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在当代社会,一个人难免在人生的不同时段、不同兴趣点,成为形形色色的迷。比如魔戒迷、福尔摩斯迷、武侠迷、苹果手机和电脑迷、历史迷、文艺片迷、足球迷、普洱茶迷……
我大约是国内最早的“教父迷”和“星战迷”,也算得上是希区柯克作品的“铁粉”。当初迷《教父》和《星球大战》的时候,国内都还没有引进电影,连录影带都是后来的事。我对唐·科里昂、唐·迈克尔和天行者卢克的最初了解,都是通过翻译小说。前者是马里奥·普佐的小说原著,后者应该是卢卡斯电影剧本的小说版,用今天的话讲,应该属于电影外的“延伸产品”,算得上是“大IP”的组成部分。
说起“大IP”,整个娱乐业和媒体自2015年迄今,都一直在为这个词兴奋不已。但如果这个概念出现的时间,上溯至卢卡斯公司“星球大战”系列第一部《星球大战·新希望》问世的1977年,大家的热度恐怕就不会这么炽烈了。“星球大战”这个电影项目开启以后,电影、玩具、图书、网络游戏、手机游戏,甚至专业特技公司的成立——延续近40年,以至于当卢卡斯厌倦了继续编造“星战”故事,把它转让给比自己年轻两代人的导演J·J·艾布拉姆斯操作,依然创造出了超越《阿凡达》的票房纪录。这一切,都是让今天中国内地野心勃勃的投资者和拍摄团队所脸热心动的。
不过,华语的本土“大IP”潜力股,情况确乎是让人尴尬的。内地近一年最容易被人拿来作“大IP”层面议论的,就是《芈月传》。而《芈月传》所引发出的最频繁的话题:要么是其口碑逊色于《甄嬛传》,要么是剧方与同名原著小说作者的署名官司。我们姑且不去深究这些话题本身的对错,仅就产品所可能衍生的项目可能性而言,即便把当初《星球大战·新希望》的商业辐射能量再压低一千倍,也依然是《芈月传》这类内地产品所无法企及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芈月传》和《星球大战·新希望》的差距,就是中美影视业到目前为止,在产品开发理念上的根本性差异。即使把《芈月传》的名字换成《甄嬛传》《琅琊榜》《伪装者》,这种差异依然毫无二致。
轰动一时的《芈月传》编剧署名官司,后来渐渐在网上不了了之(至少不再为娱乐编辑们喜爱)。有人说,当初的争执缘起于双方对“大IP”产权和控制权的争夺,这分析未尝不对。可一旦当“大IP”的发展仅止步于“潜力股”,无论是当事方还是众多看客,大家的热情难免就会熄灭。谁又会去注意一个冷灶呢。再想想《星球大战·新希望》,影片当时固然惊艳,三部曲的业绩固然辉煌,可辉煌过后终归也有曲终人散的黯淡时刻,那个时候卢卡斯在干什么?人家去埋头搞特技研发去了,直到20年后,把一组更加惊人的“星战前传三部曲”再次放到观众眼前。20年!热衷于融资、扩股的内地投资者们等得及吗?
绝大部分有趣的原创“大IP”,都有可能被延伸出一个漫长而辉煌的产品王国,关键是操控它的那些人的追求。是一切目标只盯着目力可及的“钱途”,还是寻求一种更高的境界?这是一种文化下影视产业能走多远的关键。发掘“大IP”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要演绎好它们的续集。
我大约是国内最早的“教父迷”和“星战迷”,也算得上是希区柯克作品的“铁粉”。当初迷《教父》和《星球大战》的时候,国内都还没有引进电影,连录影带都是后来的事。我对唐·科里昂、唐·迈克尔和天行者卢克的最初了解,都是通过翻译小说。前者是马里奥·普佐的小说原著,后者应该是卢卡斯电影剧本的小说版,用今天的话讲,应该属于电影外的“延伸产品”,算得上是“大IP”的组成部分。
说起“大IP”,整个娱乐业和媒体自2015年迄今,都一直在为这个词兴奋不已。但如果这个概念出现的时间,上溯至卢卡斯公司“星球大战”系列第一部《星球大战·新希望》问世的1977年,大家的热度恐怕就不会这么炽烈了。“星球大战”这个电影项目开启以后,电影、玩具、图书、网络游戏、手机游戏,甚至专业特技公司的成立——延续近40年,以至于当卢卡斯厌倦了继续编造“星战”故事,把它转让给比自己年轻两代人的导演J·J·艾布拉姆斯操作,依然创造出了超越《阿凡达》的票房纪录。这一切,都是让今天中国内地野心勃勃的投资者和拍摄团队所脸热心动的。
不过,华语的本土“大IP”潜力股,情况确乎是让人尴尬的。内地近一年最容易被人拿来作“大IP”层面议论的,就是《芈月传》。而《芈月传》所引发出的最频繁的话题:要么是其口碑逊色于《甄嬛传》,要么是剧方与同名原著小说作者的署名官司。我们姑且不去深究这些话题本身的对错,仅就产品所可能衍生的项目可能性而言,即便把当初《星球大战·新希望》的商业辐射能量再压低一千倍,也依然是《芈月传》这类内地产品所无法企及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芈月传》和《星球大战·新希望》的差距,就是中美影视业到目前为止,在产品开发理念上的根本性差异。即使把《芈月传》的名字换成《甄嬛传》《琅琊榜》《伪装者》,这种差异依然毫无二致。
轰动一时的《芈月传》编剧署名官司,后来渐渐在网上不了了之(至少不再为娱乐编辑们喜爱)。有人说,当初的争执缘起于双方对“大IP”产权和控制权的争夺,这分析未尝不对。可一旦当“大IP”的发展仅止步于“潜力股”,无论是当事方还是众多看客,大家的热情难免就会熄灭。谁又会去注意一个冷灶呢。再想想《星球大战·新希望》,影片当时固然惊艳,三部曲的业绩固然辉煌,可辉煌过后终归也有曲终人散的黯淡时刻,那个时候卢卡斯在干什么?人家去埋头搞特技研发去了,直到20年后,把一组更加惊人的“星战前传三部曲”再次放到观众眼前。20年!热衷于融资、扩股的内地投资者们等得及吗?
绝大部分有趣的原创“大IP”,都有可能被延伸出一个漫长而辉煌的产品王国,关键是操控它的那些人的追求。是一切目标只盯着目力可及的“钱途”,还是寻求一种更高的境界?这是一种文化下影视产业能走多远的关键。发掘“大IP”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要演绎好它们的续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