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创新能力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shangdenglu9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通过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习,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的心理动因,即以需要为核心,以兴趣、情感等为内容的心理动因。由于兴趣不是与生俱来而是后天学来的。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诱发学生的心理动因。
  (一)利用“学生渴求他们未知的、力所能及的问题”.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让学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引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使他们因兴趣而学,而思维,并提出新质疑,自觉的去解决,去创新
  例如:在讲解《图形的旋转》时,让学生在准备好的一张半透明的薄纸与另一张纸片之间垫一张复写纸,在薄纸上画 ,然后抽出复写纸,并使两张纸上的三角形仍保持重合,再用一枚图钉在点A处穿过,将薄纸绕点A转动一个角度,并将薄纸上的 改记为 ,让学生寻找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始终保持不变的点、对应点、对应角,然后组织学生讨论,解决这一个个“问题”。以此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使学生很快便产生期待学习的最佳心理状态,去引导学生探究新课,由学生发现:图形在转动时位置始终保持不变的那一点叫做旋转中心,图形转动的角度叫做旋转角,再得到旋转角相等这个结论。有了这些知识后再让学生找出我们现实生活中关于图形旋转的一些实例。
  (二)合理满足学生好胜的心理,培养创新的兴趣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必须充分考虑学生自身的各种心理需要,每一具体教学环节的实施,都应以满足学生的需要为行动目标,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实施差异教学,以特定的教学方式和行为引发学生探究、创新的需要。学生一旦形成了这种需要,并能深刻体验这种需要,就会形成一种满足这种需要的内部动力,推动学生去创造性地学习和思考,充分地开发自己的潜能,能使人的创造心理活动全部都处于亢奋状态,为人的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不竭的能源。虽然人的活动的动源是需要,但是人的活动的产生、持续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如:針对不同的群体开展比赛、晚会、故事演说等等,借助学生的聪明才智找到生活与数学的结合点,感受自己胜利的心理,体会数学给他们带来的成功机会和快乐,培养创新的兴趣。例如,在讲解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八年级第二学期“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这一节课时先拿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告诉学生: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然后提出开放性问题——满足什么条件的四边形可以判定为平行四边形?在上课时先让学生独立探索可以得到什么方法,再分小组讨论。派小组代表进行各小组之间交流探索结果。然后小组继续讨论,注意吸取其他小组的“成果”。学生不仅找到了: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两组对边分别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这三种教材中方法,还发现了两组对角分别相等,一组对边平行且一组对角相等等判定方法。对照教材,这些发现令学生欣喜不已。通过观察、试验用直觉推理、猜想、证明,这样去处理这节课,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兴趣的培养是颇有好处的。
  (三)利用数学中的美,教学中的美(语言美、意境美、方法美、和谐美等)培养学生的兴趣
  在教学中宜充分利用线条美、色彩美等给学生最大的感知,使他们充分体会数学给生活带来的美。使他们产生创造美的欲望,驱使他们创新,维持长久的创新兴趣。从小学单纯研究算术数,着重于数的运算,逐步发展到有理数、实数的运算,在认识上有了质的飞跃。同时,方程、函数、平面几何的引入,在思维上是一次重大突破。总之,初中数学已从具体发展到抽象,从文字发展到符号,由静态发展到动态,数形结合,学生认知结构需发生根本变化。对许多学生来说,各方面的发展跟不上学习的要求。在教学中贯穿数学的审美教育,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会有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四)利用数学中的历史人物、典故、数学家的童年趣事等等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有趣的内容和活动总是吸引着他们,即使这种活动需要克服较大的困难,他们也乐意参加。教师只有创造出教学中的各种美,才能引发学生不断探索的欲望,激起学生智能的涟漪,点燃学生创造的火花。创新,既需要智力的参与,也离不开情感的支持。教师是保护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监护人"。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创新情感的培养,鼓励学生发扬“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学生的情感十分丰富,如热爱、美感、羡慕等,这些都可以成为创新的动机。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不仅是认知信息的交流,也是情感信息的交流,教学过程需要教师真挚情感的灌注。
  总之,通过加强和指导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强化同学问相.交流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集体的凝聚力,促进数学学科的素质教育,需要教师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综观全局,充分协调教学中的各种因素,创设民主氛围,确保学生心理自由,采取教学技法,激活思维能力,运用人格力量,弘扬学生个性。惟其如此,学生创新能力之花,才能在数学课堂教学这块活土上结出丰硕之果。
其他文献
长期以来,语文课堂教学都是以老师讲,学生听为主要方式。特别是初中文言文教学,教师更是担心学生读不懂,就采取“教读——解词——串讲——翻译”的方法教学,这种把鲜美的食物嚼得无味的“满堂灌”、“注入式”教学,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因而初中学生普遍对文言文产生畏惧感,失去兴趣。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正视当前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饥饿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根据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用)》中明确要求:“改革课
【摘 要】目前,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任务型教学法作为一种很具优势的教学方法被广泛关注和采纳。本文结合任务型教学法的特点和原则,进一步论述了该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的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任务型 教学法 英语教学 应用  任务型教学法顾名思义,它的核心就是“任务”,在课堂上通过让学生完成任务来进行课堂教学。它是20世纪80年代在国外兴起的一种语言教学方法,重点在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
生物探究式教学就是以生物知识为沟通载体,以科学素养为培养关键,以能力建构为施教目的,以价值关怀为核心标准的生物教学方式。其通过建立在丰富多彩教学形式基础上的生物内容的传授,帮助学生以主人翁的角色加入到教学的全过程中,依托自主思考与合作沟通,增进对生物学科的内在认识,提升对生物知识的质疑反思能力,强化主观情感上的审美体验、情感升华,以达到在教学技术维度上,令生物教学由原来单纯强调知识传授的工具性意义
人是富于个性的。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说得好:“我们不是棋盘上的小卒,哪怕最重要的也不是,而是有个性的人,棋子与有个性的人,这完全是两码事。”因此,无视个性的、整齐划一的教育不是“发展个性”的教育,要真正实现尊重个性、发展个性的教育,就得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理念,使每一个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生活的快乐及其意义。  那么什么是学习中的个性呢?我认为,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中能达到“四自”:自信、自理、自主、
【摘 要】学生作文需要热情,而这种热情的培养很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因此,教师的命题围绕学生最关心的内容来确定,这样既容易激学生的写作欲望,又有利于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作文指导这环节中,教师要真正为学生排忧解难、牵线搭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写作冲动。指导前要仔细分析学生作文的症结所,做对症下药。  【关键词】写作欲望 现状分析 对策  在多年的作文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作文难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缺乏写作欲
生物是医学专业中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对该专业中专生夯实基础、学好专业、发展未来起着关健作用。本文基于长期教学及教学改革的实践,针时如何提高职业学校学生医学生物的学习兴趣和教师生物的教学质童方面进行论述。  生物是研究生命的科学,它在分子水平上探讨生命的本质、阐明生命现象的科学,它主要以化学和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为主要手段来研究生物体基本物质的化学组成,结构、理化性质、生物功能和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及其在生
多年从事初中英语教学工作,我发现学生从初一下期开始出现分化的现象日益严重。这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初中阶段的英语成绩,同时也阻碍了学生今后更深层次的学习。因此,怎样抑制分化,是我们每个教师必须认真研究和讨论的问题。  一、掌握学生心理,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培养学生的兴趣有极大的帮助。教师在教学中应面向全体学生,关心每一位学生,特别是那些学得不好的学生,同他们做朋友,不歧视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让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际,发展合作精神。”但如今的学生面对口语交际课要么言不达意,要么无话可说,甚至有话也不想说,该如何打破这种尴尬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  一、让学生在喜欢的话题中,快乐地交际   古代教育家朱熹说过:“教人不见情趣,必不乐学。”那么,什么样的口语交际话
【摘要】情感是心理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指人对客观事物所持态度的体验。英语教学要有科学性和艺术性,但更需要情感。人的情感是行为的动力,积极情感,如:轻松愉快等,是正动力;消极情感,如:沉闷厌烦等,则是负动力。对学生来说,情感总是伴随学习的全过程,影响着学生动机的强弱,学习积极性的高低,学习成绩的好坏。没有情感就不可能有很强的学习动力,就不可能产生师生间融洽的感情,不会激发教与学的热情,就不会有良好
在国民素质教育得到强力推进的今天,80后所带给人们的种种思考,让我们不得不反思,除却家庭和社会的原因外,学校的教育是否也存在着缺失,目前学校的德育工作已引起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原有的德育模式在新形势下显得僵化,已不能很好地适应德育发展的新要求,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新的德育覆盖网络正在逐步形成,学校的德育工作也已被提到各项工作的首位,“如何更新德育理念,创造性地开展德育工作”;“如何以学生为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