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索一课双师制在口腔医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方法:以长春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16级高专口腔(1)班和(2)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口腔(1)班采用“一课双师制”的教学方法,口腔(2)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对比两个班学生的期末理论考试和实践技能比赛中成绩的差异。结果:“一课双师制”的教学模式明显能提高学生口腔实践技能成绩,同时对学生的理论成绩也有促进作用。
[关
键
词] 一课双师制;口腔医学;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1-0007-01
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就是为社会输送实用型人才,而口腔医学专业更注重实践技能的操作,大多数高职院校采用的都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很多弊端,如校内教师理论强实践弱,校内的实验器材和材料无法和临床使用“0”衔接等不足,故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口腔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增强学生在学校所学与临床所需的连续性,一直是口腔广大教师同仁致力研究的问题,现对我校2016级口腔专业的学生采用“一课双师制”的教学模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以2016级口腔专业(1)班和(2)班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1)班60人,男生24人,女生36人,年龄在19~25岁,采用“一课双师制”的教学方法;(2)班60人,男生27人,女生33人,年轻在19~25岁,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两组学生的性别分布和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二)方法
1.帶教方法 2016级口腔(1)班采用“一课双师制”的教学方法,有带教教师2名,一名是校内专任教师,另一名是来自口腔临床一线的口腔临床医生即校外兼职教师,校内教师负责教授理论部分,兼职教师负责临床操作部分。2016级口腔(2)班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带教老师均来自校内教师,无论是理论部分还是临床操作部分均由校内教师来完成。参与对比学生的口腔专业基础课均由一名校内教师完成,而口腔修复学、牙体牙髓病学、牙周病学等口腔专业课程中课时的安排、课程内容的设定、具体实验内容的设立等均由两组带教教师来统一研究决定,保证了授课内容和教学标准的一致性。
2.考核与评价方法 在课程结束后,以最终理论部分的考试成绩和口腔实践技能操作比赛的成绩来分析其最终的结果。
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当P<0.05时,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2016级口腔(1)班的期末理论考试平均成绩为(86.53±5.38)分。2016级口腔(2)班平均成绩为(83.15±5.78)分。2016级口腔(1)班实践技能比赛平均成绩为(88.95±5.62)分,而2016级口腔(2)班平均成绩为(82.75±4.56)分,从最终理论部分的考试成绩和口腔实践技能比赛的成绩来看,“一课双师制”的教学模式明显提高了学生的口腔实践技能成绩,同时对学生的理论成绩也有促进作用。
三、讨论
“传统”教学模式多是由校内专任教师通过讲授、板书及教学媒体的辅助,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或者灌输给学生。通过长期的实践观察发现,这一教学模式存在一些弊端,例如,校内教师长期从事理论研究,临床实践能力有所欠佳,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对职业技能的掌握。而且,随着口腔临床材料的日新月异,口腔临床实践技术的不断更新,口腔实验室的器械材料无法及时与临床接轨,致使学生所学的课本内容无法满足实际临床需要等。
“一课双师制”教学模式的创新,让临床一线的优秀工作者参与到学校的教学过程中来,优化了教师队伍,弥补了校内教师重理论轻实践的不足,同时把临床的新技术、新材料带入学生课堂,不但丰富了教学内容,更进一步增强了学生所学与临床所需的紧密联系,增强了学生学习内容的实用性。
综上所述,我校采用“一课双师制”的教学模式取得了优异的成效,明显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同样也增强了学生的理论理解能力。
参考文献:
[1]葛少华,杨丕山,郭春晓.以提高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口腔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3):1002-1701.
[2]秦明群.改革口腔专业教学模式培养创新型口腔专业人才[J].现代医药卫生,2009,25(8):1009-5519.
[3]徐江,李敏.口腔医学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探索和实践[J].石河子大学学报,2009(23):42-44.
[4]金孝胜,王君丽.高职院校“一课双师”机制创新研究[J].职教研讨,2012(10):1674-9154.◎编辑 马燕萍
要] 目的:探索一课双师制在口腔医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方法:以长春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16级高专口腔(1)班和(2)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口腔(1)班采用“一课双师制”的教学方法,口腔(2)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对比两个班学生的期末理论考试和实践技能比赛中成绩的差异。结果:“一课双师制”的教学模式明显能提高学生口腔实践技能成绩,同时对学生的理论成绩也有促进作用。
[关
键
词] 一课双师制;口腔医学;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1-0007-01
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就是为社会输送实用型人才,而口腔医学专业更注重实践技能的操作,大多数高职院校采用的都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很多弊端,如校内教师理论强实践弱,校内的实验器材和材料无法和临床使用“0”衔接等不足,故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口腔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增强学生在学校所学与临床所需的连续性,一直是口腔广大教师同仁致力研究的问题,现对我校2016级口腔专业的学生采用“一课双师制”的教学模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以2016级口腔专业(1)班和(2)班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1)班60人,男生24人,女生36人,年龄在19~25岁,采用“一课双师制”的教学方法;(2)班60人,男生27人,女生33人,年轻在19~25岁,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两组学生的性别分布和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二)方法
1.帶教方法 2016级口腔(1)班采用“一课双师制”的教学方法,有带教教师2名,一名是校内专任教师,另一名是来自口腔临床一线的口腔临床医生即校外兼职教师,校内教师负责教授理论部分,兼职教师负责临床操作部分。2016级口腔(2)班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带教老师均来自校内教师,无论是理论部分还是临床操作部分均由校内教师来完成。参与对比学生的口腔专业基础课均由一名校内教师完成,而口腔修复学、牙体牙髓病学、牙周病学等口腔专业课程中课时的安排、课程内容的设定、具体实验内容的设立等均由两组带教教师来统一研究决定,保证了授课内容和教学标准的一致性。
2.考核与评价方法 在课程结束后,以最终理论部分的考试成绩和口腔实践技能操作比赛的成绩来分析其最终的结果。
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当P<0.05时,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2016级口腔(1)班的期末理论考试平均成绩为(86.53±5.38)分。2016级口腔(2)班平均成绩为(83.15±5.78)分。2016级口腔(1)班实践技能比赛平均成绩为(88.95±5.62)分,而2016级口腔(2)班平均成绩为(82.75±4.56)分,从最终理论部分的考试成绩和口腔实践技能比赛的成绩来看,“一课双师制”的教学模式明显提高了学生的口腔实践技能成绩,同时对学生的理论成绩也有促进作用。
三、讨论
“传统”教学模式多是由校内专任教师通过讲授、板书及教学媒体的辅助,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或者灌输给学生。通过长期的实践观察发现,这一教学模式存在一些弊端,例如,校内教师长期从事理论研究,临床实践能力有所欠佳,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对职业技能的掌握。而且,随着口腔临床材料的日新月异,口腔临床实践技术的不断更新,口腔实验室的器械材料无法及时与临床接轨,致使学生所学的课本内容无法满足实际临床需要等。
“一课双师制”教学模式的创新,让临床一线的优秀工作者参与到学校的教学过程中来,优化了教师队伍,弥补了校内教师重理论轻实践的不足,同时把临床的新技术、新材料带入学生课堂,不但丰富了教学内容,更进一步增强了学生所学与临床所需的紧密联系,增强了学生学习内容的实用性。
综上所述,我校采用“一课双师制”的教学模式取得了优异的成效,明显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同样也增强了学生的理论理解能力。
参考文献:
[1]葛少华,杨丕山,郭春晓.以提高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口腔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3):1002-1701.
[2]秦明群.改革口腔专业教学模式培养创新型口腔专业人才[J].现代医药卫生,2009,25(8):1009-5519.
[3]徐江,李敏.口腔医学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探索和实践[J].石河子大学学报,2009(23):42-44.
[4]金孝胜,王君丽.高职院校“一课双师”机制创新研究[J].职教研讨,2012(10):1674-9154.◎编辑 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