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随着高校毕业生的增加,大学生就业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毕业后面临“就业难”的现状。现如今,大学生就业呈现多元化、差异化,如何面对新形势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促进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有效推进,是各高校面临的重要议题。本文分析了大学生就业问题现状,并提出了大学生就业的指导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问题现状;指导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1)10-0-02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1]。要切实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就业是民生工程,关乎着高校毕业生的稳定,也与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密不可分。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企业经济效益减退,收入大幅度降低,校园招聘名额及社会用工人数需求量急剧下降,部分学生至今仍未解决就业问题。因此,各高校应当密切重视学生的差异化、个性化就业需求,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加强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做好学生的职业规划指引,从实际出发,把学生就业工作放在重中之重,促进高校就业工作精准化、高效化、实际化发展。
一、大学生就业问题现状
(一)职业规划课程单一
当代”95”后和”00”后大学生都是网络原住民,接收信息渠道广泛,对自己的认知和职业规划呈现多元化发展[2]。当下各高校均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但是目前相关课程内容较为老旧,主要以理论授课为主,上课形式单一,绝大多数课程内容仅停留在求职简历的制作和常规性求职技巧等,未能将当下新兴的面试形式、企事业单位对用人选聘的关注点等融入教学内容中,在教学过程中缺少实践以及创新,无法更好地满足当代大学生个性化求职规划的需求,且课程主要针对大三、大四年级,鲜有针对低年级学生在不同学年阶段做出更加有针对性的指导与培养。
(二)理论与实践脱节
部分高校毕业生在校期间的专业学习主要以理论学习为主,注重学生知识体系的搭建和综合分析的能力,忽视了实践的重要性,学生在校期间较少进行企业走访、参观实习及假期实践等,对自己专业的发展前景、就业去向、工作环境等不熟知。虽然部分高校在大四安排毕业实习,并将实习期间的各项内容计入个人成绩、绩点的考核要求,但是很多学生为了达到学校考核认定条件,随便找一家企业签订实习协议,草草了事,并且学校对学生实习期间的动态、想法及遇到的困惑反馈跟进不到位,使得毕业实习成了走过场。
(三)面试表达能力弱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当代大学生在日常过程中主要通过网络交流,面对面沟通交流能力存在不足,有些学生在面试过程中由于语言表达能力弱而无法很好地全面展示自己的优势,因而错失机会。国内高校鲜有对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主要面对的无领导小组讨论、半结构化面试、结构化面试等面试形式进行模拟实战和有效指导,一些学生在面对心仪企业面试过程中由于紧张等情况而与之失之交臂的现象常有发生,特别是一些学习成绩优异、实践能力较强的学生,往往因为个人表达能力不足,影响他们在求职过程中的表现。
(四)企业过度学历论
现实情况中不难发现部分企业在招聘过程中唯学历论,在校招过程中更加倾向于国外知名院校、国内双一流高校毕业生,认为学校办学层次越高的毕业生能力越强,并未考虑学生将来的发展潜力和岗位匹配度是否能给企业带来更高的效益。国内不少应用型本科院校十分重视学生的实践与动手能力的培养,尤其是传统工科院校学生对业务实战的潜力可能不亚于名校毕业的学生,这也变相造成了人才的浪费和不匹配。
二、学生就业指导对策
(一)提升个人能力,树立正确的求职观
第一,个人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在校期间要做好专业课的学习,打下扎实基础,及时了解专业学科的前沿发展动态。个人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利用寒暑假时间走访企业,到企业进行实习实训,以便更好地了解自己专业将来的发展方向、发展前景、工作环境、薪资待遇和企业的用人需求等。
第二,要积极参加学校各项社团活动和各项学科竞賽,通过组织参与社团举办的各项活动增强自己的组织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提升个人综合素质。通过学科竞赛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中,提升自己的实操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书本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增强自己在未来的求职和工作过程中的临场变化适应能力。
第三,学生在求职过程中,要依据社会的实际所需和现实情况与自己的强项和擅长的就业方向进行比对,在求职过程中突出自己的优势和岗位适配程度,提高求职过程中的通过率。
(二)匹配社会需求,做好规划的实用性
第一,高校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社会实际所需,及时调整职业规划课程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模式,加强学校职业指导教师的专业化,提高授课内容的实用化,针对不同年级开展不同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做好学生长期就业规划的指导与就业目标的确立。
第二,在做好课堂教学与学生理论知识体系的搭建过程,同时要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形式。对求职简历制作、不同场景下的面试技巧、面试过程中仪容仪表等进行演练与指导,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高校也可积极邀请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工作人员到校进行分享与指导,对学生在面试求职过程中遇到的疑问进行解答,消除疑惑,同时也可以让学生通过企业了解当下最新的企业选聘需求和招聘信息,为自己的求职道路做好铺垫。
第三,高校要加强校企联合,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模式,不仅针对毕业年级开展实习工作,更应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开展针对性的校企走访,让学生通过实际接触更加清楚自己的专业能做什么、未来是干什么的,让大学生对专业有一个清晰的认知,与此同时辅助学生做好将来的求职规划。不仅如此,高校也要在毕业生就业前期进行大量探索与创新。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问题现状;指导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1)10-0-02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1]。要切实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就业是民生工程,关乎着高校毕业生的稳定,也与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密不可分。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企业经济效益减退,收入大幅度降低,校园招聘名额及社会用工人数需求量急剧下降,部分学生至今仍未解决就业问题。因此,各高校应当密切重视学生的差异化、个性化就业需求,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加强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做好学生的职业规划指引,从实际出发,把学生就业工作放在重中之重,促进高校就业工作精准化、高效化、实际化发展。
一、大学生就业问题现状
(一)职业规划课程单一
当代”95”后和”00”后大学生都是网络原住民,接收信息渠道广泛,对自己的认知和职业规划呈现多元化发展[2]。当下各高校均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但是目前相关课程内容较为老旧,主要以理论授课为主,上课形式单一,绝大多数课程内容仅停留在求职简历的制作和常规性求职技巧等,未能将当下新兴的面试形式、企事业单位对用人选聘的关注点等融入教学内容中,在教学过程中缺少实践以及创新,无法更好地满足当代大学生个性化求职规划的需求,且课程主要针对大三、大四年级,鲜有针对低年级学生在不同学年阶段做出更加有针对性的指导与培养。
(二)理论与实践脱节
部分高校毕业生在校期间的专业学习主要以理论学习为主,注重学生知识体系的搭建和综合分析的能力,忽视了实践的重要性,学生在校期间较少进行企业走访、参观实习及假期实践等,对自己专业的发展前景、就业去向、工作环境等不熟知。虽然部分高校在大四安排毕业实习,并将实习期间的各项内容计入个人成绩、绩点的考核要求,但是很多学生为了达到学校考核认定条件,随便找一家企业签订实习协议,草草了事,并且学校对学生实习期间的动态、想法及遇到的困惑反馈跟进不到位,使得毕业实习成了走过场。
(三)面试表达能力弱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当代大学生在日常过程中主要通过网络交流,面对面沟通交流能力存在不足,有些学生在面试过程中由于语言表达能力弱而无法很好地全面展示自己的优势,因而错失机会。国内高校鲜有对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主要面对的无领导小组讨论、半结构化面试、结构化面试等面试形式进行模拟实战和有效指导,一些学生在面对心仪企业面试过程中由于紧张等情况而与之失之交臂的现象常有发生,特别是一些学习成绩优异、实践能力较强的学生,往往因为个人表达能力不足,影响他们在求职过程中的表现。
(四)企业过度学历论
现实情况中不难发现部分企业在招聘过程中唯学历论,在校招过程中更加倾向于国外知名院校、国内双一流高校毕业生,认为学校办学层次越高的毕业生能力越强,并未考虑学生将来的发展潜力和岗位匹配度是否能给企业带来更高的效益。国内不少应用型本科院校十分重视学生的实践与动手能力的培养,尤其是传统工科院校学生对业务实战的潜力可能不亚于名校毕业的学生,这也变相造成了人才的浪费和不匹配。
二、学生就业指导对策
(一)提升个人能力,树立正确的求职观
第一,个人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在校期间要做好专业课的学习,打下扎实基础,及时了解专业学科的前沿发展动态。个人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利用寒暑假时间走访企业,到企业进行实习实训,以便更好地了解自己专业将来的发展方向、发展前景、工作环境、薪资待遇和企业的用人需求等。
第二,要积极参加学校各项社团活动和各项学科竞賽,通过组织参与社团举办的各项活动增强自己的组织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提升个人综合素质。通过学科竞赛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中,提升自己的实操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书本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增强自己在未来的求职和工作过程中的临场变化适应能力。
第三,学生在求职过程中,要依据社会的实际所需和现实情况与自己的强项和擅长的就业方向进行比对,在求职过程中突出自己的优势和岗位适配程度,提高求职过程中的通过率。
(二)匹配社会需求,做好规划的实用性
第一,高校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社会实际所需,及时调整职业规划课程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模式,加强学校职业指导教师的专业化,提高授课内容的实用化,针对不同年级开展不同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做好学生长期就业规划的指导与就业目标的确立。
第二,在做好课堂教学与学生理论知识体系的搭建过程,同时要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形式。对求职简历制作、不同场景下的面试技巧、面试过程中仪容仪表等进行演练与指导,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高校也可积极邀请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工作人员到校进行分享与指导,对学生在面试求职过程中遇到的疑问进行解答,消除疑惑,同时也可以让学生通过企业了解当下最新的企业选聘需求和招聘信息,为自己的求职道路做好铺垫。
第三,高校要加强校企联合,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模式,不仅针对毕业年级开展实习工作,更应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开展针对性的校企走访,让学生通过实际接触更加清楚自己的专业能做什么、未来是干什么的,让大学生对专业有一个清晰的认知,与此同时辅助学生做好将来的求职规划。不仅如此,高校也要在毕业生就业前期进行大量探索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