识面的限制,写作水平停滞不前。以我班为例,班有两个孩子一回家就玩游戏,从不看书,他们的习作也十分好认,其中一个孩子的写作题材永远是两件事,一件是上小星星英语兴趣班,一件是玩电脑;另一个孩子每次的习作总不能超过二百字。
二、细观察,写出真情实感
在新课程标准中,小学五六年级学段的分目标是: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有的孩子已能达到这一要求,而有的却是粗枝滥造,为什么会这样呢?关键就在于你有没有细心观察生活。很多孩子觉得习作的题材就得是大事,却忽略了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从小事入手,往往能写出好文章。
三、勤练笔,提高写作技能
作文不仅是一门知识,更是一门技能。技能,靠的就是训练。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喜欢写作的学生并不见得喜欢老师要求写的东西,而是喜欢写日记,写随笔等。因为这些东西不受条条框框的限制,可以尽情表达自己的情感。正是这大量的练笔,使他们获得了写作的切身感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勤练笔呢?
1.重视 “小练笔”。这些小练笔可以是仿写,如学完《匆匆》后,首先让学生明确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去来的匆匆,然后仿照课文的写法,再写几句;也可以是读后感,比如上完《跨越百年的美丽》后,让学生结合课文和阅读链接,简单写一写自己的感悟;还可以是创作,让学生对照《北京的春节》,简单写写自己是怎么过春节的。这样的安排,不仅可以使学生及时把在阅读中学到的表达方法自然迁移到习作中,更能使动笔成为学习的一种常态,成为学生的一个习惯。
2.勤写日记。每次参加完活动或是对于当天的所见所闻有所感时,就要及时记录下来,这时的文字不需要华丽,也不需要规定多少字数,能写出真情实感就行,这样学生在进行练笔时,就会感到习作不只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更好的生活,从而激发他们自主习作的欲望。比如春游结束后,就可以布置学生记录下春游时感受最深、最开心的某一片断。
四、精修改,完善写作内容
修改能力是习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认真修改也是一种良好的习作习惯。《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虽然教材没有在每一组中对习作修改给予提示,但并不意味着某次习作可以忽视修改。那如何教会孩子进行习作修改呢?
1.大声朗读。有人请教叶圣陶怎么修改习作,叶老说:“唯一的窍门就是再念,再念,再念。” 读时要做到心到、眼到、口到,避免孩子读时有口无心。在朗读中,很容易就发现习作中的问题。学生对自己习作诵读的过程中,其实是对其作品的欣赏:发现习作中的错别字、多字、漏字现象,培养了孩子细心观察的习惯;发现不通顺的句子,培养了学生的语言逻辑思维。如果孩子能持之以恒,定能受益终身。
2.同学互评,给出修改意见。你可别小看这一环节,所谓“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同学能跳出来欣赏你的习作,往往就能给出中肯的建议,写作水平就在一次次修改中得到提高。
3.佳作欣赏。人总是要在不断的学习中进步,多欣赏别人的好文章。每次改完孩子的作文,我都会挑出几篇好文,读给孩子听,或是让孩子誊抄到稿纸上,贴到大黑板中,让孩子们一有空就去欣赏,这对于写作水平的提高也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总之,小学生写作障碍主要是由于小学生的观察能力欠缺,对身边的经常发生的事缺少细心,同时由于自身词汇量的缺乏,造成小学生的作文容易空洞言之无物。只要我们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抓住多阅读、细观察、勤练笔、精修改几点,就能逐步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 2012.
关键词:多阅读;细观察;勤练笔;精修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我们会发现有些学生害怕写作,勉强写出来的东西也经常空洞无物,条理不清。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要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表达真情实感。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多阅读,积累写作素材
自古以来读写不分家,多读才能为写打下良好的基础。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有限的课内阅读显然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发展需要,突然之间你会发现孩子们的阅读面已经大的惊人,他们能在课堂上侃侃而谈,写的文章引经据典,洋洋洒洒;与之形成鲜明对比是有些孩子掌握的仅仅是课内知识,一问他们有关课外的内容,他就一问三不知了,写的文章也是枯燥简单,如同白开水一般。因此多阅读能为孩子积累写作素材。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经常向学生灌输阅读的重要性,每天布置至少看30分钟课外书的任务,让学生养成看书的习惯,并且持之以恒。
2.建立班级小图书室,让孩子们带自己看过并认为值得分享的书,这样你一本我一本,可看的书就越来越多,孩子们看过的书也会越来越多;然后每月定一本书,规定孩子必须在月底看完,并抽出两节课的时间,一节进行适当的阅读指导,一节进行阅读交流,形式可以是个人阐述观后感——小组交流——教师总结。
3.完善激励措施,以此激发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以一个月为单位,看的书越多,加的分也越多,以此为依据每月评选出“阅读大王”。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后,发现爱看书的孩子写作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不仅语句优美,而且题材很广;而那些回家不爱看书的孩子,受知识面的限制,写作水平停滞不前。以我班为例,班有两个孩子一回家就玩游戏,从不看书,他们的习作也十分好认,其中一个孩子的写作题材永远是两件事,一件是上小星星英语兴趣班,一件是玩电脑;另一个孩子每次的习作总不能超过二百字。
二、细观察,写出真情实感
在新课程标准中,小学五六年级学段的分目标是: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有的孩子已能达到这一要求,而有的却是粗枝滥造,为什么会这样呢?关键就在于你有没有细心观察生活。很多孩子觉得习作的题材就得是大事,却忽略了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从小事入手,往往能写出好文章。
三、勤练笔,提高写作技能
作文不仅是一门知识,更是一门技能。技能,靠的就是训练。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喜欢写作的学生并不见得喜欢老师要求写的东西,而是喜欢写日记,写随笔等。因为这些东西不受条条框框的限制,可以尽情表达自己的情感。正是这大量的练笔,使他们获得了写作的切身感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勤练笔呢?
1.重视 “小练笔”。这些小练笔可以是仿写,如学完《匆匆》后,首先让学生明确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去来的匆匆,然后仿照课文的写法,再写几句;也可以是读后感,比如上完《跨越百年的美丽》后,让学生结合课文和阅读链接,简单写一写自己的感悟;还可以是创作,让学生对照《北京的春节》,简单写写自己是怎么过春节的。这样的安排,不仅可以使学生及时把在阅读中学到的表达方法自然迁移到习作中,更能使动笔成为学习的一种常态,成为学生的一个习惯。
2.勤写日记。每次参加完活动或是对于当天的所见所闻有所感时,就要及时记录下来,这时的文字不需要华丽,也不需要规定多少字数,能写出真情实感就行,这样学生在进行练笔时,就会感到习作不只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更好的生活,从而激发他们自主习作的欲望。比如春游结束后,就可以布置学生记录下春游时感受最深、最开心的某一片断。
四、精修改,完善写作内容
修改能力是习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认真修改也是一种良好的习作习惯。《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虽然教材没有在每一组中对习作修改给予提示,但并不意味着某次习作可以忽视修改。那如何教会孩子进行习作修改呢?
1.大声朗读。有人请教叶圣陶怎么修改习作,叶老说:“唯一的窍门就是再念,再念,再念。” 读时要做到心到、眼到、口到,避免孩子读时有口无心。在朗读中,很容易就发现习作中的问题。学生对自己习作诵读的过程中,其实是对其作品的欣赏:发现习作中的错别字、多字、漏字现象,培养了孩子细心观察的习惯;发现不通顺的句子,培养了学生的语言逻辑思维。如果孩子能持之以恒,定能受益终身。
2.同学互评,给出修改意见。你可别小看这一环节,所谓“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同学能跳出来欣赏你的习作,往往就能给出中肯的建议,写作水平就在一次次修改中得到提高。
3.佳作欣赏。人总是要在不断的学习中进步,多欣赏别人的好文章。每次改完孩子的作文,我都会挑出几篇好文,读给孩子听,或是让孩子誊抄到稿纸上,贴到大黑板中,让孩子们一有空就去欣赏,这对于写作水平的提高也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总之,小学生写作障碍主要是由于小学生的观察能力欠缺,对身边的经常发生的事缺少细心,同时由于自身词汇量的缺乏,造成小学生的作文容易空洞言之无物。只要我们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抓住多阅读、细观察、勤练笔、精修改几点,就能逐步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