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救灾款物实施审计,既是法律赋予审计的职责,也是一项政治任务,更是审计的社会责任。我们也是百姓,也是捐赠人,我们是带着感情搞审计。”
6月12日,根据中央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监督检查领导小组关于“从快从严从重处理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管理使用中的违法违纪行为”等要求,审计署发布《关于汶川地震抗震救灾资金物资审计情况公告(第1号)》,公布截止目前救灾款物审计中发现的3起违法违规事件。
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以来,灾区人民的生活、重建情况一直牵动着社会各界的心。从中央到地方,从国内到国外,社会各界纷纷捐款捐物,全力帮助灾区人民度过难关。截至6月16日,全国共接收国内外社会各界捐赠款物总计457.32亿元。
北京市社情民意调查中心最近一期的调查数据显示,95%的被访者声称以各种方式援助过汶川大地震灾区,但有6成的被访者担心善款被挪用,5成的人希望能公开善款的用途。
如何利用好这笔巨额资金和物资,审计机关如何介入并全程跟踪地震救灾物资的管理和使用,已成为当前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
为此,本刊记者专访了审计署社会保障审计司司长王中信。
汶川地震发生以来,社会各界捐款捐物,数额巨大。审计署什么时间开始启动了救灾款物审计工作?
四川汶川大地震發生后,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拨付了大量救灾资金,社会各界和国外捐赠的款物数量也很大。社会各界对救灾款物的管理使用情况非常关注。
为确保救灾资金、物资按要求及时到位、严格管理和合理使用,按照署党组的统一部署,我们立即成立了由审计长任组长、两位副审计长任副组长和有关司局为成员的抗震救灾款物审计领导小组。地震发生后3天,审计署就组成审计组开展工作。灾区审计机关已开始对救灾物资进行跟踪审计。很快,审计署和地方审计机关抽调的300多名业务骨干在3个重灾区和中央有关部门全程审计。
新任审计长刘家义在第一时间就给这支庞大的审计队伍下了命令:
救灾款物流向哪里,审计就要跟踪到哪里、监督到哪里,不仅要查到省、市、县,还要跟踪检查到乡、村、人。同时,进行此次审计,要保障救灾款物的快速调拨,促进建立健全针对救灾款物的内部管理和控制制度,保障救灾款物及时、合理、合规地用于灾区和受灾群众,让外界放心。
截止6月10日,整个救灾款物的审计工作已从最初的自发审计过渡到统一组织部署审计阶段,共有万名审计人员正在对18个中央级单位、240多个省级单位、370多个地市级单位和2500多个县级单位进行审计,审计覆盖了重点地区和主要环节。
汶川地震的突发性决定了此次审计的时效性和特殊性。审计过程中,在一些具体的做法上要打破常规,审计情况要定期向社会公布。
审计署目前对救灾款物的数量、规模、接收单位等基本情况基本摸清。
此次针对地震救灾款物的审计重点是什么?
此次审计的重点主要有:
查处滞拨、滞留救灾资金和物资等影响灾民生活和灾后重建等问题,促进救灾资金和物资及时、足额下拨;
查处人为随意分配、优亲厚友等问题,促进救灾资金和物资分配的公开、公平、公正;
查处挤占挪用、贪污、私分、克扣救灾资金等问题,促进救灾资金专款专用;查处损失浪费和弄虚作假等问题,促进救灾物资规范采购和有效管理;
查处隐瞒、截留、挪用捐赠资金和倒卖捐赠物资等问题,促进完善社会捐赠管理运行机制,提高捐赠资金和物资的使用效果。
这次特殊而庞大的审计工作,对上万名审计工作人员也是重大的考验和挑战。对参与审计的工作人员有哪些具体要求?
审计署要求各级审计机关组织精干力量,按照救灾资金和物资拨付、分配、管理和使用的进度,及时跟踪审计,确保高质量、高水平地完成审计任务。
在审计中,要确保和促进救灾资金和物资的拨付和使用;审计人员要严格审计纪律,自觉接受社会监督,认真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主动关心、帮助和促进各地各部门的救灾工作。
同时,审计署要求审计工作人员注意工作方式方法,审计要有利于被审计单位开展救灾工作。同时要求单位的工作也要有利于救灾款物的审计。要对所发现的问题查实查透,保证工作质量。
与往常相比,此次审计工作有哪些特点?
可以说,这是我国审计部门第一次对突发事件进行全过程的跟踪审计。
这次审计,按照审计署党组的要求,我们一改以前“事后审计”的方式,采取的是事中审计、全过程跟踪审计的新型模式,力求提高审计的时效性,尽可能提高救灾款物的使用效率。但这也对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救灾的资金和物资总是变动的,审计的工作量很大。
和传统的事后审计相比,过程跟踪审计更能在资金使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及时向资金使用部门提出整改建议。通过审计工作,我们希望能及时发现问题并督促立即纠正。秋后算账并不是我们的目的,解决问题才是关键。
审计起点从地震发生之后,到未来还几年的恢复重建,这个时间段,审计都会全过程介入。另外,以前的救灾资金审计面也比较窄,而这次从中央到地方:大概涉及几千个单位,这或许会成为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审计。
此次审计过程中,可划分为“审计署——审计署派出局、审计署特派办与各省审计厅——基层审计机构”这三个层次。
审计署负责统筹指导,审计署派出局则主要负责对中央单位的审计。审计署派出局在核实中央单位接收救灾款物的信息之后,查实这些款物的流向,随后须将有关信息通知给审计署特派办、地方审计厅;特派办、审计厅接着再传递到各个审计组审计点之后对这一批款物进行核实、查对。
实际上,许多地方审计机关在地震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就介入到了救灾款物的审计当中。在四川什坊,审计部门几乎是与当地民政部门在一起办公的,他们一边利用自己的审计专长参与救灾资金,物资流转程序和规章的制订,一边开展审计监督。
如此各层级之间保持及时沟通,层层查实,全过程跟踪,确保款物用得其所。
另外,与以往不同,这次审计不是审计部门的单打独斗。审计署在5月26日公布了地震救灾款物审计举报电话和网址,向社会征集线索。目前每天可以收到举报邮件40条左右,举报电话约70个。
审计署如何处理并分辨大量的举报信息?
审计署有专人负责整理这些举报信息,每天都要进行一次汇总,当天线索当天处理。所有的举报信息,进行分类处理: 第一,对于来源模糊、语焉不详的举报信息,即将其通知给信息中涉及的有关审计组,供其参考;
第二,对具有—定可查线索的信息,尤其是对某一类问题举报集中的,及时通知审计组查实,并要求审计组必须作出回复,出具具体的调查结果;
第三,对于某些关系重大的线索,在向审计署领导汇报后,由审计署直接派人查办。
群众举报信息为审计工作提供了重要线索,审计人员可以据此更迅速、更准确地确定审计重点。目前来看,群众举报信息大多集中在救灾款物滞留或挪用、救灾款物分配不公平、地方对灾情汇报情况不实等方面。通过群众举报,审计署目前已发现一些有价值的线索,正在调查、核实,在合适的时间将向社会公布。
从目前的审计情况来看,救灾款物的管理使用情况如何?
从目前掌握情况来看,救灾款物管理使用情况总体上是好的。各级党委、政府、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救灾款物的管理、使用,中央一级相关规章制度陆续下发,基层具体规章制度也正在建立,整个救灾款物的筹集、调拨、运输、管理、发放有序、有效,特别是5月20日五部委联合下发文件之后,救灾款物的合理有效使用得到进一步加强。当然,通过审计,也已经发现救灾款物管理使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应急机制不够细化,可操作性不强;由于信息沟通不够和信息的不对称,导致有的地区救灾款物相对结存量多,而有的地区则出现短缺和不足等等。
按照审计署统一安排,下一阶段审计将根据抗震救灾工作的进展情况,把资金物资损失浪费和效益发挥情况作为关注的重点和核心。在分配环节重点关注优亲厚友等问题,促进分配的公开、公平、合理。在使用环节严肃查处挪用、贪污、挤占问题,通过审计促进救灾款物管理使用的科学决策、有效管理和合理分配,真正把好事办好,让政府放心,让百姓放心。
刘家义审计长强调,对救灾款物实施审计,既是法律赋予审计的职责,也是一项政治任务,更是审计的社会责任。因此我们是带着感情搞审计。我们也是百姓,我们也是捐赠人,带着这样的感情,心里想着灾区群众,我们会以对人民、对历史负责任的态度,尽自己的能力和责任去做好这项工作,向政府和人民交上—本放心账。
6月12日,根据中央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监督检查领导小组关于“从快从严从重处理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管理使用中的违法违纪行为”等要求,审计署发布《关于汶川地震抗震救灾资金物资审计情况公告(第1号)》,公布截止目前救灾款物审计中发现的3起违法违规事件。
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以来,灾区人民的生活、重建情况一直牵动着社会各界的心。从中央到地方,从国内到国外,社会各界纷纷捐款捐物,全力帮助灾区人民度过难关。截至6月16日,全国共接收国内外社会各界捐赠款物总计457.32亿元。
北京市社情民意调查中心最近一期的调查数据显示,95%的被访者声称以各种方式援助过汶川大地震灾区,但有6成的被访者担心善款被挪用,5成的人希望能公开善款的用途。
如何利用好这笔巨额资金和物资,审计机关如何介入并全程跟踪地震救灾物资的管理和使用,已成为当前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
为此,本刊记者专访了审计署社会保障审计司司长王中信。
汶川地震发生以来,社会各界捐款捐物,数额巨大。审计署什么时间开始启动了救灾款物审计工作?
四川汶川大地震發生后,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拨付了大量救灾资金,社会各界和国外捐赠的款物数量也很大。社会各界对救灾款物的管理使用情况非常关注。
为确保救灾资金、物资按要求及时到位、严格管理和合理使用,按照署党组的统一部署,我们立即成立了由审计长任组长、两位副审计长任副组长和有关司局为成员的抗震救灾款物审计领导小组。地震发生后3天,审计署就组成审计组开展工作。灾区审计机关已开始对救灾物资进行跟踪审计。很快,审计署和地方审计机关抽调的300多名业务骨干在3个重灾区和中央有关部门全程审计。
新任审计长刘家义在第一时间就给这支庞大的审计队伍下了命令:
救灾款物流向哪里,审计就要跟踪到哪里、监督到哪里,不仅要查到省、市、县,还要跟踪检查到乡、村、人。同时,进行此次审计,要保障救灾款物的快速调拨,促进建立健全针对救灾款物的内部管理和控制制度,保障救灾款物及时、合理、合规地用于灾区和受灾群众,让外界放心。
截止6月10日,整个救灾款物的审计工作已从最初的自发审计过渡到统一组织部署审计阶段,共有万名审计人员正在对18个中央级单位、240多个省级单位、370多个地市级单位和2500多个县级单位进行审计,审计覆盖了重点地区和主要环节。
汶川地震的突发性决定了此次审计的时效性和特殊性。审计过程中,在一些具体的做法上要打破常规,审计情况要定期向社会公布。
审计署目前对救灾款物的数量、规模、接收单位等基本情况基本摸清。
此次针对地震救灾款物的审计重点是什么?
此次审计的重点主要有:
查处滞拨、滞留救灾资金和物资等影响灾民生活和灾后重建等问题,促进救灾资金和物资及时、足额下拨;
查处人为随意分配、优亲厚友等问题,促进救灾资金和物资分配的公开、公平、公正;
查处挤占挪用、贪污、私分、克扣救灾资金等问题,促进救灾资金专款专用;查处损失浪费和弄虚作假等问题,促进救灾物资规范采购和有效管理;
查处隐瞒、截留、挪用捐赠资金和倒卖捐赠物资等问题,促进完善社会捐赠管理运行机制,提高捐赠资金和物资的使用效果。
这次特殊而庞大的审计工作,对上万名审计工作人员也是重大的考验和挑战。对参与审计的工作人员有哪些具体要求?
审计署要求各级审计机关组织精干力量,按照救灾资金和物资拨付、分配、管理和使用的进度,及时跟踪审计,确保高质量、高水平地完成审计任务。
在审计中,要确保和促进救灾资金和物资的拨付和使用;审计人员要严格审计纪律,自觉接受社会监督,认真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主动关心、帮助和促进各地各部门的救灾工作。
同时,审计署要求审计工作人员注意工作方式方法,审计要有利于被审计单位开展救灾工作。同时要求单位的工作也要有利于救灾款物的审计。要对所发现的问题查实查透,保证工作质量。
与往常相比,此次审计工作有哪些特点?
可以说,这是我国审计部门第一次对突发事件进行全过程的跟踪审计。
这次审计,按照审计署党组的要求,我们一改以前“事后审计”的方式,采取的是事中审计、全过程跟踪审计的新型模式,力求提高审计的时效性,尽可能提高救灾款物的使用效率。但这也对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救灾的资金和物资总是变动的,审计的工作量很大。
和传统的事后审计相比,过程跟踪审计更能在资金使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及时向资金使用部门提出整改建议。通过审计工作,我们希望能及时发现问题并督促立即纠正。秋后算账并不是我们的目的,解决问题才是关键。
审计起点从地震发生之后,到未来还几年的恢复重建,这个时间段,审计都会全过程介入。另外,以前的救灾资金审计面也比较窄,而这次从中央到地方:大概涉及几千个单位,这或许会成为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审计。
此次审计过程中,可划分为“审计署——审计署派出局、审计署特派办与各省审计厅——基层审计机构”这三个层次。
审计署负责统筹指导,审计署派出局则主要负责对中央单位的审计。审计署派出局在核实中央单位接收救灾款物的信息之后,查实这些款物的流向,随后须将有关信息通知给审计署特派办、地方审计厅;特派办、审计厅接着再传递到各个审计组审计点之后对这一批款物进行核实、查对。
实际上,许多地方审计机关在地震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就介入到了救灾款物的审计当中。在四川什坊,审计部门几乎是与当地民政部门在一起办公的,他们一边利用自己的审计专长参与救灾资金,物资流转程序和规章的制订,一边开展审计监督。
如此各层级之间保持及时沟通,层层查实,全过程跟踪,确保款物用得其所。
另外,与以往不同,这次审计不是审计部门的单打独斗。审计署在5月26日公布了地震救灾款物审计举报电话和网址,向社会征集线索。目前每天可以收到举报邮件40条左右,举报电话约70个。
审计署如何处理并分辨大量的举报信息?
审计署有专人负责整理这些举报信息,每天都要进行一次汇总,当天线索当天处理。所有的举报信息,进行分类处理: 第一,对于来源模糊、语焉不详的举报信息,即将其通知给信息中涉及的有关审计组,供其参考;
第二,对具有—定可查线索的信息,尤其是对某一类问题举报集中的,及时通知审计组查实,并要求审计组必须作出回复,出具具体的调查结果;
第三,对于某些关系重大的线索,在向审计署领导汇报后,由审计署直接派人查办。
群众举报信息为审计工作提供了重要线索,审计人员可以据此更迅速、更准确地确定审计重点。目前来看,群众举报信息大多集中在救灾款物滞留或挪用、救灾款物分配不公平、地方对灾情汇报情况不实等方面。通过群众举报,审计署目前已发现一些有价值的线索,正在调查、核实,在合适的时间将向社会公布。
从目前的审计情况来看,救灾款物的管理使用情况如何?
从目前掌握情况来看,救灾款物管理使用情况总体上是好的。各级党委、政府、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救灾款物的管理、使用,中央一级相关规章制度陆续下发,基层具体规章制度也正在建立,整个救灾款物的筹集、调拨、运输、管理、发放有序、有效,特别是5月20日五部委联合下发文件之后,救灾款物的合理有效使用得到进一步加强。当然,通过审计,也已经发现救灾款物管理使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应急机制不够细化,可操作性不强;由于信息沟通不够和信息的不对称,导致有的地区救灾款物相对结存量多,而有的地区则出现短缺和不足等等。
按照审计署统一安排,下一阶段审计将根据抗震救灾工作的进展情况,把资金物资损失浪费和效益发挥情况作为关注的重点和核心。在分配环节重点关注优亲厚友等问题,促进分配的公开、公平、合理。在使用环节严肃查处挪用、贪污、挤占问题,通过审计促进救灾款物管理使用的科学决策、有效管理和合理分配,真正把好事办好,让政府放心,让百姓放心。
刘家义审计长强调,对救灾款物实施审计,既是法律赋予审计的职责,也是一项政治任务,更是审计的社会责任。因此我们是带着感情搞审计。我们也是百姓,我们也是捐赠人,带着这样的感情,心里想着灾区群众,我们会以对人民、对历史负责任的态度,尽自己的能力和责任去做好这项工作,向政府和人民交上—本放心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