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效课堂教学实践中一直坚持使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通过这种学习模式,首先,让学生学会相互帮助、积极配合,特别是能进行面对面的有效互动;其次,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的个人责任,使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第三,可以让学生在宽松、和谐、合作、民主的课堂氛围中主动学习,相互交流、合作竞争、想象创造;最后让学生的学习行为由“被动”转为“主动”,学习方式由“学会”转为“会学”,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又培养了主动学习的能力,课堂教学自然高效。
关键词:高效课堂;小组合作;步骤
“授之以鱼”莫若“授人以渔”,新课标指出: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只有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真正达到课堂高效。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指导学生学会小组合作、自主探究这一学习方法。作为一名农村学校教师,在多年的创建高效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一直坚持使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
那么如何构建科学合理的小组,具体有以下几个步骤:
一、了解学生
这是前提,是基础。要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度、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生的个性以及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等,方方面面都要掌握,越透彻越好,为接下来的分组做准备。
二、小组划层
在每个小组中按学生的学习水平、组织能力及人际关系等多方面划分为优、中、差三个层次。
三、科学分组
大多情况为3人:一优、一中、一差。这时就要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而分,尽可能形成互补关系,相互促进。这其中学生间的人际关系也是分组时一个很重要的参考指标,要尽可能做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以促进竞争的公平。分组是一项费时费力的工作,对学生的了解越清楚,所分小组的结构就更优、更合理,学生间、师生间的配合也就更默契,所以,教师要耐心地多观察、多摸索、多搭配。
四、明确职责
小组内各个成员的角色定位很重要,当然,适时可让角色互换。例如,组长的角色就像一个指挥官,不仅要看清所要解决问题表面的各种障碍,同时要依据后进生的回答,灵活应变,并创设问题,挖掘深度。
五、建立新的学习模式
这是小组细分出来之后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建立了新的学习模式,就可以让小组合作发挥优者更精、中者变优、差者转变的效果,而这也需要以下几步:(1)需要教师有耐心、多示范、多倾听、多思考。(2)在新授课上就如何提问,如何变型做示范,更要在练习课上俯下身子去听、去看、去指导。(3)让学生依据“解答问题一发现问题一创造问题”这一递增性的三个步骤,逐步加大难度,挑战自己,这样就不会让优、中等生有“吃不饱”的现象,后进生有“没得吃”“无法吃”的现象。(4)鼓励评价,误区拨正,尤其是对刚开始“设问句”“一言堂”的学生要多加指导,让他们学会倾听,更要鼓励他们向更高阶段发起挑战。
六、学习效果测评
当建立了合理的小组之后,学生需要融入合作、探究的模式中,而这时教师需要亲力亲为,言传身教,在模仿中逐渐让学生定格和完善新学习模式。那么,在合作中学生的学习效果究竟怎么样?这时就需要结合有效的测评机制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具体的测评中,我常用的有以下几种方法:(1)由老师命题,小组集体测评。这种方式可以全面了解每个小组的掌握程度,同时可以暴露出个别小组哪些方面训练不扎实,以便查漏补缺,重点突破。(2)各组间相互出题,有意刁难,以更深层的了解对知识的拓展与延伸,从侧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各组间合理竞争。(3)充当“小老师”上台展示,这种方式既能检测学习效果,又能锻炼学生的勇气,还可以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后进生集中测评,这种方式测评时尽可能将问题的难度降低,给后进生以激励,重拾学习的信心。
建立高效課堂,需要学生自觉、主动、开放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而有效利用好小组合作学习,会成为诸多优秀学习品质形成的助推器,再配合科学、形式多样的学习测评,学生将真正实现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既收获了“鱼”,也收获了“渔”!
关键词:高效课堂;小组合作;步骤
“授之以鱼”莫若“授人以渔”,新课标指出: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只有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真正达到课堂高效。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指导学生学会小组合作、自主探究这一学习方法。作为一名农村学校教师,在多年的创建高效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一直坚持使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
那么如何构建科学合理的小组,具体有以下几个步骤:
一、了解学生
这是前提,是基础。要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度、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生的个性以及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等,方方面面都要掌握,越透彻越好,为接下来的分组做准备。
二、小组划层
在每个小组中按学生的学习水平、组织能力及人际关系等多方面划分为优、中、差三个层次。
三、科学分组
大多情况为3人:一优、一中、一差。这时就要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而分,尽可能形成互补关系,相互促进。这其中学生间的人际关系也是分组时一个很重要的参考指标,要尽可能做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以促进竞争的公平。分组是一项费时费力的工作,对学生的了解越清楚,所分小组的结构就更优、更合理,学生间、师生间的配合也就更默契,所以,教师要耐心地多观察、多摸索、多搭配。
四、明确职责
小组内各个成员的角色定位很重要,当然,适时可让角色互换。例如,组长的角色就像一个指挥官,不仅要看清所要解决问题表面的各种障碍,同时要依据后进生的回答,灵活应变,并创设问题,挖掘深度。
五、建立新的学习模式
这是小组细分出来之后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建立了新的学习模式,就可以让小组合作发挥优者更精、中者变优、差者转变的效果,而这也需要以下几步:(1)需要教师有耐心、多示范、多倾听、多思考。(2)在新授课上就如何提问,如何变型做示范,更要在练习课上俯下身子去听、去看、去指导。(3)让学生依据“解答问题一发现问题一创造问题”这一递增性的三个步骤,逐步加大难度,挑战自己,这样就不会让优、中等生有“吃不饱”的现象,后进生有“没得吃”“无法吃”的现象。(4)鼓励评价,误区拨正,尤其是对刚开始“设问句”“一言堂”的学生要多加指导,让他们学会倾听,更要鼓励他们向更高阶段发起挑战。
六、学习效果测评
当建立了合理的小组之后,学生需要融入合作、探究的模式中,而这时教师需要亲力亲为,言传身教,在模仿中逐渐让学生定格和完善新学习模式。那么,在合作中学生的学习效果究竟怎么样?这时就需要结合有效的测评机制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具体的测评中,我常用的有以下几种方法:(1)由老师命题,小组集体测评。这种方式可以全面了解每个小组的掌握程度,同时可以暴露出个别小组哪些方面训练不扎实,以便查漏补缺,重点突破。(2)各组间相互出题,有意刁难,以更深层的了解对知识的拓展与延伸,从侧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各组间合理竞争。(3)充当“小老师”上台展示,这种方式既能检测学习效果,又能锻炼学生的勇气,还可以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后进生集中测评,这种方式测评时尽可能将问题的难度降低,给后进生以激励,重拾学习的信心。
建立高效課堂,需要学生自觉、主动、开放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而有效利用好小组合作学习,会成为诸多优秀学习品质形成的助推器,再配合科学、形式多样的学习测评,学生将真正实现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既收获了“鱼”,也收获了“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