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生骊歌里,韵起朝暮时

来源 :作文通讯·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子說,我把这远方的远归还草原,而我们却说,要把这韵律的韵留在身边。
  2007年10月,松韵文学社创办。怀抱着激扬文字的热情、追寻诗意的初衷和传承文化的使命,松韵文学社的队伍不断壮大,如一粒种子,深埋在青翠的森林,一逢春雨,便携着春光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在黎德文校长的关心支持下,在庄照岗、陈曙兵等老师的关注与指导下,松韵文学社蒸蒸日上,焕发出勃勃生机。
  文学的力量,在于它让种子有光可循,让我们有梦可期。文学社成立十多年来,不定期举办文学沙龙,曾邀请知名作家林培源、王小妮等开设讲座,同时还定期与校外文学社团交流、联谊,定期组织各类写作比赛。
  松韵文学社还积极参与校园活动,尽力为校园文化增添一抹亮丽的色彩。在校园爱心义卖活动中,我们献出了一份爱心:在社团展示活动周中,有社员们青春灵动的身影:在激情“红五月”中,有我们“爱心送信”等有意义的传统活动。
  昨夜的风,初晨的雪,只要心中有诗意,生活处处皆文章。松生骊歌里,韵起朝暮时。苍翠的松林中,骊歌四起,我们在朝暮中感受文学之美,余韵悠长。
  你留下,一纸惊鸿 汪天蕴
  人生总会有一些奇妙的相遇。就像郭沫若之遇屈原,刘文典之遇庄周,陈寅恪之遇柳如是……我遇见了纳兰容若。
  准确来说,是他的《纳兰词》。
  惊鸿一瞥,这是我读完这本书后的唯一感受,像是千古的美丽一瞬间洒满了纸页
  我记得开篇就是我童年记忆里的那篇《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再一句是流传百年的“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木兰花令》的随意一笔,是两千多年前班婕妤的一声长吁,还是你对断交友人的一句叹词?但不管如何,它已被你写入了不朽的灵魂。纳兰容若,你留给了世间太多的谜,甚至我们连这位故人的姓名也无从得知。但是,世间总会记得你,记得你这一句入骨愁思。
  也许你的这抹惊鸿是留给卢氏的。她是你的原配,年纪轻轻便难产而亡。你动了真情吧,不然怎会有那一句“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多少年来,不论何情何景,转个弯都能勾起你的相思。你笑着,忆着往日时光,突然回到现实,笑意消散,感怀间写下“当时只道是寻常”。腊月赏梅,你忆起去年今日的她曾低头拾花瓣的景象;拜访朋友,你记起上一回是她与你携手至此。你是对她有愧的吧,在她还与你相伴时,你心中念着的是另外一个女子,不曾把她放在心上。待到追悔莫及的此时,你只能“断肠声里忆平生”。我还记得那一句“此夜红楼,天上人间一样愁”,本是中秋之夜,本是与亲朋欢聚之时,你却坐在月华如水的楼阁之上,与她梦中相会,醒来,早已泪满襟。
  也许你的这抹惊鸿是留给沈宛的。她是江南才女,据说是你的红颜知己,传说她怀了你的遗腹子。她让你的心再次跳动,让你再次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怎奈井浅河深,你们无法成为眷侣。你留下的关于她的笔墨不多,但我们还是隐约猜到了她的存在,你写“欲问江梅瘦几分”就是对她的问候。她的存在,虽然在你的生命里不够浓墨重彩,但已经足够。
  你的这抹惊鸿大概也是留给顾贞观的吧。康熙十五年,你的父亲慕顾贞观的才名,聘其为你授课。你二人遂成忘年交,后来便是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了。你写给失意的贞观,写他“酒涴青衫卷”却风流依旧。你告诉他“独憔悴,斯人不免”,每次读到这儿,我便想起那些陪伴我、关心我、与我同甘共苦的朋友,嘴角不禁上扬。虽然时代不同,友谊却是一样的。
  年少即才识过人,精骑射,擅丹青,赐进士出身。一本《纳兰词》,是你留给自己的惊鸿。
  也不知道下一次我们会在哪里相遇。
  我为什么要早起 周洁
  题目不该是这样的!如果它不非得要求短小精悍,我大概会这样命名:我为什么要早起,每天背半个小时的英语,跑五圈步,吃四份蔬菜加一小份肉,喝一杯豆浆、一杯牛奶、五杯水,看至少半小时的书,晚上九点半之前做完作业,在宿舍热身拉伸,每天写三页文科题?这一切,是我这一周的每日计划。七天前,我每天一项都完不成。今天,我欣喜地发现,我竟然都完成了。
  计划中的每一项都对我大有益处,是我根据自己过往的情况,以及一年后的考试目标制订的。我立志从运动、饮食和学习三方面改变自己。我确信它们能助我上“青云”——如果我真的每天都照做的话。我也真切地感受到它们带给我的变化——我更积极、更阳光、更自信了。
  可问题是:我累了。
  第七天的早上,我照常伴着六点的闹钟睁开眼,却没有了起床的动力。我一遍遍告诉自己是为了考个好大学,有个好未来。可是事实证明,当困倦时,鸡汤、梦想和边伯贤的铃声都没办法叫醒我。它们离我太远了,触手可及的懒惰将我打败了。
  我重重地倒回床上,蒙上被子,挡住现实的阳光——它从窗外闯进来,火辣辣地照着我的羞耻心。
  我开始思考,这七天来,我每一天都精力充沛、活力盎然,为什么到了最后一天,疲惫感突然席卷而来,将我整个压入深渊?
  首先,在培养一个习惯的过程中,没有了兴奋为动力,又缺少一个具体目标当马达,况且需要对付各种困难,远没有想象中那样简单,失败在所难免。因此,问题的实质还在于困难程度与动力强度的对比。拿早起来说,如果我所求甚于补觉,就会一跃而起;若是所恶莫过于困倦,就会安于被窝儿。
  那么如何解决驱动问题呢?还是把目标化大为小吧:今天早起不是为了考清华,而是为了搞懂第38页的数学题;这一周的目标不是总分达到650分,而是为了多背四篇文言文。像这样把目标具体化、细小化,才能让我真真切切地触摸到一点一滴的努力,才能最大限度地将它们化为动力。
  再者,我想,也有态度原因。每周,我们习惯用周一唤醒自己,用周二到周五磨炼自己,再到周六周日彻底“瘫痪”自己。所以,早起的时间也就从周一的六点半,提早到周中的六点,最后压到周末的十点。这太不健康了!这样“规律”的生活习惯,导致我们对自己有一股强烈的心理暗示:今天周五了,明天要回家了,我也该放松了。这种学习是受苦受难的想法,怎么可能让我自觉、高效地学习呢?所以,态度一定要改善,学会从学习中发现乐趣,在解决问题中寻找成就感。
  从明天开始,养成每天早上都六点起床的好习惯。要打心底坚信,无论是周一、周五,还是周六,都是需要努力提升自己的一天。
  老去的故乡(节选) 滕嘉炜
  最先让我察觉到的,是农田的老去。
  老屋边是一块棉花田,小时候,每年初秋,奶奶就带着我在那里收棉花。奶奶用大袋子一把把地收着,我就在下面一爪爪地扯着。那个时候,太阳依然炽热,现在,我还清楚地记得汗珠从糊了棉花絮的脸上滚落的感觉。然而,十年过去了,种棉花的人离开了它,采棉花的人也离开了它。于是,它荒了,长出了杂草,生了矮树,最后,竹子也扎根在上面。这,大概就是生物书里讲的“次生演替”吧。还有屋子边的果园,时光磨坏了它的砖墙,在它干净的地面上种上杂草,就连那高大的果树,结出来的橘子也变得又小又酸,就像一张张干瘪的脸……
  田老了,种田的人们也老了。
  走在故乡的小道上,迎面走来的不再是扛着锄头的年轻人,而是推着一辆吱呀作响的自行车的老人家。小铺子里,曾经人头攒动,如今却难凑齐一桌麻将。不知从何时起,午后的阳光下,在母鸡忽长忽短的“咕咕咕”中,开始有人沿着渐渐西偏的太阳挪着自己的椅子。
  诗/龙乐昕
  一台古老的钟
  探着
  蜷缩在时间里
  颤抖
  已被遗忘的世纪
  只有它记得
  时钟的一动
  仿佛千年一颤
  长长的太息
  在时间的裂缝里生长
  像一头受伤的野兽哀鸣
  沉默的往事呀
  破损的不只有你
  校长寄语
  文学是生活的凌霄花,生活是文学的常青树。每页洁白的纸张都会因你们的妙笔生花而色彩斑斓,每个方块字都会因你们的用心投入而神采飞扬。激扬文字,花开松湖,希望同学们在文学的海洋中寻得生命的意义,书写青春的华章。也祝愿松韵文学社越办越好、枝繁叶茂!
  ——校长 黎德文
其他文献
《古诗十九首》创作于东汉末年,一个政治黑暗、社会动荡的年代。社会动荡不安,受伤害最深的就是底层的百姓。这时,汉末诗人的灵魂从泥地里拔身而起,开始真诚地抒发人生最普遍的情绪与哲思。  《古诗十九首》的哀叹,不是唐诗那样一叹而千钟鸣的警世悲怆,也不是宋词那样在繁华中熬出情绵千里的淡淡愁苦,它是心灵开始觉醒但身体无法脱离世俗桎梏的痛苦,是对世事人情的无奈,是对生命的嗟叹,是文人在社会与生命的夹缝中最现实
题目  由高晓松作词曲、许巍演唱的歌曲《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引爆了朋友圈,把一大批“70后”“80后”都唱哭了。对于这首“刷屏歌”,有人赞其“柔和且有味道”,也有人抨击其只是成功消费了听众的情怀。  请就“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一句进行阐述或辩驳,不少于800字。要求能形成自己的观点,并对其中的概念进行清晰的定义。  写作指导  本则材料属于当下热门的文化类话题,既贴合时代、生活
原文选段  白落梅曾写道:“从那小小的瓷碟里,竟品出了海的包容,天的旷远,地的辽阔。尝难尽的是食物千味,吃不完的是人生百态。”中华食文化源远流长,千百年来一句“民以食为天”竟令无数文人骚客、权贵宠臣和普通百姓竞折腰,不妨夹起一双木筷,从胃开始,读懂中华。  然而,正如《月亮和六便士》所言:“任何硬币都有正反面。”在食品行业迅速发展的今天,其背后显露出的一些弊端也引发了人们的恐慌。不知从何时起,听到
小薇走过二叔家宅院的时候,无意中向里面瞥了一眼,发现二奶奶正端坐在门楼子下的长凳上,二奶奶满脸和蔼笑眯眯地问她:“小薇,吃饭了吗?”小薇随口而出:“奶奶,吃过饭了。”说过这句话小薇顿时感觉头皮一阵发麻,她尖叫一声,逃也似的奔到了马路对面的小卖部门口。  她使劲儿地拽自己的头发,上气不接下气:“小姨,二奶奶活了。”小姨闻声从小卖部里面出来,她说的话把小姨吓了一跳,小姨白她一眼:“死妮子,大白天说胡话
它发生在你的世界  ——素材A天安门国旗护卫队“百步筑梦”  前不久,在央视《挑战不可能》节目中,天安门国旗护卫队方阵的36名战士完成了“两个一百步”精准挑战——他们从金水桥起点出发,以每步75厘米的步幅,首先进行一百步正步走,然后变换为齐步走,再行进一百步。两百步结束以后,国旗护卫队的32名队员在国旗杆南侧的终点站位处站定并且全部对位精准。这次挑战任务完美完成的背后,是官兵们日复一日的苦练。据悉
几年前,朋友给我带了份小礼物——一个翠玉白菜的钥匙链,并说取其清清白白之意。谢过友人,我仔细端详这棵白菜,竟和真白菜一样鲜活,好像用指甲掐一下就会出水似的,令人叹服。  但我平生最喜欢的还是母亲种的大白菜。卷得结结实实的大白菜,如同庄稼人的言谈举止一般实在。  母亲是高明的策划者。园子里种什么菜、啥时候种,全部装在她的心里。每年伏天一到,母亲提前泡好菜籽,在已经扣好的地膜里,种下自己的心愿。父亲浇
1  我生下来命特苦,似那暮秋时节落地的苦楝树籽。我一岁半时,患小儿麻痹症,落下左下肢终身残疾;两岁时,父亲因一场病又失了命;五岁时,娘迫于生计,又另嫁他门。这样一波三折,我竟然成了一个残疾孤儿。街坊邻居们说:“这孩子命苦,哎,爹死了,娘嫁了,丢个苦孩没啥了。”也有人阴阳怪气地掐算说:“别看这小家伙命不好,命硬得很哩,生生把一个家撑散了。”  少年不识愁滋味,我又天生不信命运。人们把童年描绘得那么
题目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有人说,在十七八岁这样的年龄,生活没有撞疼我们,悔恨也不能损伤我们,我们要敢于看,敢于听,敢于笑,敢于惊讶,也敢于做梦。  也有人说,年轻人要学会成熟,要稳重,做力所能及的事,不要轻易冒险,以免碰壁。  题目解析  材料为两句话,分别给出了两个方向。  前一句强调年轻人要敢于行动,后一句强调年轻人要成熟稳
亲爱的潇:  因为你迷上了电脑,两年多来,我们母子间的关系一直不太融洽。  半个月前的一个夜晚,我又发现你在书房里偷玩电脑。如果是以前,我也许会破门而人冲你大吼大叫,可那天,也许已经习惯了我们之间的这种状态,也许那个夜晚太过宁静,我突然没了脾气。  我轻轻推开书房的门,当时你没有发觉。我看见你在聚精会神地设计一款游戏,你是那么专注,那么富有激情。我竟有些感动,于是决定不打扰你。但是那一晚,我彻夜未
山东泰山有一块摩崖刻石上镌刻着醒目的“虫二”两个字,这是清朝才子刘廷桂题镌的。而杭州西湖湖心亭有一石碑,上面有乾隆手书之“虫二”。传说当年乾隆下江南时,夜游湖心亭,被美景吸引,便题下了“虫二”二字,寓意“风月无边”。原来,繁体字的“风”字去掉外框后,就剩个“虫”字加一撇,因没有这个字,就演变为“虫”;“月”字去掉外框就剩个“二”字。  在游览杭州“西湖十景”之一的“花港观鱼”时,细心的游客会发现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