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培育好人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环节,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题中之意。本文就当前形势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和新机遇、新挑战,以一所行业特色高等院校思政工作为例,就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进行了思考探析。
关键词:特殊时期;延安精神;核心价值观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对高校而言,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环节,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题中之意,是办好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要求。十八大以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再度成为了理论界的一个研究热点。学者们从培育意义、培育原则、培育机制、培育现状、培育对策等方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中的培育进行了多方位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中央统揽全局、果断决策,以非常之举应对非常之事,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战略性胜利。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无数最美逆行者用自己实际行动筑起了国家、民族和人民生命健康的钢铁长城,生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更是一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实践。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我们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可以说,正是核心价值观的引领,激发了全国上下众志成城的强大精神动力。当前,如何从新的伟大实践中汲取养分,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内涵,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的重要任务。
社会主義核心价值观有以下三个方面,是指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社会层面的价值目标和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目标。其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也是从价值目标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层次,对其他层次的价值理念具有统领作用。其二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也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是我们党矢志不渝、长期实践的核心价值理念。其三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覆盖社会道德生活的各个领域,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就是要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们日常生活的紧密结合。
全国上下自2020年开年以来的这场斗争的伟大实践再次证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这种精神力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就是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守望相助精神,是闻令而动、雷厉风行的英勇战斗精神,是顾全大局、壮士断腕的“一盘棋”精神,是舍生忘死、逆行而上的英雄主义精神,是充满信心、敢于胜利的积极乐观精神。这种精神力量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特殊形势下的剪影,是其具体化和延伸。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此次斗争,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充分展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充分展现了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充分展现了中国负责任大国的自觉担当,极大增强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凝聚力和向心力,必将激励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披荆斩棘、奋勇前进。可以说,在精神实质上、内在逻辑上,核心价值观与抗疫精神一脉相承且互为表里。结合当前形势,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正当其时。
笔者在以延安精神、西迁精神和所在学校的大学精神为切入点,探索了当前特殊形式之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做法。
一、以延安精神引领
2015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指出:老一辈革命家和老一代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留下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培育形成的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2020年4月,总书记又一次考察陕西时,再次指出,要坚持不懈用延安精神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用以滋养初心、淬炼灵魂,从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查找党性的差距、校准前进的方向。延安精神既是广大党员干部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当代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思想宝库。特别是当前,延安精神也是学生正确认识我国防控斗争重大战略成果的重要切入点。
一方面,深刻领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能够在特殊形势下的斗争中获得重大战略成果,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成为最大的力量源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保护人民生命安全面前,我们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我们也能够做到不惜一切代价,因为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的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目标高度一致,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天地之性人为贵”博爱理念的集中体现。
另一方面,深刻领会“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在这次斗争中,党领导全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战胜了数不胜数的困难,取得了让全世界难以想象的重大胜利。这是无数逆行者和全体中国人民奉献、奋斗的结果,再一次诠释了中华民族坚韧的品格。
二、以西迁精神铸魂
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给15位西迁老教授回信指出“希望西安交通大学师生传承好西迁精神,为西部发展、国家建设奉献智慧和力量。”2020年4月,总书记来到西安交通大学,重提西迁壮举——总书记勉励广大师生大力弘扬“西迁精神”,抓住新时代新机遇,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在新征程上创造属于我们这代人的历史功绩。概括为“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16个字,他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等共同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与抗疫精神有共同的精神内涵,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入了新的元素。一方面,应引导学生深刻领会“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胸怀大局”就是胸怀祖国,“无私奉献”就是在无我中成就大我。在2020这场战斗中,全国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驰援武汉的医护人员、支援湖北的各类物资、坚守在各个卡点的普通干部等等,他们把个人冷暖、集体荣辱、国家安危融为一体,谱写了人间大爱。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曾为一名“00”后志愿者谢小玉当场点赞。这位中国矿业大学二年级本科生,在一个月里,坚持每天为社区700余名居民买菜送药,上门服务。面对采访,她说“再小的微光,都能散发能量”。这就是当代青年学子“成就大我、以成小我”崇高情怀。这样类似的典型事例,小中见大,成为“爱国主义”的绝佳注脚,也成为以“身边人身边事”引导教育大学生的案例。
关键词:特殊时期;延安精神;核心价值观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对高校而言,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环节,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题中之意,是办好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要求。十八大以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再度成为了理论界的一个研究热点。学者们从培育意义、培育原则、培育机制、培育现状、培育对策等方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中的培育进行了多方位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中央统揽全局、果断决策,以非常之举应对非常之事,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战略性胜利。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无数最美逆行者用自己实际行动筑起了国家、民族和人民生命健康的钢铁长城,生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更是一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实践。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我们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可以说,正是核心价值观的引领,激发了全国上下众志成城的强大精神动力。当前,如何从新的伟大实践中汲取养分,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内涵,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的重要任务。
社会主義核心价值观有以下三个方面,是指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社会层面的价值目标和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目标。其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也是从价值目标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层次,对其他层次的价值理念具有统领作用。其二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也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是我们党矢志不渝、长期实践的核心价值理念。其三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覆盖社会道德生活的各个领域,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就是要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们日常生活的紧密结合。
全国上下自2020年开年以来的这场斗争的伟大实践再次证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这种精神力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就是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守望相助精神,是闻令而动、雷厉风行的英勇战斗精神,是顾全大局、壮士断腕的“一盘棋”精神,是舍生忘死、逆行而上的英雄主义精神,是充满信心、敢于胜利的积极乐观精神。这种精神力量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特殊形势下的剪影,是其具体化和延伸。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此次斗争,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充分展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充分展现了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充分展现了中国负责任大国的自觉担当,极大增强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凝聚力和向心力,必将激励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披荆斩棘、奋勇前进。可以说,在精神实质上、内在逻辑上,核心价值观与抗疫精神一脉相承且互为表里。结合当前形势,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正当其时。
笔者在以延安精神、西迁精神和所在学校的大学精神为切入点,探索了当前特殊形式之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做法。
一、以延安精神引领
2015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指出:老一辈革命家和老一代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留下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培育形成的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2020年4月,总书记又一次考察陕西时,再次指出,要坚持不懈用延安精神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用以滋养初心、淬炼灵魂,从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查找党性的差距、校准前进的方向。延安精神既是广大党员干部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当代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思想宝库。特别是当前,延安精神也是学生正确认识我国防控斗争重大战略成果的重要切入点。
一方面,深刻领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能够在特殊形势下的斗争中获得重大战略成果,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成为最大的力量源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保护人民生命安全面前,我们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我们也能够做到不惜一切代价,因为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的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目标高度一致,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天地之性人为贵”博爱理念的集中体现。
另一方面,深刻领会“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在这次斗争中,党领导全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战胜了数不胜数的困难,取得了让全世界难以想象的重大胜利。这是无数逆行者和全体中国人民奉献、奋斗的结果,再一次诠释了中华民族坚韧的品格。
二、以西迁精神铸魂
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给15位西迁老教授回信指出“希望西安交通大学师生传承好西迁精神,为西部发展、国家建设奉献智慧和力量。”2020年4月,总书记来到西安交通大学,重提西迁壮举——总书记勉励广大师生大力弘扬“西迁精神”,抓住新时代新机遇,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在新征程上创造属于我们这代人的历史功绩。概括为“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16个字,他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等共同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与抗疫精神有共同的精神内涵,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入了新的元素。一方面,应引导学生深刻领会“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胸怀大局”就是胸怀祖国,“无私奉献”就是在无我中成就大我。在2020这场战斗中,全国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驰援武汉的医护人员、支援湖北的各类物资、坚守在各个卡点的普通干部等等,他们把个人冷暖、集体荣辱、国家安危融为一体,谱写了人间大爱。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曾为一名“00”后志愿者谢小玉当场点赞。这位中国矿业大学二年级本科生,在一个月里,坚持每天为社区700余名居民买菜送药,上门服务。面对采访,她说“再小的微光,都能散发能量”。这就是当代青年学子“成就大我、以成小我”崇高情怀。这样类似的典型事例,小中见大,成为“爱国主义”的绝佳注脚,也成为以“身边人身边事”引导教育大学生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