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地方党报的经济报道内容,常常是读者不满意、经济主管部门也不满意。解决经济报道不活、不深、不实用的问题,是党报权威性、公正性、服务性的必然要求。解决之道就是提高地方党报经济新闻的贴近性。
【关键词】地方党报 经济报道 贴近性
经济报道是党报的主要内容之一。但对报道内容常常是读者不满意、经济主管部门也不满意。常常被批评为:“百姓看不懂、业内不愿看”。综合起来看,问题是经济报道不活、不深、不实用,难以引起读者的兴趣。经济报道做不好,究其原因一是经济工作的综合性、专业性强,本身难写;二是地方党报采编队伍中拥有经济学等相关知识背景的人才少之又少;三是地方党报版面少,可用于经济报道的版面有限。所以,往往费了很大的劲,仍跳不出总结式、经验式、表象式报道,报道效果不佳。
解决经济报道不活、不深、不实用的问题,是党报权威性、公正性、服务性的必然要求。解决之道就是提高经济新闻的贴近性,做到在报道中看见鲜活的人、听到民众呼吸、感受到迫切改善民生的愿望。真正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民众,党报经济报道同样可以成为争夺“眼球”的亮点!
一、以百姓视角选取经济报道内容
很长一个时期,地方党报的经济报道缺乏人文关怀,其突出表现是要么出现理论化、学术化的倾向,片面强化理性色彩;要么深入基层不够,抓不到鲜活的经济信息,报道领域狭窄,报道方式僵化。而事实上,人们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中生存,要作出正确有效的经济决策,对传媒经济报道的需求十分迫切,希望通过报纸的经济报道增强决策理性,把握经济形势及发展机会。因而党报经济报道增强贴近性才能顺应读者需求。
党报经济报道要充分贴近百姓的生产生活。要走近市场,贴近市场,提炼出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的信息进行解读与报道。许多普通群众在市场上搜寻信息、捕捉信息,形成了巨大的信息需求缺口,党报不去填补和满足,就会坐失机遇。
2006年,金安区江淮分水岭果农油桃丰收,却卖不出去。《皖西日报》及时刊发《油桃多收三五斗、果农却添无尽愁》报道,引起市委领导重视,作出帮助果农销售的批示。报社在跟踪报道油桃销售进展的同时,组织记者分头采访部门领导、销售市场、学者专家、乡村干部、林果农户和市民,在促使油桃销售后,对农产品如何走向大市场,依靠什么走向市场等,发表各方意见。报社综合各方意见,发表评论,指出,农产品要依靠质量、品牌、包装等建立销售渠道和网络,同时要密切关注消费倾向,及时调整成熟时间或种植结构,提高储存技术,错开时间、空间销售。号召有关部门帮助农民组织起来,成立合作社,共同闯市场。这组报道受到了领导、部门、农民、消费者的好评,读者称“党报为老百姓办了一件大好事”。这样贴近民生,既积极引导舆论,又体现了“民之心声”。抓住民心就是最大的贴近,党报的人文关怀也就在这样贴近实际的报道中实现。
要抓住百姓热点问题。淠河为流经六安市的一条重要河流,从城市西部穿过,历史上曾是六安重要的水上运输通道,促进了六安城区的形成、发展与繁荣。但是,随着淠史杭工程的建设,特别是六安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道路交通的进一步改善以及老淠河水位的下降,淠河的交通运输功能逐步萎缩,淠河河床长年裸露,地下水位下降,冬季扬尘时有发生,城区部分河段因大量采砂凹凸不平,部分河岸垃圾遍地,甚至在河床上出现违法乱搭乱建,对城市的市容市貌以及周边居民的居住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治理淠河成为六安百姓梦寐以求的愿望。在得知市委、市政府决定综合治理淠河后,《皖西日报》及子刊、网站在第一时间刊发消息,开辟专栏,追踪报道。还开设“我为淠河治理献一策”栏目,动员社会各界为这一重大民生工程建言献策,引起社會热议,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这既是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与重大政策,又是涉及广大群众的民心工程,既抓住了民众关注的事情,也提供了解决的办法。这组报道击中了广大读者的心弦,引发了强烈的共鸣,其成功的关键就在于体现了浓烈的“贴近服务”意识。
要抓住与老百姓经济生活关系最密切的问题,对该问题形成原因、产生影响、相关政策、各方观点等充分报道,并提供解决问题的多种答案及各种方案后续走向。
关注民生就要从百姓视角关注人们生存中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如交通不畅、就业、环境污染、买房等。在不同的阶段产生不同的问题,人们的理解与看法也相去甚远。报道时应紧扣读者生产、生活及心理变化,以百姓密切关注的信息去贴近读者。否则,漠视人在生存中遇到的问题,也就是漠视人的基本权利,党报经济报道便成了一堆冰冷的数据和空洞的描述,也就缺乏基本的人文化的关怀。
二、针对经济生活的需要提供信息
经济活动与经济政策,往往涉及到人们的具体利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最大化原则成为人们投资与消费的决策依据。没有人希望在自己买房的时候房价飞涨,而买了之后却出现暴跌,这就需要有“权威性信息”与“有用信息”来支撑自己事前的决策。因而,提供权威性与实用性信息是党报经济报道的新机遇与新思路。
其一,提供权威性信息。随着读者参与经济活动程度的加深,读者开始寻求党报经济报道的权威性。何谓权威性?不能简单理解为信息由权威机构发布,而是指发布的信息本身具有较高的质量——准确、可靠、安全,同时又能够使人们获得经济利益与经济保证,提升决策的有效性,增加决策的信心。例如有家报社受某利益团体所左右,在国家连续出台政策,遏制房价快速上涨时,却刊出当地房价还有上涨空间,还会继续上涨的文章,当即受到读者的讽议,报纸公信大受损伤,遭到读者鄙视。
其二,提供公平性信息。党报的权威性地位,决定了党报经济报道首先要体现一种公平。在市场条件下,对一方的公平可能是对另一方的损害,比如对本地企业的优惠可能是对外地企业的损害;反之,则会挫伤本地企业的积极性。党报作为最大多数人利益的代表,传播公平公正的信息尤为重要。呼吁公平、维护公平、支持和宣传公平竞争的经济政策及信息,读者就会产生权威性依赖。
其三,提供实用性信息。当前,受国际金融风波影响,我国中小企业面临很大困难,在外打工的农民部分回到家乡,他们急需就业信息、创业信息,来帮助解决他们就业问题。提供就业信息、介绍政府扶持政策、创业程序、容易出现的问题、怎么解决、找谁解决等等,都是地方党报义不容辞的责任。《皖西日报》策划专版,刊出各县区帮助返乡农民工就业的各种优惠政策和典型人物。
在我国加入WTO之后,面对巨大的国际国内市场,利益空间很大,但是普通读者并不知道利益在何处及怎样抓住机遇获取利益。如果记者编辑找不到相关的行业情况、产业动向与普通读者对WTO问题的潜在联系,那么关于WTO的经济报道就失去决策价值,对读者就缺乏实用性。因此,党报的经济报道应在理解读者的需求的前提下,以实用性去赢得读者、帮助读者、温暖读者。这样的经济报道定倍受欢迎。
三、报道既要见事也要见人
地方党报在经济报道中既要见经济又要见人。虽然经济规律具有普遍性,但人是经济活动的主体,而且人的经济活动是千姿百态的。除了宏观分析、信息发布等报道类型外,经济报道一般是某个团体、个体在某时某地进行某项经济活动的新闻,当然要表现出“这一个”团体或个人的独特性,表现出其经济活动的独特性。
《楚天都市报》在引导全民创业时,关注和报道百姓的创业创富,开设“小老板”专栏,通过探寻开店者的足迹,挖掘他们身上积极向上、敢想敢干、顽强拼搏的创业精神。通过经济人物的经营理念、发家故事等给受众以启发,反映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吸取经验教训,给受众留下深刻印象,往往胜过多篇只见物不见人、只讲道理不写形象的经济报道。舒城县三乐童车畅销全国、出口美洲、非洲、中东及东南亚国家,受国际经济下滑影响,外销订单锐减。但困难阻挡不住该企业前进的步伐。《皖西日报》及时报道该企业在技术创新上不断进步,研发新产品,同时,加快投入高新设备,提高生产效率。企业实现稳中有升。用活生生的典型事例鼓舞了逆境中的企业。
总之,地方党报经济新闻要做到吸引人、抓住人,不提高报道的贴近性是做不到的。党报应当到读者中去,让读者成为真正的参与者,多从服务读者的角度出发,策划报道一些读者自己的新闻。■(作者单位:皖西日报社)
【关键词】地方党报 经济报道 贴近性
经济报道是党报的主要内容之一。但对报道内容常常是读者不满意、经济主管部门也不满意。常常被批评为:“百姓看不懂、业内不愿看”。综合起来看,问题是经济报道不活、不深、不实用,难以引起读者的兴趣。经济报道做不好,究其原因一是经济工作的综合性、专业性强,本身难写;二是地方党报采编队伍中拥有经济学等相关知识背景的人才少之又少;三是地方党报版面少,可用于经济报道的版面有限。所以,往往费了很大的劲,仍跳不出总结式、经验式、表象式报道,报道效果不佳。
解决经济报道不活、不深、不实用的问题,是党报权威性、公正性、服务性的必然要求。解决之道就是提高经济新闻的贴近性,做到在报道中看见鲜活的人、听到民众呼吸、感受到迫切改善民生的愿望。真正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民众,党报经济报道同样可以成为争夺“眼球”的亮点!
一、以百姓视角选取经济报道内容
很长一个时期,地方党报的经济报道缺乏人文关怀,其突出表现是要么出现理论化、学术化的倾向,片面强化理性色彩;要么深入基层不够,抓不到鲜活的经济信息,报道领域狭窄,报道方式僵化。而事实上,人们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中生存,要作出正确有效的经济决策,对传媒经济报道的需求十分迫切,希望通过报纸的经济报道增强决策理性,把握经济形势及发展机会。因而党报经济报道增强贴近性才能顺应读者需求。
党报经济报道要充分贴近百姓的生产生活。要走近市场,贴近市场,提炼出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的信息进行解读与报道。许多普通群众在市场上搜寻信息、捕捉信息,形成了巨大的信息需求缺口,党报不去填补和满足,就会坐失机遇。
2006年,金安区江淮分水岭果农油桃丰收,却卖不出去。《皖西日报》及时刊发《油桃多收三五斗、果农却添无尽愁》报道,引起市委领导重视,作出帮助果农销售的批示。报社在跟踪报道油桃销售进展的同时,组织记者分头采访部门领导、销售市场、学者专家、乡村干部、林果农户和市民,在促使油桃销售后,对农产品如何走向大市场,依靠什么走向市场等,发表各方意见。报社综合各方意见,发表评论,指出,农产品要依靠质量、品牌、包装等建立销售渠道和网络,同时要密切关注消费倾向,及时调整成熟时间或种植结构,提高储存技术,错开时间、空间销售。号召有关部门帮助农民组织起来,成立合作社,共同闯市场。这组报道受到了领导、部门、农民、消费者的好评,读者称“党报为老百姓办了一件大好事”。这样贴近民生,既积极引导舆论,又体现了“民之心声”。抓住民心就是最大的贴近,党报的人文关怀也就在这样贴近实际的报道中实现。
要抓住百姓热点问题。淠河为流经六安市的一条重要河流,从城市西部穿过,历史上曾是六安重要的水上运输通道,促进了六安城区的形成、发展与繁荣。但是,随着淠史杭工程的建设,特别是六安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道路交通的进一步改善以及老淠河水位的下降,淠河的交通运输功能逐步萎缩,淠河河床长年裸露,地下水位下降,冬季扬尘时有发生,城区部分河段因大量采砂凹凸不平,部分河岸垃圾遍地,甚至在河床上出现违法乱搭乱建,对城市的市容市貌以及周边居民的居住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治理淠河成为六安百姓梦寐以求的愿望。在得知市委、市政府决定综合治理淠河后,《皖西日报》及子刊、网站在第一时间刊发消息,开辟专栏,追踪报道。还开设“我为淠河治理献一策”栏目,动员社会各界为这一重大民生工程建言献策,引起社會热议,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这既是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与重大政策,又是涉及广大群众的民心工程,既抓住了民众关注的事情,也提供了解决的办法。这组报道击中了广大读者的心弦,引发了强烈的共鸣,其成功的关键就在于体现了浓烈的“贴近服务”意识。
要抓住与老百姓经济生活关系最密切的问题,对该问题形成原因、产生影响、相关政策、各方观点等充分报道,并提供解决问题的多种答案及各种方案后续走向。
关注民生就要从百姓视角关注人们生存中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如交通不畅、就业、环境污染、买房等。在不同的阶段产生不同的问题,人们的理解与看法也相去甚远。报道时应紧扣读者生产、生活及心理变化,以百姓密切关注的信息去贴近读者。否则,漠视人在生存中遇到的问题,也就是漠视人的基本权利,党报经济报道便成了一堆冰冷的数据和空洞的描述,也就缺乏基本的人文化的关怀。
二、针对经济生活的需要提供信息
经济活动与经济政策,往往涉及到人们的具体利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最大化原则成为人们投资与消费的决策依据。没有人希望在自己买房的时候房价飞涨,而买了之后却出现暴跌,这就需要有“权威性信息”与“有用信息”来支撑自己事前的决策。因而,提供权威性与实用性信息是党报经济报道的新机遇与新思路。
其一,提供权威性信息。随着读者参与经济活动程度的加深,读者开始寻求党报经济报道的权威性。何谓权威性?不能简单理解为信息由权威机构发布,而是指发布的信息本身具有较高的质量——准确、可靠、安全,同时又能够使人们获得经济利益与经济保证,提升决策的有效性,增加决策的信心。例如有家报社受某利益团体所左右,在国家连续出台政策,遏制房价快速上涨时,却刊出当地房价还有上涨空间,还会继续上涨的文章,当即受到读者的讽议,报纸公信大受损伤,遭到读者鄙视。
其二,提供公平性信息。党报的权威性地位,决定了党报经济报道首先要体现一种公平。在市场条件下,对一方的公平可能是对另一方的损害,比如对本地企业的优惠可能是对外地企业的损害;反之,则会挫伤本地企业的积极性。党报作为最大多数人利益的代表,传播公平公正的信息尤为重要。呼吁公平、维护公平、支持和宣传公平竞争的经济政策及信息,读者就会产生权威性依赖。
其三,提供实用性信息。当前,受国际金融风波影响,我国中小企业面临很大困难,在外打工的农民部分回到家乡,他们急需就业信息、创业信息,来帮助解决他们就业问题。提供就业信息、介绍政府扶持政策、创业程序、容易出现的问题、怎么解决、找谁解决等等,都是地方党报义不容辞的责任。《皖西日报》策划专版,刊出各县区帮助返乡农民工就业的各种优惠政策和典型人物。
在我国加入WTO之后,面对巨大的国际国内市场,利益空间很大,但是普通读者并不知道利益在何处及怎样抓住机遇获取利益。如果记者编辑找不到相关的行业情况、产业动向与普通读者对WTO问题的潜在联系,那么关于WTO的经济报道就失去决策价值,对读者就缺乏实用性。因此,党报的经济报道应在理解读者的需求的前提下,以实用性去赢得读者、帮助读者、温暖读者。这样的经济报道定倍受欢迎。
三、报道既要见事也要见人
地方党报在经济报道中既要见经济又要见人。虽然经济规律具有普遍性,但人是经济活动的主体,而且人的经济活动是千姿百态的。除了宏观分析、信息发布等报道类型外,经济报道一般是某个团体、个体在某时某地进行某项经济活动的新闻,当然要表现出“这一个”团体或个人的独特性,表现出其经济活动的独特性。
《楚天都市报》在引导全民创业时,关注和报道百姓的创业创富,开设“小老板”专栏,通过探寻开店者的足迹,挖掘他们身上积极向上、敢想敢干、顽强拼搏的创业精神。通过经济人物的经营理念、发家故事等给受众以启发,反映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吸取经验教训,给受众留下深刻印象,往往胜过多篇只见物不见人、只讲道理不写形象的经济报道。舒城县三乐童车畅销全国、出口美洲、非洲、中东及东南亚国家,受国际经济下滑影响,外销订单锐减。但困难阻挡不住该企业前进的步伐。《皖西日报》及时报道该企业在技术创新上不断进步,研发新产品,同时,加快投入高新设备,提高生产效率。企业实现稳中有升。用活生生的典型事例鼓舞了逆境中的企业。
总之,地方党报经济新闻要做到吸引人、抓住人,不提高报道的贴近性是做不到的。党报应当到读者中去,让读者成为真正的参与者,多从服务读者的角度出发,策划报道一些读者自己的新闻。■(作者单位:皖西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