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联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得好:“应该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映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学生的情感经验,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我想,我们可以从“两个培养”“两个积累”入手,即培养兴趣、培养习惯、积累生活、积累感受,以改变习作教学中的不良现状。
一、多管齐下培养兴趣
《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让学生参与作文教学全过程,激发他们作文的兴趣,真正成为学习作文的主人。”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没有特别的喜好,但好奇心强,表现欲望强烈,我想培养小学生习作兴趣,对于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了。孔子曰:“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我认为教师可以从下列方面着手提高学生习作兴趣:
(一)学生首先要“玩”得有趣
这里的“玩”可以是先进生活去实践,可以是活动游戏,也可以是有趣的话题,有趣的观察对象。
(二)老师的习作课要上得有趣,让学生乐于写
学生有了有趣的习作课内容,但教师还得透过有趣的方式来指导或评价学生的习作,为他们提供了有趣的习作形式,或一些语言形式,让他写自己感兴趣的作文。另外,习作教学的模式要有重点,有变化,不能总是一个模式。
(三)下水作文,让学生崇拜老师
习作教学中,教师应是学生的第一学习榜样,教师应经常下水作文,和学生交流习作感受,让学生对老师感兴趣,甚至崇拜教师,这样学生也会喜欢你的习作教学。
(四)作文评价交流的方式要有趣
评价交流中应以多层面的肯定为主,应让所有的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有不同程度地获得成功。
二、坚持实践培养习惯
如果说兴趣是学生习作最好的老师,习惯的培养将决定学生习作能否成功。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应注重学生良好阅读习作习惯的养成。
我们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1)独立主动地读书看报的习惯;(2)将观察到的情况用一句话记录,做素材笔记的习惯;(3)学做资料卡或剪贴报等积累词句、好段的习惯(积累语言);(4)让耳朵做“老师”,自己当堂修改、请别人修改的习惯;(5)注重保存自己的作文本重读整理的习惯;(6)主动应用语言,有感而练的习惯。
三、走进社会大课堂积累生活
生活是一切世术的源泉,我们人人都生活在社会大课堂中,并不意味我们人人都善于将生活表达出来。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走进社会、体验生活。作文离不开生活。《课程标准》强调: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学生的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有丰富多趣的校园生活,
首先,教师应从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如从观生活中的小动物、小植物、天气变化开始,培养敏锐而独特的观察力,逐步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小现象、小事情,交流想法,分析原因。
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回味体验生活。著名特级教师张化万老师在自己的习作教学实践中就十分注重培养学生体验生活,善于帮助学生探寻习作新空间。他提出了“记录昨天——写好今天——描绘明天”的生活作文思路。实践中,他引导学生回味昨天走过的历程,要求学生有自己独特的体验;帮助学生叙写今天,重在引导玩中写作文,做中学作文;启发学生描绘明天,重在激发学生大胆想象,勇于创新。这样一来,学生的生活就是作文,作文也在生活之中了。
四、细心品味积累感受
教育心理学指出,人具有与别人倾诉自己思想和感情以达到思想和感情上的相互了解及彼此交融的需要。而倾诉是需要有感受,有思想的,说明感受是表达的基础。因此,教师除了引导学生积累生活、体验快乐外,还得引导学生细心品味生活,积累感受。
哪些事值得学生去细心品味?哪些事又会触动学生的情感之弦呢?我想主要有以下几类:
(1)必须是亲身经历的事情。例如,写一件“傻”事,孩子稍加思考便一气呵成。有写用煤气炉烤羊肉串的;有的为了使停电后冰箱里的冰棍不被融化,便用厚棉被紧紧包住,放在床上……一件件生动具体的事例都来自孩子们的亲身经历。
(2)生活中新鲜有趣的事容易吸引他们。例如:第一次组装赛车模型;第一次帮爸爸妈妈做饭;与老师一起踢足球;家庭运动会上,我给爸爸妈妈当裁判……这样的事孩子们一定印象深刻。
(3)特别富有情感的事最容易使孩子感受深刻。比如,妈妈对他进行的管教不符合事实,内心的委屈促使他拿起笔一吐为快。喜怒哀乐,凡是情感世界受到的每一次震动都酝酿着一篇感人的习作。
(4)能使孩子产生丰富联想的事物,容易感受深刻。作为教师要帮助孩子学会捕捉新鲜事物,因为这样的感受有时是一闪即逝的。比如,教给他们认真观察的方法,尤其要学会动脑思考,并养成勤于动笔的好习惯。
以上几类事物,其实学生生活中可能经常遇到或经历,可学生往往熟视无睹,漠然视之。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细致品味生活,思考生活,这样才能产生感受,积累感受。
静心思考,新课标中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根本目的其实就是:学做人,学生活,学交际表达,学语文。让我们的习作教学从兴趣入手,从积累入手,从生活入手。愿我们新课程改革后的习作教学百花齐放,学生的习作真正呈现出富于个性、内容丰富、不拘一格、自由表达的局面,学生真正达到我手写童心,让童真、童趣、童心在学生笔端开出灿烂之花。
一、多管齐下培养兴趣
《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让学生参与作文教学全过程,激发他们作文的兴趣,真正成为学习作文的主人。”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没有特别的喜好,但好奇心强,表现欲望强烈,我想培养小学生习作兴趣,对于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了。孔子曰:“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我认为教师可以从下列方面着手提高学生习作兴趣:
(一)学生首先要“玩”得有趣
这里的“玩”可以是先进生活去实践,可以是活动游戏,也可以是有趣的话题,有趣的观察对象。
(二)老师的习作课要上得有趣,让学生乐于写
学生有了有趣的习作课内容,但教师还得透过有趣的方式来指导或评价学生的习作,为他们提供了有趣的习作形式,或一些语言形式,让他写自己感兴趣的作文。另外,习作教学的模式要有重点,有变化,不能总是一个模式。
(三)下水作文,让学生崇拜老师
习作教学中,教师应是学生的第一学习榜样,教师应经常下水作文,和学生交流习作感受,让学生对老师感兴趣,甚至崇拜教师,这样学生也会喜欢你的习作教学。
(四)作文评价交流的方式要有趣
评价交流中应以多层面的肯定为主,应让所有的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有不同程度地获得成功。
二、坚持实践培养习惯
如果说兴趣是学生习作最好的老师,习惯的培养将决定学生习作能否成功。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应注重学生良好阅读习作习惯的养成。
我们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1)独立主动地读书看报的习惯;(2)将观察到的情况用一句话记录,做素材笔记的习惯;(3)学做资料卡或剪贴报等积累词句、好段的习惯(积累语言);(4)让耳朵做“老师”,自己当堂修改、请别人修改的习惯;(5)注重保存自己的作文本重读整理的习惯;(6)主动应用语言,有感而练的习惯。
三、走进社会大课堂积累生活
生活是一切世术的源泉,我们人人都生活在社会大课堂中,并不意味我们人人都善于将生活表达出来。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走进社会、体验生活。作文离不开生活。《课程标准》强调: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学生的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有丰富多趣的校园生活,
首先,教师应从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如从观生活中的小动物、小植物、天气变化开始,培养敏锐而独特的观察力,逐步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小现象、小事情,交流想法,分析原因。
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回味体验生活。著名特级教师张化万老师在自己的习作教学实践中就十分注重培养学生体验生活,善于帮助学生探寻习作新空间。他提出了“记录昨天——写好今天——描绘明天”的生活作文思路。实践中,他引导学生回味昨天走过的历程,要求学生有自己独特的体验;帮助学生叙写今天,重在引导玩中写作文,做中学作文;启发学生描绘明天,重在激发学生大胆想象,勇于创新。这样一来,学生的生活就是作文,作文也在生活之中了。
四、细心品味积累感受
教育心理学指出,人具有与别人倾诉自己思想和感情以达到思想和感情上的相互了解及彼此交融的需要。而倾诉是需要有感受,有思想的,说明感受是表达的基础。因此,教师除了引导学生积累生活、体验快乐外,还得引导学生细心品味生活,积累感受。
哪些事值得学生去细心品味?哪些事又会触动学生的情感之弦呢?我想主要有以下几类:
(1)必须是亲身经历的事情。例如,写一件“傻”事,孩子稍加思考便一气呵成。有写用煤气炉烤羊肉串的;有的为了使停电后冰箱里的冰棍不被融化,便用厚棉被紧紧包住,放在床上……一件件生动具体的事例都来自孩子们的亲身经历。
(2)生活中新鲜有趣的事容易吸引他们。例如:第一次组装赛车模型;第一次帮爸爸妈妈做饭;与老师一起踢足球;家庭运动会上,我给爸爸妈妈当裁判……这样的事孩子们一定印象深刻。
(3)特别富有情感的事最容易使孩子感受深刻。比如,妈妈对他进行的管教不符合事实,内心的委屈促使他拿起笔一吐为快。喜怒哀乐,凡是情感世界受到的每一次震动都酝酿着一篇感人的习作。
(4)能使孩子产生丰富联想的事物,容易感受深刻。作为教师要帮助孩子学会捕捉新鲜事物,因为这样的感受有时是一闪即逝的。比如,教给他们认真观察的方法,尤其要学会动脑思考,并养成勤于动笔的好习惯。
以上几类事物,其实学生生活中可能经常遇到或经历,可学生往往熟视无睹,漠然视之。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细致品味生活,思考生活,这样才能产生感受,积累感受。
静心思考,新课标中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根本目的其实就是:学做人,学生活,学交际表达,学语文。让我们的习作教学从兴趣入手,从积累入手,从生活入手。愿我们新课程改革后的习作教学百花齐放,学生的习作真正呈现出富于个性、内容丰富、不拘一格、自由表达的局面,学生真正达到我手写童心,让童真、童趣、童心在学生笔端开出灿烂之花。